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劝学》单篇梳理基础积累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停止①合乎②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③弯曲的弧度④即使 ⑤同“又” ⑥晒干 ⑦直⑧磨刀石一.基础夯实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得分点:博学、参、省、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基础夯实①踮起脚后跟②劲疾③清楚 ④善于奔走 ⑤到达 ⑥用作动词,游泳⑦横渡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得分点:生、假、物)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一.基础夯实①兼词,相当于“于此” ②获得③没有用来……的,无从④停止,止息 ⑤刻⑥雕刻⑦浮躁,不专心蚯蚓没有锋利的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黄泉,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得分点:用心、一,定语后置句)①文中借助挺直的木头被弯曲后,即使又晒干也不能复原,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句子是“ , ,”②文中“ , ”两句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一.基础夯实 使之然也不复挺者虽有槁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①荀子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的道理。文中利用声音传播规律说明“学习必须善于利用外物”这一道理的句子是“ , ,”。②文中强调君子的天性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君子之所以高于一般人,是因为他善于利用外物的句子是“ , ”。一.基础夯实而闻者彰声非加疾也顺风而呼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①文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 ”的观点。②文中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 , ”③文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 。”一.基础夯实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超越自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学习的意义改造自己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成就自己则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习效果对比终日思不如须臾学跂望不如登高博见学习的作用登高招、顺风呼、假舆马、假舟楫借助外物弥补不足推论结果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习的方法态度重在积累正面:积土、积水、积善反面:跬步、小流贵在坚持正面:驽马、金石反面:骐骥、朽木成在用心正面:蚓反面:蟹劝学文章内容概括围绕“学不可以已”观点,论述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态度,勉励人们坚持学习,积累知知识,培养高尚品德。艺术特色1.善用比喻、对比说理2.句式整散结合,读来朗朗上口二.重点梳理1.实词积累、识记2.通假字3.古今异义5.特殊句式4.词类活用6.多义实词7.文化常识“就”是会意字,小篆左边是“京”字,表示高;右边是“尤”字,表示特别,合起来指特别高。表示高,后引申为趋向(高处)。1.实词积累、识记就金就砺则利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谏逐客书》)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刺秦王》识记方法:“就”的本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引申为达到目标的含义“成就、成功、完成”。走上领导岗位,就是“担任、赴任”。受,接受接近靠近就任赴任成就登上,上解释加点字:晋武帝征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赡养祖母具表不就( )职。州官令人持刀就( )之,迫曰:“不者,请就 ( )汤镬。”李密不为所动。遂不就( )车。迁移小练就任靠近受,接受登“假”是形声字,小篆从“人”部(即亻),叚(jiǎ)声。表示依靠、凭借。1.实词积累、识记假善假于物也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滕王阁序》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长亭送别》)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与“真”相反,“不真”识记方法:“假”的本义是“借”。“借”就是“给”,故有“给予”之义。借来东西(比如钱)当然就有了“凭借”。借来的东西不是真的属于自己,故可引申出“不是真的”,进一步再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义。宽容、原谅假期假如,如果借助假期非正式的、代理的解释加点字:苏武送匈奴使留汉者归国,与副将张胜及假( )吏常惠等募士百余人俱行,途遇险滩,假( )舟渡,至匈奴,方知匈奴使假( )也。州官闻知,急令属下捕之,属下求假( ),州官不许,乃往。迁移小练非正式的凭借与"真"相反假期“绝”本来写作“絶”,是会意字。甲骨文外边是“刀”字,里边上下都是“丝”字,合起来指用刀切断丝线。表示断绝。1.实词积累、识记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我命绝今日(《孔雀东南飞》)冰泉冷涩弦凝绝(《琵琶行》宜咏诗,诗韵清绝(《黄冈竹楼记》)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而心目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横渡停止呼吸气绝停止,中断绝妙绝交,断绝往来.隔绝的封闭的识记方法:“绝”的本义是“绳索断”,由此引申出一般意义上的“断”。比喻引申出“横渡”义。由“断”义可引申出许多意义:与人断绝关系叫“绝交”;气断自然就是“死,绝命”;路断了当然就是“到了尽头,极点”。由“到了极点”引申出程度副词“极”和动词“超越”(到了极点就是超越一切)。绝对,完全.直上穿过解释加点字:晋人有美玉,邻人觊觎,屡盗而不得。为绝( )邻人之念,晋人遂率妻子至桃源绝( )境,途遇江河,假舟楫而绝( ),后至无人处,而闻妙声,目力所绝( ),亦无所见。其子仰望,见一大鹏,绝( )云气,图南飞。妻子皆以为妙,遂居于此。断绝穿越与世隔绝穷尽横渡迁移小练①木直中绳, 以为轮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④君子生非异也2.通假字同"燥"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有"同"又"复、再,"暴"同"曝"晒同"智",见识.同"性",天性.劝学 古义:今义: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金就砺则利 古义:今义:黄金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今义: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3.古今异义鼓励金属制的刀斧等蟹腿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今义:学问广博精深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3.古今异义广泛地学习爪子和牙齿托身.藏身.从大范围看,古汉语中存在而现代汉语中仍保留的词语都可看作古今同形词。其中包括单音节词,如“山”,也包括双音节词,如“成立”;既有实词,也有虚词。