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叶县高中高一10月节后月考
地理 参考答案
1.D 2.B 3.D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其中火星位于小行星带内侧,木星位于小行星带外侧。结合图示可知,该行星位于小行星带的外侧,与小行星带相邻,应为木星。故选D。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行星为木星,木星绕日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体积、质量较大,属于巨行星,AD错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为海王星,C错误;八大行星绕日轨道均呈现近圆性的特点,B正确。故选B。
3.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以上,所以它对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产生了强大的引力作用,使得所有行星、卫星、小行星等都围绕太阳公转,这是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的根本原因,D正确;太阳自身能发光、太阳辐射是八大行星能量的来源、太阳的位置正好位于太阳系的中心都不是其能吸引太阳系内其它天体以太阳为中心绕转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4.D 5.C
【解析】4.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组成,嫦娥六号环绕月球时,仍处于月球引力范围,未脱离地月系,A错误;天体是宇宙空间中具有独立运行轨道的物质存在形式,嫦娥六号返回地球后,处于地球大气层内,无独立轨道,不属于天体,B错误;材料明确提到“首次揭开了月球背面的演化历史”,而非“正面”,C错误;月球表面无大气层,昼夜温差极大(白天约127℃,夜晚约-173℃),陨石撞击频繁,形成大量陨石坑,月壤松软(由小颗粒岩石碎屑组成),这些均为复杂自然环境,嫦娥六号着陆需应对,D正确。故选D。
5.农历六月十五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满月,C图是满月,C正确;A图月相应为下凸月,农历每月十七、十八日的凸月称为“渐亏凸月”,又称“下凸月”,明亮部分朝向东方,农历每月十二、十三日的凸月称为“渐盈凸月”,又称“上凸月”,明亮部分朝向西方,A错误;蛾眉月分为新月蛾眉月(农历初三、初四傍晚呈反C状)与残月蛾眉月(农历廿五、廿六黎明呈C状),新月蛾眉月出现于西方低空,亮面朝西,残月蛾眉月见于东方低空,亮面朝东,B图月相为新月蛾眉月,B错误;D图月相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D错误。故选C。
6.A 7.B 8.B
【解析】6.根据所学知识可观测宇宙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大的天体系统,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小到大的层次,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中国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在400至450公里之间,位于近地轨道,其在轨运行的绕转中心是地球,地球是八大行星之一,其天体类型属于行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太空探索对技术水平要求高,能够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①正确;太空有独特的真空和辐射环境,可以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②正确;我国积极进行太空探索可以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④正确,B正确;并未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发现生命,③错误,ACD错误,故选B。
9.D 10.A
【解析】9.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错误。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B错误。地球上的能量来源还包括地热能、潮汐能等,并非全部来自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到地球,为地球提供光和热,C错误,D正确。故选D。
10.德国法兰克福和加拿大温哥华均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而且根据纬度可知,法兰克福和温哥华的纬度较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BD错误。山西晋中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青海西宁为高原高山气候,二者相比,西宁海拔较高,晴天更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更多,A正确,C错误。故选A。
11.A 12.B
【解析】11.太阳耀斑是色球表面忽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A正确。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光球层上的黑斑点,B错误。日珥是在色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剧烈太阳活动现象,C错误。太阳风主要发生在日冕层,D错误。故选A。
12.挪威北部沿海和南极洲大陆位于极圈以内,在极夜期能够经常看到极光,对于这些地区而言,极光不是难得一见的现象,A、D错误。埃塞俄比亚位于赤道附近,即便是极光范围再扩大,也难以看到,C错误。连续五次的强烈太阳活动,释放比以往更多的带电粒子到达地球附近,形成范围较大的极光,使中纬度纬度偏高的地方也能够看到极光,新疆阿勒泰纬度接近50°N,最可能看到难得一见的极光,B正确。故选B。
13.A 【解析】13.图中可看出,短波受干扰,信号质量下降明显,体现了大气中电离层干扰明显,A正确。图中信息显示,磁场平静,卫星导航干扰不大,BC错误。图文信息未涉及太阳活动对降水的影响,D错误。故选A。
14.C 15.A
【解析】14.据材料“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中部伦坡拉盆地(海拔4600m)的中新世地层(2303万—533万年前)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棕榈植物化石叶片”结合地质年代表可知,棕榈植物化石所在的中新世地层属于新生代。联合古陆开始解体是在中生代,A错误。三叶虫在海洋中畅游是在古生代,B错误。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已大量出现,C正确。蕨类植物在地表繁盛是在古生代,D错误。故选C。
