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甘肃省临夏州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小梅同学发现家里的电热毯,吊扇和抽油烟机上均印有“220V 120W”的字样。若这三个用电器均接在实际电压为220V的电源插座上工作,则这三个用电器(  )
A.热功率相同 B.电功率相同 C.输入功率不同 D.实际功率不同
2.我国自主研发的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处于全球领先水平。5G通信网络使用电磁波的频率比4G通信网络使用电磁波的频率高,相同时间内传递的信息量更大。与4G相比,5G使用的电磁波(  )
A.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B.在空气中的波长小
C.能量子的能量小 D.在空气中的周期长
3.如图,在无限大光滑绝缘水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上,三个带电小球(不计小球大小)均处于静止平衡状态,它们所带的电荷量依次为、、,且与间的距离大于与间的距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q1与q3的电性一定相反
B.带电荷量满足
C.若将带电荷量加倍,三个小球仍能平衡
D.若将带电荷量加倍,三个小球组成的系统总动量仍为零
4.某电场沿x轴的电场强度E分布如图中曲线所示,已知曲线关于坐标原点О对称,x轴上a、b两点与О点的距离相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B.a、b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C.a点的电势大于b点的电势
D.a、b两点的电势相同
5.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与探索,法拉第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奠定了基础。如图是法拉第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所做的一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线EF应沿东西方向水平放置
B.闭合开关的瞬间,小磁针偏转至南北方向
C.断开开关的瞬间,小磁针偏转至东西方向
D.开关闭合不动,线圈中也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6.如图,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一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的轨迹,a、b、c分别为轨迹与三条电场线的交点,且ab=bc。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沿a→b→c方向运动 B.
C.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较b点的小 D.粒子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越来越快
7.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制成的地动仪。当地震波传到地动仪时,质量为m的铜珠离开龙口,落入蟾蜍口中。设铜珠离开龙口时初速度为零,蟾蜍口到龙口的高度为h,铜珠下落到蟾蜍口后经时间t其速度减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珠从离开龙口下落到蟾蜍口过程中受到重力的冲量大小为
B.铜珠接触蟾蜍口到速度减为零过程中蟾蜍口对铜珠的冲量大小为
C.铜珠对蟾蜍口产生的冲击力大小
D.铜珠对蟾蜍口产生的冲击力大小为
二、多选题
8.两极板间带玻璃板的电容器、电阻R、电源E及开关K组成如图所示电路。静电计的金属小球用导线接入图示电路,静电计的金属外壳接地。先闭合开关给电容器充电,充电稳定后断开开关,再将玻璃板从电容器中抽出。与断开开关后玻璃板抽出前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的电容减小 B.M点的电势增大
C.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减小 D.静电计指针张角增大
9.如图所示,电阻R1 = R4 = 3 Ω,R2 = R3 = 6 Ω,电流表为理想电流表,在A、B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AB = 12 V,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R1与R3两端的电压相等 B.通过R3与R4的电流相等
C.流过电流表的电流方向向上 D.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大小为1 A
10.质量为m=2k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对物体施加一水平外力F,使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已知物体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在0~8s时间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大小为25m B.摩擦力的冲量大小为16N·s
C.外力F的冲量大小为6N·s D.合外力的冲量大小为8N·s
三、实验题
11.某同学用单摆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多选)下列操作合理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字母代号);
A.先测摆线的长度L,再将单摆挂在铁架台上
B.让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做小角度摆动
C.测单摆周期T时应从摆球摆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D.摆球摆到某处开始计时并从1开始计数,若摆球第N次经过该处的时间为t,则单摆的周期为
(2)改变摆长,重复实验,测量出多组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数值。若该同学测摆长时忘记加摆球半径r,则用测量数据画出的图像应为图乙中直线 (选填“A”“B”或“C”)所示;测出图乙中直线的斜率为k,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用k与常数表示);由此得出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2.某同学设计用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与内阻。供选用的器材有:
