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七上 第一章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卷(1)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25七上·镇海区期末) 小科使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宽度,四次测量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下列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若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消除误差B.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01cmC.对书本宽度多次测量可以避免实验偶然性D.测得该书宽度是 12.35cm【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再取平均值之前,要先分析数据,若某个数据与其他数据差异较大,则为错误数据,应舍去。【解答】A、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故A错误;B、在读数时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由记录的数据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故B错误;C、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误差,不是避免偶然性,故C错误;D、12.46cm这个数据其它数据差异较大,属于错误数据,应舍去,书本的宽度为:,故D正确。故答案为:D。2.(2025七上·余杭期末)我国占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 如下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大约相差A.3mm B.3cm C.3dm D.3m【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 “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图中分析可知大约为3cm。故答案为:B。3.(2024七上·嘉兴月考)科学以实验为基础,规范、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是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并加热至沸腾的相关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加热、取用、测量是基本的实验操作,要注意其中的操作规范性。【解答】A、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试管内,也不能与试管接触,以防止污染药品,所以A不符合题意;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俯视读数,所以B不符合题意;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应用试管夹夹持,不能用手直接拿着,以免发生烫伤,且试管应倾斜一定角度加热,所以C不符合题意;D、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所以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4.(2025七上·金华期末)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2.8升=2.8升×1000毫升=2800毫升B.C.2.4 米=2.4×1000=2400 毫米D.【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解答】 A、“2.8升×1000毫升”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A不正确;B、“1.3m2×10000”=13000m2≠13000cm2,故B不正确;C、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C不正确;D、进率及过程正确,故D正确。故答案为:D。5.(2025七上·鄞州期末)科学以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发现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A.火山喷发B.划过夜空的流星C.绚丽的极光D.神舟飞船升空【答案】D【知识点】认识科学【解析】【分析】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如月有阴晴圆缺,四季变化,气候的冷暖,刮风下雨,白天黑夜等。主要有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命现象三大类。【解答】A、B、C三项都属于自然现象。D、神舟飞船升空是人类在科学领域不断探索的结果,不属于自然现象。故答案为:D。6.(2025七上·滨江期末)2024年10月30日,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三名航天员搭乘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升空。下列有关太空的问题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C.太空中能否传播声音D.从空间站带回植物的细胞结构是否发生改变【答案】A【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认识科学【解析】【分析】(1)科学问题应基于客观现象或规律,可通过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进行研究和验证。(2)科学问题不是基于个人主观感受、喜好等方面的问题。【解答】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 ,这个问题涉及到的是主观审美判断,而不是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或观测来验证的客观事实。每个人对于“最美”的定义可能不同,因此这个问题不属于科学问题,A符合题意。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这个问题关注的是水稻在太空环境下的生长情况,是一个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的客观事实。科学家可以通过在太空种植水稻并观察其生长状况来回答这个问题,因此它属于科学问题,B不符合题意。C、太空中能否传播声音,这个问题涉及到声音在太空中的传播机制,是一个可以通过物理原理和实验来探讨的科学问题。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太空是真空的,因此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验证,属于科学问题,C不符合题意。D、从空间站带回植物的细胞结构是否发生改变,这个问题关注的是植物细胞在太空环境下的结构变化,同样是一个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的客观事实。科学家可以通过对比太空飞行前后的植物细胞结构来回答这个问题,因此它也属于科学问题,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7.(2025七上·德清期末)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清同学整理的操作方法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对应一致的是选项 操作方法 结果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大B 用受潮膨胀的木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偏大C 用体温计测体温时,将体温计取出读数 偏小D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小A.A B.B C.C D.D【答案】A【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量筒读数方法: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时,视线高于凹液面最低处,读取的刻度值比实际值大;仰视读数时,视线低于凹液面最低处,读取的刻度值比实际值小。2、长度测量与误差刻度尺的影响:刻度尺自身的变化(如受潮膨胀、受热伸长等)会影响测量结果。若刻度尺膨胀,刻度间距变大,测量值会偏小;若刻度尺收缩,刻度间距变小,测量值会偏大。测量方法对误差的影响:在测量微小物体(如头发)直径时,采用累积法(将头发紧密绕在铅笔上测总长度再除以圈数),若头发绕得不紧密,会使总长度测量值偏大,从而导致计算出的头发直径偏大。3、体温计的使用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这一特殊结构使得体温计内的水银柱在受热膨胀上升后,不会自动下降,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示数不会因离开人体而发生变化。【解答】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由于俯视时视线斜向下,会以液面上方的刻度为准,所以读到的数值会比实际液体体积偏大,该选项对应一致。B 、受潮膨胀的木尺,其刻度间的距离会变大。用这样的木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值会比实际长度偏小,因为同样的实际长度在膨胀后的木尺上对应的刻度间隔数变少了,并非偏大,该选项对应不一致。C 、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缩口)使得体温计在离开人体后,水银柱不会自行下降,所以可以取出读数,其示数不会偏小,该选项对应不一致。D、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头发绕在铅笔上没有排列紧密,会使得测量的总长度偏大,根据计算头发直径公式,在圈数不变的情况下,总长度偏大,计算出的头发直径会偏大,而不是偏小,该选项对应不一致。故答案为:A。8.(2025七上·余姚期末)实验室在测固体密度时,需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如果固体的密度小于水,就不能在水中下沉,我们常用如图的方法即“沉坠法”测出它的体积。如下图所示是用量筒测量蜡块(注:蜡块的密度小于水)体积的过程,则蜡块的体积为(V1、V2、V3为当前水和水中物体的总体积)A.V3-V1 B. C.V3-V2 D.V2-V1【答案】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排水法是一种测量物体体积的简单方法,通过测量物体在水中排开的体积变化来计算其体积大小。具体操作是将待测物体放入已知体积的容器中,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等待水面恢复平静,记录下水的最终高度。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形状的物体,无论是实验室中的科学实验还是家庭生活中的测量任务都可以使用排水法来测量体积。【解答】实验室在测固体密度时,需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如果固体的密度小于水,就不能在水中下沉,我们常用如图的方法即“沉坠法”测出它的体积。如下图所示是用量筒测量蜡块(注:蜡块的密度小于水)体积的过程,则蜡块的体积为(V1、V2、V3为当前水和水中物体的总体积)=V3-V2 ;故答案为:C9.