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凌海市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学情分析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锦州凌海市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学情分析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
凌海市实验学校七年级(上)语文第一次学情分析试卷




线






剧《茶馆》《龙须沟》等。
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110 分钟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其中“天净沙”为曲牌名,这首小令被誉为“秋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思之祖”。
1.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2 分)
(2)经典寻途,启思明志
A.侍弄(shì ) 决别(jué)
B.静谧( mì)
C.着落(zhuó ) 澄清(chéng) 发髻(jì)
D.酝酿(niàng) 应和( hé) 伫蓄(zhù )
棱镜(líng ) 粗犷(guǎng)
《朝花夕拾》里有鲁迅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轨迹,请根据地点转化,完成表格。
化装( zhuāng)莅临(lì)
吝啬(lín )
(5 分)
嘹亮(liáo )
地点
故乡
篇目
主要内容
①________
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种种情景
盼望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制背诵②_______
回忆儿时乐园,刻画质朴方正博学的寿镜吾老先生形

抖擞(sǒu)。


五猖会》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__________
城远不只是一道墙,“长城,_______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________、
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________开展遗产教与活动,_________让更多人了解长城
内在价值”
南京
日本
《琐记》
回忆隔壁④________(人物)及离开家乡经历去南京求
学经历
⑤_________
在日本学习生活,表达对老师的怀念与感激。
A.凝聚 众口一词 革新 可能
B. 凝聚 众志成城 创新 可以
D. 凝固 众口一词 创新 可以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5
.古诗文默写。(12 分)
C.凝固 众志成城 革新 可能





1)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
3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
A.“荷花沉醉在空灵的月色里,悠悠吐着香气”。这句话中加点词“荷花”“空
灵”“吐”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3)___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
4)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B.比拟是一种修辞手法,指的是比喻和拟人。它能够起到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
象的作用。
5)《次北固山下》中,把“日”“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蕴含自然理趣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笑着,走着。
C.名词有的表示人,有的表示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还有的表示时间、方位。
D.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其中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的,
而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的是暗喻。

_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7 分)
二.古诗文及课内语段阅读(10 分)
实验学校开展“悦读书海.畅享经典”主题阅读活动。安排如下: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6 题(3 分)
书海拾贝,研精致思

甲】
【乙】
(1)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龙标野宴》
A.律诗属于近体诗,分为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唐,王昌龄
B.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欧游杂记》《你我》等。
第 9 页,共 1页


倍,评论量增 833.33%……伴随“短视频+”“图片+”的体验模式,这座一度沉寂的东
北名城被重新发现,成为新晋“顶流”。




线






6
.对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哈尔滨火爆出圈的背后,是精确捕捉并满足游客需求,创新挖掘和利用冰雪资源
的体现。史上规模最大的冰雪大世界提前进行建设和开放;为了满足游客拍摄带
有月亮雪景的愿望,圣索菲亚大教堂上空甚至升起一轮人造月亮……文旅部门还
积极出台相关政策,致力于打造一个让游客安心、舒心、放心的旅游环境,践行“没
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服务承诺。哈尔滨市民也热情参与旅游业发展,积极响应政
府提出的“当好龙江东道主,温暖助游八方客”的倡议,让游客不断刷新对“冬天”
的认知。






A.甲诗中诗人托明月以传情,表现了他对贬谪好友的关切和同情,写得深切动人。
B.乙诗写于诗人被贬之际,末句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许,表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
有的追求。
C .甲诗中杨花落尽子规啼中,和乙诗中沅溪夏夜足凉风,都是写景兼写时令。
D.甲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乙诗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二)课内语段精彩词句默写赏析(7 分)
.句子赏析: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
壁。(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3 分)(《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7
(【材料三】
怎样策划主题宣传活动
8
.词语赏析: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4 分)(《春》朱自清)
确定宣传主题
撰写宣传文稿
搜集资料,围绕话题,确定宣传点

