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4七上·鄞州期中)关于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英国科学家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完整的细胞
B.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细胞学说的提出意味着人类对于细胞的研究已经完善,不需要深入研究
D.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2025七上·南浔期末)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
A.变形虫
B.蜻蜓
C.水绵
D.玩具猫
3.(2025七上·慈溪期末)下列不能作为“水滴鱼属于生物”的依据的是 (  )
A.雌性水滴鱼能产卵 B.可自主生长
C.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D.能从海底浮起
4.(2025七上·椒江期末) 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趁机逃跑,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
A.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能进行呼吸
C.生活需要营养 D.能生长和繁殖
5.(2025七上·浙江期末)智能微型机器人可以借助“电子大脑”实现自主行走、折叠,按指令完成加速、转弯等。下列特征能判断它属于非生物的是
A.能自主行走 B.不能生长发育
C.能按照指令完成动作 D.能折叠改变形状
6.(2024七上·杭州期中)据报道,已经有AI教师在学校“正式上岗”。AI教师是一款基于生成式AI技术的人形机器人,会说三种语言,能与学生互动。下列依据中,可用于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的是(  )
A.能否自由行走 B.能否生长和繁殖
C.能否进行语言交流 D.能否进行互动
二、填空题
7.(2025七上·嵊州期末)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南宋著名诗句,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所展现的生物特征有哪些。 (填“繁殖”、 “生长”、 “呼吸”、“遗传”、 “变异”或“应激性”)
(1) “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体现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2)红杏出墙,枝条能够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3)“红杏出墙”,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讲,红杏具有   的特征。
8.(2024七上·金东月考)“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句中对“犬”的描写,体现了生物基本特征是   ,犬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9.细胞学说的建立: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观察   时首次发现细胞。19 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   和   提出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之后,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进一步提出,所有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   。
10. 最先发现细胞的人是   ,其实他看到的是死细胞的   。
11.(2018七上·鄞州期中)将下列生物特征的序号填入对应现象后的空格中:
①生物能呼吸 ②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③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⑤生物需要营养物质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2)朵朵葵花向太阳   ;
(3)饥不择食   ;
(4)冷开水不能养金鱼   。
三、实验与探究题
12.(2024七上·温州期末)从"细胞"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将近200年。
材料一:1665年,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时发现了许多蜂窝状的小室,他将其命名为"细胞",后来发现他当时看到的只是细胞壁。
材料二:1838年,植物学家施莱登对植物的柱头、花粉、胚珠等组织进行研究,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1839年,动物学家施旺对鱼、蛙、猪等多种动物细胞研究后,提出细胞是所有动物组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材料三:1858年,魏尔啸对细胞学说进行进一步的补充:"一切细胞都来自于一个(预先存在的)细胞"。
(1)根据魏尔肖的观点,金鱼身上的所有细胞都来自于同一个细胞,这个细胞是   。
(2)材料二中,施莱登和施旺研究发现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请判断甲、乙中哪幅图是植物细胞,说明理由   。
(3)根据细胞学说的发展史。同学们提出了如下观点,正确的是____。(可多选)
A.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
B.胡克将细胞壁当成了细胞,因此他的发现没有科学价值
C.细胞学说是以相关科学家的研究为基础,运用观察、分析等方法形成的
D.经过200年的发展,细胞学说已非常完善,因此不需要再发展
13.(2023七上·长兴期末)光照是蜗牛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环境条件之一。 有同学认为蜗牛喜欢的是弱光。为了研究光照强弱对蜗牛活动的影响,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把蜗牛放在玻璃板中央,将纸盒罩住玻璃板,纸盒上方的一半用半透的黑塑料袋盖住(便于提供弱光),另一半剪去盒底使其透光,并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
(1)本实验存在明显不足,请写出一点:    。
(2)完善方案后进行实验,如果蜗牛喜欢弱光,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若方案完善后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仍与猜想不符。对此,同学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D.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四、综合题
14.(2025七上·慈溪期末)从胡克观察细胞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近200年。
材料一:1665年,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时发现了许多蜂窝状的小室,他将其命名为“细胞”,后来发现他当时看到的只是细胞壁。
材料二:1838年,植物学家施莱登对植物的柱头、花粉、胚珠等组织进行研究,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1839年,动物学家施旺对鱼、蛙、猪等多种动物细胞研究后,提出细胞是所有动物组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____。 (填选项,下同)
A.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B.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2)根据细胞学说的发展史,同学们提出如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____。 (可多选)
A.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
B.胡克将细胞壁当成了细胞,因此他的发现没有科学价值
C.细胞学说是以相关科学家的研究为基础,运用观察、分析等方法形成的
D.经过200年的发展,细胞学说已非常完善,因此不需要再发展
(3)继胡克自制显微镜后至今,显微镜技术经历了若干个发展阶段,其中包括:A.光学显微镜;B.激光扫描显微镜;C.电子显微镜。对此,请按照显微镜发展先后顺序排序:   。(用字母代号表示)
15. 珊瑚虫身体微小,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可用来捕食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它们能吸收海水中的矿物质来建造外壳,以保护身体。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虫体虽一代代死去,但它们分泌的外壳却年深日久地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千姿百态的珊瑚。珊瑚虫体内有藻类和它共同生活,并为其提供用于呼吸的氧气,而珊瑚虫的废物则可作为藻类的养料。
(1)珊瑚是生物吗    .
