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5章泌尿系统单元检测卷(提升)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4七下·连州期末)【主题思考】人体的肾脏就像精密的过滤器,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如图为人体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面小题。1.下列有关肾单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组成肾单位 B.甲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血管C.乙内的液体是原尿 D.丙能重吸收全部的无机盐2.下列有关人体尿液形成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中的液体分别是血浆、尿液B.健康人的乙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若检测发现某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则他的病变部位可能是丙D.图中动脉与静脉相比,动脉中的代谢废物较多【答案】1.D2.A【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分析】 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 吸收作用。 甲为肾小球,其中的液体是血液;乙为肾小囊,其中的液体是原尿;丙是肾小管。1.A、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由甲肾小球、乙肾小囊和丙肾小管构成,A正确;B、①肾小球两端连接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都是动脉血管,B正确;C、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②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尿,C正确;D、当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D错误。故答案为:D。2.A、甲为肾小球,其中的液体是血液;乙为肾小囊,其中的液体是原尿,A错误;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 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 原尿,所以乙为肾小囊,其中的液体是原尿,健康人的乙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B正确;C、正常情况下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把全部的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正常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因此如果检测发现某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丙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异常,C正确;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所以图中肾动脉与肾静脉相比,动脉中的代谢废物较多,D正确。故答案为:A。3.(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章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同步训练)肾脏和输尿管相连的具体部位是( )。A.肾小管 B.肾髓质 C.肾盂 D.肾皮质【答案】C【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解析】【解答】选C。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肾脏的中间是肾盂,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分析】根据泌尿系统的组成进行分析回答4.(2024七下·赵县期末)如图表示尿液形成的过程,其中甲、乙表示结构,A、B表示液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是肾小囊,乙是肾小管B.A、B表示的液体分别为原尿和尿液C.若乙处发生病变,则B中会有蛋白质D.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含量减少【答案】C【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AB、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甲肾小囊腔,形成A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B尿液。结合分析可知,甲是肾小囊,乙是肾小管,A表示原尿、B表示尿液,AB正确;C、当一个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导致红细胞和蛋白质进入尿液,若乙肾小管发生病变,则B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C错误;D、经过肾脏,形成了尿液,部分尿素被排出,因此尿素减少,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1)图中:甲是肾小囊、乙是肾小管,A表示原尿、B表示尿液。(2)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5.(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根据下表信息分析,该患者的肾脏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 )主要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正常人尿液/(g/100mL) 96 0 0 1.10 1.80患者尿液/(g/100mL) 95 0.10 0 1.20 1.70A.肾小囊 B.输尿管 C.肾小管 D.肾小球【答案】D【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分析表中的信息,患者尿液中含有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 的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肾小囊腔,所以正常人的尿中不会有红细胞 和蛋白质。当一个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导 致红细胞和蛋白质进入尿液。该患者的肾脏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肾小球。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6.(2025·长沙)尿液成分可以反映人体的泌尿功能是否正常,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含( )A.尿素 B.无机盐 C.水 D.蛋白质【答案】D【知识点】尿的形成【解析】【解答】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所以健康人的尿液中含有尿素、无机盐和水,不含蛋白质(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滤过 )。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7.为了验证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研究人员截取了一段兔的肾小管,在一端注入液体,另一端收集液体,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尿液形成过程中,流入肾小管的液体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B.收集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可能会降低C.收集的液体中无机盐浓度可能会升高D.收集的液体中尿素的浓度可能会升高【答案】A【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A、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再流入肾小管,所以流入肾小管的液体中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A符合题意;BCD、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通过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大部分水分、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形成尿液,所以从肾小管中流出的尿液不含葡萄糖,而且由于从原尿到尿液过程中,液体总量大大减少,而无机盐减少量相对较少,尿素含量不变,所以流经肾小管后的液体中无机盐和尿素的浓度会升高。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1、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2、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8.(2023七下·长寿期末)如图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血液在肾单位中流经的路径是①→②→⑥→⑤→⑦B.肾单位由②④⑥三部分构成,其中②和⑥合起来称为肾小体C.②中的液体与血液的区别为不含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D.液体流经⑥时,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全部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回血液【答案】C【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题图分析,题图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囊、③收集管、④肾小球、⑤出球小动脉、⑥肾小管、⑦肾静脉。A、血液在肾单位中流经的路径是①入球小动脉→④肾小球→⑤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⑦肾静脉。A不符合题意;B、肾单位由④肾小球、②肾小囊、⑥肾小管三部分构成,其中④肾小球、②肾小囊合起来称为肾小体B符合题意;C、血液流经④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②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所以②肾小囊中的原尿与与血液的区别为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D、原尿流经⑥肾小管时,原尿中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回血液。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构成,其中肾小球、肾小囊合称肾小体。2、血液在肾单位里是怎样流动的?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肾静脉。3、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9.(2023·长岭模拟)图表示血液流经人体器官前、后三种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该器官是( )A.小肠 B.肾脏 C.肺 D.脑【答案】B【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分析题图知,当血液流经人体该器官时,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所以该器官不可能是肺;又因尿素明显减少,所以也不可能是小肠和脑,是肾脏。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1、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部位是肺部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1)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氧气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的动脉血;(2)血液流经各器官毛细血管时,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将氧气和营养物质送给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进入血液,血液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2、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绝大部分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所以血液流经小肠后,除氧气减少,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增多外,营养物质也明显增多。3、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被分离出来,变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除氧气和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外,尿素等废物也明显减少。10.(2023七下·巩义期末)如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含有,“x”表示不含有),请判断X、Y、Z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物质 血浆 原尿 尿液X √ × ×Y √ √ ×Z √ √ √A.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 B.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C.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D.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答案】C【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与血浆不含大分子蛋白质,X代表大分子蛋白质;血浆、原尿中含有,而尿液中不含有的是葡萄糖,因此Y是葡萄糖;血浆、原尿、尿液中都含有的是尿素、水和无机盐,因此Z是尿素。所以,X、Y、Z分别代表的物质是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11.(2023·泸州)沙漠狐的肾脏会产生高浓度尿液,以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沙漠狐的肾脏是形成尿液和储存尿液的器官B.