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第三课时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5七上·余杭期末)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一般不会改变视野亮度的操作是A.更换物镜 B.移动玻片C.翻转反光镜 D.调节光圈大小【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反光镜一面为平面镜,可反射光线,一面为凹面镜。反光镜除反射光线外,还可以聚光,增加视野亮度。光圈有大小的变化,可以调节视野的亮度。【解答】A、高倍物镜下的视野比低倍物镜下的视野暗,故更换物镜能改变视野的亮度,A不符合题意;B、移动玻片可以改变物像的位置,不能改变视野亮度,B符合题意;C、翻转反光镜使用凹面镜,能够汇集较多的光线,可以改变视野亮度,翻转反光镜使用平面镜,会使视野变暗,C不符合题意。D、光圈的大小能够使控制光线进入的多少,因此,调解光圈大小可以改变视野亮度,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2025七上·镇海区期末)科学实验中,有许多操作涉及“先” “后”顺序问题。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先安放装片,后对光看到白亮的视野B.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先将温度计移出水面,后读数C.绘制教室平面图时,先绘制地图,后确定比例尺D.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显微镜的使用;地图的比例尺【解析】【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应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将温度计取出后读数。【解答】A、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应先对光,再放置装片,故A错误B、温度计不能拿出后再读数,故B错误;C、绘制平面图时,应先确定比例尺再绘制,故C错误;D、使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时,为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导致破裂,应先预热,再集中加热,故D正确。故答案为:D。3.(2024七上·余姚期中)水在科学实验中应用很广。下列关于水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发生烧伤或烫伤的情况,需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B.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C.连接橡皮塞和玻璃导管时,可用水先湿润导管D.可以用排水法直接测量一块方糖的体积【答案】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观察细胞【解析】【分析】直接使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要求物体不溶于水。【解答】A、不慎被烫伤或烧伤,应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受伤处,故A不符合题意;B、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的作用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故B不符合题意;C、用水润湿导管,可以减小导管和橡皮塞之前的摩擦力,便于将导管插入橡皮塞中,故C不符合题意;D、方糖可溶于水,不能直接用排水法测量方糖的体积,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4.(2024七上·余姚期中)“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200倍”,这里“被放大200倍”的对象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像的面积 B.体积 C.长度或宽度 D.表面积【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解答】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者宽度,所以被放大200倍的对象是细小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故答案为:C。5.(2024七上·浙江月考)如图为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若要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最多,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A.甲和丁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乙和丙【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有螺纹的是目镜,即甲和乙是目镜,且乙的放大倍数更大,有螺纹的是物镜,即丙和丁是物镜,且丙的放大倍数更大。【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又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有螺纹为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长目镜甲和短物镜丁。故答案为:A。6.(2024七上·临平期中)下图中,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顺序正确的是( )①取材 ②滴水③盖片 ④展平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答案】D【知识点】观察细胞【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吸、染。“滴”的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解答】“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染”,重复“吸”动作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所以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分为六步是:擦片、②滴水、①撕取、④展平、③盖片、染色。所以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顺序正确的是②①④③。故答案为:D。7.(2024七上·丽水期末)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物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图所示,他想将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 )A.向左上方移动 B.向左下方移动C.向右上方移动 D.向右下方移动【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成的是倒像,像在哪个方位,就将玻片往哪个方位移动。【解答】显微镜所成的像上下左右颠倒,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在左下角,实际物体在右上角,要让物像移至视野中间,应将标本向左下方移动。故答案为:B。8.(2025七上·南浔期末)某同学在显微镜的操作中,眼睛需注视物镜的操作是 ( )A.移动玻片 B.镜筒下降C.调节反光镜 D.镜筒上升【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和收镜。【解答】观察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9.(2025七上·金东)用显微镜观察“永久装片”时,视野中出现黑色圆圈(如图),可能的原因是( )。A.反光镜未调平 B.标本未染色C.盖玻片下有气泡 D.物镜污染【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反光镜的作用是调节光线的强弱,若反光镜未调平,可能会影响视野的亮度,但一般不会出现黑色圆圈。(2)标本染色是为了使观察的结构更清晰,未染色不会导致视野中出现黑色圆圈。【解答】A、反光镜未调平会影响视野亮度,不会出现黑色圆圈,故该选项错误。B、标本未染色只会使观察对象不清晰,不会出现黑色圆圈,故该选项错误。C、盖玻片下有气泡,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呈现为黑色圆圈,故该选项正确。D、物镜污染会使视野模糊不清,不会出现黑色圆圈,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10.(2023七上·镇海区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如图甲所示,怎样使图像变成图乙?( )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中所成的像是倒像,倒像主要是指像与物的关系是上下相反,左右互换,据此分析判断,且在显微镜中物像的转动方向与物体的转动方向是一致的,【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显微镜中所成的像为倒像,可判断出甲图对应的像为,要将此像变动到图乙的样子,可以逆时针转动90°或顺时针转动270°。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 在“制作并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时,下列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A.在载玻片上滴清水 B.先盖盖玻片再染色C.画细胞核时直接涂黑 D.先用低倍物镜找到物像【答案】C【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 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观;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切-撕-展-盖-染-吸-观;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解答】A. 在载玻片上滴清水,A正确;B. 先盖盖玻片再染色,B正确;C.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图阴影表示暗处,C错误;D. 先用低倍物镜找到物像,D正确;故答案为:C12.(2025七上·嵊州期末)正确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如图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观察细胞【解析】【分析】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解答】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制作临时装片时,“盖”这一步的正确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盖玻片下出现气泡,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024七上·温州期末)实验是科学的重要方法,小明班级开展了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活动,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过程,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3.小明解剖并用放大镜观察如图的洋葱后,判断它属于器官,他的证据是( )A.它的外表皮呈紫色 B.它由多个细胞组成C.它由多种组织组成 D.它能发出刺鼻气味14.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对细胞染色的操作正确的是( )A. B.C. D.15.小明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如图,于是他将装片向视野中的下方移动,其目的是( )A.将视野调亮 B.将细胞居中 C.使细胞放大 D.使细胞清晰【答案】13.C14.D15.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13.洋葱由不同的组织构成,例如洋葱鳞片叶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其次还有输导组织等;洋葱具有一定的功能,能够储存营养物质;因此,洋葱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它的外表皮呈紫色、它由多个细胞组成、它能发出刺鼻气味,都不能作为判断洋葱为器官的依据。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4.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染色的方法是在载玻片上,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染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整个标本。