①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相配合,更能吸引人的目光。

客观的数据和图表,能提升宣传材料的可信度。
③带有诗情画意的描述,更容易打动观者的心。
编写几句朗朗上口的宣传口号,创作一支宣传歌曲,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9—11 题(8 分)
宣传效果会加倍。
材料一】
制作宣传材料,
开展宣传
形式可以多样,展板、小册子、海报均可
从“进淄赶烤”到“贵州村超”,从“尔滨看雪”到“沪上繁花”……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
发展,数字时代的网红效应已经辐射到旅游市场。在网络媒介的驱动下,旅游吸
引物已经从传统的景观吸引物转向注意力资源争夺的流量吸引物。一些地方依靠

美食+”“影视+”和“网红官员”等成功出圈,获得公众广泛关注,晋升为流量聚焦

材料四】
的网红打卡地,从而提高了所在地的旅游吸引力,带动旅游消费增长。
信息时代,游客消费需求不仅是自身自发产生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在大
众传媒的注意力争夺中被动刺激培育的。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网红旅游地意味
着注意力争夺的胜出。培育网红旅游地是流量时代拉动旅游消费的重要手段,也
是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在沈阳召开的辽宁省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大会推介活动上,省委领导说,辽宁是文
化和旅游资源大省,人文底蕴厚重,红山文化、三燕文化等遗存众多,“六地”
红色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秀美,海洋、山川、森林、草原、冰雪等生态场景应有
尽有,发展文旅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辽宁省将科学谋划、大力推动文旅产
业高质量发展,把辽宁建设成为东北亚休闲旅游目的地。


摘编自《中国旅游报》)
材料二】
活动现场发布辽宁旅游5 条主题精品线路——穿越古今文化游、踏浪逐沙沿海游、
拥抱自然生态游、感悟“冬趣”冰雪游、赓续血脉研学游,以此进一步提高辽宁
文旅品牌美誉度,擦亮辽宁全季旅游品牌、巩固“辽节”特色品牌。
进入 2023 年 11 月以来,网络平台关于“冰雪消费”的总搜索量同比去年增长 2 524
第 9 页,共 2页
第 10 页,共 2页



摘编自《辽宁日报》)
到俺屋,垒窝窝,报家喜,人人喜欢和它住。”娘说,燕子是吉祥的象征,它们通
人性,只往善良的人家飞,只在心眼好的人家搭窝筑巢。燕子之所以成了我家常
驻的容人,与娘对燕子的呵护有很大关系。娘是菩萨心肠,谁要是拿竹竿吓唬燕
子或大声驱赶燕子,娘就不高兴,禁不住唠叨一番:“燕子是来报平安的,别伤害
它们。“在娘的看护下,无论是家里人还是外来串门的人,没有戳燕子窝的。就这
样,燕子们一窝一窝地繁衍下来。老燕子老去了,小燕子长大了,旧窝没了,新
窝又搭了起来。这些年,老屋到底繁衍了多少只燕子,谁也说不清。
③燕子又被称为报春鸟,是最早来到农家田野的报春使者。它们的到来总是
有些神秘。每年春天,当柳树刚刚冒出鹅黄色嫩芽的时候,仿佛一夜之间,燕子
突然就出现了,引人无限遐想。常常是先来了两只,紧接着又飞来两只,过了一
会儿,飞来更多。它们有的在树枝上扑棱着翅膀,有的围着屋顶上下翻飞,有的
落到菜地里。从它们悦耳的鸣叫声里,能感受到它们回家的欢乐心情。
④每年我们家的燕子飞回来时,娘都说,那是老燕子带领小燕子来认家了。
她说,最先到的总是老燕子,发现自己的家巢还在,就招呼它们的儿女一起飞来
唱歌庆祝。想想,娘说得还真有道理。燕子们在用欢快的鸣叫声向我们全家表示
感谢呢。一听到燕子唱歌,娘就会抓出几把小黄米撒在门前的台阶下,然后“啾,
啾,啾”地呼唤着燕子,燕子便纷纷飞过来啄食吃。娘坐在台阶上看着燕子,喜得
合不拢嘴。




线






9
.上述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当前旅游吸引物已经从传统的景观吸引物转向注意力资源争夺的流量吸引物,