沙漠狐的肾小管能重吸收原尿中的营养物质C.沙漠狐通过排尿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D.沙漠狐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A【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析】【解答】A、沙漠狐的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A错误;B、肾小管能重吸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的无机盐等营养物质,B正确;C、排尿能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C正确;D、沙漠狐对环境的适应体现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1、泌尿系统由肾脏(泌尿系统最主要的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场所)、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和尿道(排出尿液)组成;2、自然选择学说的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3、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薄薄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12.(2025七下·庐江期末)小秦利用漏斗、塑料软管、橡皮泥、矿泉水瓶、一次性塑料杯、红色色素和黄色色素、清水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肾单位模型。下列各材料与其模拟的结构或主要物质对应正确的是( )A.漏斗中的软管团模拟人体的肾小球B.①处模拟的是人体内的出球小动脉C.模型中③内的液体模拟的是尿液D.该模型可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答案】A【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解析】【解答】A:漏斗中的软管团模拟肾小球(毛细血管球结构 ),A 正确。B:①处软管模拟入球小动脉(输送血液到肾小球 ),不是出球小动脉,B 错误。C:③漏斗内模拟肾小囊,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尿,不是尿液(尿液在肾小管末端形成 ),C 错误。D:该模型中漏斗颈④模拟肾小管,但从结构看,缺乏体现重吸收作用的设计(如物质重新吸收回血液的过程 ),无法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 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一个“小漏斗”。13.(2025七下·龙岗期末)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难以分解,大量食用后会引起尿液变红。如图为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肾脏,红色的尿液在此形成B.②是肾小管,输送带有甜菜红素的尿液C.③是膀胱,能暂存带有甜菜红素的原尿D.④是输尿管,甜菜红素随尿液排出体外【答案】A【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解析】【解答】A、①是肾脏,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使尿液变红,尿液在肾脏中形成,正确。B、②是输尿管,其功能是输送尿液(而非肾小管,肾小管位于肾脏内部,是形成尿液的结构之一),错误。C、③是膀胱,其功能是暂时贮存尿液(原尿在肾脏的肾小管中就已被重吸收形成尿液,膀胱贮存的是尿液而非原尿),错误。D、④是尿道,其功能是将尿液排出体外(输尿管是②,负责输送尿液到膀胱),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图中:①肾脏,②肾小管,③膀胱,④输尿管。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的作用是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的作用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的作用是排出尿液。14.(2025·陕西模拟)如图是尿液形成过程中葡萄糖含量变化曲线,该变化发生在( )A.入球小动脉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答案】D【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解析】【解答】血液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中含有葡萄糖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会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使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变为0 。中显示原尿中葡萄糖含量高,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变为0,这种变化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15.(2025七下·增城期末)肾小球、入球小动脉、肾小囊、肾小管中流出的液体分别是( )A.动脉血、静脉血、原尿、尿 B.静脉血、动脉血、尿、原尿C.动脉血、动脉血、原尿、尿 D.静脉血、原尿、血浆、尿【答案】C【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解析】【解答】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入球小动脉将动脉血送入肾小球,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对血液进行滤过作用,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因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主要是过滤物质,不进行气体交换 )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因此,入球小动脉内是动脉血,肾小球内也是动脉血(血液未在此处进行气体交换 );肾小囊中是原尿;肾小管末端流出的是尿液 。所以依次是动脉血、动脉血、原尿、尿,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肾单位是构成肾的基本单位,每个肾脏由约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16.(2025·石景山)尿酸过多在肾小管处形成结晶,会引起上皮细胞坏死,这直接影响肾小管( )A.滤过作用 B.重吸收作用 C.贮存尿液 D.排出尿液【答案】B【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解析】【解答】A 、滤过作用主要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功能,不是肾小管的,A 错误。B 、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是重吸收,尿酸过多在肾小管处形成结晶,引起上皮细胞坏死,会直接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 正确。C 、贮存尿液的是膀胱,不是肾小管,C 错误。D 、排出尿液是泌尿系统整体的功能,肾小管主要是重吸收,不是直接排出尿液,D 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肾小球起滤过作用,肾小管起重吸收作用,能重新吸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 。17.(2025七下·龙湖期末)我们常在夏天观察到两个现象:汗湿衣物易发黄、尿量减少且颜色加深。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衣物变黄是汗液中的尿素导致的B.汗腺分泌汗液经导管排到皮肤表面C.尿量减少是因为水分以汗液排出D.膀胱重吸收水导致尿液颜色加深【答案】D【知识点】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尿的形成【解析】【解答】A. 汗液中含有尿素、无机盐等成分,这些物质在衣物上残留并氧化后会导致衣物变黄。虽然尿素本身无色,但其残留和氧化过程后,会生成一些黄色的化合物,A正确;B. 汗腺分为分泌部和导管,产生的汗液经导管排到皮肤的表面,B正确;C. 夏季人体排汗增多,体内水分减少,为了维持水分平衡,肾脏会减少尿液的生成,C正确;D.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尿液,而重吸收水分的过程主要发生在肾小管,而不是膀胱,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物质。尿液的形成涉及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夏天排汗增多,水分流失导致尿液减少且浓缩,颜色加深。18.(2025·齐齐哈尔)下列关于人体泌尿系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泌尿系统由肝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B.原尿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是肾小管病变导致的C.肾小球是血管球,两端都与小动脉相连D.尿素仅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答案】C【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肾的结构和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解析】【解答】A、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肝脏属于消化系统,A 错误。B 、原尿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是肾小球病变导致的(肾小球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大分子物质进入原尿 ),不是肾小管病变,B 错误。C 、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毛细血管缠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所以两端都与小动脉相连,C 正确。D 、尿素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还可通过皮肤(以汗液形式 ) 排出,D 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19.(2024七下·金沙期末)生活中人们会发现,大量食用红心火龙果后会引起尿液变色,这是因为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进入了尿液,其排出人体时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①膀胱②输尿管③肾脏④尿道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答案】C【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解析】【解答】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由血液运送到肾脏,在肾脏内形成尿液,再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从人体排出。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难以分解,大量食用后会引起尿液变红,其排出人体时依次通过的结构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即③②①④,分析得知C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肾脏的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的主要作用是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的主要作用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的主要作用是排出尿液。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20.(2024·内江)尿素是人体产生的一种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健康人排出尿素的器官或系统有( )A.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B.皮肤和呼吸系统C.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D.皮肤和泌尿系统【答案】D【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解析】【解答】A、呼吸系统可以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不能排出尿素,A不符合题意。B、皮肤可以排出尿素,呼吸系统可以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不能排出尿素,B不符合题意。C、呼吸系统可以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不能排出尿素,C不符合题意。D、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可以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大部分尿素、水和无机盐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可见,皮肤和泌尿系统都能排出尿素,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此题考查排泄的三条途径,为基础题,难度一般,排泄是将体内代谢终产物如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有三条途径:①大部分尿素、水和无机盐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是由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的;③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可以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21.(2023·南海模拟)针对肾脏损伤的患者,一般可以通过24小时尿蛋白排出量来判断患者肾功能受损的程度。尿液形成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如图为肾单位模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肾单位是由③④⑤组成的B.血液流经③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C.