(2)资料中描述了生物的哪些共同特征    。
(3)有人说:“珊瑚虫适于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浅水区”。试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1)细胞的发现罗伯特 胡克: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许多类似蜂窝状的小室,他将其命名为 “细胞”。但实际上,他看到的只是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并非完整的细胞。这一发现开启了人们对细胞微观世界的探索之门。
列文虎克: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活细胞,如细菌、红细胞等,进一步扩大了人们对细胞的认识范围。
(2)细胞学说的建立
主要创立者: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
主要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解答】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实为细胞壁),他并没有发现完整的细胞,故A错误。
B、细胞学说提出了一切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但所有生物并不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故B错误。
C、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分别对植物和动物细胞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他们提出了著名的细胞学说。随着生物学的发展,细胞学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可以利用细胞学相关知识造福于人类,故C错误。
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答案】D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 A、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如能进行新陈代谢、繁殖等,属于生物。
B、蜻蜓是昆虫,能够进行呼吸、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属于生物。
C、水绵是多细胞藻类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属于生物。
D、玩具猫是由非生命物质制作而成的物品,不具备生物的共同特征,如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不属于生物。
故答案为:D。
3.【答案】D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⑦生物有遗传和变异对的特性。
【解答】A、雌性水滴鱼能够产卵说明它能够繁殖,能够做为水滴鱼属于生物的依据,故A不符合题意;
B、可自主生长属于生物的特征,能够做为水滴鱼属于生物的依据,故B不符合题意;
C、能够对刺激做出反应能够做为水滴鱼属于生物的依据,故C不符合题意;
D、能从海底浮起不能做为水滴鱼属于生物的依据,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生活在海洋中的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乘机逃离。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故答案为:A。
5.【答案】B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智能微型机器人虽然可以借助“电子大脑”实现自主行走、折叠,按指令完成加速、转弯等,但是智能微型机器人属于非生物,生物能呼吸,机器人不能生长发育,所以“不能生长发育”可以判断智能微型机器人不属于生物,B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应激性、适应性等。在给出的选项中,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或多个特征,这些特征是生物所特有的,而非生物所不具备的。
【解答】A、能否自由行走。虽然许多生物能够自由行走,但自由行走并不是生物的特有属性,例如,许多机器人也能自由行走,不符合题意。
B、能否生长和繁殖。生长和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非生物不具备这些能力。因此,能否生长和繁殖可以作为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符合题意。
C、能否进行语言交流。虽然语言交流是人类等生物的特征,但语言交流能力并非生物的特有属性,许多非生物如AI教师也能进行语言交流,不符合题意。
D、能否进行互动。互动能力虽然在生物中普遍存在,但非生物如AI教师也能与人进行互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1)应激性
(2)繁殖
(3)生长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主要特征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遗传变异、应激性、适应并影响环境等。
【解答】(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体现的是生物具有应激性的特征。
(2)红杏出墙的枝条能够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繁殖后代的特征。
(3)“红杏出墙”后可以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讲,红杏具有生长发育的特征。
8.【答案】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细胞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生物。如果一个物体具有上述生物的特征,那么它就是生物;如果不具备这些特征,就属于非生物。在判断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特征,不能仅依据某一个特征来判断。例如,汽车能够运动,但它不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物特征,所以汽车是非生物。
【解答】“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意思是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除病毒外,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犬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9.【答案】软木栓薄片;施莱登;施旺;活细胞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提出和发展是多位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通常认为细胞学说的主要奠基人是施莱登和施旺,而魏尔肖则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
【解答】罗伯特·胡克:他通过观察软木栓薄片首次发现了细胞,并使用“细胞”这个词来描述他观察到的结构。
马蒂亚斯·雅各布·施莱登:他提出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西奥多·施旺:他提出动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施莱登和施旺的工作共同奠定了细胞学说的基础。