(2025七上·鄞州期末)某同学用一支示数为37.8℃的体温计给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测量体温,每次测量前都进行消毒,但未把水银甩回玻璃泡,测量结果分别为37.8℃、37.8℃、38.5℃、38.5℃,其中一定发烧的同学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在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体温计下方有一缩口,水银柱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解答】用体温计测得某病人的体温为37.8℃后,忘记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又依次测量了其他四位病人甲,乙,丙、丁的体温,即体温计的初始温度是37.8℃,甲、乙的测量结果都是37.8℃,说明甲、乙的体温是低于或等于37.8℃,甲、乙不发烧;测量丙、丁的示数为38.5℃,38.5℃,说明丙的体温一定是38.5℃,丁的体温是低于或等于38.5℃,所以丙一定发烧,丁可能发烧也可能不能发烧。故答案为:C。10.(2025七上·义乌期末)在气象学上,有一种专门用来测定某一时段内(通常为一天)某种温度的温度计。该温度计为酒精温度计,在酒精柱内,置一黑色指示针,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收缩,指示针能随之移动;当温度上升时,酒精柱上升,而指示针因无外力推动仍留原处指示相应温度。参考体温计的工作原理,该温度计是用来测定一天当中的( )A.最高温度 B.最低温度 C.实时温度 D.平均温度【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收缩,指示针能随之移动;当温度上升时,酒精柱上升,而指示针因无外力推动仍留原处指示相应温度。【解答】根据题意,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收缩,指示针能随之移动;当温度上升时,酒精柱上升,而指示针因无外力推动仍留原处指示相应温度,因此该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最低温度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1.(2025七上·慈溪期末)小科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3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则小科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大于20mL B.小于20mLC.等于20mL D.大于或小于20mL【答案】A【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解答】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30mL是正确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俯视读数偏大,但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正好偏小,即剩余体积小于10mL,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大于20mL。故答案为:A。12.(2019七上·天台月考)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A.用温度计测出液体的温度 B.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C.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触角 D.用刻度尺测量科学书的宽度【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观察与测量的不同。【解答】ABD、都是使用仪器测出相对应的数据,属于测量;故ABD不符合;C、利用放大镜扩大观察范围,从而更清楚的观察被观察的对象,没有得出数据,属于观察;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3.(2025七上·滨江期末)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呈低龄、高发态势,危及人民体质健康和国家安全。滨江区为在校中小学生进行免费视力筛查项目,为儿童青少年眼健康保驾护航。“视力筛查”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提出问题:是针对某种现象或情境提出疑问,寻求解答,如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何呈低龄、高发态势?” 。(2)建立假设: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比如 “儿童青少年近视可能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有关” 。(3)设计实验方案:是为验证假设而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方法等,包括选择实验对象、确定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等。(4)收集事实与证据:是通过观察、测量、调查等方式获取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视力筛查就是通过专业手段获取儿童青少年视力情况的数据,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解答】科学探究包括几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等。其中,“视力筛查”项目的进行是为了获得学生的视力情况,这属于在科学探究环节中对现象进行数据收集的过程。所以该活动被归类为“收集事实与证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4.(2025七上·椒江期末)为探究香烟烟雾的危害,某兴趣小组观察和记录了红肚玻璃鱼在不同浓度的香烟烟雾水溶液中的心跳次数,结果如下表。实验组别 加入溶液 平均心跳次数(每分钟)第一组 200 毫升清水 66第二组 200毫升含 1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82第三组 200毫升含 2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95第四组 200毫升含 3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71根据上述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组实验起对照作用B.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香烟烟雾对红肚玻璃鱼的心跳有抑制作用C.每一组实验均应选择多条大小、生长状况相似且数量相同的红肚玻璃鱼D.此实验可获得启示:适量吸烟能提高心跳次数,有利于身体健康【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A、在探究实验中,通常不添加自变量的组为对照组,即应是香烟烟雾水溶液浓度为 0% 的组起对照作用,而不是第二组,A 错误。B、题干未给出具体实验数据,但一般来说,探究香烟烟雾危害的实验,若香烟烟雾水溶液浓度越高,红肚玻璃鱼心跳次数越少,才能得出香烟烟雾对红肚玻璃鱼的心跳有抑制作用,仅根据现有表述无法得出该结论,B 错误。C、每一组实验均应选择多条大小、生长状况相似且数量相同的红肚玻璃鱼,这样可以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可靠性,C 正确。D、吸烟有害健康,这是经过大量科学研究证实的,无论是否适量,吸烟都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不会有利于身体健康,D 错误。故答案为:C。15.(2024七上·平湖期中)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它测得沸水温度是95℃,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15℃,现用它来测某液体温度,读数是29℃,该液体的真正温度是( )。A.17.5℃ B.19℃ C.23.75℃ D.14℃【答案】A【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建立两个温度计,一个是准确温度计,一个是不准确的温度计。在两个温度计上分别标出冰水混合物和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对应值。在准确温度计上标出100℃和0℃,在不准确的温度计上标出95℃和5℃.在不准的温度计上显示的32℃,设在准确温度计上对应t,根据对应线段成比例求出实际温度。【解答】设此温度计测某液体的温度为29℃时实际温度为t℃,如图:由题意知:;解得t=17.5℃。故答案为:A。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42分)16.(2025七上·上虞期末)A-E是实验室常见的各种仪器,请按要求完成填空。(1)写出C仪器的名称 ;(2)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 (选填字母,下同);实验室中常作为热源的是 。【答案】(1)胶头滴管(2)E;A【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1)胶头滴管用于添加少量液体。(2)取粉末状药品可使用药匙,颗粒较大的固体使用的是镊子。酒精灯点燃时发出热量,可用于加热药品。【解答】(1)据图可知,仪器C的名称是胶头滴管。(2)药匙可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故填E;常用做热源的仪器是酒精灯,故填A。(1)据图可知,仪器C的名称是胶头滴管;(2)药匙可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故填E;常用做热源的仪器是酒精灯,故填A。17.(2025七上·海宁期末)实验室安全很重要。①实验室内有各种安全标志,图甲为 警告标志。②如果实验时,发生了烧伤或烫伤事故(如图乙),应立即报告教师,并及时 处理;如果伤害较严重,应在教师指导下及时去医务室或医院治疗。【答案】当心腐蚀;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要了解实验中常见的标志的意义,以及在实验时做实验时,要格外小心,遇到突发情况要冷静,选择正确的方式处理。【解答】图甲是当心腐蚀的标志。若不小心发生烧伤或烫伤,应立即报告老师并保持镇定,打开水龙头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严重的话送医治疗。18.(2025七上·镇海区期末)科学研究、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是观察和实验。(1)小科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如图甲所示),沿 (填字母)方向观察易于读数。(2)图乙是另一支温度计,此时读数为 ℃。(3)小科在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如图丙所示),测量结果为 cm。【答案】(1)B(2)-22(3)3.80【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与刻度线相垂直时更易读数。(2)图中温度计最近距离两个刻度线 表示的是1摄氏度,可知分度值为1℃。(3)估读的一位存在误差,答案不唯一。【解答】(1)体温计的刻度在D所在的面上,可知从B位置读数最方便。(2)图中温度计示数下大上小,可知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示数为-22℃。(3)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左侧对应的是6.00cm,右侧对应的是9.8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80cm。19.(2025七上·临海期末)请将图中所示的结果填在相应的空格处。(1) 图甲中, 液体的体积是 mL。(2)图乙中,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是 cm。