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进入④中,形成尿液D.若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则病变结构是⑤【答案】A【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题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A、肾单位由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构成。A符合题意;B、血液流经③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素、无机盐、水和葡萄糖滤过到④肾小囊中,血液中的氧气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流经③肾小球后,仍为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C、血液流经③肾小球时,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尿素、无机盐、水和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滤过到④肾小囊中,形成原尿。C不符合题意;D、若③肾小球发生病变,血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会滤过到④肾小囊中,使尿液中出现蛋白质;若⑤肾小管发生病变,原尿中葡萄糖不能全部被重吸收,使尿液中出现葡萄糖。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1、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组成。2、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滤过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会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肾小管外部的毛细血管,送回到血液。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3、.血尿、蛋白尿、糖尿的病变部位(1)血尿:尿中有血细胞。病变部位是肾小球,因为肾小球有炎症,使其通透性增大,原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可以滤过到原尿中,形成血尿。(2)蛋白尿:尿中蛋白质含量过高。病变部位是肾小球。(3)糖尿:肾小管有炎症,使重吸收作用减弱,不能将葡萄糖全部吸收,或者是胰岛素分泌过少,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22.(2023七下·屯留月考)如图为研究肾脏损伤机制而建的新型肾单位芯片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半透膜能起到肾小球的作用B.缓冲液出口葡萄糖的含量比缓冲液入口高C.缓冲液出口葡萄糖的含量比缓冲液入口大量减少D.装置B 应该模拟肾小管的功能设计【答案】B【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A、新型肾单位芯片中半透膜起到滤过作用,相当于肾单位中的肾小球,A正确;B、由于B处起到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葡萄糖被重吸收进入血液中,所以缓冲液出口葡萄糖的含量要大量减少,比缓冲液入口的低,B错误;C、缓冲液流到B处时,B处起到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葡萄糖被重吸收进入血液中,所以缓冲液出口葡萄糖的含量要大量减少,C正确;D、装置B起到重吸收作用,相当于肾小管的功能,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尿的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形成尿液。2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主要是通过( )A.呼气 B.出汗 C.排尿 D.排便【答案】C【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排泄的意义【解析】【解答】人体内的一些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故选C【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排泄的三条途径,这部分内容是重点,需要熟练掌握。24.(2023七下·永川期末)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肾单位中属于循环系统的结构是4B.1中流的液体与2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C.5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3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D.A、B过程分别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答案】D【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A、肾单位中属于循环系统的结构是肾小球4,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A正确;B、1中流的液体与2相比,氧由于被肾单位中的细胞利用而减少,尿素会由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进入原尿,所以,1中流的液体与2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会明显减少,B正确;C、5肾小囊中收集的液体是由肾小球与肾小囊内壁过滤后形成的原尿,3中收集的液体是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后形成的尿液,C正确。D、A过程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B过程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 (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 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3)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4) 图中O是进入肾单位的血液、2是流出肾单位的血液、3中流出的是尿液、@是肾小球、6是肾小囊、a过程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b过程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5.(2024八上·黄埔期末)某病人到医院就诊,医生观察到病人浮肿现象严重,初步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为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医生要求病人做了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图表为病人血检和尿检的部分结果,其中血液和尿液中哪项成分的变化能证明医生的诊断是正确的( )样品 蛋白质(克/100毫升) 葡萄糖(克/100毫升) 无机盐(克/100毫升) 尿素(克/100毫升)血液 7.4 0.1 0.72 0.03尿液 0.5 0 1.1 1.8A.蛋白质 B.葡萄糖 C.无机盐 D.尿素【答案】A【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A、正常人的尿液不含有蛋白质,因为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中,血细胞和蛋白质会被滤过留在血液当中,可以看到该病人的尿检结果,尿液当中含有0.5g每百毫升的蛋白质,所以该病人异常值为蛋白质,A正确;B、正常人的尿液里不含有葡萄糖,因为在肾小管中发生重吸收作用,会将原尿当中的所有葡萄糖全部重新回收到血液中,表格中可以看出该病人的尿液不含有葡萄糖,是正常值,B错误;C、尿液当中会含有无机盐,而且无机盐的浓度要比血液当中高,该病人的尿液当中含有1.1g每百毫升的无机盐是正常范围,C错误;D、尿液当中含有高浓度的尿素,该病人的尿素含量正常,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正常人的尿液当中不会含有血细胞,蛋白质和葡萄糖,因为在肾小体当中发生滤过作用,会将血液当中的血细胞,蛋白质留在血液中,肾小管中发生重吸收作用,会将绝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的无机盐重新回收到血液中,如果尿液当中含有蛋白质或者血细胞,说明肾小球发生破裂,如果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说明该患者可能有糖尿病。二、非选择题(26、27、28题各10分,29题9分,30题11分,共50分)26.(2025·长沙模拟)小湘同学在学习完人体生理与健康后绘制了如下概念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食物中的淀粉等大分子有机物要经过 作用才能被细胞吸收。(2)D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其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3)氧气通过 作用进入B系统,C系统由心脏、 和血液组成。【答案】(1)消化(2)肾脏;肾单位(3)扩散;血管【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泌尿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解析】【解答】(1)食物中的淀粉等大分子有机物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需要经过消化作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如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后,才能被细胞吸收 。所以食物中的淀粉等大分子有机物要经过消化作用才能被细胞吸收 。(2)由图可知,D系统能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负责过滤、重吸收等尿液形成过程 。所以D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其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 。(3)B系统是呼吸系统,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呼吸系统,由肺泡进入血液,随C循环系统运输到身体各处组织细,C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分析】图中: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D泌尿系统。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1)淀粉初步消化场所是口腔,初步消化液是唾液,初步消化产物是麦芽糖,最终消化场所是小肠,最终消化产物是葡萄糖。食物中的淀粉等大分子有机物要经过消化作用才能被细胞吸收。(2)D系统是泌尿系统,其主要器官是肾脏,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3)B系统是呼吸系统,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呼吸系统,由肺泡进入血液,随C循环系统运输到身体各处组织细,C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27.(2025·四川模拟)如图为泌尿系统及某结构示意图,表中的液体分别取自于图示结构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如下表数据。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物质 血浆 肾小囊腔内液体 输尿管内液体甲 0.03 0.03 2.00乙 7.00 0.00 0.00丙 0.10 0.10 0.00(1)尿液形成的过程包括 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如表为血浆、肾小囊腔内和输尿管内液体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浓度(单位:克/100毫升),则甲、乙、丙分别是______。A.尿素、葡萄糖、蛋白质 B.葡萄糖、尿素、蛋白质C.尿素、蛋白质、葡萄糖 D.蛋白质、葡萄糖、尿素(3)某运动员比赛前尿检时,发现该运动员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是图中⑨ 发生病变,或者是该运动员身体内 (填激素名称)分泌过少导致的。(4)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人体排尿是间断的。这是因为[ ] 可以暂时储存尿液。人体的生命活动既受神经系统调节,也受激素调节。【答案】(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2)C(3)肾小管;胰岛素(4)③膀胱【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解析】【解答】(1) 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 。(2)在血浆、肾小囊腔内液体(原尿)中含量较少,在输尿管内液体(尿液)中含量大幅升高,符合尿素的特点,因为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尿素被浓缩,所以甲是尿素。在血浆中有一定含量,在肾小囊腔内液体和输尿管内液体中含量为 0,蛋白质不能透过肾小球进入原尿,所以尿液中也不含蛋白质,乙是蛋白质。在血浆和肾小囊腔内液体中有一定含量,在输尿管内液体中含量为 0,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回血液,所以尿液中无葡萄糖,丙是葡萄糖。甲、乙、丙分别是尿素、蛋白质、葡萄糖,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正常情况下,肾小管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如果图中⑨肾小管发生病变,其重吸收功能受损,就不能将葡萄糖全部重吸收,会导致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胰岛素能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当胰岛素分泌过少时,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多余的葡萄糖就会随尿液排出,导致尿液中出现葡萄糖 。(4)肾脏形成尿液是连续的,但③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所以人体排尿是间断的。【分析】图中: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⑤入球小动脉,⑥出球小动脉,⑦肾小囊,⑧肾小球,⑨肾小管,⑩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肾静脉。