15.棕榈树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多雨地区,说明棕榈树生长需要暖湿的环境。现在青藏高原中部伦坡拉盆地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在该地发现棕榈植物化石,表明中新世时期这里曾经温暖湿润,故青藏高原地区地质环境由过去的暖湿向现在的冷干演化,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B 17.B 18.D
【解析】16.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一般而言,越向下,岩层形成的时间越早。结合图例可知,图中动物的演化过程为三叶虫(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脊椎动物)——恐龙(爬行动物),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质史上两个重要的成煤期,分别是②古生代和③中生代,B正确;①前寒武纪、④新生代不是成煤期,ACD错误。故选B。
18.在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中先形成的岩层在下,后形成的岩层在上;生物演化规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为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读图可知,①岩层含有恐龙化石(爬行动物),故其上方为狼等哺乳类动物化石,D正确;三叶虫、笔石属于无脊椎动物,鱼类属于脊椎动物,形成都早于恐龙,ABC错误。故选D。
19.A 20.C 21.D
【解析】1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洋地壳的厚度为5-10km,该地发生在海洋,震源深度为10km,故可判断震源可能位于地壳下部或地幔上部,选项中符合条件的为A,软流层、下地幔和地核均位于岩石圈以下,排除BCD。故选A。
20.纵波(P波)速度快(先到达地面,引起上下颠簸),横波(S波)速度慢(后到达,引起左右摇晃、破坏力大)。“黄金12秒”是利用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的差异,纵波先到,人们可借这短暂时间避险,C正确。人体应急反应时间无“12秒”固定关联,核心是波速差异,A错误。建筑物抗震系数是抗倒塌能力,与“黄金12秒”逻辑无关,B错误。纵波、横波传播介质差异(纵波固液气均可,横波仅固体),但不是“黄金12秒”依据,D错误。故选C。
21.汤加海底火山爆发,岩浆、岩石冲击海水,易引发海啸(海水剧烈波动形成巨浪),环太平洋国家(澳、新)需发布海啸预警,D正确。火山爆发不直接引发澳、新地震,无需地震预警,A错误。火山爆发与暴雨无直接因果(暴雨需水汽、地形等条件),无需暴雨预警,B错误。风暴潮由台风等海洋灾害引发,火山爆发不直接导致风暴潮,C错误。故选D。
22.B 23.C
【解析】22.地下莫霍面的平均深度是33千米(大陆部分),陆地厚,海洋薄。莫霍面以上是地壳,因此莫霍面深度即地壳厚度,读图可知该地地壳厚度约34~40km之间,说明在陆地上,D错误;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脉海拔高,地壳厚度大,AC错误;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地壳厚度接近陆地地壳平均厚度,B正确;故选B。
23.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据课本知识可知,地震波向下经过莫霍界面时,横波、纵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ABD错误,C正确。
24.A 25.A
【解析】24.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地壳较厚,大洋部分地壳较薄。根据材料可知,浅层地能主要存在于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而地表数百米的范围处于地壳的厚度范畴内,A正确;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深度远超数百米,B错误;地核在地球的中心区域,深度更深,C错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同样不在地表数百米的范围内,D错误;故选A。
25.浅层地能是地表数百米内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后,使地表升温,热量逐渐向地下传导,从而让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获得热能,形成浅层地能,所以太阳辐射是浅层地能的主要能量来源,A正确;地面辐射是地面向大气释放的热量,其热量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再向外传递的,并非直接为浅层地能提供主要能量,B错误;大气辐射是大气向周围释放的热量,主要影响的是近地面大气及地面的热量平衡,不能为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提供主要的热能,C错误;浅层地能位于地表数百米内,地球内部能量传递到这一区域时,强度已经大幅减弱,难以成为该区域能量的主要供给者,D错误;故选A。
26 (1) 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远;质量和体积较小,大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3分)
(2)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辐射;安全的宇宙环境。(每点2分,共4分,)
内部条件:适宜的地表温度;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存在液态水。(每点2分,共6分)
27 (1)总体分布不均,西多东少;高值中心分布在青藏高原,其次是新疆、内蒙古等西北地区;低值区主要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部及江南丘陵等地。
(共6分)
(2)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纬度较高,夏季白昼时间长,太阳辐射时长增加;地势较高,空气较稀薄且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每点2分,任答两点。共4分)
(3)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状况;日照时长。(共2分)(