(3) 图丙中, 气温为 ℃。【答案】(1)44(2)0.75(3)-7【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线相垂直,注意区分零上还是零下;(3)量筒测量液体的质量时,明确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解答】(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到,量筒的(2)分度值是 2mL,凹液面最低处对应的刻度为 44mL,所以液体体积是 44mL。从图中可知,4个圆柱体排在一起的总长度是 3.00cm,那么一个圆柱体的直径 0.75cm。(3)图丙是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液柱在 0℃以下,从 0℃开始向下数 7 个小格,所以示数为 - 7℃,即气温为 - 7℃。20.(2025七上·吴兴期末) 某校举行了运动会,赛场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争创佳绩,请回答以下问题:(1)女子实心球比赛中,小晶同学投掷出 12.8 (填单位符号)的好成绩面夺冠。(2)小科跑完1000m后,喝了380 (填单位符号)的矿泉水。(3)小湖获得100米冠军,跑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8.65 (填单位符号)。(4)裁判员用皮卷尺测跳远比赛成绩时,若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假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m(2)mL(3)m/s(4)偏小【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物理量的单位【解析】【分析】(1)(2)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结合对生活实际的认识,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3)根据速度的单位进行解答;(4)利用皮卷尺测量长度时,如果拉得太松,测量结果偏大,拉的太紧,测量结果偏小。【解答】(1)女子实心球比赛中,小晶同学投掷出 12.8m的好成绩而夺冠;(2)小科跑完1000m后,喝了380mL的矿泉水;(3)小湖获得100米冠军,跑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8.65m/s;(4)裁判员用皮卷尺测跳远比赛成绩时,若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假会偏小。故答案为:(1)m;(2)mL;(3)m/s;(4)偏小。21.(2024七上·萧山月考)如图所示,小乐用刻度尺测量一本除去封面和封底的书的厚度。测量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书的厚度为 cm; 若想知道这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还需要获取的信息是 ,若测量过程中书未压紧,则测得的纸的厚度会 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毫米;0.60厘米;书的张数或页数;偏大【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分度值指的是距离最近的2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一张纸的厚度太小,不易直接测量,题中采用了累积法进行测量。【解答】图中刻度尺每1厘米被分隔成10小格,每小格表示的是0.1厘米,即1毫米,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毫米。读数时要估读一位,书的下端对应0刻度线,上端对应0.60cm,所以书本的厚度为0.60cm。这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等于书本的厚度乘以纸张数,所以想知道这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还需要获取的信息是书的张数或页数。若测量过程中书未压紧,会导致书本的厚度偏大,所以将会导致测得的纸的厚度偏大。三、实验与探究题(共6道题,共63分)22.(2023七上·吴兴期中)某校进行“制作简易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下面是他们部分学习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知识储备a.历史上温度计的发明: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温度计,以被水封住的空气作为测温物质(如图甲)。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若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玻璃管中水柱上升,说明温度在 (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b.温标(温度的标准)的确定对于温标的确定过程认识正确的有 A.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B.西门特学院的学者选择的温标具有一定缺陷,所以是没有任何价值的C.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可能是因为更符合人们的习惯D.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2)制作过程:有了知识储备,各小组都制作出了简易温度计;(3)产品评价:如图乙是一个小组制作的一个温度计, 要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写出一条即可)。【答案】空气热胀冷缩;下降;ACD;尽可能使用更细的玻璃管【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根据温标的发展过程判断各选项的对错;(3)根据设计的不同温度计的结构和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a.玻璃瓶内密封着一定质量的空气,因此它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制成的。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球内气体膨胀,使玻璃管中水位降低;反之,温度下降时,玻璃球内气体收缩,玻璃管中的水位就会上升。b.A.根据测量的知识可知,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故A正确;B.西门特学院的学者选择的温标具有一定缺陷,但为温标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故B错误;C.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形成了现在的摄氏温标,更符合人们的习惯,故C正确;D.从温标(温度的标准)确定的发展历程看,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故D正确。故选ACD。(3)玻璃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t,体积膨胀相同,如果管内径S越细,上升的高度越多,越容易观察,即越灵敏,因此要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可以尽可能使用更细的玻璃管。故答案为:(1)空气热胀冷缩;下降;(2)ACD;(3)尽可能使用更细的玻璃管。23.(2024七上·越城期中)小衢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为了减小误差他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②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③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④算出细铜丝的直径(1)如图是他的某次实验,他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了17圈,那么铜丝的直径为 毫米;(2)小衢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钢丝重新绕过,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的误差的原因有___________(可多选)。A.每次排线的松紧程度不相同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答案】(1)1.1(2)A;B;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累积法测量铜丝的直径,。(2)测量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解答】(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 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2cm=2mm,即此刻度尺的 分度值为2mm;线圈左侧与9.00cm对齐,右侧与 10.80cm对齐,所以17圈的长度为细铜丝的直径为。(2)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A、人在绕线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符合题意;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故B符合题意;C、铜丝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C符合题意D、数圈数时由于粗心,数错了圈数,属于测量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C。(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 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2cm=2mm,即此刻度尺的 分度值为2mm;线圈左侧与9.00cm对齐,右侧与 10.80cm对齐,所以17圈的长度为细铜丝的直径为(2)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A.人在绕线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符合题意;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故B符合题意;C.铜丝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C符合题意D.数圈数时由于粗心,数错了圈数,属于测量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BC。24.(2024七上·萧山期中)为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将一节用过的五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mL清水中3天,过滤后得滤液。②四只鱼缸分别贴上A、B、C、D标签,并在四只鱼缸中都加入5000mL无污染的河水。③在A、B、C、D四只鱼缸中,依次加入50mL、100mL、200mL、400mL的电池浸出液。④再向各鱼缸中分别加入6条大小和生活状态差不多的小金鱼,定时喂等量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如表所示: A B C D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L) 50 100 200 400小鱼存活的时间(天) 15 12 7 1根据以上设计,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水中电池浸出液的浓度越大,金鱼存活的时间就越 。