鲁道夫·魏尔肖:他提出了“所有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的观点,强调了细胞分裂在细胞生成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了细胞学说。
故答案为:软木栓薄片;施莱登;施旺;活细胞
10.【答案】胡克;部分结构(细胞壁)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结构,发现软木是由一个个蜂窝状的小室组成的,他将这些小室称为,细胞.罗伯特,虎克是第一位发现细胞的人,但是他所看到的只是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
【解答】最先发现细胞的人是胡克,其实他看到的是死细胞的部分结构(细胞壁)。
故答案为:胡克;部分结构(细胞壁)。
11.【答案】(1)③
(2)④
(3)⑤
(4)①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形象地描述了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生命周期,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朵朵葵花向太阳指的是植物的向阳性,说明植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饥不择食指的是生物很需要食物,说明生物需要营养。
(4)冷开水不能养金鱼因为生物 而迅速冷却的沸水中的氧气刚经过热胀冷缩后不再溶解于水中,所以刚冷却的沸水中含氧量低。
故答案为:(1)③ (2) ④(3)⑤ (4) ①
12.【答案】(1)受精卵
(2)甲图为植物细胞,因为它有规则的细胞壁或细胞质内有叶绿体
(3)A;C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解答】(1)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金鱼身上的所有细胞都来自同一个细胞,这个细胞是受精卵。
(2)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结合题图可知,甲图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叶绿体等结构。
(3)A.细胞学说的建立离不开显微镜的发明,故说明科学发现的过程与工具和仪器技术有关,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A正确。
B.胡克将细胞壁当成了细胞,但他的发现也有科学价值,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B错误。
C.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细胞学说是以众多科学家的研究为基础,运用观察、分析等方法形成的,C正确。
D.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虽然经过200年的发展,细胞学说只是较为完善,因此仍然需要再发展,D错误。
故答案为:AC。
13.【答案】(1)蜗牛数量太少,实验具有偶然性;
(2)蜗牛向黑塑料袋一侧移动
(3)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如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
【解答】(1)从这个实验中可以看出:他只取了一直蜗牛,数量太少了,存在很大的偶然性;
(2)如果蜗牛喜欢弱光,那么蜗牛会往左边黑塑料袋一侧爬去;
(3)如果方案完善后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仍与猜想不符。那么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应该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做出假设;
故答案为:(1) 蜗牛数量太少,实验具有偶然性; (2) 蜗牛向黑塑料袋一侧移动 (3)B
14.【答案】(1)A
(2)A;C
(3)ACB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1)不属于“细胞学说”主要内容的是A选项,细胞学说并没有包括所有生物,如病毒就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故选C;
(2)A.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例如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就促进了细胞学的进步,故A正确;
B.胡克虽然将细胞壁误认为是细胞,但他的发现为后来的细胞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故B错误;
C.细胞学说的形成是基于相关科学家的研究,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故C正确;
D.任何科学理论都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细胞学说也不例外,故D错误;
故选AC;
(3)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先后顺序为A、C、B,即首先是光学显微镜,然后是电子显微镜,最后是激光扫描显微镜。
15.【答案】(1)不是
(2)需要营养和能量,并把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等
(3)正确;因为珊瑚虫和藻类共同生活,而藻类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1)珊瑚是珊瑚虫的分泌的石灰质外壳年深日久地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千姿百态的珊瑚。因此珊瑚不是生物。
(2)资料中描述的生物的特征有:珊瑚虫捕食海洋中的微小生物、珊瑚虫的废物则可作为藻类的养料表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藻类和它共同生活,并为其提供用于呼吸的氧气表明生物的生活需要呼吸;珊瑚虫的废物,分泌的外壳表明生物能排出废物;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虫体一代代死去,表明生物能生长繁殖。因此资料中描述的生物的共同特征有需要营养、需要呼吸、能排出废物、能生长繁殖。
(3)因为珊瑚和藻类共同生活,而藻类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因此“珊瑚虫适于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浅水区”。
1 / 1【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4七上·鄞州期中)关于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英国科学家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完整的细胞
B.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细胞学说的提出意味着人类对于细胞的研究已经完善,不需要深入研究
D.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1)细胞的发现罗伯特 胡克: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许多类似蜂窝状的小室,他将其命名为 “细胞”。但实际上,他看到的只是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并非完整的细胞。这一发现开启了人们对细胞微观世界的探索之门。