A.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约为1Ω)
B.电流表(量程0~3A,内阻约为0.6Ω)
C.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为5kΩ)
D.电压表(量程0~15V,内阻约为10kΩ)
E.滑动变阻器(0~10Ω,额定电流为1.5A)
F.待测电源(电动势E约1.5V,内阻r约为3Ω)
G.开关,导线若干
(1)实验中的电流表应选用 ,电压表应选用 ;(均选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2)在图乙中将各器材连接成正确的实验电路 ;
(3)实验中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得出两电表的多组示数U与I,用测量数据在图像描点如图丙所示,则电源电动势 V,内阻 Ω;(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若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本实验中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测量值和实际值均有一定的偏差。引起这种偏差的原因是 。
四、解答题
13.如图所示为一弹簧振子的振动图像,从t=0开始计时,求:(,)
(1)振子做简谐运动位移的表达式;
(2)在时间内振子运动的路程s(以cm为单位)。
14.如图所示,坐标系平面内,y轴右侧宽度的区域内有沿x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E,在区域内有沿y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大小的匀强电场。在坐标原点O处静止释放一个比荷未知的带电粒子,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经过点M(1m,0.5m)时,其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粒子的重力。求:
(1)tanθ的值;
(2)电场强度E1的大小。
15.如图所示为两块高度相同的长方体木板A和B,它们相隔一定的距离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的长度为L=1.0m。另一小物块C(可视为质点)位于木板A的左端,已知A与C的质量均为m=1kg,B的质量为M=3kg。C与A间的动摩擦因数为,C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给物块C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当C离开A时,A恰好与B发生弹性碰撞﹐碰后C在B上滑动没有离开B,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物块C在木板A上的滑动时间t;
(2)木板A对木板B的冲量IAB;
(3)木板B的最小长度LB。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D C C A ABD AD ABC
11.(1)BD
(2) B 不变
【详解】(1)A.实验中应先将单摆挂在铁架台上,再测摆线长度L,故A错误;
B.单摆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做最大摆角小于5°的摆动,故B正确;
C.为减小测量误差,计时起点应选择在摆球经过最低点时,故C错误;
D.摆球摆到某处开始计时并从1开始计数,若摆球第N次经过该处的时间为t,则经历了个周期,则单摆的周期
故D正确。
故选BD。
(2)[1]实际摆长等于摆线长加摆球半径r,画出的图像为直线C;若忘记加摆球半径r,在同一周期下摆长偏小,所画出的图像应为B;
[2]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
可得
则图像斜率
解得
可知,没有加摆球半径时直线的斜率不变,故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不变。
12.(1) A C
(2)
(3) 1.50(1.45~1.55均可) 2.89(2.80~3.00均可)
(4)电压表分流导致电流表示数小于干路电流
【详解】(1)[1]待测干电池电动势E约为1.5V,故电压表选C;
[2]电路中最大电流约为
电流表选A;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3)[1]将点连成如图所示的直线
由知,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约为
E=1.50V
[2]图线的斜率绝对值表示内阻
电源内阻
(4)在题图甲中,电压表测的是电源的路端电压U,但由于电压表分流的影响,电流表测得的电流比流过电源的电流小,产生误差的原因为电压表分流导致电流表示数小于干路电流。
13.(1)(cm)
(2)503.535 cm
【详解】(1)由题图可得振子的振幅A=5cm,周期T=4s,则
图像可知初相
该振子做简谐运动位移的表达式为
(cm)
(2)由于
则该时刻振子位移
cm=
故振子运动的路程
14.(1)2
(2)1.0×103V/m
【详解】(1)粒子在区域内的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设其在该电场中运动时间t到达M点,水平速度为,竖直速度为。由类平抛运动规律有


解得
(2)设粒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在区域内的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有动能定律得
由类平抛运动规律得
,,
解得
E1=1.0×103V/m
15.(1)0.5s
(2)3N·s,方向水平向右
(3)0.25m
【详解】(1)设C从开始运动经历时间t到达A的右端,对C有
对A有
由运动学规律得
解得
t=0.5s
(2)与B碰前瞬间A的速度为
A与B发生弹性碰撞,设碰后A、B的速度分别为、,选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由弹性碰撞规律有

解得

对B由动量定理得
方向水平向右
(3)C滑上B时的速度为
C恰好没有滑离B,最终与B共速(设为v)相对B静止时B长度最小。对B与C,由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分别有

解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