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15.由题图可知:小明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位于视野的下方,他将装片向视野中的下方移动,其目的是将洋葱表皮细胞移到视野中央,从而使物像也在视野的中央,这样便于观察。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二、填空题16.(2025七上·金华期末)金华是一个特产丰富的城市,请用所学知识填空(1)佛手属于喜光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阳光,图甲和乙两种细胞中属于佛手细胞的是 。(2)源东的桃子以味美多汁著称,鲜香可口的果汁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液泡内的液体叫作 。(3)金华名猪“两头乌”是制作金华火腿的原料,该品种的猪因头部和尾部都是黑色的而得名,控制这种性状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 (填序号)【答案】(1)甲(2)细胞液(3)④【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解析】【分析】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解答】(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两者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图甲中具有①细胞壁、③叶绿体和⑤液泡,为植物细胞,可代表佛手细胞。(2)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因此,鲜香可口的果汁是成熟的植物细胞 中液泡内的液体,叫作细胞液。(3)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因此,该品种的猪因头部和尾部都是黑色的而得名,控制这种性 状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④细胞核。17.(2024七上·金华期末)如图所示为某校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橡皮泥制作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模型。(1)图中表示植物细胞的是 (填“甲”或“乙”)。(2)图中②③④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其中 (填序号,下同)具有保护细胞、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的功能, 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答案】(1)甲(2)②;③【知识点】观察细胞;细胞模型【解析】【分析】(1)注意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2)④是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内有遗传物质。【解答】(1)植物细胞中有细胞壁、液泡等,动物细胞中没有,所以甲是植物细胞。(2)②是细胞膜,有保护细胞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③是细胞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场所。18.(2024七上·金华期中)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模型,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规。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规(节选)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指标a 结构完整,无缺失,且能选择与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结构不完整,有1-2处缺失或错误,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结构不完整,缺失3处及以上,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不匹配指标b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能展示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至少能展示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未能展示细胞结构的功能(1)根据评价指标a,该组同学的作品被评定良好,为使该模型“指标a”达到优秀水平,需要添加的结构是 ;(2)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请你选择材料并说明理由 。【答案】(1)细胞壁(2)网眼很小的细沙网;更好地展示出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模型【解析】【分析】 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解答】 (1)由于该组同学设计的模型中有液泡,可以判定制作的是植物细胞模型,而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因此该模型缺少的细胞结构是1处细胞壁,故在模型的最外层添加上缺少的细胞壁。而洋葱表皮细胞无叶绿体,故还需去掉叶绿体结构,(2)细胞膜是一层透明且极薄的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能使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的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用网眼很小细纱网代表细胞膜可以更好的展示出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19.(2024七上·鄞州期中)下图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图。(1)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为 。(2)步骤D中滴加清水的目的是 。(3)步骤E中若操作不当则会导致装片中出现 ,影响实验观察。(4)步骤F中需要用 进行染色。【答案】(1)BDCAEF(2)维持细胞正常形态(3)气泡(4)碘液【知识点】观察细胞【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解答】(1)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内表皮叶上撕取一块;展:展平放于水滴中央;盖:盖盖玻片,从水滴一边逐渐放下,防止产生气泡;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即:擦→滴→撕→展→盖→染→吸。如图可知:A是展、B是擦、C是取材、D是滴清水、E是盖盖玻片、F是染色,因此正确顺序为:BDCAEF。(2)步骤D是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3)图中,步骤E盖盖玻片操作不当,装片易产生气泡,影响观察。为避免该现象出现,应采用图乙中的方式B来盖盖玻片,即先将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再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气泡。(4)在制作该临时装片时,需要用碘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其目的是染色,便于观察。20.(2024七上·浙江月考)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用显微镜“目镜10×,物镜40×”观察时看到的图像(数字1、2、3、4表示单个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下列选项是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2)若要将图中的细胞3移到视野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 方移动。(3)若装片上的细胞成单层均匀分布,则该同学在目镜不变的情况下,换用10×的物镜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理论上,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个数为 。(4)镜盒里有四个镜头,其中甲、乙的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物镜镜头是 ,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 。(5) 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则应调节____。(填字母)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6)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换用高倍镜后,仍可观察到异物。此异物可能在____。(填字母)A.物镜上 B.目镜上 C.实验材料中 D.反光镜上(7)小东将一片刚摘下的龙眼树的树叶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观察,却无法观察到细胞结构。据此推测,若想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观察的材料必须 。【答案】(1)C(2)左下(3)64(4)甲;甲和丁(5)D(6)B(7)薄而透明【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管镜和目镜组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象;实象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成相反关系,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倍数与装片的距离是相反关系,即距离越大,放大倍数越小。【解答】(1)A.转动转换器,可以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微调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调节光圈,只能调节视野亮度,而不能调节视野大小,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D.调节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的亮度,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2)显微镜是呈现的倒立的虚像,图中3位于视野的左下方,实际上它在载玻片的右上方,因此要将图中3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左下方向移动;(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面积则是放大倍数的平方倍.已知原来物镜为40×,现在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则细胞的放大倍数缩小4倍.图中视野看到4个细胞,则换上低倍镜后,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4×42=64个;(4)物镜一端有螺纹,并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无螺纹,并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并且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越短,甲、乙一端有螺纹,为物镜,甲较长,故甲的放大倍数大,故与装片之间的距离最近的物镜镜头是甲;丙、丁无螺纹,为目镜,丁较短,放大倍数大;则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甲和丁;(5) 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则应调节反光镜,故选D;(6)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换用高倍镜后,仍可观察到异物,因此异物不在装片、低倍物镜,而在目镜上,故选B;(7)小东将一片刚摘下的龙眼树的树叶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观察,却无法观察到细胞结构,是由于叶片太厚造成的,因此若想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观察的材料必须薄而透明。故答案为:(1)C;(2)左下;(3)64;(4)甲;甲和丁;(5)D;(6)B;(7)薄而透明。21.