列文虎克: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活细胞,如细菌、红细胞等,进一步扩大了人们对细胞的认识范围。
(2)细胞学说的建立
主要创立者: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
主要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解答】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实为细胞壁),他并没有发现完整的细胞,故A错误。
B、细胞学说提出了一切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但所有生物并不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故B错误。
C、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分别对植物和动物细胞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他们提出了著名的细胞学说。随着生物学的发展,细胞学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可以利用细胞学相关知识造福于人类,故C错误。
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2025七上·南浔期末)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
A.变形虫
B.蜻蜓
C.水绵
D.玩具猫
【答案】D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 A、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如能进行新陈代谢、繁殖等,属于生物。
B、蜻蜓是昆虫,能够进行呼吸、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属于生物。
C、水绵是多细胞藻类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属于生物。
D、玩具猫是由非生命物质制作而成的物品,不具备生物的共同特征,如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不属于生物。
故答案为:D。
3.(2025七上·慈溪期末)下列不能作为“水滴鱼属于生物”的依据的是 (  )
A.雌性水滴鱼能产卵 B.可自主生长
C.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D.能从海底浮起
【答案】D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⑦生物有遗传和变异对的特性。
【解答】A、雌性水滴鱼能够产卵说明它能够繁殖,能够做为水滴鱼属于生物的依据,故A不符合题意;
B、可自主生长属于生物的特征,能够做为水滴鱼属于生物的依据,故B不符合题意;
C、能够对刺激做出反应能够做为水滴鱼属于生物的依据,故C不符合题意;
D、能从海底浮起不能做为水滴鱼属于生物的依据,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5七上·椒江期末) 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趁机逃跑,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
A.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能进行呼吸
C.生活需要营养 D.能生长和繁殖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生活在海洋中的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乘机逃离。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故答案为:A。
5.(2025七上·浙江期末)智能微型机器人可以借助“电子大脑”实现自主行走、折叠,按指令完成加速、转弯等。下列特征能判断它属于非生物的是
A.能自主行走 B.不能生长发育
C.能按照指令完成动作 D.能折叠改变形状
【答案】B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智能微型机器人虽然可以借助“电子大脑”实现自主行走、折叠,按指令完成加速、转弯等,但是智能微型机器人属于非生物,生物能呼吸,机器人不能生长发育,所以“不能生长发育”可以判断智能微型机器人不属于生物,B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4七上·杭州期中)据报道,已经有AI教师在学校“正式上岗”。AI教师是一款基于生成式AI技术的人形机器人,会说三种语言,能与学生互动。下列依据中,可用于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的是(  )
A.能否自由行走 B.能否生长和繁殖
C.能否进行语言交流 D.能否进行互动
【答案】B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应激性、适应性等。在给出的选项中,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或多个特征,这些特征是生物所特有的,而非生物所不具备的。
【解答】A、能否自由行走。虽然许多生物能够自由行走,但自由行走并不是生物的特有属性,例如,许多机器人也能自由行走,不符合题意。
B、能否生长和繁殖。生长和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非生物不具备这些能力。因此,能否生长和繁殖可以作为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符合题意。
C、能否进行语言交流。虽然语言交流是人类等生物的特征,但语言交流能力并非生物的特有属性,许多非生物如AI教师也能进行语言交流,不符合题意。
D、能否进行互动。互动能力虽然在生物中普遍存在,但非生物如AI教师也能与人进行互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7.(2025七上·嵊州期末)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南宋著名诗句,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所展现的生物特征有哪些。 (填“繁殖”、 “生长”、 “呼吸”、“遗传”、 “变异”或“应激性”)
(1) “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体现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2)红杏出墙,枝条能够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3)“红杏出墙”,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讲,红杏具有   的特征。
【答案】(1)应激性
(2)繁殖
(3)生长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主要特征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遗传变异、应激性、适应并影响环境等。
【解答】(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体现的是生物具有应激性的特征。
(2)红杏出墙的枝条能够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繁殖后代的特征。
(3)“红杏出墙”后可以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讲,红杏具有生长发育的特征。
