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 年秋期八年级第一次物理练习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4 分)
1、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合理即给分)
2、位置;静止
3、4;自己(或“皮划艇”)
4、 振动;空气;340
5、16.5;1cm
6、固体;拉紧;能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 B B D C D AD AB
三、作图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15. 16.
四、实验探究题(第 17 题 5 分,第 18 题 6 分,第 19 题 7 分,每空 1 分,共 18 分)
17.(1)B;1mm;25.0;338.5 (2) CD
18.(1) (2)0.13;0.16;变速 (3)大 (4)减小
19.(1)弹开;振动;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转换法 (2)变小;真空不能传声;不能
五、综合应用题(第 20 题 9 分,第 21 题 9 分,共 18 分)
20.解:(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为
…………1 分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为
…………… 2 分
1
(2)火车通过桥梁的速度为
…………1 分
火车完全通过桥梁所行驶的路程为
…………2 分
(3)火车的长度为
…………3 分
21.解:(1)2s 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 …………2 分
(2)火车的速度为: ,
由 得,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的距离为
。…………3 分
(3)根据题意得,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的距离为
…………2 分
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隧道口的距离为
S’=s-s2=380m-80m=300m。(或 )……2 分
22025 年秋期八年级第一次物理练习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 6 页,五个大题,21 小题,满分 7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 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科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请你写出一位物理学家的名
字: ,他在物理学中的主要成就是: 。
2.物理学中把物体 随时间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把文具盒放在物理课本上,再
把它们放在课桌上,缓缓推动物理课本,文具盒随物理课本一起匀速移动,相对于物理课本,
文具盒是 的。
3.如图 1 所示是游客在大峡谷漂流的景象。游客乘坐皮划艇漂流 1 公里,用时 15min,
漂流的平均速度是 km/h,漂流期间皮划艇中的游客觉得沿途景点往后退是以
为参照物。
图 3
图 2
图 1
4.如图 2 所示是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同时盆
内水花四溅。说明“鱼洗”发声是由物体 产生的,“鱼洗”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播到人耳;常温下,声音 1s 内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是 m。
5.某同学测一物体的长度时,数据分别为 16.5cm、16.6cm、16.4cm、16.5cm,那么这个
物体的长度应为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6.如图 3 所示,用两个一次性纸杯自制一个“土电话”。用“土电话”能实现 10m 间的
1
通话,这表明 能够传声,细线处于 (选填“拉紧”或“松弛”)状态的
通话更清楚、响亮,用三个纸杯 (选填“能”或“不能”)实现三人通话。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 第 7~12 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3~14 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2 分,选对但不全得 1 分,有选错的
得 0 分 )
7.如图 4 所示, 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 可以帮助我们估测物体的长度。身高 170cm
的小明对身边事物的估测, 最接近实际的是
图 4
A.单人课桌长 3 拃(zhǎ),约 0.6m B.黑板长 1 庹(tuǒ),约 10m
C.教室长 20 步,约 20m D.文具盒宽 4 指,约 0.5cm
8.大国工匠们手工打磨国产战斗机的关键部件,创造的 0.00068 毫米锉削公差引领我国
航空器零部件加工的极限精度。其中 0.00068 毫米即
A.68μm B.6.8×10-7m C.6.8×103nm D.6.8×10-7cm
9.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 可知
A.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B.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C.在时间一定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D.速度较大的物体一定比速度较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10.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实验误差
B.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造成实验的误差
2
C.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测量中的错误
D.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在测量中,误差是无法消除的
11.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 图像如图 5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B.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 5 C. 时,乙在甲前方 处
D. 内,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
1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C.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 “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13.(双选)甲、乙两车在平直的路上由西向东运动,用相机在前后不同时刻拍到的照
片如图 6 所示。在这段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6
A.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B.以乙车为参照物,房子向东运动
C.甲车的速度一直都比乙车的速度大 D.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14.(双选)为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以下几个实验方案,能说明问题的是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
B.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C.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D.把正在发声的音乐盒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它的声音
3
三、作图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15.如图 7,图甲是某一物体运动的 s–t 图像,请在图乙中作出其对应的 v–t 图像。
图 8
图 7
16. 在图 8 中画出物体以 3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四、实验探究题(第 17 题 5 分,第 18 题 6 分,第 19 题 7 分,共 18 分)
17.学习过测量长度和时间后,小明进行了以下操作:
(1)如图 9 甲所示,刻度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填“A”或“B”),该刻度尺的
分度值是 ,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mm;图 9 乙所示,停表的时间为 s。
图 9
(2)为了测量一个塑料小球的直径,小明设计了如图 10 所示的四种方案,其中能测出塑
料小球直径的是 (填字母,可多选)。
图 10
18.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及测量过程如图 11 所示,小车从斜面顶
端由静止下滑,挡板放在斜面底端,图中方框中的数字是小车在 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
示数(数字分别表示“h:min:s”),则:
4
图 11
(1)该实验的原理是 (填写物理公式)。
(2)根据图像中的数据,小车在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vAB= m/s,小车在 AC 段的
平均速度为 vAc= m/s;小车下滑过程中做 (填“匀速”或“变速”)运动。(数据保
留两位小数)
(3)测量小车到达 B 点的时间,如果小车未到达 B 点就停止计时,测量 AB 段的平均速
度 vAB 会偏 (填“大”或“小”)。
(4)实验中,小明发现小车通过 AB 段路程的时间过短,不便于测量时间,为解决这一问
题,可以 (填“增大”或“减小”)斜面坡度。
19.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做了如下操作。
图 12
(1)如图 12 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小球
被 ,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实验中泡沫小球的作用
是 ,此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为 (填"控制变量法"或
“转换法”)。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
将 (填 "变 大 "、“ 变 小 ” 或 “ 不 变 ” ), 由 此 推 理 可 知 :
。实验中闹钟 (填"能"或“不能”)接触玻璃罩。
五、综合应用题(第 20 题 9 分,第 21 题 9 分,共 18 分)
5
20.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900 km,一列火车从甲地上午 7:30 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
几个车站,在当日 16:30 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 144 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 600 m
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 25 s。求:
(1)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 火车完全通过桥梁所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 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21.火车在进入隧道前要鸣笛示警,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是 144km/h,司机在鸣笛后 2s
听到正前方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v 声=340m/s)
(1)2s 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2)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的距离是多少?
(3)火车鸣笛时和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隧道口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6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