(2024七上·温州期中)在学习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后,七年级(2)班开展了细胞模型制作活动。【确定任务】各组讨论确定制作哪种细胞模型。【制订方案】选择制作方式并准备制作材料。动物细胞模型制作方案: 1.细网纱——细胞膜 2.方纸盒——细胞壁 3.黏土——细胞质 4.核桃——细胞核 错误之处: (用数字表示,并说明理由)以上是第一小组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方案,请指出其中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实施方案】各小组分工合作,实施制订的项目方案。组别 细胞模型名称 材料 作品展示第二组 植物细胞模型 硬纸板、吸管、绿豆、红豆、黄豆、大米第三组 动物细胞模型 玻璃杯、琼脂、杨梅核【展示交流】各小组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制作的细胞模型,分享制作模型的过程,从科学性、艺术性、创新性等方面对制作的模型进行评价。⑴小组自评。第二组:我们的作品用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种子为主要材料,将它们摆成不同的造型代表植物细胞的各个结构,结构完整,材料新颖。我们用大米摆成椭圆球形结构④,代表植物细胞的 ;我们用绿豆摆成结构⑤,这个结构最好用绿豆,因为该结构含有 。⑵组间互评。小科同学:第三组作品有一个不足是用玻璃杯制作结构①。你认为他的评价理由是: 。【答案】2,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素;玻璃杯没有空隙,无法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知识点】细胞模型【解析】【分析】 【制订方案】 根据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判断;【展示交流 】(1)根据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分析解答;(2)根据细胞膜的特点和功能分析。【解答】【制订方案】 以上是第一小组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方案, 其中的错误是②,利用是: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展示交流 】(1)我们用大米摆成椭圆球形结构④,代表植物细胞的液泡;我们用绿豆摆成结构⑤为叶绿体,这个结构最好用绿豆,因为该结构含有叶绿素 。(2)结构①为细胞膜,存在空隙,可以控制物质进出,而玻璃杯的缺点是: 玻璃杯没有空隙,无法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三、实验与探究题22.(2025七上·临海期末)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以下是某同学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和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请据图回答:(1)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目的是 。(2)制作临时装片时,应尽可能减少气泡的出现,以下操作能达到此目的的有____。A.水滴在载玻片的正中央B.撕取的鳞片不宜过大,且尽量薄C.撕取的鳞片要展平在载玻片的水滴中D.将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成45°角慢慢放下(3)在观察时,视野中能看到细胞,但结构不太清楚,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填“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染色”)。(4)将图乙中观察到的图像从①调至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转动反光镜B.调节细准焦螺旋C.转动物镜转换器【答案】(1)维持细胞形态(2)B;C;D(3)重新染色(4)CA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解答】(1)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2)A、水滴在载玻片的正中央,主要是为了后续操作的方便,与减少气泡的产生关系不大,所以 A 选项错误。B:撕取的鳞片不宜过大,且尽量薄,这样在盖盖玻片时更容易使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空气排出,减少气泡的产生,所以 B 选项正确。C、撕取的鳞片要展平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可避免细胞重叠,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气泡的产生,所以 C 选项正确。D、将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成 45° 角慢慢放下,能使盖玻片下的空气逐渐排出,从而减少气泡的产生,所以 D 选项正确。答案选 BCD。(3)在观察时,视野中能看到细胞,但结构不太清楚,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重新染色,因为染色的目的是为了将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4)图像②比图像①细胞体积大,视野更清查,将图乙中观察到的图像从①调至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转动转换器更换高倍物镜;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较暗,需要A转动反光镜,调节光线;视野不清晰,B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故正确顺序是CAB。23.(2025七上·金华期末)关于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请根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几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标号)。(2)如果要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 移动。(3)如图2,假如你所用的显微镜只有甲、乙、丙、丁四个镜头,若想在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4)某同学按正确的操作步骤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后把显微镜推移到同桌面前看,结果视野变暗,同桌要想看清物像,最先应进行的操作步骤是 。【答案】(1)①②④③(2)右上方(3)甲 丁(4)重新对光【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图中,①是滴、②是刮、③是染、④是盖;甲乙是目镜、丙丁是物镜。【解答】(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简单记忆为:擦、滴、刮、抹、盖、染.图中①是滴、②是刮、③是染、④是盖,所以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2)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物象可移动到视野中央。因此,要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 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3)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靠近人的眼睛。放大倍数低的目镜,长度长;放大倍数高的目镜,长度短。图2中,甲乙是目镜,且甲是低倍目镜。物镜上有螺纹,它像上螺钉一样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靠近被观察的物体。放大倍数低的物镜,长度短;放大倍数高的物镜,长度长。图2中,丙丁是物镜,且丁是低倍物镜。若想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选择放大倍数最小的镜头组合,即甲和丁。(4)显微镜移动后视野变暗,通常是因为光线没有正确对准镜头。因此,最先要进行的操作是重新对光,以确保光线能够通过物镜和目镜,使观察的物像变得清晰。24.(2024七上·吴兴期中)小九同学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物镜甲、乙进行组合,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其中部分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物像如图。据图作答:(1)图1中的显微镜有两个物镜,对光时,应选用 ×的物镜。(2)当图2中的物镜由甲转换到乙后,视野中出现的情况是 (填字母)。A.细胞数目变多,视野变亮B.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暗(3)图3中a步骤滴加的液体是 (选填“生理盐水”、“清水”或“碘液”)。(4)图4中口腔上皮细胞叠加的原因是 。(5)如图小九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如果要由视野(1)变成(2),在下列操作过程中,选择序号排出正确的顺序: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答案】10;B;碘液;未将口腔上皮细胞在玻片上涂抹均匀;⑤④③②【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1)显微镜对光操作:显微镜对光时,应先用低倍物镜,因为低倍物镜视野范围大,容易找到明亮的视野 。低倍物镜便于快速找到物像,完成对光步骤,本题中低倍物镜为10× 。(2)显微镜物镜转换的影响:物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当从低倍物镜(甲,假设甲是低倍)转换到高倍物镜(乙,假设乙是高倍 )时,进入视野的光线减少,同时看到的细胞体积变大、数目变少 。(3)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试剂: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需要滴加与人体细胞内液浓度相近的生理盐水,防止细胞因吸水或失水而变形 。(4)口腔上皮细胞重叠原因: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如果取材过厚、细胞没有分散开(如涂抹不均匀 ),就会导致细胞重叠,影响观察效果 。(5)显微镜视野转换操作:显微镜下物像移动方向与玻片移动方向相反,要将视野(1)中的细胞甲(在左下方 )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动玻片;然后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需调节光圈(或反光镜 )使视野变亮,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粗准焦螺旋调节幅度大,高倍镜下一般不用粗准焦螺旋,防止压坏玻片和损坏物镜 。(6)图1中: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c转换器、d反光镜。图2中:甲物镜短,放大倍数小,与玻片的距离长,乙物镜长,放大倍数大,与玻片的距离近。图3中a是染、b是滴。【解答】(1)对光时,应先使用低倍物镜,图中低倍物镜为10×,因为低倍镜视野范围大,容易找到物像。(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细胞体积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当图2中的物镜由甲低倍物镜转换到乙高倍物镜后,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暗,B正确。(3)从图中可以看出图3a是染色的过程,染色用的是碘液,目的是便于观察。(4)图4中口腔上皮细胞叠加的原因是未将口腔上皮细胞在玻片上涂抹均匀。(5)据图可知,图(2)为图(1)中甲的放大,因此首先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然后④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此时视野可能变暗,需③调节光圈,最后再②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故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⑤④③②。25.(2024七上·余姚期中)学校开展 “自制简易显微镜”项目化学习活动,利用2块放大镜(A和B)、纸筒、光盘、平面镜和可升降支架等材料可制作一台“简易显微镜”(如图甲)。通过适当调节支架高度,调整标本和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1)放大镜A相当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中的 (填结构名称)。(2)产品调试:小明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视野内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获得像的清晰度如丙图所示,他接下去操作是 。