(3)由此,该小组同学得出结论:废电池对生物有影响。你认为他们这样得出结论严谨吗? ,如何改进: 。(4)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考虑,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废电池? 。【答案】(1)废电池浸出液对生物有影响吗?(2)短(3)不严谨;增加对照组(4)垃圾分类,将废旧电池投入有害垃圾桶【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要想探究的是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据此可知问题是:废电池浸出液对生物有影响吗?(2)从左到右,所加浸出液体积逐渐变大,小于存活时间逐渐变短,据此得出结论。(3)每组实验都加了浸出液,没有设置空白对照组,所以结论不严谨。(4)废电池浸出液对生物有不利影响,所以不能随意丢弃废电池,应分类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解答】(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因此,提出的问题是:废电池浸出液对生物有影响吗?(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水中电池浸出液的浓度随着电池浸出液增加而增大,水中电池浸出液的浓度越大,金鱼存活的时间就越短。(3)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其中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该实验探究的是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因此应该以废电池浸出液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该实验的不严谨之处是没有对照组,应加设E组未添加废电池浸出液为对照组。(4)废电池含有多种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如果随意丢弃,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合理处理废电池,例如设置专门的回收点,由专业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因此,提出的问题是:废电池浸出液对生物有影响吗?(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水中电池浸出液的浓度随着电池浸出液增加而增大,水中电池浸出液的浓度越大,金鱼存活的时间就越短。(3)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其中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该实验探究的是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因此应该以废电池浸出液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该实验的不严谨之处是没有对照组,应加设E组未添加废电池浸出液为对照组。(4)废电池含有多种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如果随意丢弃,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合理处理废电池,例如设置专门的回收点,由专业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25.(2025七上·金华期末)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金同学利用量筒来测量某矿石的体积,但是由于该固体体积较大,无法直接放入量筒中,因此,小金使用了以下的方法(如图),步骤为:①将该矿石放入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水直到将石块浸没,并在液面处做好标记。②将矿石取出,并取200mL的水在量筒中备用。③把量筒的中的水倒入取出矿石的烧杯中,直至_________,读出此时量筒内液面的示数。④计算矿石的体积。请回答:(1)请将步骤③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2)该种方法能否测量海绵的体积,并说明理由 。(3)按照以上方法测量出的矿石的体积为 。(4)使用以上方法测得的矿石的体积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水面到达标记处(2)不能,因为海绵会吸水(3)70cm3(4)偏大【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排水法:用水间接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就是排水法。即用体积相等的液体去代替固体,从而测量出该固体的体积。【解答】(1)将步骤③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为:水面到达标记处;(2)该种方法是利用排水法测体积,不能测量海绵的体积,因为海绵会吸水,使测得的体积不准;(3)由图可知,按照以上方法测量出的矿石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倒出水的体积,即V石=200mL-130mL=70mL=70cm3;(4)使用以上方法测得的矿石的体积会偏大,因为取出矿石时会带走部分水。故答案为:(1)水面到达标记处;(2)不能;海绵具有吸水性;(3)70;(4)偏大。(1)实验中将该矿石放入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水直到将石块浸没,并在液面处做好标记,标记处的体积表示水和矿石的总体积。将矿石取出,减小的体积为矿石的体积。把量筒的中的水倒入取出矿石的烧杯中,直至水面到达标记处,使加入水的体积为减小的体积,即矿石的体积,读出此时量筒内液面的示数。最后计算矿石的体积。(2)该种方法是利用排水法测体积,不能测量海绵的体积,因为海绵会吸水,使测得的体积不准。(3)由图可知,按照以上方法测量出的矿石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倒出水的体积,为200mL-130mL=70mL=70cm3(4)因为将矿石取出时,会带出水,减小的体积当作矿石的体积,所以测得矿石的体积偏大。26.(2024七上·嘉兴期末)在项目化学习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身边的材料开展了“自制温度计”的活动。【项目设计】所用材料有小药瓶、密封盖、透明吸管、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染色的酒精等。实验次序 温度t/℃ 液柱高h/mm1 0 50.02 2 51.03 50 75.04 100 100.0(1)该小组的同学们找到了A、B两款小药瓶及C、D两种吸管,如图甲所示。为了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度,则最好选择其中的 (填字母)进行组合搭配。(2)【项目制作】如图乙所示,先把小药瓶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在表中记录有关数据,再根据液柱高度变化量和温度变化量的关系,利用提供的刻度尺,在0 ℃~100 ℃之间进行温度标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40℃时的刻度应标注在液柱高度为 mm处。(3)【项目评价】根据下面的评价量表,请你对该温度计进行等级评价,并说明评价理由。 。等级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科学性 结构完整,刻度标识均匀 结构完整,刻度标识均匀 结构不完整,刻度标识不均匀准确性 分度值达到1℃ 分度值在2℃~4℃ 分度值在2℃~4℃【答案】(1)A和D(2)70.0(3)该温度计合格;该温度计结构完整,刻度标识均匀,分度值为2℃,符合合格的标准【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提高精确度,即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柱高度变化量更大。(2)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温度变化量与液柱高度变化量的关系,并据此计算。(3)根据温度计的结构和分度值结合评价标准进行分析,分度值指的是最近两个刻度线之间的温度差。【解答】(1)使用体积更大的药瓶,内部液体的体积更大,温度变化量相同时,体积总体积变化量更大,所以选择的是A。使用更细的吸管,在液体体积变化量一定时,液面高度变化量更大,可知应选择的是D。故答案为:AD。(2)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每变化2℃,液柱高度变化量为1mm,可知40℃时,液柱高度变化量为20mm,则液柱高度为50mm+20mm=70mm。(3)该温度计结构完整,温度每变化2℃,液柱高度变化量为1mm,可知分度值为2℃,由评价标准可知,等级为合格。27.(2025七上·金华期末)在日常清洗中选择那种洗涤液才能尽可能多地去除蔬菜中的农药,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此展开了研究。实验步骤如下:①将从市场上购买的小白菜洗净,用吸水纸把表面水吸干。将清洗过的小白菜用农药敌敌畏稀释液浸泡30min,取出自然晾干。②选取一定数量的在农药稀释液中浸泡过自然晾干的小白菜随机分成四组分别在质量相等的清水、淘米水、低浓度的食盐水和低浓度的小苏打水(浓度和食盐水相同)中浸泡 10min,然后用流水冲洗 1min。将冲洗后的菜用吸水纸把表面水吸干。③使用专用仪器对小白菜中农药敌敌畏的去除率进行了检测并记录。结果记录如下:洗涤液种类 清水 淘米水 低浓度食盐水 低浓度小苏打水农药去除率 32% 24% 18% 76%请回答:(1)取用经过处理后一定数量的小白菜进行实验的原因为 。(2)为减少实验材料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挑选 (写出一点)相近的小白菜进行实验。(3)兴趣小组认为低浓度小苏打水对于农药敌敌畏的清洗效果更好,其依据是 。(4)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使用低浓度小苏打水来去除农药残留是否适用于各种蔬菜洗涤,请说明理由 。【答案】(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大小 健康状况等(合理即可)(3)相同的处理方式下使用小苏打水清洗的农药去除率更高(4)没有使用其他蔬菜进行实验【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主要指的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学习方式;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1)取用经过处理后一定数量的小白菜进行实验的原因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为减少实验材料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挑选大小健康状况等相近的小白菜进行实验;(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兴趣小组认为低浓度小苏打水对于农药敌敌畏的清洗效果更好,其依据是相同的处理方式下使用小苏打水清洗的农药去除率更高;(4)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使用低浓度小苏打水来去除农药残留不能确定适用于各种蔬菜洗涤,理由没有使用其他蔬菜进行实验。1 / 1浙教版七上 第一章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卷(1)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25七上·镇海区期末) 小科使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宽度,四次测量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下列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若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消除误差B.