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
202510
B.《我爱这土地》中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
班级:
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辛酸和执著的爱。
姓名:
九年级语文
C.《乡愁》全诗以“邮票一船票一坟墓一海峡”为线索,从对家人的思念逐步升华为对祖国大陆的眷
注意:满分100分,完成作业时间为90分钟。
恋,层次清晰、逻辑递进,形成了严谨而富有张力的结构设计。
D.《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描绘,表达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但诗歌对秦皇汉武、唐宗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宋祖等历代封建统治者持全盘批判态度,认为他们毫无文治功绩,以此反衬新时代革命者的卓越不凡。
1、阅读下面一则短文,回答(1)-(3)小题
3、2025年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国举行了盛大的阅兵
诗歌不仅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更是承载人类情感与精神的永恒载体。它以ning licàn()
的语言勾勒画面,如《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寥寥八字便将北国雪景的pagb6()
式。阅兵式不仅展示了国威军威,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深刻洗礼。一名参阅官兵在日记中写道:“当我走
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至:它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如《我爱这土地》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
过天安门广场时,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你认为这种“精神力量”包含哪些具体内涵?
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直白的叩问中满含对祖国的深情;它更以深刻的意蕴启迪思考,如《你是
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人间四月天》用“四月天”象征爱与希望,娉()婷春景藏于诗行,让读者在诗意中感受生命的美好
【材料一】76年前的开国大典阅兵式上,人民空军的飞机仅有17架,且大多是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战
与纯萃。无论是激昂的咏叹,还是轻柔的诉说,诗歌都能让我们在文字的韵律里,触摸到人类共通的情感
利品,没有一架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由于飞机数量不足,周恩来总理曾坚定地说:“飞机不够,
与精神的光芒。
我们就飞两遍。”这句饱含无奈却又充满决心的话语,至今仍让无数国人感慨万千。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材料二】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
pang bo
举行。此次阅兵,共动用40多种型号装备500多件、20多种型号飞机近200架,所有式器装备均为国产
璀璨(
ning lian(
娉婷(
主战装备,84%是首次公开亮相。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材料三】李依潼出生于河北保定农村家庭。2025年4月,无军旅经历的她接到九三阅兵民兵方队领

改为

改为
队选拔通知,毅然赴济南集训。集训中,她每天超10小时高强度训练,从军姿、踢正步到喊口令均从零
(3)下面是给语段做的几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学起,膝盖脚踝肿到变形、嗓子嘶哑出血,仍凭顽强毅力坚持。历经4个多月、5轮严苛考核,她成功脱
A.“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一句以“是”为谓语,构成判断句,将“诗歌”与“文学殿堂里
颖而出,成为女民兵方队领队。9月3日阅兵仪式上,李依潼身姿挺拔、目光坚毅,一声“向右看”响
的明珠”建立比喻性关联,既清晰又生动。
彻天安门广场,带领方队以整齐步伐接受检阅,尽显新时代中国女民兵的飒爽英姿。
B.“《我爱这土地》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直白的叩问中
满含对祖国的赤诚”中,引用诗句部分的设问,是为了强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C.“诗歌不仅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更是承载人类情感与精神的永恒载体。”该句是并列复句,
通过“不仅…更…”连接“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的明珠”与“诗歌承载人类情感精神”两个分句,两
个分句在语义上地位平等、无主次之分。
4、用诗文原句填空(6分)
D.“深刻的意蕴”是偏正短语,“启迪思考”是动宾短语,诗句实例准确体现了诗歌“以意蕴启迪思
(1)
病树前头万木春。(2)