(3)项目化评价小组制定的“自制简易显微镜”评价表如表。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能精细调节像的清晰度 能粗略调节像的清晰度 无法调节像的清晰度指标二 对像的大小和亮度都能进行调节 只能对像的大小或亮度进行调节 对像大小和亮度都不能进行调节产品评价:根据“指标二”,小科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评为“待改进”。为使“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简易显微镜”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答案】(1)目镜(2)适当上下调节可升降支架高度,直至像清晰(3)可增加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和与之配套的长度不同的纸筒若干、将长度、内径合适的纸筒纵向切一条缝,放大镜从纸筒一端放入,柄从缝中伸出,可上下移动放大镜;调节像的亮度改进建议:增加凹面反光镜,在光盘下方固定挖有不同圆形孔径的纸板来遮光、在光盘的正下方固定一个亮度可调的小手电筒等光源来替代平面镜【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在显微镜中,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物体的为物镜(2)在显微镜中,通过调节粗准焦螺旋的旋钮,改变支架的高度,从而使成像更清晰;(3)想办法调节显微镜视野的亮度,以及改变成像的大小即可。【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放大镜A靠近人的眼睛,则相当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中的目镜;(2)产品调试:比较乙和丙可知,乙的成像没有丙清晰,说明物距大小不合适,则他接下去操作是:适当上下调节可升降支架高度,直至像清晰;(3)调节像的大小改进建议:可增加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和与之配套的长度不同的纸筒若干、将长度、内径合适的纸筒纵向切一条缝,放大镜从纸筒一端放入,柄从缝中伸出,可上下移动放大镜;调节像的亮度改进建议:增加凹面反光镜,在光盘下方固定挖有不同圆形孔径的纸板来遮光、在光盘的正下方固定一个亮度可调的小手电筒等光源来替代平面镜。(1)放大镜A接受人的眼睛,有放大物像的功能,相当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中的目镜。(2)小科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视野内的像如图乙所示,可升降支架具有调焦的功能,因此,若要获得像的清晰度如丙图所示,他接下去操作是:适当上下调节可升降支架高度,直至像清晰。(3)可增加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和与之配套的长度不同的纸筒若干、将长度、内径合适的纸筒纵向切一条缝,放大镜从纸筒一端放入,柄从缝中伸出,可上下移动放大镜;调节像的亮度改进建议:增加凹面反光镜,在光盘下方固定挖有不同圆形孔径的纸板来遮光、在光盘的正下方固定一个亮度可调的小手电筒等光源来替代平面镜。26.(2024七上·绍兴月考)小明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时要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请回答相关问题:(1)各标号所示部位名称1 ,6 。(2)如图所示: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目镜和物镜分别选择 和 。(填序号)(3)如图所示是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两个视野,从视野甲到视野乙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A.向左移动装片 B.向右移动装片 C.转动物镜转换器D.调节光圈 E.转动细准焦螺旋 F.转动粗准焦螺旋(4)小明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永久装片时,操作都准确无误,但却未能找到物像________。A.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并在下降过程中重新寻找B.重新使镜筒降到最低,然后使镜筒缓慢上升,并仔细寻找(5)如图所示,是小明用橡皮泥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示意图,现将制作的评价标准制定如下。等第 优秀 良好 待改进指标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且齐全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但有遗漏 不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不完整,名称标注有误。根据评价指标,小明制作的模型应被评为 ,理由 。【答案】(1)转换器;细准焦螺旋(2)③;②(3)A;C;D;E(4)B(5)良好;名称标注不全【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细胞模型【解析】【分析】(1)图中1是转换器、2是物镜、3是反光镜、4是目镜、5是粗准焦螺旋、6是细准焦螺旋;(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范围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范围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3)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的步骤: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调节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4)根据显微镜的操作方法解答;(5)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绿色部位的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①为转换器,⑥是细准焦螺旋;(2)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放大倍数应该最大,即选择②高倍物镜和③高倍目镜。(3)从视野甲到视野乙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向左移动装片、C转动物镜转换器、D调节光圈、E转动细准焦螺旋。故选ACDEF。(4)小明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永久装片时,操作都准确无误,但却未能找到物像,此时他应该重新使镜筒降到最低,然后使镜筒缓慢上升,并仔细寻找。故选B。(5)根据题意可知,小明制作的模型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但有遗漏,如没有标注细胞壁等,故评价等级为良好。(1)识图可知:图中1是转换器、2是物镜、3是反光镜、4是目镜、5是粗准焦螺旋、6是细准焦螺旋(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范围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范围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因此,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放大倍数应该最大,即选择②高倍物镜和③高倍目镜。(3)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的步骤: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调节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因此,从视野甲到视野乙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向左移动装片、C转动物镜转换器、D调节光圈、E转动细准焦螺旋。(4)小明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永久装片时,操作都准确无误,但却未能找到物像,此时他应该重新使镜筒降到最低,然后使镜筒缓慢上升,并仔细寻找。故选B。(5)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绿色部位的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分析题图,小明制作的模型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但有遗漏,如没有标注细胞壁等。故评价等级为良好。27.(2024七上·杭州月考)图为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图(顺序被打乱),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的正确顺序 。A. D→B→C→A→E→G→F B. B→D→C→A→E→G→FC. B→C→D→A→E→G→F D. B→D→C→A→G→E→F(2)图 D滴的液体是 。(3)结合下面图1~4回答问题,显微镜观察时,图1中,转动 (填序号)时,镜筒的升降范围较大;如果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图2中 (填序号,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图 (填序号),图4中想要把A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该往 方向移动。【答案】(1)B(2)清水(3)1;⑤⑥;3;左下方【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2)在制作临时装片时,通常先滴加清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3)①粗准焦螺旋调节范围大,细准焦螺旋调节范围小;②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③根据显微镜的调节方法解答。【解答】(1)根据实验过程可知,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的正确顺序:B擦拭玻片、D滴加清水、C撕取表皮、A展评、E盖盖玻片、G滴加碘液、F吸去多余染液,即 B→D→C→A→E→G→F ,故选B。(2)根据题意可知,图D滴的液体是清水。(3)①显微镜观察时,图1中,转动①粗准焦螺旋时可使镜筒升降的范围大。②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图2中⑤和⑥,所以如果看到的细胞数目要最少,则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图2中的组合⑤和⑥。③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图3,图4中想要把A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该往左下方向移动,由于显微镜成倒像,物像的位置和实际位置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细胞A在左下方,所以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1)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的正确顺序:B擦拭玻片、D滴加清水、C撕取表皮、A展评、E盖盖玻片、G滴加碘液、F吸去多余染液。(2)在制作临时装片时,通常先滴加清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故图 D滴的液体是清水。(3)显微镜观察时,图1中,转动①粗准焦螺旋时可使镜筒升降的范围大。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图2中⑤和⑥,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④⑤是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⑥⑦为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所以如果看到的细胞数目要最少,则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图2中的组合⑤和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图3,图4中想要把A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该往左下方向移动,由于显微镜成倒像,物像的位置和实际位置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细胞A在左下方,所以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1 / 1【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第三课时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5七上·余杭期末)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一般不会改变视野亮度的操作是A.