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01cmC.对书本宽度多次测量可以避免实验偶然性D.测得该书宽度是 12.35cm2.(2025七上·余杭期末)我国占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 如下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大约相差A.3mm B.3cm C.3dm D.3m3.(2024七上·嘉兴月考)科学以实验为基础,规范、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是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并加热至沸腾的相关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4.(2025七上·金华期末)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2.8升=2.8升×1000毫升=2800毫升B.C.2.4 米=2.4×1000=2400 毫米D.5.(2025七上·鄞州期末)科学以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发现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A.火山喷发B.划过夜空的流星C.绚丽的极光D.神舟飞船升空6.(2025七上·滨江期末)2024年10月30日,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三名航天员搭乘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升空。下列有关太空的问题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C.太空中能否传播声音D.从空间站带回植物的细胞结构是否发生改变7.(2025七上·德清期末)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清同学整理的操作方法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对应一致的是选项 操作方法 结果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大B 用受潮膨胀的木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偏大C 用体温计测体温时,将体温计取出读数 偏小D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小A.A B.B C.C D.D8.(2025七上·余姚期末)实验室在测固体密度时,需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如果固体的密度小于水,就不能在水中下沉,我们常用如图的方法即“沉坠法”测出它的体积。如下图所示是用量筒测量蜡块(注:蜡块的密度小于水)体积的过程,则蜡块的体积为(V1、V2、V3为当前水和水中物体的总体积)A.V3-V1 B. C.V3-V2 D.V2-V19.(2025七上·鄞州期末)某同学用一支示数为37.8℃的体温计给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测量体温,每次测量前都进行消毒,但未把水银甩回玻璃泡,测量结果分别为37.8℃、37.8℃、38.5℃、38.5℃,其中一定发烧的同学是A.甲 B.乙 C.丙 D.丁10.(2025七上·义乌期末)在气象学上,有一种专门用来测定某一时段内(通常为一天)某种温度的温度计。该温度计为酒精温度计,在酒精柱内,置一黑色指示针,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收缩,指示针能随之移动;当温度上升时,酒精柱上升,而指示针因无外力推动仍留原处指示相应温度。参考体温计的工作原理,该温度计是用来测定一天当中的( )A.最高温度 B.最低温度 C.实时温度 D.平均温度11.(2025七上·慈溪期末)小科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3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则小科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大于20mL B.小于20mLC.等于20mL D.大于或小于20mL12.(2019七上·天台月考)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A.用温度计测出液体的温度 B.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C.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触角 D.用刻度尺测量科学书的宽度13.(2025七上·滨江期末)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呈低龄、高发态势,危及人民体质健康和国家安全。滨江区为在校中小学生进行免费视力筛查项目,为儿童青少年眼健康保驾护航。“视力筛查”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14.(2025七上·椒江期末)为探究香烟烟雾的危害,某兴趣小组观察和记录了红肚玻璃鱼在不同浓度的香烟烟雾水溶液中的心跳次数,结果如下表。实验组别 加入溶液 平均心跳次数(每分钟)第一组 200 毫升清水 66第二组 200毫升含 1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82第三组 200毫升含 2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95第四组 200毫升含 3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71根据上述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组实验起对照作用B.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香烟烟雾对红肚玻璃鱼的心跳有抑制作用C.每一组实验均应选择多条大小、生长状况相似且数量相同的红肚玻璃鱼D.此实验可获得启示:适量吸烟能提高心跳次数,有利于身体健康15.(2024七上·平湖期中)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它测得沸水温度是95℃,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15℃,现用它来测某液体温度,读数是29℃,该液体的真正温度是( )。A.17.5℃ B.19℃ C.23.75℃ D.14℃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42分)16.(2025七上·上虞期末)A-E是实验室常见的各种仪器,请按要求完成填空。(1)写出C仪器的名称 ;(2)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 (选填字母,下同);实验室中常作为热源的是 。17.(2025七上·海宁期末)实验室安全很重要。①实验室内有各种安全标志,图甲为 警告标志。②如果实验时,发生了烧伤或烫伤事故(如图乙),应立即报告教师,并及时 处理;如果伤害较严重,应在教师指导下及时去医务室或医院治疗。18.(2025七上·镇海区期末)科学研究、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是观察和实验。(1)小科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如图甲所示),沿 (填字母)方向观察易于读数。(2)图乙是另一支温度计,此时读数为 ℃。(3)小科在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如图丙所示),测量结果为 cm。19.(2025七上·临海期末)请将图中所示的结果填在相应的空格处。(1) 图甲中, 液体的体积是 mL。(2)图乙中,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是 cm。(3) 图丙中, 气温为 ℃。20.(2025七上·吴兴期末) 某校举行了运动会,赛场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争创佳绩,请回答以下问题:(1)女子实心球比赛中,小晶同学投掷出 12.8 (填单位符号)的好成绩面夺冠。(2)小科跑完1000m后,喝了380 (填单位符号)的矿泉水。(3)小湖获得100米冠军,跑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8.65 (填单位符号)。(4)裁判员用皮卷尺测跳远比赛成绩时,若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假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1.(2024七上·萧山月考)如图所示,小乐用刻度尺测量一本除去封面和封底的书的厚度。测量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书的厚度为 cm; 若想知道这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还需要获取的信息是 ,若测量过程中书未压紧,则测得的纸的厚度会 填“偏大”或“偏小”)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6道题,共63分)22.(2023七上·吴兴期中)某校进行“制作简易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下面是他们部分学习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知识储备a.历史上温度计的发明: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温度计,以被水封住的空气作为测温物质(如图甲)。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若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玻璃管中水柱上升,说明温度在 (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b.温标(温度的标准)的确定对于温标的确定过程认识正确的有 A.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B.西门特学院的学者选择的温标具有一定缺陷,所以是没有任何价值的C.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可能是因为更符合人们的习惯D.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2)制作过程:有了知识储备,各小组都制作出了简易温度计;(3)产品评价:如图乙是一个小组制作的一个温度计, 要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写出一条即可)。23.(2024七上·越城期中)小衢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为了减小误差他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②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③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④算出细铜丝的直径(1)如图是他的某次实验,他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了17圈,那么铜丝的直径为 毫米;(2)小衢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钢丝重新绕过,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的误差的原因有___________(可多选)。