) (

) (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叶县高中高一10月节后月考地理
答题卡
)
(
班级
姓名
考场号
 
座位号
)
(
考生号
) (





姓名
XXX
考号
XXXXXXXX
考场号
XX
座位号
XX
)
(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先将条形码粘贴在

贴条形码区

,并将本人学校、姓名、考号、考场和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作图时,可用2B铅笔,笔迹要清晰;选择题填涂时,必须用2B铅笔按

图示规范填涂。
严格按题号所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纸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完整,严禁折叠或在答题卡上作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
(
此栏考生禁填
缺考
标记
)
一、选择题(25题,每题3分,共75分)
(
6
[A] [B] [C] [D]
7
[A] [B] [C] [D]
8
[A] [B] [C] [D]
9
[A] [B] [C] [D]
10
[A] [B] [C] [D]
) (
11
[A] [B] [C] [D]
12
[A] [B] [C] [D]
13
[A] [B] [C] [D]
14
[A] [B] [C] [D]
15
[A] [B] [C] [D]
) (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
(
21
[A] [B] [C] [D]
22
[A] [B] [C] [D]
23
[A] [B] [C] [D]
24
[A] [B] [C] [D]
25
[A] [B] [C] [D
]
) (
1
6
[A] [B] [C] [D]
1
7
[A] [B] [C] [D]
1
8
[A] [B] [C] [D]
1
9
[A] [B] [C] [D]
20
[A] [B] [C] [D]
)
(

