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回回七年级历史第一次阶段性限时作业12.(1)(2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注意事项[0][0][0][0][0][0][0](3)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写清楚。[1]1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2]213.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3[3[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4][4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5][5][5][5][5167H2845678(4)正确填涂缺考标记[8[9][9r9]I[91][9[9[913.论点:单选题论述:I[A][B][C][D]6[A][B][C][D]2[A][B][C][D]T[A][B][C][D]3[A][B][C][D]8[A][B][C][D]4[A][B][C][D]9[A][B][C][DJ5[A][B][C][D]10 [A][B][C][D]1解答题11.(1)(2)(3)(4)a七年级历史第一次阶段性限时作业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2024年是中国甲辰龙年。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 玉器制造业水平高超C.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 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2.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大地很早便出现了人类的足迹。请选出下列哪些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相似点( )A. 都与现代人模样基本相同 B. 都已经吃上熟食但只能使用天然火C. 使用打制石器进行劳动 D. 都能缝制衣物御寒有爱美意识3.考古学家将类似于黄河中游地区仰韶遗址的遗址类型统称为仰韶文化,其在农业上以种粟为主,制陶业则以表面有彩绘的彩陶最为著名。下列遗址中,属于仰韶文化的是( )A. 河姆渡遗址 B. 半坡遗址 C. 良渚遗址 D. 大汶口遗址4.如图为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琮琮”,其名字源于良渚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玉琮在当时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玉琮的数量可以判断墓葬主人地位的尊贵等级。这说明当时( )A. 有较高的审美观念 B. 陶器制造业发达 C. 出现了阶级分化 D. 出现了原始农业5.4月4日,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举行,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先生率台湾青年参加。两岸人民公祭轩辕黄帝是因为( )黄帝治理黄河水患 B.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 黄帝创造了中国文字 D. 黄帝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6.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下面是陶寺都城遗址考古发掘的实物(复原物),据考证,该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些考古实物(复原物)共同佐证当时这一地区( )1号宫殿基址 复原后的观象台 象征军权的玉钺 生书符号陶壶A. 手工业生产技术高超B. 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形态C. 具有发达的农耕文明D. 出现了朴素的审美意识7.如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遗址名称 时间 遗存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 距今11000-9000年 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浙江浦江桥头遗址 距今11000-8500年 炭化的稻米、稻壳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 距今7500-3000年 陶片上稻、粟、豆类等印痕A. 早期人类起源 B. 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C. 冶炼技术水平 D. 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8.“夏传子,家天下。”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夏朝时,天下一家亲 B.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 夏朝人以天下为家 D. 夏朝创造了丰富的文化9.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A. 夏朝 B. 西周 C. 商朝 D. 东周10. “读史使人明智”,中国悠久的历史给与后人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汲取。从夏商周的兴亡更迭的历史得出的启示( )A.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 兴衰纷乱,循环往复C.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 D. 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的唯一因素二、综合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材料三 春秋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炎、黄二帝被后人尊崇为什么?近代以来,海内外华人自称为什么?(2)(2)根据材料二,指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2)(3)根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新特点。(4)(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12.材料一 图A 元谋人上门齿化石 图B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材料二 定居不是靠狩猎和捕鱼的运气.或靠野果的零星收获来满足日常生活之需。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畜圈里,因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 元谋人使用的石器 北京人居住的洞穴 河姆渡人的水稻遗存 半坡人种植的粟材料三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材料四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力。——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1)从材料一中图A可以看出,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依据图B中的两件文物,你能推测出山顶洞人掌握了哪些生产和生活的技能?(3)(2)材料二中,哪些先民过上了定居生活?依据材料二简述你的理由。(3)(3)材料三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2)(4)材料四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什么作用?(2)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材料: 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在这里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农业工具以骨都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气候较今天更为温暖湿润,适宜人类活动。在这里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遗址。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半坡人主要种植粟,能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总结历史的经验或教训,对现实以启示或借鉴是历史学的重要功能。请阅读上面材料,从“自然环境影响原始居民的房屋”、“自然环境影响农作物的种植”中选择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60-100字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CCBCB BBBBC11.【答案】(1)人文初祖。“炎黄子孙”(2)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各族在不断的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3)特点:春秋时期,中原的“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各族逐渐形成了华夏认同观念。(4)民族交融是进步的历史现象。12.(1)依据:化石。生产和生活技能:磨光和钻孔技术。(2)先民:河姆渡人、半坡人。理由:因为他们都从事原始农业、畜牧业的生产,这为定居生活创造了条件。(3)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4)制度:分封制。作用:加强周王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13.【答案】论点:自然环境影响原始居民的房屋。论述: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房屋。因为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这种房屋冬暖夏凉。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因为当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这种房屋有利于通风、防潮。因此自然环境影响着原始居民的房屋。论点:自然环境影响农作物的种植。论述:决定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因为长江流域河流密布,整年降雨充沛。非常适合种植水稻。而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这里的降雨较长江流域差得多。受制于当时人类生产力水平所限,主要是靠天吃饭,故而种植抗旱性比较强的粟。因此自然环境影响着原始农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历史第一次阶段性限时作业 (1).pdf 月考.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