网红打卡地的出现便顺应了这种时代潮流。
B.
因为网络平台关于“冰雪消费”的总搜索量和评论量暴增,所以哈尔滨这座一
度沉寂的东北名城被重新发现,成为新晋“顶流”。
C. 宣传文稿中如果有带有诗情画意的描述,会更容易打动观者的心。
D. 辽宁是文化和旅游资源大省,人文底蕴厚重,发展文旅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
阔。
1
0.根据材料二概括哈尔滨火爆出圈的原因。(3 分)
11.学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为了参与“培育辽宁网红旅游地”的活动,准备
分头撰写短视频宣传稿,并为此展开了热烈的对话。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补全
对话内容。(3 分)
小语:我把“(1)___________,感受辽宁之好”定为主题,文稿一定显得“高
大上”。
小文:我会围绕辽宁(2)____________、红色资源丰富和自然景观秀美等方面讲
故事,会让
网友听得津津有味。
⑤燕子飞回来时,正是乡村的春耕春播最忙碌的时候。穿行于飘动的柳丝,
迎着温煦的春风,老燕子也开始了繁忙的筑窝工程。它们用脚弹掉不结实的泥,
再用嘴街来新鲜泥巴,每天日出而作,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总是不停地在田野、
水湾之间忙碌。它们像工程师一样,精心地设计、装粉着自己的小家。随着一团
团小泥球运抵老屋,陈旧的窝很快就变大变宽敞了,焕然一新。为了迎接新的生
命,它们又衔来小草,甚至头发丝、毛线头等,把家营造得更加温馨。人们一心
忙着农活不再注意它们时,一个个新的生命诞生了。当老燕子回到家中,小燕子
就从那温暖的窝里急急地探出头来,张着橘红色的嫩嫩的小嘴嗷嗷待哺,那争先
恐后的样子真惹人喜爱。几个月后,小燕子慢慢长大,会飞了,便出窝紧跟它们
的父母,飞向田野去捉虫吃。
小明:我的文稿除了注意采用图片资料、数据表格和场面描述外,还会(3)
___________________,宣传效果会加倍。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1—15 题(17 分)
老屋 老娘 老燕子
尹希东
“天气暖和了,燕子该回来了。”娘用一双浑浊的眼睛在瞅屋檐下的燕子窝,

脸上挂满了笑容。燕子窝不大,长方形,是用细泥垒成的,镶在老屋檐下的砖墙
上,长长的屋檐伸出来,为它遮挡风雨。此刻,燕子窝正迎着初春的风,像一位
慈样的母亲,翘首期盼久别的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⑥我们平日在外工作,很少回家,日日陪伴娘的唯有那些叽叽喳喳的燕子。
我从内心里感激燕子。我多次劝娘到城里和我们一起住,但娘说她哪里也不去,

望着燕子窝,我记起了小时候娘教我的歌谣:“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
第 9 页,共 3页
第 10 页,共 3页


她习惯住在乡下,就愿意守着几间老屋,日日听屋檐下燕子的呜叫。于是,我没
有强求,依了娘的心思。
16. 选文标题有何作用?(3 分)




线












⑦秋天来临,便意味着燕子即将结束在北方的生活,向南方飞去。娘对我说,
临行那天,燕子迟迟不走,在树上、屋顶上不停地呜叫,然后在院子里低低地飞
来飞去。娘心疼地对它们说:“路远着哪,快走吧。明年春天,天暖和了就快快回
家。”燕子们好像听懂了一般,叽叽喳喳鸣叫一番,而后慢慢地向南飞去。我能想
象燕子跟娘告别时的情景,真令人有些伤感。
娘说:“燕子和人是一样的,谁离家的时候不是恋恋不舍的呢?何况这是好不容易
垒起来的一个家。”
四.写作(40 分)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眼下,春风暖了,杨柳、梧桐青了,花儿渐次开放了。老燕子一定正领着
(1)题目一:徜徉于自然,自然铺开五彩缤纷的画卷;沉浸于书籍,书籍呈现千姿
百态的人生;行走于社会,社会展示的人间烟火味,最是动人心。“一花一世界,
一人一乾坤。”自然、书籍、社会… 丰富我们的生命体验,助力我们在通往真善美
的路上果敢前行。
小燕子们从南方飞回来,娘在老屋等着它们呢。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2. 阅读选文第①-⑦段,根据选文中燕子和娘的内容,完成下面表格。(4 分)
请以“遇见你,真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内容概括
盼燕归来
(2)
欢迎燕子
(4)
娘的表现
(1)
娘不允许任何 (3)
人伤害燕子,
认为燕子是吉
祥的象征,只
往善良的人
娘对燕子们说
路远快走,并
期盼它们再回