更换物镜 B.移动玻片C.翻转反光镜 D.调节光圈大小2.(2025七上·镇海区期末)科学实验中,有许多操作涉及“先” “后”顺序问题。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先安放装片,后对光看到白亮的视野B.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先将温度计移出水面,后读数C.绘制教室平面图时,先绘制地图,后确定比例尺D.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3.(2024七上·余姚期中)水在科学实验中应用很广。下列关于水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发生烧伤或烫伤的情况,需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B.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C.连接橡皮塞和玻璃导管时,可用水先湿润导管D.可以用排水法直接测量一块方糖的体积4.(2024七上·余姚期中)“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200倍”,这里“被放大200倍”的对象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像的面积 B.体积 C.长度或宽度 D.表面积5.(2024七上·浙江月考)如图为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若要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最多,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A.甲和丁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乙和丙6.(2024七上·临平期中)下图中,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顺序正确的是( )①取材 ②滴水③盖片 ④展平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7.(2024七上·丽水期末)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物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图所示,他想将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 )A.向左上方移动 B.向左下方移动C.向右上方移动 D.向右下方移动8.(2025七上·南浔期末)某同学在显微镜的操作中,眼睛需注视物镜的操作是 ( )A.移动玻片 B.镜筒下降C.调节反光镜 D.镜筒上升9.(2025七上·金东)用显微镜观察“永久装片”时,视野中出现黑色圆圈(如图),可能的原因是( )。A.反光镜未调平 B.标本未染色C.盖玻片下有气泡 D.物镜污染10.(2023七上·镇海区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如图甲所示,怎样使图像变成图乙?( )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11. 在“制作并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时,下列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A.在载玻片上滴清水 B.先盖盖玻片再染色C.画细胞核时直接涂黑 D.先用低倍物镜找到物像12.(2025七上·嵊州期末)正确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如图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是( )A. B.C. D.(2024七上·温州期末)实验是科学的重要方法,小明班级开展了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活动,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过程,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3.小明解剖并用放大镜观察如图的洋葱后,判断它属于器官,他的证据是( )A.它的外表皮呈紫色 B.它由多个细胞组成C.它由多种组织组成 D.它能发出刺鼻气味14.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对细胞染色的操作正确的是( )A. B.C. D.15.小明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如图,于是他将装片向视野中的下方移动,其目的是( )A.将视野调亮 B.将细胞居中 C.使细胞放大 D.使细胞清晰二、填空题16.(2025七上·金华期末)金华是一个特产丰富的城市,请用所学知识填空(1)佛手属于喜光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阳光,图甲和乙两种细胞中属于佛手细胞的是 。(2)源东的桃子以味美多汁著称,鲜香可口的果汁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液泡内的液体叫作 。(3)金华名猪“两头乌”是制作金华火腿的原料,该品种的猪因头部和尾部都是黑色的而得名,控制这种性状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 (填序号)17.(2024七上·金华期末)如图所示为某校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橡皮泥制作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模型。(1)图中表示植物细胞的是 (填“甲”或“乙”)。(2)图中②③④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其中 (填序号,下同)具有保护细胞、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的功能, 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18.(2024七上·金华期中)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模型,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规。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规(节选)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指标a 结构完整,无缺失,且能选择与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结构不完整,有1-2处缺失或错误,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结构不完整,缺失3处及以上,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不匹配指标b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能展示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至少能展示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未能展示细胞结构的功能(1)根据评价指标a,该组同学的作品被评定良好,为使该模型“指标a”达到优秀水平,需要添加的结构是 ;(2)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请你选择材料并说明理由 。19.(2024七上·鄞州期中)下图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图。(1)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为 。(2)步骤D中滴加清水的目的是 。(3)步骤E中若操作不当则会导致装片中出现 ,影响实验观察。(4)步骤F中需要用 进行染色。20.(2024七上·浙江月考)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用显微镜“目镜10×,物镜40×”观察时看到的图像(数字1、2、3、4表示单个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下列选项是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2)若要将图中的细胞3移到视野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 方移动。(3)若装片上的细胞成单层均匀分布,则该同学在目镜不变的情况下,换用10×的物镜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理论上,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个数为 。(4)镜盒里有四个镜头,其中甲、乙的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物镜镜头是 ,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 。(5) 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则应调节____。(填字母)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6)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换用高倍镜后,仍可观察到异物。此异物可能在____。(填字母)A.物镜上 B.目镜上 C.实验材料中 D.反光镜上(7)小东将一片刚摘下的龙眼树的树叶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观察,却无法观察到细胞结构。据此推测,若想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观察的材料必须 。21.(2024七上·温州期中)在学习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后,七年级(2)班开展了细胞模型制作活动。【确定任务】各组讨论确定制作哪种细胞模型。【制订方案】选择制作方式并准备制作材料。动物细胞模型制作方案: 1.细网纱——细胞膜 2.方纸盒——细胞壁 3.黏土——细胞质 4.核桃——细胞核 错误之处: (用数字表示,并说明理由)以上是第一小组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方案,请指出其中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实施方案】各小组分工合作,实施制订的项目方案。组别 细胞模型名称 材料 作品展示第二组 植物细胞模型 硬纸板、吸管、绿豆、红豆、黄豆、大米第三组 动物细胞模型 玻璃杯、琼脂、杨梅核【展示交流】各小组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制作的细胞模型,分享制作模型的过程,从科学性、艺术性、创新性等方面对制作的模型进行评价。⑴小组自评。第二组:我们的作品用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种子为主要材料,将它们摆成不同的造型代表植物细胞的各个结构,结构完整,材料新颖。我们用大米摆成椭圆球形结构④,代表植物细胞的 ;我们用绿豆摆成结构⑤,这个结构最好用绿豆,因为该结构含有 。⑵组间互评。小科同学:第三组作品有一个不足是用玻璃杯制作结构①。你认为他的评价理由是: 。三、实验与探究题22.(2025七上·临海期末)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以下是某同学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和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请据图回答:(1)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目的是 。(2)制作临时装片时,应尽可能减少气泡的出现,以下操作能达到此目的的有____。A.水滴在载玻片的正中央B.撕取的鳞片不宜过大,且尽量薄C.撕取的鳞片要展平在载玻片的水滴中D.将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成45°角慢慢放下(3)在观察时,视野中能看到细胞,但结构不太清楚,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填“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染色”)。(4)将图乙中观察到的图像从①调至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转动反光镜B.调节细准焦螺旋C.转动物镜转换器23.(2025七上·金华期末)关于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请根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几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标号)。