(1)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的作用是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的作用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的作用是排出尿液。(2)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1)尿液形成主要经过两个过程,一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二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形成尿液。(2)在血浆、肾小囊腔内液体(原尿)中含量较少,在输尿管内液体(尿液)中含量大幅升高,符合尿素的特点,因为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尿素被浓缩,所以甲是尿素。在血浆中有一定含量,在肾小囊腔内液体和输尿管内液体中含量为 0,蛋白质不能透过肾小球进入原尿,所以尿液中也不含蛋白质,乙是蛋白质。在血浆和肾小囊腔内液体中有一定含量,在输尿管内液体中含量为 0,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回血液,所以尿液中无葡萄糖,丙是葡萄糖。甲、乙、丙分别是尿素、蛋白质、葡萄糖,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其重吸收功能异常,就可能造成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胰岛素能调节糖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当胰岛素分泌过少时,血糖浓度升高,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4)肾脏形成尿液是连续的,但③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所以人体排尿是间断的。28.(2024八上·岳阳开学考)下列是人体部分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图示,请据图回答:(1)图甲血管①和②中血液成分的共同特点是 。(2)正常情况下,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 成分减少。(3)静脉注射治疗肾脏病变,药物到达病灶前后经过心脏腔室的顺序依次是 (填字母);如果从③处向猪的心脏注水,水不能进入心脏的原因 。(4)图乙是人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BC段表示人体肋间肌和膈肌正处于 状态。【答案】(1)都是含氧高的动脉血(2)尿素、水分和无机盐(3)C、D、A、B;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4)舒张【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动脉血和静脉血;尿的形成【解析】【解答】(1) 观察图甲,我们可以看到血管①是肺静脉,它连接着肺部和左心房,负责将富含氧气的血液从肺部输送回心脏。同样,血管②是出球小动脉,它位于肾脏的肾小球之后,负责将经过肾小球过滤后仍然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肾脏的其他部分。因此,血管①和②中的血液成分的共同特点是都是含氧高的动脉血。(2) 正常情况下,血液流经肾脏时,会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中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废物会被过滤出来,形成尿液并排出体外。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这些成分的含量会减少。(3) 当通过静脉注射治疗肾脏病变时,药物会直接进入血液,并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病灶。在这个过程中,药物会依次经过心脏的各个腔室。具体来说,药物会首先进入右心房(C),然后经过右心室(D)泵入肺动脉,进入肺循环进行气体交换。在肺循环中,药物会进入左心房(A),最后经过左心室(B)泵入主动脉,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肾脏病灶。因此,药物到达病灶前后经过心脏腔室的顺序依次是C、D、A、B。另外,如果从③处(即主动脉)向猪的心脏注水,由于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有动脉瓣的存在,且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因此水不能逆流进入心脏。(4) 观察图乙,我们可以看到AB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肺内气压逐渐降低,低于外界大气压,因此外界气体能够进入肺部。而BC段则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肺内气压逐渐升高,高于外界大气压,因此肺部气体能够排出体外。在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会处于舒张状态,使得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因此,BC段表示人体肋间肌和膈肌正处于舒张状态。【分析】观图可知:甲图中,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①肺静脉、②出球小动脉;乙图中,AB段表示吸气,BC段表示呼气。(1)在图甲中,血管①是肺静脉,它连接着肺部和左心房,负责将含氧量高的血液从肺部输送回心脏。而血管②是出球小动脉,它位于肾脏的肾小球之后,负责将经过肾小球滤过后的血液输送出去。尽管这两个血管的功能和位置不同,但它们中血液成分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动脉血。动脉血是指含氧量高、颜色鲜红的血液,它主要由心脏泵出,经过各级动脉输送到全身各处。(2)正常情况下,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肾脏会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等。这些活动会导致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以及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被排出体外,因此血液中的这些成分会减少。(3)当进行静脉注射治疗肾脏病变时,药物会首先进入上腔静脉,然后随着血液循环依次经过心脏的右心房(C)、右心室(D)、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A)、左心室(B),最后到达肾脏病灶。因此,药物到达病灶前后经过心脏腔室的顺序依次是C、D、A、B。如果从③处(即主动脉)向猪的心脏注水,由于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并且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因此水不能通过动脉瓣进入左心室,也就无法进入心脏。(4)在图乙中,BC段表示的是人体在呼气时的肺内气压变化。在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会处于舒张状态,这使得胸腔容积减小,肺也随之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升高并大于外界气压,从而将肺内的气体排出体外。因此,BC段表示的就是肋间肌和膈肌的舒张状态。29.(2024七下·南明月考)某人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完全休息和运动情况下两天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单位:毫升),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问题:汗液 尿液 粪便 呼出气体第一天休息 100 1800 200 300第二天运动 2000 500 200 600(1)第一天休息的失水量为 毫升,第二天运动的失水量为 毫升,因此我们在运动时应该 。(2)运动时通过汗液和呼出气体散失的水分量增加有 作用。汗液由皮肤通过 排出体外。(3)休息时(第一天),他体内水分散失的最主要途径是通过 排出体外的;运动时(第二天),他体内水分散失的最主要途径是通过 排出体外的,而此时他尿液的排出量显著 。【答案】(1)2400;3300;多喝水(2)散热;汗腺(3)尿液;汗液;减少【知识点】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尿的形成和排出;皮肤的结构与功能【解析】【解答】(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第一天失水量是100+1800+200+300=2400毫升,第二天失水量是2000+500+200+600=3300毫升,运动时,失水量大,水分主要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易导致缺水,所以人们运动时应当多喝一些水。(2)人在运动时,通过汗液大量排出水分的同时,能带走人体内的热量,降低人体的温度,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汗液由皮肤通过汗腺排出体外。(3)据表中信息可见:第一天他体内水分散失的量最主要途径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的;第二天,他体内水分散失的最主要途径是通过汗液排出体外的,而此时他尿液的排出显著减少。【分析】 人体通过不同的途径散失水分,包括汗液、尿液、粪便和呼出气体。汗液是运动时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汗液的蒸发,可以带走体表的热量,从而降低体温。尿液是体内水分和溶质排出的重要途径。在水分摄入和排出之间保持平衡时,尿液的生成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30.(2025七下·湛江期中)中国“神舟十九号”于2024年10月3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是系统,序号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1)航天员在空间站锻炼的过程中,呼吸加快,在呼气过程中,膈肌 膈顶部 ,肺内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2)图中表示氧气的序号是 (选填“③”或“④”);B系统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的过程称为 。(3)C系统产生尿液的器官的组成单位是 ;航天员在空间站走动时,对身体起到平衡作用的器官是 。(4)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是需要消耗很多能量的,每天都需要补充大量的淀粉。淀粉在小肠内被消化成 ,才能被 最终吸收;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肺泡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是 (答一点)。【答案】(1)舒张;上升;大于(2)③;吸收(3)肾单位;小脑(4)葡萄糖;小肠;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肾的结构和功能【解析】【解答】图中,①表示吸气,②表示呼气,③氧气扩散进入血液,④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⑤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⑥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C为泌尿系统。(1)在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肺内气体排出,完成呼气。(2)根据图可以看出,③是有A呼吸系统扩散进入循环系统,所以,可以推断,③为氧气。通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因此图中的③表示氧气,④表示二氧化碳。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所以,图中的B系统消化系统指向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3)C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并维持身体平衡。所以,航天员在空间站走动时,对身体起到平衡作用的器官是小脑。(4)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才能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肺是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故答案为:(1)舒张、上升、大于;(2)③、吸收;(3)肾单位、小脑;(4)葡萄糖、小肠、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分析】此题考查人体部分生理活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尿液的形成、食物的消化等内容。(1)人体肺部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平静呼吸时,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2)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一个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又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连肾小管,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由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3)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1)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膈顶上升,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完成呼气。(2)通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因此图中的③表示氧气,④表示二氧化碳。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3)C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并维持身体平衡。(4)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才能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肺是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1 / 1【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5章泌尿系统单元检测卷(提升)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4七下·连州期末)【主题思考】人体的肾脏就像精密的过滤器,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如图为人体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面小题。