8.(2024七上·金东月考)“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句中对“犬”的描写,体现了生物基本特征是   ,犬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答案】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细胞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生物。如果一个物体具有上述生物的特征,那么它就是生物;如果不具备这些特征,就属于非生物。在判断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特征,不能仅依据某一个特征来判断。例如,汽车能够运动,但它不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物特征,所以汽车是非生物。
【解答】“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意思是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除病毒外,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犬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9.细胞学说的建立: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观察   时首次发现细胞。19 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   和   提出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之后,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进一步提出,所有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   。
【答案】软木栓薄片;施莱登;施旺;活细胞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提出和发展是多位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通常认为细胞学说的主要奠基人是施莱登和施旺,而魏尔肖则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
【解答】罗伯特·胡克:他通过观察软木栓薄片首次发现了细胞,并使用“细胞”这个词来描述他观察到的结构。
马蒂亚斯·雅各布·施莱登:他提出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西奥多·施旺:他提出动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施莱登和施旺的工作共同奠定了细胞学说的基础。
鲁道夫·魏尔肖:他提出了“所有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的观点,强调了细胞分裂在细胞生成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了细胞学说。
故答案为:软木栓薄片;施莱登;施旺;活细胞
10. 最先发现细胞的人是   ,其实他看到的是死细胞的   。
【答案】胡克;部分结构(细胞壁)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结构,发现软木是由一个个蜂窝状的小室组成的,他将这些小室称为,细胞.罗伯特,虎克是第一位发现细胞的人,但是他所看到的只是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
【解答】最先发现细胞的人是胡克,其实他看到的是死细胞的部分结构(细胞壁)。
故答案为:胡克;部分结构(细胞壁)。
11.(2018七上·鄞州期中)将下列生物特征的序号填入对应现象后的空格中:
①生物能呼吸 ②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③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⑤生物需要营养物质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2)朵朵葵花向太阳   ;
(3)饥不择食   ;
(4)冷开水不能养金鱼   。
【答案】(1)③
(2)④
(3)⑤
(4)①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形象地描述了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生命周期,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朵朵葵花向太阳指的是植物的向阳性,说明植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饥不择食指的是生物很需要食物,说明生物需要营养。
(4)冷开水不能养金鱼因为生物 而迅速冷却的沸水中的氧气刚经过热胀冷缩后不再溶解于水中,所以刚冷却的沸水中含氧量低。
故答案为:(1)③ (2) ④(3)⑤ (4) ①
三、实验与探究题
12.(2024七上·温州期末)从"细胞"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将近200年。
材料一:1665年,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时发现了许多蜂窝状的小室,他将其命名为"细胞",后来发现他当时看到的只是细胞壁。
材料二:1838年,植物学家施莱登对植物的柱头、花粉、胚珠等组织进行研究,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1839年,动物学家施旺对鱼、蛙、猪等多种动物细胞研究后,提出细胞是所有动物组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材料三:1858年,魏尔啸对细胞学说进行进一步的补充:"一切细胞都来自于一个(预先存在的)细胞"。
(1)根据魏尔肖的观点,金鱼身上的所有细胞都来自于同一个细胞,这个细胞是   。
(2)材料二中,施莱登和施旺研究发现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请判断甲、乙中哪幅图是植物细胞,说明理由   。
(3)根据细胞学说的发展史。同学们提出了如下观点,正确的是____。(可多选)
A.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
B.胡克将细胞壁当成了细胞,因此他的发现没有科学价值
C.细胞学说是以相关科学家的研究为基础,运用观察、分析等方法形成的
D.经过200年的发展,细胞学说已非常完善,因此不需要再发展
【答案】(1)受精卵
(2)甲图为植物细胞,因为它有规则的细胞壁或细胞质内有叶绿体
(3)A;C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解答】(1)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金鱼身上的所有细胞都来自同一个细胞,这个细胞是受精卵。
(2)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结合题图可知,甲图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叶绿体等结构。
(3)A.细胞学说的建立离不开显微镜的发明,故说明科学发现的过程与工具和仪器技术有关,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A正确。
B.胡克将细胞壁当成了细胞,但他的发现也有科学价值,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B错误。
C.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细胞学说是以众多科学家的研究为基础,运用观察、分析等方法形成的,C正确。