A.每次排线的松紧程度不相同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24.(2024七上·萧山期中)为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将一节用过的五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mL清水中3天,过滤后得滤液。②四只鱼缸分别贴上A、B、C、D标签,并在四只鱼缸中都加入5000mL无污染的河水。③在A、B、C、D四只鱼缸中,依次加入50mL、100mL、200mL、400mL的电池浸出液。④再向各鱼缸中分别加入6条大小和生活状态差不多的小金鱼,定时喂等量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如表所示: A B C D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L) 50 100 200 400小鱼存活的时间(天) 15 12 7 1根据以上设计,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水中电池浸出液的浓度越大,金鱼存活的时间就越 。(3)由此,该小组同学得出结论:废电池对生物有影响。你认为他们这样得出结论严谨吗? ,如何改进: 。(4)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考虑,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废电池? 。25.(2025七上·金华期末)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金同学利用量筒来测量某矿石的体积,但是由于该固体体积较大,无法直接放入量筒中,因此,小金使用了以下的方法(如图),步骤为:①将该矿石放入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水直到将石块浸没,并在液面处做好标记。②将矿石取出,并取200mL的水在量筒中备用。③把量筒的中的水倒入取出矿石的烧杯中,直至_________,读出此时量筒内液面的示数。④计算矿石的体积。请回答:(1)请将步骤③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2)该种方法能否测量海绵的体积,并说明理由 。(3)按照以上方法测量出的矿石的体积为 。(4)使用以上方法测得的矿石的体积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6.(2024七上·嘉兴期末)在项目化学习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身边的材料开展了“自制温度计”的活动。【项目设计】所用材料有小药瓶、密封盖、透明吸管、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染色的酒精等。实验次序 温度t/℃ 液柱高h/mm1 0 50.02 2 51.03 50 75.04 100 100.0(1)该小组的同学们找到了A、B两款小药瓶及C、D两种吸管,如图甲所示。为了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度,则最好选择其中的 (填字母)进行组合搭配。(2)【项目制作】如图乙所示,先把小药瓶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在表中记录有关数据,再根据液柱高度变化量和温度变化量的关系,利用提供的刻度尺,在0 ℃~100 ℃之间进行温度标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40℃时的刻度应标注在液柱高度为 mm处。(3)【项目评价】根据下面的评价量表,请你对该温度计进行等级评价,并说明评价理由。 。等级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科学性 结构完整,刻度标识均匀 结构完整,刻度标识均匀 结构不完整,刻度标识不均匀准确性 分度值达到1℃ 分度值在2℃~4℃ 分度值在2℃~4℃27.(2025七上·金华期末)在日常清洗中选择那种洗涤液才能尽可能多地去除蔬菜中的农药,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此展开了研究。实验步骤如下:①将从市场上购买的小白菜洗净,用吸水纸把表面水吸干。将清洗过的小白菜用农药敌敌畏稀释液浸泡30min,取出自然晾干。②选取一定数量的在农药稀释液中浸泡过自然晾干的小白菜随机分成四组分别在质量相等的清水、淘米水、低浓度的食盐水和低浓度的小苏打水(浓度和食盐水相同)中浸泡 10min,然后用流水冲洗 1min。将冲洗后的菜用吸水纸把表面水吸干。③使用专用仪器对小白菜中农药敌敌畏的去除率进行了检测并记录。结果记录如下:洗涤液种类 清水 淘米水 低浓度食盐水 低浓度小苏打水农药去除率 32% 24% 18% 76%请回答:(1)取用经过处理后一定数量的小白菜进行实验的原因为 。(2)为减少实验材料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挑选 (写出一点)相近的小白菜进行实验。(3)兴趣小组认为低浓度小苏打水对于农药敌敌畏的清洗效果更好,其依据是 。(4)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使用低浓度小苏打水来去除农药残留是否适用于各种蔬菜洗涤,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再取平均值之前,要先分析数据,若某个数据与其他数据差异较大,则为错误数据,应舍去。【解答】A、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故A错误;B、在读数时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由记录的数据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故B错误;C、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误差,不是避免偶然性,故C错误;D、12.46cm这个数据其它数据差异较大,属于错误数据,应舍去,书本的宽度为:,故D正确。故答案为:D。2.【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 “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图中分析可知大约为3cm。故答案为:B。3.【答案】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加热、取用、测量是基本的实验操作,要注意其中的操作规范性。【解答】A、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试管内,也不能与试管接触,以防止污染药品,所以A不符合题意;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俯视读数,所以B不符合题意;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应用试管夹夹持,不能用手直接拿着,以免发生烫伤,且试管应倾斜一定角度加热,所以C不符合题意;D、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所以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4.【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解答】 A、“2.8升×1000毫升”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A不正确;B、“1.3m2×10000”=13000m2≠13000cm2,故B不正确;C、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C不正确;D、进率及过程正确,故D正确。故答案为:D。5.【答案】D【知识点】认识科学【解析】【分析】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如月有阴晴圆缺,四季变化,气候的冷暖,刮风下雨,白天黑夜等。主要有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命现象三大类。【解答】A、B、C三项都属于自然现象。D、神舟飞船升空是人类在科学领域不断探索的结果,不属于自然现象。故答案为:D。6.【答案】A【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认识科学【解析】【分析】(1)科学问题应基于客观现象或规律,可通过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进行研究和验证。(2)科学问题不是基于个人主观感受、喜好等方面的问题。【解答】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 ,这个问题涉及到的是主观审美判断,而不是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或观测来验证的客观事实。每个人对于“最美”的定义可能不同,因此这个问题不属于科学问题,A符合题意。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这个问题关注的是水稻在太空环境下的生长情况,是一个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的客观事实。科学家可以通过在太空种植水稻并观察其生长状况来回答这个问题,因此它属于科学问题,B不符合题意。C、太空中能否传播声音,这个问题涉及到声音在太空中的传播机制,是一个可以通过物理原理和实验来探讨的科学问题。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太空是真空的,因此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验证,属于科学问题,C不符合题意。D、从空间站带回植物的细胞结构是否发生改变,这个问题关注的是植物细胞在太空环境下的结构变化,同样是一个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的客观事实。科学家可以通过对比太空飞行前后的植物细胞结构来回答这个问题,因此它也属于科学问题,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7.【答案】A【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量筒读数方法: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时,视线高于凹液面最低处,读取的刻度值比实际值大;仰视读数时,视线低于凹液面最低处,读取的刻度值比实际值小。2、长度测量与误差刻度尺的影响:刻度尺自身的变化(如受潮膨胀、受热伸长等)会影响测量结果。若刻度尺膨胀,刻度间距变大,测量值会偏小;若刻度尺收缩,刻度间距变小,测量值会偏大。测量方法对误差的影响:在测量微小物体(如头发)直径时,采用累积法(将头发紧密绕在铅笔上测总长度再除以圈数),若头发绕得不紧密,会使总长度测量值偏大,从而导致计算出的头发直径偏大。3、体温计的使用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这一特殊结构使得体温计内的水银柱在受热膨胀上升后,不会自动下降,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示数不会因离开人体而发生变化。【解答】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由于俯视时视线斜向下,会以液面上方的刻度为准,所以读到的数值会比实际液体体积偏大,该选项对应一致。B 、受潮膨胀的木尺,其刻度间的距离会变大。用这样的木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值会比实际长度偏小,因为同样的实际长度在膨胀后的木尺上对应的刻度间隔数变少了,并非偏大,该选项对应不一致。C 、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缩口)使得体温计在离开人体后,水银柱不会自行下降,所以可以取出读数,其示数不会偏小,该选项对应不一致。