1.下列有关肾单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组成肾单位 B.甲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血管C.乙内的液体是原尿 D.丙能重吸收全部的无机盐2.下列有关人体尿液形成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中的液体分别是血浆、尿液B.健康人的乙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若检测发现某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则他的病变部位可能是丙D.图中动脉与静脉相比,动脉中的代谢废物较多3.(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章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同步训练)肾脏和输尿管相连的具体部位是( )。A.肾小管 B.肾髓质 C.肾盂 D.肾皮质4.(2024七下·赵县期末)如图表示尿液形成的过程,其中甲、乙表示结构,A、B表示液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是肾小囊,乙是肾小管B.A、B表示的液体分别为原尿和尿液C.若乙处发生病变,则B中会有蛋白质D.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含量减少5.(2024七下·高碑店月考)根据下表信息分析,该患者的肾脏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 )主要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正常人尿液/(g/100mL) 96 0 0 1.10 1.80患者尿液/(g/100mL) 95 0.10 0 1.20 1.70A.肾小囊 B.输尿管 C.肾小管 D.肾小球6.(2025·长沙)尿液成分可以反映人体的泌尿功能是否正常,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含( )A.尿素 B.无机盐 C.水 D.蛋白质7.为了验证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研究人员截取了一段兔的肾小管,在一端注入液体,另一端收集液体,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尿液形成过程中,流入肾小管的液体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B.收集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可能会降低C.收集的液体中无机盐浓度可能会升高D.收集的液体中尿素的浓度可能会升高8.(2023七下·长寿期末)如图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血液在肾单位中流经的路径是①→②→⑥→⑤→⑦B.肾单位由②④⑥三部分构成,其中②和⑥合起来称为肾小体C.②中的液体与血液的区别为不含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D.液体流经⑥时,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全部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回血液9.(2023·长岭模拟)图表示血液流经人体器官前、后三种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该器官是( )A.小肠 B.肾脏 C.肺 D.脑10.(2023七下·巩义期末)如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含有,“x”表示不含有),请判断X、Y、Z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物质 血浆 原尿 尿液X √ × ×Y √ √ ×Z √ √ √A.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 B.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C.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D.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11.(2023·泸州)沙漠狐的肾脏会产生高浓度尿液,以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沙漠狐的肾脏是形成尿液和储存尿液的器官B.沙漠狐的肾小管能重吸收原尿中的营养物质C.沙漠狐通过排尿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D.沙漠狐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12.(2025七下·庐江期末)小秦利用漏斗、塑料软管、橡皮泥、矿泉水瓶、一次性塑料杯、红色色素和黄色色素、清水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肾单位模型。下列各材料与其模拟的结构或主要物质对应正确的是( )A.漏斗中的软管团模拟人体的肾小球B.①处模拟的是人体内的出球小动脉C.模型中③内的液体模拟的是尿液D.该模型可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13.(2025七下·龙岗期末)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难以分解,大量食用后会引起尿液变红。如图为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肾脏,红色的尿液在此形成B.②是肾小管,输送带有甜菜红素的尿液C.③是膀胱,能暂存带有甜菜红素的原尿D.④是输尿管,甜菜红素随尿液排出体外14.(2025·陕西模拟)如图是尿液形成过程中葡萄糖含量变化曲线,该变化发生在( )A.入球小动脉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15.(2025七下·增城期末)肾小球、入球小动脉、肾小囊、肾小管中流出的液体分别是( )A.动脉血、静脉血、原尿、尿 B.静脉血、动脉血、尿、原尿C.动脉血、动脉血、原尿、尿 D.静脉血、原尿、血浆、尿16.(2025·石景山)尿酸过多在肾小管处形成结晶,会引起上皮细胞坏死,这直接影响肾小管( )A.滤过作用 B.重吸收作用 C.贮存尿液 D.排出尿液17.(2025七下·龙湖期末)我们常在夏天观察到两个现象:汗湿衣物易发黄、尿量减少且颜色加深。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衣物变黄是汗液中的尿素导致的B.汗腺分泌汗液经导管排到皮肤表面C.尿量减少是因为水分以汗液排出D.膀胱重吸收水导致尿液颜色加深18.(2025·齐齐哈尔)下列关于人体泌尿系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泌尿系统由肝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B.原尿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是肾小管病变导致的C.肾小球是血管球,两端都与小动脉相连D.尿素仅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19.(2024七下·金沙期末)生活中人们会发现,大量食用红心火龙果后会引起尿液变色,这是因为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进入了尿液,其排出人体时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①膀胱②输尿管③肾脏④尿道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20.(2024·内江)尿素是人体产生的一种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健康人排出尿素的器官或系统有( )A.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B.皮肤和呼吸系统C.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D.皮肤和泌尿系统21.(2023·南海模拟)针对肾脏损伤的患者,一般可以通过24小时尿蛋白排出量来判断患者肾功能受损的程度。尿液形成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如图为肾单位模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肾单位是由③④⑤组成的B.血液流经③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C.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进入④中,形成尿液D.若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则病变结构是⑤22.(2023七下·屯留月考)如图为研究肾脏损伤机制而建的新型肾单位芯片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半透膜能起到肾小球的作用B.缓冲液出口葡萄糖的含量比缓冲液入口高C.缓冲液出口葡萄糖的含量比缓冲液入口大量减少D.装置B 应该模拟肾小管的功能设计2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主要是通过( )A.呼气 B.出汗 C.排尿 D.排便24.(2023七下·永川期末)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肾单位中属于循环系统的结构是4B.1中流的液体与2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C.5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3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D.A、B过程分别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5.(2024八上·黄埔期末)某病人到医院就诊,医生观察到病人浮肿现象严重,初步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为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医生要求病人做了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图表为病人血检和尿检的部分结果,其中血液和尿液中哪项成分的变化能证明医生的诊断是正确的( )样品 蛋白质(克/100毫升) 葡萄糖(克/100毫升) 无机盐(克/100毫升) 尿素(克/100毫升)血液 7.4 0.1 0.72 0.03尿液 0.5 0 1.1 1.8A.蛋白质 B.葡萄糖 C.无机盐 D.尿素二、非选择题(26、27、28题各10分,29题9分,30题11分,共50分)26.(2025·长沙模拟)小湘同学在学习完人体生理与健康后绘制了如下概念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食物中的淀粉等大分子有机物要经过 作用才能被细胞吸收。(2)D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其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3)氧气通过 作用进入B系统,C系统由心脏、 和血液组成。27.(2025·四川模拟)如图为泌尿系统及某结构示意图,表中的液体分别取自于图示结构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如下表数据。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物质 血浆 肾小囊腔内液体 输尿管内液体甲 0.03 0.03 2.00乙 7.00 0.00 0.00丙 0.10 0.10 0.00(1)尿液形成的过程包括 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如表为血浆、肾小囊腔内和输尿管内液体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浓度(单位:克/100毫升),则甲、乙、丙分别是______。A.尿素、葡萄糖、蛋白质 B.葡萄糖、尿素、蛋白质C.尿素、蛋白质、葡萄糖 D.蛋白质、葡萄糖、尿素(3)某运动员比赛前尿检时,发现该运动员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是图中⑨ 发生病变,或者是该运动员身体内 (填激素名称)分泌过少导致的。(4)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人体排尿是间断的。这是因为[ ] 可以暂时储存尿液。人体的生命活动既受神经系统调节,也受激素调节。28.(2024八上·岳阳开学考)下列是人体部分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图示,请据图回答:(1)图甲血管①和②中血液成分的共同特点是 。(2)正常情况下,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 成分减少。(3)静脉注射治疗肾脏病变,药物到达病灶前后经过心脏腔室的顺序依次是 (填字母);如果从③处向猪的心脏注水,水不能进入心脏的原因 。(4)图乙是人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BC段表示人体肋间肌和膈肌正处于 状态。29.(2024七下·南明月考)某人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完全休息和运动情况下两天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单位:毫升),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问题:汗液 尿液 粪便 呼出气体第一天休息 100 1800 200 300第二天运动 2000 500 200 600(1)第一天休息的失水量为 毫升,第二天运动的失水量为 毫升,因此我们在运动时应该 。(2)运动时通过汗液和呼出气体散失的水分量增加有 作用。汗液由皮肤通过 排出体外。(3)休息时(第一天),他体内水分散失的最主要途径是通过 排出体外的;运动时(第二天),他体内水分散失的最主要途径是通过 排出体外的,而此时他尿液的排出量显著 。30.(2025七下·湛江期中)中国“神舟十九号”于2024年10月3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是系统,序号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1)航天员在空间站锻炼的过程中,呼吸加快,在呼气过程中,膈肌 膈顶部 ,肺内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2)图中表示氧气的序号是 (选填“③”或“④”);B系统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的过程称为 。(3)C系统产生尿液的器官的组成单位是 ;航天员在空间站走动时,对身体起到平衡作用的器官是 。