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实验与作图题(17题3分,18题5分,19题7分,20题5分,共20分)17.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该选用(选填“甲”或“乙”)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小琳骑车去学校,借助秒表记录了自己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如图所示,此时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S。甲Imjimnmjijinjirmpmpmmmm0cm12318.小明想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小明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接着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B.用铜丝的长度L,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C.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D.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1)以上步骤中,有一个步骤不小心出错了,它是(选填“A”“B”“C”或“D”),应改正为(2)改正后测量的合理顺序应是(3)如图所示是小明把一根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笔杆上,一共绕了20匝。根据上面的实验方法测量铜丝的直径为mm5cm67(4)若细铜丝排绕得不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19,下面是小明同学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请你帮他补充完整。【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挡板,秒表八年级物理第4页共6页【实验步骤】(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2)实验中秒表每一小格代表0.5s,经计算AB段速度是m/s。(3)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Bc的平均速度vaC,下列方法最好的是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Bc与路程sC,计算得到VBC: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C,再测量路程sBC,计算得到VBC;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BC=tAC-tAB,SBC=SAC-SAB,再计算得到VBC(4)小明想测量全程、上半段、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下面方框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则(a)处的内容是;(b)处的内容是路段路程/cm(b)平均速度/(cm/s)(a)上半段路程下半段路程【交流】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0.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阀门吃抽气甲乙丙(1)图甲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2)图乙中,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3)图丙中,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八年级物理第5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