(2)题目二:读就是读人、读事,读世界。然而由“读”至“懂”,更是一段心灵
成长的
旅行:读山,读懂山的静穆与厚重;读水,读懂水的柔情与刚毅:读童年,读懂纯
真与清澈不再的珍贵;读母爱,读懂唠叨和琐屑背后的深情……
请以《我读懂了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思考,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
也可阐述观点。
家飞
1
1
1
3.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①段画线句。(3 分)
4.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4 分)
5. 结合全文,分析第⑥段中娘说她哪也不去的原因。(3 分)
要求: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不少于 500 字。
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第 9 页,共 4页
第 10 页,共 4页


8
_
_
_
.
(4 分)




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2 分)
1
_
_
_
0.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学情分析答题卡
11.(3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4
.________(2 分)
.(1)__________(2 分)
2)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2 分)
3___________(2 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 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2 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
13.(3 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4.(4 分)
6
7
_
_
_
.______________(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3 分)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9 页,共 5页
第 10 页,共 5页


_
_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












16.(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9 页,共 6页
第 10 页,共 6页七年级月考参考答案
1—3 C B C 4.(1)A (2)①《阿长与<山海经>》②《鉴略》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④
衍太太⑤《藤野先生》
5. (1)水何澹澹(2)风正一帆悬 (3)秋风萧瑟(后订正) (4)枯藤老树昏鸦(5)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6. D
7. 动作描写(1)用“摔”写出了我暴怒无常的举动(1)表现我内心的痛苦绝望(1)(意
思贴近即可)
8. 愿意为“炫耀”,(1)这里是贬义褒用,(拟人),(1)写出鸟儿尽情欢唱的情形,侧面展
现春风送来悦耳的的声音(1)妙趣横生,表现作者内心的愉悦以及对春的喜爱之情。(1)
(意思贴近即可)
9. B【解析】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10. 各个旅游景点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先;文旅部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追求更好的服务;
哈尔滨市民也热情参与旅游业发展,积极响应政府倡议。(每点 1 分)
11. (1)示例:发现辽宁之美(2)文化遗存众多(3)编写儿句朗朗上口的宣传口号(或
创作一支宣传歌曲)
12.(4 分)(1)娘时常瞅着屋檐下的燕子窝,脸上挂满笑容,期盼燕子回来(2)呵护燕子
(3)娘抓出几把小黄米呼唤着燕子来啄食,并喜得合不拢嘴(4)心疼燕子
13.(3 分)比喻(1 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燕子窝在初春的风中静静等待燕子归来的情景
(1 分)。表现了燕子窝与燕子之间深厚的情感(1 分)。
14.(4 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1 分)。准确地刻画出娘对燕子的关爱和呵护(1 分),描
绘了娘看到燕子啄食时的喜悦和满足(1 分),体现了她对燕子的深厚情感(1 分)。
15.(3 分)对老屋的深厚情感,这里承载了她许多美好的回忆和生活的点滴(1 分);对燕
子的喜爱与依赖,燕子们的陪伴给她带来了欢乐和安慰(1 分);不愿改变生活习惯,娘习
惯了多下的生活,包括与土地、自然以及乡村的邻居们相处(1 分)。
16.(3 分)标题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
标题中的“老”字前缀,给人一种亲切、怀旧的感觉,容易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1 分);标
题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线索(1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