(2)如果要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 移动。(3)如图2,假如你所用的显微镜只有甲、乙、丙、丁四个镜头,若想在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4)某同学按正确的操作步骤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后把显微镜推移到同桌面前看,结果视野变暗,同桌要想看清物像,最先应进行的操作步骤是 。24.(2024七上·吴兴期中)小九同学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物镜甲、乙进行组合,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其中部分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物像如图。据图作答:(1)图1中的显微镜有两个物镜,对光时,应选用 ×的物镜。(2)当图2中的物镜由甲转换到乙后,视野中出现的情况是 (填字母)。A.细胞数目变多,视野变亮B.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暗(3)图3中a步骤滴加的液体是 (选填“生理盐水”、“清水”或“碘液”)。(4)图4中口腔上皮细胞叠加的原因是 。(5)如图小九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如果要由视野(1)变成(2),在下列操作过程中,选择序号排出正确的顺序: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25.(2024七上·余姚期中)学校开展 “自制简易显微镜”项目化学习活动,利用2块放大镜(A和B)、纸筒、光盘、平面镜和可升降支架等材料可制作一台“简易显微镜”(如图甲)。通过适当调节支架高度,调整标本和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1)放大镜A相当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中的 (填结构名称)。(2)产品调试:小明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视野内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获得像的清晰度如丙图所示,他接下去操作是 。(3)项目化评价小组制定的“自制简易显微镜”评价表如表。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能精细调节像的清晰度 能粗略调节像的清晰度 无法调节像的清晰度指标二 对像的大小和亮度都能进行调节 只能对像的大小或亮度进行调节 对像大小和亮度都不能进行调节产品评价:根据“指标二”,小科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评为“待改进”。为使“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简易显微镜”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26.(2024七上·绍兴月考)小明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时要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请回答相关问题:(1)各标号所示部位名称1 ,6 。(2)如图所示: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目镜和物镜分别选择 和 。(填序号)(3)如图所示是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两个视野,从视野甲到视野乙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A.向左移动装片 B.向右移动装片 C.转动物镜转换器D.调节光圈 E.转动细准焦螺旋 F.转动粗准焦螺旋(4)小明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永久装片时,操作都准确无误,但却未能找到物像________。A.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并在下降过程中重新寻找B.重新使镜筒降到最低,然后使镜筒缓慢上升,并仔细寻找(5)如图所示,是小明用橡皮泥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示意图,现将制作的评价标准制定如下。等第 优秀 良好 待改进指标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且齐全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但有遗漏 不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不完整,名称标注有误。根据评价指标,小明制作的模型应被评为 ,理由 。27.(2024七上·杭州月考)图为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图(顺序被打乱),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的正确顺序 。A. D→B→C→A→E→G→F B. B→D→C→A→E→G→FC. B→C→D→A→E→G→F D. B→D→C→A→G→E→F(2)图 D滴的液体是 。(3)结合下面图1~4回答问题,显微镜观察时,图1中,转动 (填序号)时,镜筒的升降范围较大;如果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图2中 (填序号,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图 (填序号),图4中想要把A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该往 方向移动。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反光镜一面为平面镜,可反射光线,一面为凹面镜。反光镜除反射光线外,还可以聚光,增加视野亮度。光圈有大小的变化,可以调节视野的亮度。【解答】A、高倍物镜下的视野比低倍物镜下的视野暗,故更换物镜能改变视野的亮度,A不符合题意;B、移动玻片可以改变物像的位置,不能改变视野亮度,B符合题意;C、翻转反光镜使用凹面镜,能够汇集较多的光线,可以改变视野亮度,翻转反光镜使用平面镜,会使视野变暗,C不符合题意。D、光圈的大小能够使控制光线进入的多少,因此,调解光圈大小可以改变视野亮度,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显微镜的使用;地图的比例尺【解析】【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应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将温度计取出后读数。【解答】A、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应先对光,再放置装片,故A错误B、温度计不能拿出后再读数,故B错误;C、绘制平面图时,应先确定比例尺再绘制,故C错误;D、使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时,为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导致破裂,应先预热,再集中加热,故D正确。故答案为:D。3.【答案】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观察细胞【解析】【分析】直接使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要求物体不溶于水。【解答】A、不慎被烫伤或烧伤,应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受伤处,故A不符合题意;B、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的作用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故B不符合题意;C、用水润湿导管,可以减小导管和橡皮塞之前的摩擦力,便于将导管插入橡皮塞中,故C不符合题意;D、方糖可溶于水,不能直接用排水法测量方糖的体积,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4.【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解答】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者宽度,所以被放大200倍的对象是细小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故答案为:C。5.【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有螺纹的是目镜,即甲和乙是目镜,且乙的放大倍数更大,有螺纹的是物镜,即丙和丁是物镜,且丙的放大倍数更大。【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又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有螺纹为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长目镜甲和短物镜丁。故答案为:A。6.【答案】D【知识点】观察细胞【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吸、染。“滴”的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解答】“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染”,重复“吸”动作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所以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分为六步是:擦片、②滴水、①撕取、④展平、③盖片、染色。所以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顺序正确的是②①④③。故答案为:D。7.【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成的是倒像,像在哪个方位,就将玻片往哪个方位移动。【解答】显微镜所成的像上下左右颠倒,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在左下角,实际物体在右上角,要让物像移至视野中间,应将标本向左下方移动。故答案为:B。8.【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和收镜。【解答】观察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9.【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反光镜的作用是调节光线的强弱,若反光镜未调平,可能会影响视野的亮度,但一般不会出现黑色圆圈。(2)标本染色是为了使观察的结构更清晰,未染色不会导致视野中出现黑色圆圈。【解答】A、反光镜未调平会影响视野亮度,不会出现黑色圆圈,故该选项错误。B、标本未染色只会使观察对象不清晰,不会出现黑色圆圈,故该选项错误。C、盖玻片下有气泡,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呈现为黑色圆圈,故该选项正确。D、物镜污染会使视野模糊不清,不会出现黑色圆圈,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10.【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中所成的像是倒像,倒像主要是指像与物的关系是上下相反,左右互换,据此分析判断,且在显微镜中物像的转动方向与物体的转动方向是一致的,【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显微镜中所成的像为倒像,可判断出甲图对应的像为,要将此像变动到图乙的样子,可以逆时针转动90°或顺时针转动270°。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答案】C【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 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观;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切-撕-展-盖-染-吸-观;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解答】A. 在载玻片上滴清水,A正确;B. 先盖盖玻片再染色,B正确;C.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图阴影表示暗处,C错误;D. 先用低倍物镜找到物像,D正确;故答案为:C12.【答案】C【知识点】观察细胞【解析】【分析】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解答】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制作临时装片时,“盖”这一步的正确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盖玻片下出现气泡,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答案】13.C14.D15.