D.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虽然经过200年的发展,细胞学说只是较为完善,因此仍然需要再发展,D错误。
故答案为:AC。
13.(2023七上·长兴期末)光照是蜗牛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环境条件之一。 有同学认为蜗牛喜欢的是弱光。为了研究光照强弱对蜗牛活动的影响,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把蜗牛放在玻璃板中央,将纸盒罩住玻璃板,纸盒上方的一半用半透的黑塑料袋盖住(便于提供弱光),另一半剪去盒底使其透光,并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
(1)本实验存在明显不足,请写出一点:    。
(2)完善方案后进行实验,如果蜗牛喜欢弱光,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若方案完善后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仍与猜想不符。对此,同学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D.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答案】(1)蜗牛数量太少,实验具有偶然性;
(2)蜗牛向黑塑料袋一侧移动
(3)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如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
【解答】(1)从这个实验中可以看出:他只取了一直蜗牛,数量太少了,存在很大的偶然性;
(2)如果蜗牛喜欢弱光,那么蜗牛会往左边黑塑料袋一侧爬去;
(3)如果方案完善后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仍与猜想不符。那么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应该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做出假设;
故答案为:(1) 蜗牛数量太少,实验具有偶然性; (2) 蜗牛向黑塑料袋一侧移动 (3)B
四、综合题
14.(2025七上·慈溪期末)从胡克观察细胞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近200年。
材料一:1665年,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时发现了许多蜂窝状的小室,他将其命名为“细胞”,后来发现他当时看到的只是细胞壁。
材料二:1838年,植物学家施莱登对植物的柱头、花粉、胚珠等组织进行研究,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1839年,动物学家施旺对鱼、蛙、猪等多种动物细胞研究后,提出细胞是所有动物组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____。 (填选项,下同)
A.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B.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2)根据细胞学说的发展史,同学们提出如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____。 (可多选)
A.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
B.胡克将细胞壁当成了细胞,因此他的发现没有科学价值
C.细胞学说是以相关科学家的研究为基础,运用观察、分析等方法形成的
D.经过200年的发展,细胞学说已非常完善,因此不需要再发展
(3)继胡克自制显微镜后至今,显微镜技术经历了若干个发展阶段,其中包括:A.光学显微镜;B.激光扫描显微镜;C.电子显微镜。对此,请按照显微镜发展先后顺序排序:   。(用字母代号表示)
【答案】(1)A
(2)A;C
(3)ACB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1)不属于“细胞学说”主要内容的是A选项,细胞学说并没有包括所有生物,如病毒就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故选C;
(2)A.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例如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就促进了细胞学的进步,故A正确;
B.胡克虽然将细胞壁误认为是细胞,但他的发现为后来的细胞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故B错误;
C.细胞学说的形成是基于相关科学家的研究,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故C正确;
D.任何科学理论都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细胞学说也不例外,故D错误;
故选AC;
(3)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先后顺序为A、C、B,即首先是光学显微镜,然后是电子显微镜,最后是激光扫描显微镜。
15. 珊瑚虫身体微小,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可用来捕食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它们能吸收海水中的矿物质来建造外壳,以保护身体。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虫体虽一代代死去,但它们分泌的外壳却年深日久地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千姿百态的珊瑚。珊瑚虫体内有藻类和它共同生活,并为其提供用于呼吸的氧气,而珊瑚虫的废物则可作为藻类的养料。
(1)珊瑚是生物吗    .
(2)资料中描述了生物的哪些共同特征    。
(3)有人说:“珊瑚虫适于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浅水区”。试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
【答案】(1)不是
(2)需要营养和能量,并把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等
(3)正确;因为珊瑚虫和藻类共同生活,而藻类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1)珊瑚是珊瑚虫的分泌的石灰质外壳年深日久地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千姿百态的珊瑚。因此珊瑚不是生物。
(2)资料中描述的生物的特征有:珊瑚虫捕食海洋中的微小生物、珊瑚虫的废物则可作为藻类的养料表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藻类和它共同生活,并为其提供用于呼吸的氧气表明生物的生活需要呼吸;珊瑚虫的废物,分泌的外壳表明生物能排出废物;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虫体一代代死去,表明生物能生长繁殖。因此资料中描述的生物的共同特征有需要营养、需要呼吸、能排出废物、能生长繁殖。
(3)因为珊瑚和藻类共同生活,而藻类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因此“珊瑚虫适于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浅水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