D、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头发绕在铅笔上没有排列紧密,会使得测量的总长度偏大,根据计算头发直径公式,在圈数不变的情况下,总长度偏大,计算出的头发直径会偏大,而不是偏小,该选项对应不一致。故答案为:A。8.【答案】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排水法是一种测量物体体积的简单方法,通过测量物体在水中排开的体积变化来计算其体积大小。具体操作是将待测物体放入已知体积的容器中,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等待水面恢复平静,记录下水的最终高度。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形状的物体,无论是实验室中的科学实验还是家庭生活中的测量任务都可以使用排水法来测量体积。【解答】实验室在测固体密度时,需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如果固体的密度小于水,就不能在水中下沉,我们常用如图的方法即“沉坠法”测出它的体积。如下图所示是用量筒测量蜡块(注:蜡块的密度小于水)体积的过程,则蜡块的体积为(V1、V2、V3为当前水和水中物体的总体积)=V3-V2 ;故答案为:C9.【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在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体温计下方有一缩口,水银柱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解答】用体温计测得某病人的体温为37.8℃后,忘记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又依次测量了其他四位病人甲,乙,丙、丁的体温,即体温计的初始温度是37.8℃,甲、乙的测量结果都是37.8℃,说明甲、乙的体温是低于或等于37.8℃,甲、乙不发烧;测量丙、丁的示数为38.5℃,38.5℃,说明丙的体温一定是38.5℃,丁的体温是低于或等于38.5℃,所以丙一定发烧,丁可能发烧也可能不能发烧。故答案为:C。10.【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收缩,指示针能随之移动;当温度上升时,酒精柱上升,而指示针因无外力推动仍留原处指示相应温度。【解答】根据题意,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收缩,指示针能随之移动;当温度上升时,酒精柱上升,而指示针因无外力推动仍留原处指示相应温度,因此该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最低温度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1.【答案】A【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解答】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30mL是正确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俯视读数偏大,但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正好偏小,即剩余体积小于10mL,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大于20mL。故答案为:A。12.【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观察与测量的不同。【解答】ABD、都是使用仪器测出相对应的数据,属于测量;故ABD不符合;C、利用放大镜扩大观察范围,从而更清楚的观察被观察的对象,没有得出数据,属于观察;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3.【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提出问题:是针对某种现象或情境提出疑问,寻求解答,如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何呈低龄、高发态势?” 。(2)建立假设: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比如 “儿童青少年近视可能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有关” 。(3)设计实验方案:是为验证假设而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方法等,包括选择实验对象、确定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等。(4)收集事实与证据:是通过观察、测量、调查等方式获取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视力筛查就是通过专业手段获取儿童青少年视力情况的数据,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解答】科学探究包括几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等。其中,“视力筛查”项目的进行是为了获得学生的视力情况,这属于在科学探究环节中对现象进行数据收集的过程。所以该活动被归类为“收集事实与证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4.【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A、在探究实验中,通常不添加自变量的组为对照组,即应是香烟烟雾水溶液浓度为 0% 的组起对照作用,而不是第二组,A 错误。B、题干未给出具体实验数据,但一般来说,探究香烟烟雾危害的实验,若香烟烟雾水溶液浓度越高,红肚玻璃鱼心跳次数越少,才能得出香烟烟雾对红肚玻璃鱼的心跳有抑制作用,仅根据现有表述无法得出该结论,B 错误。C、每一组实验均应选择多条大小、生长状况相似且数量相同的红肚玻璃鱼,这样可以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可靠性,C 正确。D、吸烟有害健康,这是经过大量科学研究证实的,无论是否适量,吸烟都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不会有利于身体健康,D 错误。故答案为:C。15.【答案】A【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建立两个温度计,一个是准确温度计,一个是不准确的温度计。在两个温度计上分别标出冰水混合物和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对应值。在准确温度计上标出100℃和0℃,在不准确的温度计上标出95℃和5℃.在不准的温度计上显示的32℃,设在准确温度计上对应t,根据对应线段成比例求出实际温度。【解答】设此温度计测某液体的温度为29℃时实际温度为t℃,如图:由题意知:;解得t=17.5℃。故答案为:A。16.【答案】(1)胶头滴管(2)E;A【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1)胶头滴管用于添加少量液体。(2)取粉末状药品可使用药匙,颗粒较大的固体使用的是镊子。酒精灯点燃时发出热量,可用于加热药品。【解答】(1)据图可知,仪器C的名称是胶头滴管。(2)药匙可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故填E;常用做热源的仪器是酒精灯,故填A。(1)据图可知,仪器C的名称是胶头滴管;(2)药匙可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故填E;常用做热源的仪器是酒精灯,故填A。17.【答案】当心腐蚀;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要了解实验中常见的标志的意义,以及在实验时做实验时,要格外小心,遇到突发情况要冷静,选择正确的方式处理。【解答】图甲是当心腐蚀的标志。若不小心发生烧伤或烫伤,应立即报告老师并保持镇定,打开水龙头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严重的话送医治疗。18.【答案】(1)B(2)-22(3)3.80【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与刻度线相垂直时更易读数。(2)图中温度计最近距离两个刻度线 表示的是1摄氏度,可知分度值为1℃。(3)估读的一位存在误差,答案不唯一。【解答】(1)体温计的刻度在D所在的面上,可知从B位置读数最方便。(2)图中温度计示数下大上小,可知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示数为-22℃。(3)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左侧对应的是6.00cm,右侧对应的是9.8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80cm。19.【答案】(1)44(2)0.75(3)-7【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线相垂直,注意区分零上还是零下;(3)量筒测量液体的质量时,明确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解答】(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到,量筒的(2)分度值是 2mL,凹液面最低处对应的刻度为 44mL,所以液体体积是 44mL。从图中可知,4个圆柱体排在一起的总长度是 3.00cm,那么一个圆柱体的直径 0.75cm。(3)图丙是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液柱在 0℃以下,从 0℃开始向下数 7 个小格,所以示数为 - 7℃,即气温为 - 7℃。20.【答案】(1)m(2)mL(3)m/s(4)偏小【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物理量的单位【解析】【分析】(1)(2)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结合对生活实际的认识,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3)根据速度的单位进行解答;(4)利用皮卷尺测量长度时,如果拉得太松,测量结果偏大,拉的太紧,测量结果偏小。【解答】(1)女子实心球比赛中,小晶同学投掷出 12.8m的好成绩而夺冠;(2)小科跑完1000m后,喝了380mL的矿泉水;(3)小湖获得100米冠军,跑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8.65m/s;(4)裁判员用皮卷尺测跳远比赛成绩时,若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假会偏小。故答案为:(1)m;(2)mL;(3)m/s;(4)偏小。21.【答案】1毫米;0.60厘米;书的张数或页数;偏大【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分度值指的是距离最近的2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一张纸的厚度太小,不易直接测量,题中采用了累积法进行测量。【解答】图中刻度尺每1厘米被分隔成10小格,每小格表示的是0.1厘米,即1毫米,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毫米。读数时要估读一位,书的下端对应0刻度线,上端对应0.60cm,所以书本的厚度为0.60cm。这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等于书本的厚度乘以纸张数,所以想知道这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还需要获取的信息是书的张数或页数。若测量过程中书未压紧,会导致书本的厚度偏大,所以将会导致测得的纸的厚度偏大。22.