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13.洋葱由不同的组织构成,例如洋葱鳞片叶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其次还有输导组织等;洋葱具有一定的功能,能够储存营养物质;因此,洋葱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它的外表皮呈紫色、它由多个细胞组成、它能发出刺鼻气味,都不能作为判断洋葱为器官的依据。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4.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染色的方法是在载玻片上,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染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整个标本。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15.由题图可知:小明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位于视野的下方,他将装片向视野中的下方移动,其目的是将洋葱表皮细胞移到视野中央,从而使物像也在视野的中央,这样便于观察。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6.【答案】(1)甲(2)细胞液(3)④【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解析】【分析】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解答】(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两者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图甲中具有①细胞壁、③叶绿体和⑤液泡,为植物细胞,可代表佛手细胞。(2)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因此,鲜香可口的果汁是成熟的植物细胞 中液泡内的液体,叫作细胞液。(3)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因此,该品种的猪因头部和尾部都是黑色的而得名,控制这种性 状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④细胞核。17.【答案】(1)甲(2)②;③【知识点】观察细胞;细胞模型【解析】【分析】(1)注意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2)④是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内有遗传物质。【解答】(1)植物细胞中有细胞壁、液泡等,动物细胞中没有,所以甲是植物细胞。(2)②是细胞膜,有保护细胞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③是细胞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场所。18.【答案】(1)细胞壁(2)网眼很小的细沙网;更好地展示出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模型【解析】【分析】 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解答】 (1)由于该组同学设计的模型中有液泡,可以判定制作的是植物细胞模型,而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因此该模型缺少的细胞结构是1处细胞壁,故在模型的最外层添加上缺少的细胞壁。而洋葱表皮细胞无叶绿体,故还需去掉叶绿体结构,(2)细胞膜是一层透明且极薄的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能使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的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用网眼很小细纱网代表细胞膜可以更好的展示出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19.【答案】(1)BDCAEF(2)维持细胞正常形态(3)气泡(4)碘液【知识点】观察细胞【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解答】(1)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内表皮叶上撕取一块;展:展平放于水滴中央;盖:盖盖玻片,从水滴一边逐渐放下,防止产生气泡;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即:擦→滴→撕→展→盖→染→吸。如图可知:A是展、B是擦、C是取材、D是滴清水、E是盖盖玻片、F是染色,因此正确顺序为:BDCAEF。(2)步骤D是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3)图中,步骤E盖盖玻片操作不当,装片易产生气泡,影响观察。为避免该现象出现,应采用图乙中的方式B来盖盖玻片,即先将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再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气泡。(4)在制作该临时装片时,需要用碘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其目的是染色,便于观察。20.【答案】(1)C(2)左下(3)64(4)甲;甲和丁(5)D(6)B(7)薄而透明【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管镜和目镜组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象;实象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成相反关系,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倍数与装片的距离是相反关系,即距离越大,放大倍数越小。【解答】(1)A.转动转换器,可以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微调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调节光圈,只能调节视野亮度,而不能调节视野大小,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D.调节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的亮度,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2)显微镜是呈现的倒立的虚像,图中3位于视野的左下方,实际上它在载玻片的右上方,因此要将图中3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左下方向移动;(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面积则是放大倍数的平方倍.已知原来物镜为40×,现在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则细胞的放大倍数缩小4倍.图中视野看到4个细胞,则换上低倍镜后,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4×42=64个;(4)物镜一端有螺纹,并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无螺纹,并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并且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越短,甲、乙一端有螺纹,为物镜,甲较长,故甲的放大倍数大,故与装片之间的距离最近的物镜镜头是甲;丙、丁无螺纹,为目镜,丁较短,放大倍数大;则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甲和丁;(5) 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则应调节反光镜,故选D;(6)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换用高倍镜后,仍可观察到异物,因此异物不在装片、低倍物镜,而在目镜上,故选B;(7)小东将一片刚摘下的龙眼树的树叶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观察,却无法观察到细胞结构,是由于叶片太厚造成的,因此若想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观察的材料必须薄而透明。故答案为:(1)C;(2)左下;(3)64;(4)甲;甲和丁;(5)D;(6)B;(7)薄而透明。21.【答案】2,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素;玻璃杯没有空隙,无法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知识点】细胞模型【解析】【分析】 【制订方案】 根据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判断;【展示交流 】(1)根据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分析解答;(2)根据细胞膜的特点和功能分析。【解答】【制订方案】 以上是第一小组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方案, 其中的错误是②,利用是: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展示交流 】(1)我们用大米摆成椭圆球形结构④,代表植物细胞的液泡;我们用绿豆摆成结构⑤为叶绿体,这个结构最好用绿豆,因为该结构含有叶绿素 。(2)结构①为细胞膜,存在空隙,可以控制物质进出,而玻璃杯的缺点是: 玻璃杯没有空隙,无法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2.【答案】(1)维持细胞形态(2)B;C;D(3)重新染色(4)CA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解答】(1)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2)A、水滴在载玻片的正中央,主要是为了后续操作的方便,与减少气泡的产生关系不大,所以 A 选项错误。B:撕取的鳞片不宜过大,且尽量薄,这样在盖盖玻片时更容易使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空气排出,减少气泡的产生,所以 B 选项正确。C、撕取的鳞片要展平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可避免细胞重叠,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气泡的产生,所以 C 选项正确。D、将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成 45° 角慢慢放下,能使盖玻片下的空气逐渐排出,从而减少气泡的产生,所以 D 选项正确。答案选 BCD。(3)在观察时,视野中能看到细胞,但结构不太清楚,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重新染色,因为染色的目的是为了将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4)图像②比图像①细胞体积大,视野更清查,将图乙中观察到的图像从①调至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转动转换器更换高倍物镜;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较暗,需要A转动反光镜,调节光线;视野不清晰,B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故正确顺序是CAB。23.【答案】(1)①②④③(2)右上方(3)甲 丁(4)重新对光【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图中,①是滴、②是刮、③是染、④是盖;甲乙是目镜、丙丁是物镜。【解答】(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简单记忆为:擦、滴、刮、抹、盖、染.图中①是滴、②是刮、③是染、④是盖,所以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2)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物象可移动到视野中央。因此,要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 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3)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靠近人的眼睛。放大倍数低的目镜,长度长;放大倍数高的目镜,长度短。图2中,甲乙是目镜,且甲是低倍目镜。物镜上有螺纹,它像上螺钉一样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靠近被观察的物体。