) (

) (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题无效


地理答题卡 第
1
页 (共
2
页)
)
(

) (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

)
(
26题

13分

(1)(3分)
(2)(10分)
27题 (12分)
(1)(6分)
(4分)
(2分)
)
(

) (

)-2026学年上学期叶县高中高一10月节后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下图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某行星公转轨道及其附近的天体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行星为( )
A.天王星 B.火星
C.地球 D.木星
2.图中的行星( )
A.自东向西公转
B.公转轨道近圆
C.距离太阳最远
D.体积、质量较小
3.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根本原因是( )
A.太阳自身能发光,照亮太阳系
B.太阳辐射是八大行星能量的来源
C.太阳的位置正好位于太阳系的中心
D.太阳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以上
2025年7月9日(农历六月十五),中国科学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月背岩浆活动、月球古磁场、月幔水含量及月幔演化特征,首次揭开了月球背面的演化历史。如图为嫦娥六号绕月运行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嫦娥六号( )
A.环绕月球时,已经飞离了地月系
B.采集样品返回地球后,属于天体
C.采样首次揭开月球正面演化历史
D.着陆月球需要应对复杂自然环境
5.该日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5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继续推进空间站应用与发展,为推动科技强国、航天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下图为我国空间站与太阳系部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地球的宇宙环境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B.太阳系—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地月系
C.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D.可观测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
7.中国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在400至450公里之间,其在轨运行的绕转中心及天体类型是( )
A.月球 卫星 B.地球 行星
C.北极星 恒星 D.火星 行星
8.我国建设空间站,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
①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研究太空丰富的生物资源 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年9月,杭州西湖边上新增了一批太阳能座椅,这些座椅不光好看,而且还能免费给手机充电。下图为太阳能座椅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太阳能座椅利用的太阳辐射( )
A.能量来自太阳耀斑的爆发
B.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波段
C.是地球所有能源的能量来源
D.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到地球
10.仅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角度考虑,太阳能座椅使用效果最好的城市( )
A.青海西宁(36°N) B.德国法兰克福(52°N)
C.山西晋中(37°N) D.加拿大温哥华(49°N)
2024年北京时间10月8日8时至10月10日8时,太阳先后发生了五次强烈爆发活动,释放出大量带电粒子。受其影响,除极地地区外,全球多地也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极光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北京时间10月8日8时至10月10日8时,可能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
A.色球表面的太阳耀斑 B.色球层上的太阳黑子
C.光球层上的日珥 D.光球层上的太阳风
12.受太阳连续爆发活动影响,下列地区最可能出现难得一见的极光的是( )
A.挪威北部沿海(66.5°N,71°N) B.新疆阿勒泰(45°N,49°N)
C.埃塞俄比亚(6°N,9°N) D.南极洲大陆(60°S,90°S)
太阳耀斑和太阳风等剧烈活动,影响地球磁场,大气电离层,卫星运行安全及以及人类健康,这种短时间空间环境变化称为空间天气。下图为2024年11月19日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的耀斑空间天气指数预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未来24小时,太阳活动对( )
A.电离层干扰明显 B.卫星导航干扰明显
C.地球磁场影响大 D.北京的降水影响大
棕榈树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多雨地区。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中部伦坡拉盆地(海拔4600m)的中新世地层(2303万—533万年前)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棕榈植物化石叶片。下图示意地质年代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棕榈植物化石所在地层形成时期( )
A.联合古陆刚开始解体 B.三叶虫在海洋中畅游
C.哺乳动物已大量出现 D.蕨类植物在地表繁盛
15.在伦坡拉盆地发现棕榈植物化石,表明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质环境( )
A.由暖湿向冷干演化 B.由暖干向冷干演化
C.由暖干向冷湿演化 D.由冷湿向暖干演化
读某地剖面示意图(下图),读图,完成下面16-18小题。
16.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17.地质历史时期有两个重要的成煤期,下列组合中正确的为( )
①前寒武纪 ②古生代 ③中生代 ④新生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请你根据地层沉积顺序和生物演化规律的基本原理,判断在①地层的上方,最有可能发现什么类型的化石( )
A.三叶虫化石 B.笔石化石
C.鱼类化石 D.狼等哺乳类动物化石
当地时间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爆发。当地时间2024年7月16日,在萨摩亚群岛地区发生5.9级地震,震中在16.35°S,172.5°W,震源深度10千米。这种浅源特性让能量释放得特别猛烈,导致地面剧烈晃动和海啸形成。读图,完成下面19-21小题。
19.此次萨摩亚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地壳 B.软流层 C.下地幔 D.地核
20.地震防灾避险中,有逃生“黄金12秒”之说,其主要依据是( )
A.人体应急反应能力时间 B.建筑物的抗震系数差异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D.纵波和横波传播介质的差异
21.汤加火山爆发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环太平洋国家均及时发布了警报,该警报可能为( )
A.地震预警 B.暴雨预警 C.风暴潮预警 D.海啸预警
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单位:千米)分布示意图(图示地区海拔高度相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该区域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安第斯山脉 D.太平洋中部
23.横波向下经过该界面时,传播情况是( )
A.突然消失 B.速度不变
C.速度加快 D.速度减慢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浅层地能被誉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25.浅层地能的主要能量来源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
二、综合题 (25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
材料二:下表为地球和火星相关数据比较表。
地球 火星
质量 1.00 0.11
体积 1.00 0.15
平均密度(g/cm ) 5.52 3.96
公转周期 1年 1.88年
自传周期 23时56分 24时37分
表层平均温度(℃) 15 -65
(1)结合材料,分析火星表层平均气温低于地球的原因。(3分)
(2)结合材料,分析地球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天体的条件。(10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新疆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年日服时数为2550~35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0%80%,年辐射照度总量比我国同纬度地区高10%~15%,比长江中下游地区高15%一25%,居全国第二位。新疆太阳能资源主要分布于五大区域,即天山南麓、天山北麓、东壁东部、北隆中部和北疆北部。下图示意我国年太阳辐射总分布。
(1)简述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规律。(6分)
(2)分析新疆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3)与新疆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太阳能资源相对较少,简要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