,直挂云帆济沧海。
考”的特点。
(3)但愿人长久,
(4)停杯投箸不能食,
2、下列有关诗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里“
”一句,既抒发
A.《沁园春·雪》中的“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对故友的怀念,又感慨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沧桑。
九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
九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九年级语文第一次独立作业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积累与运用(20分)
1、(1)càn 凝练 磅礴 pīnɡ (2分。对2个得1分,错一个不扣分,得满2分为止。)
(2) ① 淋漓尽至 改为 致 ② 萃 改为 粹 (2分,对一个得一分)
(3) C (3分。该句使用“不仅……更……”表示递进关系,后一分句语义程度更深,并非地位平等的并列关系,而是主次分明的递进复句。)
2、D(3分。《沁园春 雪》中 “惜” 字表明,诗人并非 “全盘批判”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是肯定其武功成就,仅惋惜他们在文治上的不足,“毫无文治功绩” 的表述与诗意完全不符。)
3、这种“精神力量”包含的具体内涵可以从材料中概括为以下四点:
(1)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意志。材料一:从开国初期装备简陋、条件艰苦(飞机不够飞两遍)中体现出的不畏艰难、奋发图强的精神。
(2)忠诚爱国、勇于奉献的使命担当。材料三:参阅官兵为完成国家使命,刻苦训练、顽强拼搏所展现出的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国力强盛、自主创新的时代自信。材料二:从参阅装备全部国产、技术先进所折射出的国家综合实力的飞跃和民族自豪感。
(4)铭记历史、继往开来的传承精神。阅兵仪式本身是对历史的纪念和对先辈精神的
继承,激励人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4 分。一点 1 分,答对三点得4分,意对即可。)
4、(1)沉舟侧畔千帆过 (2)长风破浪会有时 (3)千里共婵娟 (4)拔剑四顾心茫然 (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6 分。每条横线 1 分,如有错字、漏字、添字等该句不得分。)
5、(1)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2)同“俱”,全、皆 (3)足够 (4)规模
(4 分,1 空 1 分)
6、(1)把唐代贤士和当代文人的诗赋刻在它的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2)于是在原来地基的后面,增加修建六丈多。(4 分。一句2分,意对即可。)
7、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2 分,未按原文作答最多得一分)
8、甲文借重修岳阳楼一事,着重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乙文侧重记述重修岳阳楼的原因、过程及结果。(4 分,意对即可。)
9、(1)“土地”象征饱经磨难却生生不息的祖国(2分)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1分)
10、(1)邮票、船票、坟墓、海峡。(1分)这些意象由小到大,由个人到国家,层层递进。(2分)
11、相同点:两诗均以意象承载深沉真挚的家国情怀,情感动人。(1分)不同点:甲诗直抒胸臆,情感炽热;乙诗借助意象,含蓄深沉。(3分)
12、通过对比突出表现瞿秋白是一位有才华的知识分子(1分),表明瞿秋白甘愿为救国救民献身放弃成为一个有成就的文人(1分)。
13、(1)从容坚强(1分),能冷静地剖析自己(1分),胸怀坦荡(1分)。
14、舍弃悠闲的生活,去探索革命道路(2分),把革命视为探索生命价值的一部分,甘愿为此献身(2分),在将要英明流芳时主动剖析自己(2分)。
15、(1)对瞿秋白才华与成就的赞赏。(1分)文中提及瞿秋白在黄埔军校、上海大学讲课时光彩熠熠,听课者挤满礼堂,且短短几年著译达五百万字,与鲁迅等文化大家齐肩,明确表达了对其文学与思想才华的肯定与钦佩。(1分)
(2)对瞿秋白革命担当与牺牲精神的崇敬。(1分)对比梁实秋 “专注纯文学、回避救国责任”,作者突出瞿秋白 “情急用‘菜刀’救国”,放弃个人文坛前途投身革命,即便牺牲也坚守信仰,彰显对其舍身报国、坚定革命意志的崇敬之情。(1分)
(3)对瞿秋白坦诚品格与精神探索的敬佩。(1分)瞿秋白临死前写《多余的话》,以 “解剖刀” 剖析自我灵魂,不回避自身 “多重色彩”,拒绝塑造完美形象,这种直面自我、执着探索精神本质的坦诚,让作者深感敬佩。(1分)
(4)对瞿秋白 “觅渡未达” 的惋惜与深切怀念。(1分)作者感慨瞿秋白一生都在 “觅渡”,却始终未傍到 “好的码头”,为其悲剧性的生命结局感到惋惜;同时,作者三次探访瞿秋白纪念馆,以文字追忆其生平,字里行间满是长久的怀念之情。(1分)
(6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16、一类卷 36—40 分;二类卷 31—35 分;三类卷 26—30 分;四类卷 25 分以下(慎打)。
建议切入分为 32 分;书写工整,清楚美观加 1~2 分;书写潦草,有污迹,扣 1~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