(4)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是需要消耗很多能量的,每天都需要补充大量的淀粉。淀粉在小肠内被消化成 ,才能被 最终吸收;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肺泡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是 (答一点)。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D2.A【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分析】 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 吸收作用。 甲为肾小球,其中的液体是血液;乙为肾小囊,其中的液体是原尿;丙是肾小管。1.A、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由甲肾小球、乙肾小囊和丙肾小管构成,A正确;B、①肾小球两端连接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都是动脉血管,B正确;C、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②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尿,C正确;D、当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D错误。故答案为:D。2.A、甲为肾小球,其中的液体是血液;乙为肾小囊,其中的液体是原尿,A错误;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 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 原尿,所以乙为肾小囊,其中的液体是原尿,健康人的乙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B正确;C、正常情况下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把全部的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正常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因此如果检测发现某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丙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异常,C正确;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所以图中肾动脉与肾静脉相比,动脉中的代谢废物较多,D正确。故答案为:A。3.【答案】C【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解析】【解答】选C。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肾脏的中间是肾盂,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分析】根据泌尿系统的组成进行分析回答4.【答案】C【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AB、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甲肾小囊腔,形成A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B尿液。结合分析可知,甲是肾小囊,乙是肾小管,A表示原尿、B表示尿液,AB正确;C、当一个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导致红细胞和蛋白质进入尿液,若乙肾小管发生病变,则B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C错误;D、经过肾脏,形成了尿液,部分尿素被排出,因此尿素减少,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1)图中:甲是肾小囊、乙是肾小管,A表示原尿、B表示尿液。(2)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5.【答案】D【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分析表中的信息,患者尿液中含有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 的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肾小囊腔,所以正常人的尿中不会有红细胞 和蛋白质。当一个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导 致红细胞和蛋白质进入尿液。该患者的肾脏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肾小球。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6.【答案】D【知识点】尿的形成【解析】【解答】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所以健康人的尿液中含有尿素、无机盐和水,不含蛋白质(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滤过 )。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7.【答案】A【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A、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再流入肾小管,所以流入肾小管的液体中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A符合题意;BCD、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通过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大部分水分、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形成尿液,所以从肾小管中流出的尿液不含葡萄糖,而且由于从原尿到尿液过程中,液体总量大大减少,而无机盐减少量相对较少,尿素含量不变,所以流经肾小管后的液体中无机盐和尿素的浓度会升高。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1、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2、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8.【答案】C【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题图分析,题图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囊、③收集管、④肾小球、⑤出球小动脉、⑥肾小管、⑦肾静脉。A、血液在肾单位中流经的路径是①入球小动脉→④肾小球→⑤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⑦肾静脉。A不符合题意;B、肾单位由④肾小球、②肾小囊、⑥肾小管三部分构成,其中④肾小球、②肾小囊合起来称为肾小体B符合题意;C、血液流经④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②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所以②肾小囊中的原尿与与血液的区别为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D、原尿流经⑥肾小管时,原尿中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回血液。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构成,其中肾小球、肾小囊合称肾小体。2、血液在肾单位里是怎样流动的?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肾静脉。3、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9.【答案】B【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分析题图知,当血液流经人体该器官时,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所以该器官不可能是肺;又因尿素明显减少,所以也不可能是小肠和脑,是肾脏。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1、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部位是肺部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1)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氧气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的动脉血;(2)血液流经各器官毛细血管时,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将氧气和营养物质送给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进入血液,血液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2、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绝大部分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所以血液流经小肠后,除氧气减少,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增多外,营养物质也明显增多。3、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被分离出来,变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除氧气和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外,尿素等废物也明显减少。10.【答案】C【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与血浆不含大分子蛋白质,X代表大分子蛋白质;血浆、原尿中含有,而尿液中不含有的是葡萄糖,因此Y是葡萄糖;血浆、原尿、尿液中都含有的是尿素、水和无机盐,因此Z是尿素。所以,X、Y、Z分别代表的物质是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11.【答案】A【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析】【解答】A、沙漠狐的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A错误;B、肾小管能重吸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的无机盐等营养物质,B正确;C、排尿能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C正确;D、沙漠狐对环境的适应体现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1、泌尿系统由肾脏(泌尿系统最主要的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场所)、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和尿道(排出尿液)组成;2、自然选择学说的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3、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薄薄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12.【答案】A【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解析】【解答】A:漏斗中的软管团模拟肾小球(毛细血管球结构 ),A 正确。B:①处软管模拟入球小动脉(输送血液到肾小球 ),不是出球小动脉,B 错误。C:③漏斗内模拟肾小囊,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尿,不是尿液(尿液在肾小管末端形成 ),C 错误。D:该模型中漏斗颈④模拟肾小管,但从结构看,缺乏体现重吸收作用的设计(如物质重新吸收回血液的过程 ),无法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 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一个“小漏斗”。13.【答案】A【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解析】【解答】A、①是肾脏,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使尿液变红,尿液在肾脏中形成,正确。B、②是输尿管,其功能是输送尿液(而非肾小管,肾小管位于肾脏内部,是形成尿液的结构之一),错误。C、③是膀胱,其功能是暂时贮存尿液(原尿在肾脏的肾小管中就已被重吸收形成尿液,膀胱贮存的是尿液而非原尿),错误。D、④是尿道,其功能是将尿液排出体外(输尿管是②,负责输送尿液到膀胱),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图中:①肾脏,②肾小管,③膀胱,④输尿管。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的作用是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的作用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的作用是排出尿液。14.【答案】D【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解析】【解答】血液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中含有葡萄糖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会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使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变为0 。中显示原尿中葡萄糖含量高,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变为0,这种变化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15.【答案】C【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解析】【解答】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入球小动脉将动脉血送入肾小球,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对血液进行滤过作用,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因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主要是过滤物质,不进行气体交换 )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因此,入球小动脉内是动脉血,肾小球内也是动脉血(血液未在此处进行气体交换 );肾小囊中是原尿;肾小管末端流出的是尿液 。