放大倍数低的物镜,长度短;放大倍数高的物镜,长度长。图2中,丙丁是物镜,且丁是低倍物镜。若想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选择放大倍数最小的镜头组合,即甲和丁。(4)显微镜移动后视野变暗,通常是因为光线没有正确对准镜头。因此,最先要进行的操作是重新对光,以确保光线能够通过物镜和目镜,使观察的物像变得清晰。24.【答案】10;B;碘液;未将口腔上皮细胞在玻片上涂抹均匀;⑤④③②【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1)显微镜对光操作:显微镜对光时,应先用低倍物镜,因为低倍物镜视野范围大,容易找到明亮的视野 。低倍物镜便于快速找到物像,完成对光步骤,本题中低倍物镜为10× 。(2)显微镜物镜转换的影响:物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当从低倍物镜(甲,假设甲是低倍)转换到高倍物镜(乙,假设乙是高倍 )时,进入视野的光线减少,同时看到的细胞体积变大、数目变少 。(3)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试剂: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需要滴加与人体细胞内液浓度相近的生理盐水,防止细胞因吸水或失水而变形 。(4)口腔上皮细胞重叠原因: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如果取材过厚、细胞没有分散开(如涂抹不均匀 ),就会导致细胞重叠,影响观察效果 。(5)显微镜视野转换操作:显微镜下物像移动方向与玻片移动方向相反,要将视野(1)中的细胞甲(在左下方 )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动玻片;然后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需调节光圈(或反光镜 )使视野变亮,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粗准焦螺旋调节幅度大,高倍镜下一般不用粗准焦螺旋,防止压坏玻片和损坏物镜 。(6)图1中: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c转换器、d反光镜。图2中:甲物镜短,放大倍数小,与玻片的距离长,乙物镜长,放大倍数大,与玻片的距离近。图3中a是染、b是滴。【解答】(1)对光时,应先使用低倍物镜,图中低倍物镜为10×,因为低倍镜视野范围大,容易找到物像。(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细胞体积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当图2中的物镜由甲低倍物镜转换到乙高倍物镜后,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暗,B正确。(3)从图中可以看出图3a是染色的过程,染色用的是碘液,目的是便于观察。(4)图4中口腔上皮细胞叠加的原因是未将口腔上皮细胞在玻片上涂抹均匀。(5)据图可知,图(2)为图(1)中甲的放大,因此首先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然后④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此时视野可能变暗,需③调节光圈,最后再②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故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⑤④③②。25.【答案】(1)目镜(2)适当上下调节可升降支架高度,直至像清晰(3)可增加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和与之配套的长度不同的纸筒若干、将长度、内径合适的纸筒纵向切一条缝,放大镜从纸筒一端放入,柄从缝中伸出,可上下移动放大镜;调节像的亮度改进建议:增加凹面反光镜,在光盘下方固定挖有不同圆形孔径的纸板来遮光、在光盘的正下方固定一个亮度可调的小手电筒等光源来替代平面镜【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在显微镜中,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物体的为物镜(2)在显微镜中,通过调节粗准焦螺旋的旋钮,改变支架的高度,从而使成像更清晰;(3)想办法调节显微镜视野的亮度,以及改变成像的大小即可。【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放大镜A靠近人的眼睛,则相当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中的目镜;(2)产品调试:比较乙和丙可知,乙的成像没有丙清晰,说明物距大小不合适,则他接下去操作是:适当上下调节可升降支架高度,直至像清晰;(3)调节像的大小改进建议:可增加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和与之配套的长度不同的纸筒若干、将长度、内径合适的纸筒纵向切一条缝,放大镜从纸筒一端放入,柄从缝中伸出,可上下移动放大镜;调节像的亮度改进建议:增加凹面反光镜,在光盘下方固定挖有不同圆形孔径的纸板来遮光、在光盘的正下方固定一个亮度可调的小手电筒等光源来替代平面镜。(1)放大镜A接受人的眼睛,有放大物像的功能,相当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中的目镜。(2)小科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视野内的像如图乙所示,可升降支架具有调焦的功能,因此,若要获得像的清晰度如丙图所示,他接下去操作是:适当上下调节可升降支架高度,直至像清晰。(3)可增加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和与之配套的长度不同的纸筒若干、将长度、内径合适的纸筒纵向切一条缝,放大镜从纸筒一端放入,柄从缝中伸出,可上下移动放大镜;调节像的亮度改进建议:增加凹面反光镜,在光盘下方固定挖有不同圆形孔径的纸板来遮光、在光盘的正下方固定一个亮度可调的小手电筒等光源来替代平面镜。26.【答案】(1)转换器;细准焦螺旋(2)③;②(3)A;C;D;E(4)B(5)良好;名称标注不全【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细胞模型【解析】【分析】(1)图中1是转换器、2是物镜、3是反光镜、4是目镜、5是粗准焦螺旋、6是细准焦螺旋;(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范围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范围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3)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的步骤: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调节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4)根据显微镜的操作方法解答;(5)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绿色部位的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①为转换器,⑥是细准焦螺旋;(2)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放大倍数应该最大,即选择②高倍物镜和③高倍目镜。(3)从视野甲到视野乙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向左移动装片、C转动物镜转换器、D调节光圈、E转动细准焦螺旋。故选ACDEF。(4)小明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永久装片时,操作都准确无误,但却未能找到物像,此时他应该重新使镜筒降到最低,然后使镜筒缓慢上升,并仔细寻找。故选B。(5)根据题意可知,小明制作的模型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但有遗漏,如没有标注细胞壁等,故评价等级为良好。(1)识图可知:图中1是转换器、2是物镜、3是反光镜、4是目镜、5是粗准焦螺旋、6是细准焦螺旋(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范围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范围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因此,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放大倍数应该最大,即选择②高倍物镜和③高倍目镜。(3)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的步骤: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调节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因此,从视野甲到视野乙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向左移动装片、C转动物镜转换器、D调节光圈、E转动细准焦螺旋。(4)小明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永久装片时,操作都准确无误,但却未能找到物像,此时他应该重新使镜筒降到最低,然后使镜筒缓慢上升,并仔细寻找。故选B。(5)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绿色部位的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分析题图,小明制作的模型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但有遗漏,如没有标注细胞壁等。故评价等级为良好。27.【答案】(1)B(2)清水(3)1;⑤⑥;3;左下方【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2)在制作临时装片时,通常先滴加清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3)①粗准焦螺旋调节范围大,细准焦螺旋调节范围小;②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③根据显微镜的调节方法解答。【解答】(1)根据实验过程可知,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的正确顺序:B擦拭玻片、D滴加清水、C撕取表皮、A展评、E盖盖玻片、G滴加碘液、F吸去多余染液,即 B→D→C→A→E→G→F ,故选B。(2)根据题意可知,图D滴的液体是清水。(3)①显微镜观察时,图1中,转动①粗准焦螺旋时可使镜筒升降的范围大。②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图2中⑤和⑥,所以如果看到的细胞数目要最少,则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图2中的组合⑤和⑥。③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图3,图4中想要把A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该往左下方向移动,由于显微镜成倒像,物像的位置和实际位置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细胞A在左下方,所以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1)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的正确顺序:B擦拭玻片、D滴加清水、C撕取表皮、A展评、E盖盖玻片、G滴加碘液、F吸去多余染液。(2)在制作临时装片时,通常先滴加清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故图 D滴的液体是清水。(3)显微镜观察时,图1中,转动①粗准焦螺旋时可使镜筒升降的范围大。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图2中⑤和⑥,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④⑤是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⑥⑦为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所以如果看到的细胞数目要最少,则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图2中的组合⑤和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图3,图4中想要把A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该往左下方向移动,由于显微镜成倒像,物像的位置和实际位置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细胞A在左下方,所以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第三课时 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第三课时 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