这里主要谈双音节实词,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同形同义。如“逦迤”“戏弄”等。这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②同形异义。看起来与现代双音节词完全一样,但它是两个词。这种现象在古汉语中普遍存在,因而这部分词语是高考考查的重点。2.掌握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实词(1)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并解释其义,体会其特点。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②吾从而师之(《师说》):③蚓无爪牙之利(《劝学》):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迁移运用学者,求学的人从而,跟从并且爪牙,爪子和牙齿寄托,托身,藏身1.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来判断。例如:《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读“fú”,开头“夫(fú)人”两字不能与现代汉语中的“夫(fū)人”混淆。《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以”字和它前面的“无”构成古汉语中一个固定结构用法“无以”,意思是“没有什么……拿来……”,“至”是动词,意思是“到”。因此,在朗读时,我们可以在“以”字后面有一个短暂的停顿“无以/至千里”,来区别它们的古今词义的差异。迁移运用2.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断。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往往需要根据该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来辨析。例如:《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是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值得怜悯”,根据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的词义理解此句,句意不通。这句话是焦仲卿的母亲所说,她在劝焦仲卿速遣刘兰芝,娶东家女为妻,“可怜”是用来形容东家女的,因此,它在此处是“可爱”之意。一般说来,古今同形异义实词,很少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故在翻译时一定要拆成两个词来翻译。它们如果出现在翻译句子中,往往是得分点,须格外留心。迁移运用迁移运用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古今同形异义词现象。①(2021·新高考Ⅱ)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征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译文:祖逖知道大业不能成功,情绪激动引发重病。迁移运用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古今同形异义词现象。②(2022·全国乙)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共秩焉。” (节选自《说苑·贵德》)译文:现在我请求对那些年老体弱无人供养的人,还有年老丧失配偶没有家室的人根据情况而供给他们财物.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②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③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④用心一也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⑥木直中绳, 以为轮4.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游泳②形容词作名词,高处③形容词作动词,变直/变锋利④数词作形容词,专一⑤使动用法,使……快⑥使动用法,使……弯曲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特殊句式②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于③定语后置句 标志词:之①判断句 标志词:者……也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③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⑤强公室,杜私门(《谏逐客疏》⑥少年固强之(促织》)6.多义实词①强健的,强大的②勉强③弓弩有力④有余,略多⑤加强,增强⑥强迫,迫使(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特指 。“君子”一词出自《易经》,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2)故不积跬步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 ”,跨出两脚为“ ”。7.文化常识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跬 步三.高考考过的背诵名句(1)《荀子·劝学》中“ , ”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022 年新高考卷D)(2)《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 (2020 年全国卷II)(3)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 , "。 (2020 年天津卷)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使之然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以为轮三.高考考过的背诵名句(4)《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 (2018年全国卷Ⅲ)(5)《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 .”的观点。(2017年全国卷Ⅲ)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特别小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注] ①《颜氏家训》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所著。②《小宛》是出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节选自明·顾炎武《廉耻》)特别小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B.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C.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D.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B特别小练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鸡鸣不已于风雨”与“学不可以已”(《劝学》)两句中的“已”字含义相同。B.书,古代的文体,可指书信,或指奏章文书。“颇晓书疏”的“书”与《谏逐客书》中的“书”含义不同。奏章.C.“捐廉耻”中的“捐”与成语“细大不捐”的“捐”字含义相同。D.“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与“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致”字含义不同。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