所以依次是动脉血、动脉血、原尿、尿,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肾单位是构成肾的基本单位,每个肾脏由约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16.【答案】B【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解析】【解答】A 、滤过作用主要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功能,不是肾小管的,A 错误。B 、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是重吸收,尿酸过多在肾小管处形成结晶,引起上皮细胞坏死,会直接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 正确。C 、贮存尿液的是膀胱,不是肾小管,C 错误。D 、排出尿液是泌尿系统整体的功能,肾小管主要是重吸收,不是直接排出尿液,D 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肾小球起滤过作用,肾小管起重吸收作用,能重新吸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 。17.【答案】D【知识点】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尿的形成【解析】【解答】A. 汗液中含有尿素、无机盐等成分,这些物质在衣物上残留并氧化后会导致衣物变黄。虽然尿素本身无色,但其残留和氧化过程后,会生成一些黄色的化合物,A正确;B. 汗腺分为分泌部和导管,产生的汗液经导管排到皮肤的表面,B正确;C. 夏季人体排汗增多,体内水分减少,为了维持水分平衡,肾脏会减少尿液的生成,C正确;D.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尿液,而重吸收水分的过程主要发生在肾小管,而不是膀胱,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物质。尿液的形成涉及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夏天排汗增多,水分流失导致尿液减少且浓缩,颜色加深。18.【答案】C【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肾的结构和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解析】【解答】A、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肝脏属于消化系统,A 错误。B 、原尿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是肾小球病变导致的(肾小球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大分子物质进入原尿 ),不是肾小管病变,B 错误。C 、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毛细血管缠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所以两端都与小动脉相连,C 正确。D 、尿素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还可通过皮肤(以汗液形式 ) 排出,D 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19.【答案】C【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解析】【解答】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由血液运送到肾脏,在肾脏内形成尿液,再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从人体排出。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难以分解,大量食用后会引起尿液变红,其排出人体时依次通过的结构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即③②①④,分析得知C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肾脏的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的主要作用是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的主要作用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的主要作用是排出尿液。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20.【答案】D【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解析】【解答】A、呼吸系统可以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不能排出尿素,A不符合题意。B、皮肤可以排出尿素,呼吸系统可以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不能排出尿素,B不符合题意。C、呼吸系统可以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不能排出尿素,C不符合题意。D、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可以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大部分尿素、水和无机盐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可见,皮肤和泌尿系统都能排出尿素,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此题考查排泄的三条途径,为基础题,难度一般,排泄是将体内代谢终产物如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有三条途径:①大部分尿素、水和无机盐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是由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的;③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可以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21.【答案】A【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题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A、肾单位由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构成。A符合题意;B、血液流经③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素、无机盐、水和葡萄糖滤过到④肾小囊中,血液中的氧气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流经③肾小球后,仍为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C、血液流经③肾小球时,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尿素、无机盐、水和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滤过到④肾小囊中,形成原尿。C不符合题意;D、若③肾小球发生病变,血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会滤过到④肾小囊中,使尿液中出现蛋白质;若⑤肾小管发生病变,原尿中葡萄糖不能全部被重吸收,使尿液中出现葡萄糖。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1、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组成。2、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滤过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会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肾小管外部的毛细血管,送回到血液。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3、.血尿、蛋白尿、糖尿的病变部位(1)血尿:尿中有血细胞。病变部位是肾小球,因为肾小球有炎症,使其通透性增大,原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可以滤过到原尿中,形成血尿。(2)蛋白尿:尿中蛋白质含量过高。病变部位是肾小球。(3)糖尿:肾小管有炎症,使重吸收作用减弱,不能将葡萄糖全部吸收,或者是胰岛素分泌过少,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22.【答案】B【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A、新型肾单位芯片中半透膜起到滤过作用,相当于肾单位中的肾小球,A正确;B、由于B处起到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葡萄糖被重吸收进入血液中,所以缓冲液出口葡萄糖的含量要大量减少,比缓冲液入口的低,B错误;C、缓冲液流到B处时,B处起到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葡萄糖被重吸收进入血液中,所以缓冲液出口葡萄糖的含量要大量减少,C正确;D、装置B起到重吸收作用,相当于肾小管的功能,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尿的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形成尿液。23.【答案】C【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排泄的意义【解析】【解答】人体内的一些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故选C【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排泄的三条途径,这部分内容是重点,需要熟练掌握。24.【答案】D【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A、肾单位中属于循环系统的结构是肾小球4,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A正确;B、1中流的液体与2相比,氧由于被肾单位中的细胞利用而减少,尿素会由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进入原尿,所以,1中流的液体与2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会明显减少,B正确;C、5肾小囊中收集的液体是由肾小球与肾小囊内壁过滤后形成的原尿,3中收集的液体是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后形成的尿液,C正确。D、A过程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B过程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 (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 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3)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4) 图中O是进入肾单位的血液、2是流出肾单位的血液、3中流出的是尿液、@是肾小球、6是肾小囊、a过程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b过程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5.【答案】A【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A、正常人的尿液不含有蛋白质,因为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中,血细胞和蛋白质会被滤过留在血液当中,可以看到该病人的尿检结果,尿液当中含有0.5g每百毫升的蛋白质,所以该病人异常值为蛋白质,A正确;B、正常人的尿液里不含有葡萄糖,因为在肾小管中发生重吸收作用,会将原尿当中的所有葡萄糖全部重新回收到血液中,表格中可以看出该病人的尿液不含有葡萄糖,是正常值,B错误;C、尿液当中会含有无机盐,而且无机盐的浓度要比血液当中高,该病人的尿液当中含有1.1g每百毫升的无机盐是正常范围,C错误;D、尿液当中含有高浓度的尿素,该病人的尿素含量正常,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正常人的尿液当中不会含有血细胞,蛋白质和葡萄糖,因为在肾小体当中发生滤过作用,会将血液当中的血细胞,蛋白质留在血液中,肾小管中发生重吸收作用,会将绝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的无机盐重新回收到血液中,如果尿液当中含有蛋白质或者血细胞,说明肾小球发生破裂,如果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说明该患者可能有糖尿病。26.【答案】(1)消化(2)肾脏;肾单位(3)扩散;血管【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泌尿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解析】【解答】(1)食物中的淀粉等大分子有机物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需要经过消化作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如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后,才能被细胞吸收 。所以食物中的淀粉等大分子有机物要经过消化作用才能被细胞吸收 。(2)由图可知,D系统能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负责过滤、重吸收等尿液形成过程 。所以D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其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 。(3)B系统是呼吸系统,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呼吸系统,由肺泡进入血液,随C循环系统运输到身体各处组织细,C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分析】图中: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D泌尿系统。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1)淀粉初步消化场所是口腔,初步消化液是唾液,初步消化产物是麦芽糖,最终消化场所是小肠,最终消化产物是葡萄糖。食物中的淀粉等大分子有机物要经过消化作用才能被细胞吸收。