【答案】空气热胀冷缩;下降;ACD;尽可能使用更细的玻璃管【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根据温标的发展过程判断各选项的对错;(3)根据设计的不同温度计的结构和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a.玻璃瓶内密封着一定质量的空气,因此它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制成的。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球内气体膨胀,使玻璃管中水位降低;反之,温度下降时,玻璃球内气体收缩,玻璃管中的水位就会上升。b.A.根据测量的知识可知,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故A正确;B.西门特学院的学者选择的温标具有一定缺陷,但为温标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故B错误;C.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形成了现在的摄氏温标,更符合人们的习惯,故C正确;D.从温标(温度的标准)确定的发展历程看,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故D正确。故选ACD。(3)玻璃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t,体积膨胀相同,如果管内径S越细,上升的高度越多,越容易观察,即越灵敏,因此要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可以尽可能使用更细的玻璃管。故答案为:(1)空气热胀冷缩;下降;(2)ACD;(3)尽可能使用更细的玻璃管。23.【答案】(1)1.1(2)A;B;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累积法测量铜丝的直径,。(2)测量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解答】(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 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2cm=2mm,即此刻度尺的 分度值为2mm;线圈左侧与9.00cm对齐,右侧与 10.80cm对齐,所以17圈的长度为细铜丝的直径为。(2)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A、人在绕线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符合题意;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故B符合题意;C、铜丝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C符合题意D、数圈数时由于粗心,数错了圈数,属于测量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C。(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 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2cm=2mm,即此刻度尺的 分度值为2mm;线圈左侧与9.00cm对齐,右侧与 10.80cm对齐,所以17圈的长度为细铜丝的直径为(2)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A.人在绕线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符合题意;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故B符合题意;C.铜丝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C符合题意D.数圈数时由于粗心,数错了圈数,属于测量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BC。24.【答案】(1)废电池浸出液对生物有影响吗?(2)短(3)不严谨;增加对照组(4)垃圾分类,将废旧电池投入有害垃圾桶【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要想探究的是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据此可知问题是:废电池浸出液对生物有影响吗?(2)从左到右,所加浸出液体积逐渐变大,小于存活时间逐渐变短,据此得出结论。(3)每组实验都加了浸出液,没有设置空白对照组,所以结论不严谨。(4)废电池浸出液对生物有不利影响,所以不能随意丢弃废电池,应分类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解答】(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因此,提出的问题是:废电池浸出液对生物有影响吗?(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水中电池浸出液的浓度随着电池浸出液增加而增大,水中电池浸出液的浓度越大,金鱼存活的时间就越短。(3)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其中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该实验探究的是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因此应该以废电池浸出液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该实验的不严谨之处是没有对照组,应加设E组未添加废电池浸出液为对照组。(4)废电池含有多种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如果随意丢弃,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合理处理废电池,例如设置专门的回收点,由专业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因此,提出的问题是:废电池浸出液对生物有影响吗?(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水中电池浸出液的浓度随着电池浸出液增加而增大,水中电池浸出液的浓度越大,金鱼存活的时间就越短。(3)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其中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该实验探究的是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因此应该以废电池浸出液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该实验的不严谨之处是没有对照组,应加设E组未添加废电池浸出液为对照组。(4)废电池含有多种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如果随意丢弃,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合理处理废电池,例如设置专门的回收点,由专业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25.【答案】(1)水面到达标记处(2)不能,因为海绵会吸水(3)70cm3(4)偏大【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排水法:用水间接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就是排水法。即用体积相等的液体去代替固体,从而测量出该固体的体积。【解答】(1)将步骤③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为:水面到达标记处;(2)该种方法是利用排水法测体积,不能测量海绵的体积,因为海绵会吸水,使测得的体积不准;(3)由图可知,按照以上方法测量出的矿石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倒出水的体积,即V石=200mL-130mL=70mL=70cm3;(4)使用以上方法测得的矿石的体积会偏大,因为取出矿石时会带走部分水。故答案为:(1)水面到达标记处;(2)不能;海绵具有吸水性;(3)70;(4)偏大。(1)实验中将该矿石放入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水直到将石块浸没,并在液面处做好标记,标记处的体积表示水和矿石的总体积。将矿石取出,减小的体积为矿石的体积。把量筒的中的水倒入取出矿石的烧杯中,直至水面到达标记处,使加入水的体积为减小的体积,即矿石的体积,读出此时量筒内液面的示数。最后计算矿石的体积。(2)该种方法是利用排水法测体积,不能测量海绵的体积,因为海绵会吸水,使测得的体积不准。(3)由图可知,按照以上方法测量出的矿石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倒出水的体积,为200mL-130mL=70mL=70cm3(4)因为将矿石取出时,会带出水,减小的体积当作矿石的体积,所以测得矿石的体积偏大。26.【答案】(1)A和D(2)70.0(3)该温度计合格;该温度计结构完整,刻度标识均匀,分度值为2℃,符合合格的标准【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提高精确度,即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柱高度变化量更大。(2)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温度变化量与液柱高度变化量的关系,并据此计算。(3)根据温度计的结构和分度值结合评价标准进行分析,分度值指的是最近两个刻度线之间的温度差。【解答】(1)使用体积更大的药瓶,内部液体的体积更大,温度变化量相同时,体积总体积变化量更大,所以选择的是A。使用更细的吸管,在液体体积变化量一定时,液面高度变化量更大,可知应选择的是D。故答案为:AD。(2)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每变化2℃,液柱高度变化量为1mm,可知40℃时,液柱高度变化量为20mm,则液柱高度为50mm+20mm=70mm。(3)该温度计结构完整,温度每变化2℃,液柱高度变化量为1mm,可知分度值为2℃,由评价标准可知,等级为合格。27.【答案】(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大小 健康状况等(合理即可)(3)相同的处理方式下使用小苏打水清洗的农药去除率更高(4)没有使用其他蔬菜进行实验【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主要指的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学习方式;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1)取用经过处理后一定数量的小白菜进行实验的原因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为减少实验材料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挑选大小健康状况等相近的小白菜进行实验;(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兴趣小组认为低浓度小苏打水对于农药敌敌畏的清洗效果更好,其依据是相同的处理方式下使用小苏打水清洗的农药去除率更高;(4)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使用低浓度小苏打水来去除农药残留不能确定适用于各种蔬菜洗涤,理由没有使用其他蔬菜进行实验。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七上 第一章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卷(1)(学生版).docx 浙教版七上 第一章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卷(1)(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