(2)D系统是泌尿系统,其主要器官是肾脏,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3)B系统是呼吸系统,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呼吸系统,由肺泡进入血液,随C循环系统运输到身体各处组织细,C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27.【答案】(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2)C(3)肾小管;胰岛素(4)③膀胱【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解析】【解答】(1) 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 。(2)在血浆、肾小囊腔内液体(原尿)中含量较少,在输尿管内液体(尿液)中含量大幅升高,符合尿素的特点,因为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尿素被浓缩,所以甲是尿素。在血浆中有一定含量,在肾小囊腔内液体和输尿管内液体中含量为 0,蛋白质不能透过肾小球进入原尿,所以尿液中也不含蛋白质,乙是蛋白质。在血浆和肾小囊腔内液体中有一定含量,在输尿管内液体中含量为 0,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回血液,所以尿液中无葡萄糖,丙是葡萄糖。甲、乙、丙分别是尿素、蛋白质、葡萄糖,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正常情况下,肾小管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如果图中⑨肾小管发生病变,其重吸收功能受损,就不能将葡萄糖全部重吸收,会导致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胰岛素能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当胰岛素分泌过少时,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多余的葡萄糖就会随尿液排出,导致尿液中出现葡萄糖 。(4)肾脏形成尿液是连续的,但③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所以人体排尿是间断的。【分析】图中: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⑤入球小动脉,⑥出球小动脉,⑦肾小囊,⑧肾小球,⑨肾小管,⑩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肾静脉。(1)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的作用是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的作用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的作用是排出尿液。(2)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1)尿液形成主要经过两个过程,一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二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形成尿液。(2)在血浆、肾小囊腔内液体(原尿)中含量较少,在输尿管内液体(尿液)中含量大幅升高,符合尿素的特点,因为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尿素被浓缩,所以甲是尿素。在血浆中有一定含量,在肾小囊腔内液体和输尿管内液体中含量为 0,蛋白质不能透过肾小球进入原尿,所以尿液中也不含蛋白质,乙是蛋白质。在血浆和肾小囊腔内液体中有一定含量,在输尿管内液体中含量为 0,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回血液,所以尿液中无葡萄糖,丙是葡萄糖。甲、乙、丙分别是尿素、蛋白质、葡萄糖,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其重吸收功能异常,就可能造成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胰岛素能调节糖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当胰岛素分泌过少时,血糖浓度升高,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4)肾脏形成尿液是连续的,但③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所以人体排尿是间断的。28.【答案】(1)都是含氧高的动脉血(2)尿素、水分和无机盐(3)C、D、A、B;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4)舒张【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动脉血和静脉血;尿的形成【解析】【解答】(1) 观察图甲,我们可以看到血管①是肺静脉,它连接着肺部和左心房,负责将富含氧气的血液从肺部输送回心脏。同样,血管②是出球小动脉,它位于肾脏的肾小球之后,负责将经过肾小球过滤后仍然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肾脏的其他部分。因此,血管①和②中的血液成分的共同特点是都是含氧高的动脉血。(2) 正常情况下,血液流经肾脏时,会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中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废物会被过滤出来,形成尿液并排出体外。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这些成分的含量会减少。(3) 当通过静脉注射治疗肾脏病变时,药物会直接进入血液,并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病灶。在这个过程中,药物会依次经过心脏的各个腔室。具体来说,药物会首先进入右心房(C),然后经过右心室(D)泵入肺动脉,进入肺循环进行气体交换。在肺循环中,药物会进入左心房(A),最后经过左心室(B)泵入主动脉,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肾脏病灶。因此,药物到达病灶前后经过心脏腔室的顺序依次是C、D、A、B。另外,如果从③处(即主动脉)向猪的心脏注水,由于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有动脉瓣的存在,且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因此水不能逆流进入心脏。(4) 观察图乙,我们可以看到AB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肺内气压逐渐降低,低于外界大气压,因此外界气体能够进入肺部。而BC段则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肺内气压逐渐升高,高于外界大气压,因此肺部气体能够排出体外。在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会处于舒张状态,使得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因此,BC段表示人体肋间肌和膈肌正处于舒张状态。【分析】观图可知:甲图中,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①肺静脉、②出球小动脉;乙图中,AB段表示吸气,BC段表示呼气。(1)在图甲中,血管①是肺静脉,它连接着肺部和左心房,负责将含氧量高的血液从肺部输送回心脏。而血管②是出球小动脉,它位于肾脏的肾小球之后,负责将经过肾小球滤过后的血液输送出去。尽管这两个血管的功能和位置不同,但它们中血液成分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动脉血。动脉血是指含氧量高、颜色鲜红的血液,它主要由心脏泵出,经过各级动脉输送到全身各处。(2)正常情况下,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肾脏会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等。这些活动会导致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以及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被排出体外,因此血液中的这些成分会减少。(3)当进行静脉注射治疗肾脏病变时,药物会首先进入上腔静脉,然后随着血液循环依次经过心脏的右心房(C)、右心室(D)、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A)、左心室(B),最后到达肾脏病灶。因此,药物到达病灶前后经过心脏腔室的顺序依次是C、D、A、B。如果从③处(即主动脉)向猪的心脏注水,由于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并且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因此水不能通过动脉瓣进入左心室,也就无法进入心脏。(4)在图乙中,BC段表示的是人体在呼气时的肺内气压变化。在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会处于舒张状态,这使得胸腔容积减小,肺也随之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升高并大于外界气压,从而将肺内的气体排出体外。因此,BC段表示的就是肋间肌和膈肌的舒张状态。29.【答案】(1)2400;3300;多喝水(2)散热;汗腺(3)尿液;汗液;减少【知识点】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尿的形成和排出;皮肤的结构与功能【解析】【解答】(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第一天失水量是100+1800+200+300=2400毫升,第二天失水量是2000+500+200+600=3300毫升,运动时,失水量大,水分主要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易导致缺水,所以人们运动时应当多喝一些水。(2)人在运动时,通过汗液大量排出水分的同时,能带走人体内的热量,降低人体的温度,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汗液由皮肤通过汗腺排出体外。(3)据表中信息可见:第一天他体内水分散失的量最主要途径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的;第二天,他体内水分散失的最主要途径是通过汗液排出体外的,而此时他尿液的排出显著减少。【分析】 人体通过不同的途径散失水分,包括汗液、尿液、粪便和呼出气体。汗液是运动时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汗液的蒸发,可以带走体表的热量,从而降低体温。尿液是体内水分和溶质排出的重要途径。在水分摄入和排出之间保持平衡时,尿液的生成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30.【答案】(1)舒张;上升;大于(2)③;吸收(3)肾单位;小脑(4)葡萄糖;小肠;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肾的结构和功能【解析】【解答】图中,①表示吸气,②表示呼气,③氧气扩散进入血液,④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⑤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⑥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C为泌尿系统。(1)在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肺内气体排出,完成呼气。(2)根据图可以看出,③是有A呼吸系统扩散进入循环系统,所以,可以推断,③为氧气。通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因此图中的③表示氧气,④表示二氧化碳。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所以,图中的B系统消化系统指向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3)C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并维持身体平衡。所以,航天员在空间站走动时,对身体起到平衡作用的器官是小脑。(4)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才能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肺是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故答案为:(1)舒张、上升、大于;(2)③、吸收;(3)肾单位、小脑;(4)葡萄糖、小肠、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分析】此题考查人体部分生理活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尿液的形成、食物的消化等内容。(1)人体肺部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平静呼吸时,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2)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一个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又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连肾小管,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由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3)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1)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膈顶上升,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完成呼气。(2)通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因此图中的③表示氧气,④表示二氧化碳。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3)C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并维持身体平衡。(4)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才能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肺是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5章泌尿系统单元检测卷(提升)(学生版).docx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5章泌尿系统单元检测卷(提升)(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