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2张PPT)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写作背景。2、复习关于自传体小说的相关知识。3、结合大卫·科波菲尔的人生经历,给文章划分层次。高考考点:划分文章层次作者介绍狄更斯(1812~1870),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导:10分钟创作阶段及代表作品 早期 气势宏伟、通俗流畅、幽默泼辣而又充满感伤情调,其中对社会的揭露批判,一般只限于局部的制度和领域。 《雾都孤儿》《尼古拉斯·尼克尔贝》《老古玩店》《马丁·朱述尔维特》等。成熟 反映中下层社会,有强烈的政治意识。 《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后期 创作主题的不断深化、技艺方面的成熟和多方面的探索。 《远大前程》作品介绍导:10分钟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论断的是法国作家蒲鲁东,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批判现实主义突出的特点是比较广阔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十分深刻。代表作家及作品:法国司汤达《红与黑》、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英国狄更斯《艰难时世》、俄国列夫托尔斯泰《复活》。中国明清时期吴敬梓《儒林外史》、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都属于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导:10分钟自传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内涵与特点 自传体小说是传记体小说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它一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自传和回忆录,另一方面又必须以作者或自述主人公为原型。作品举例 卢梭的《忏悔录》、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我最喜爱的是这一部。像许多偏爱的父母一样,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1850)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导:10分钟写作背景不幸的童年 狄更斯的童年是不幸的。虽然父母健在,但由于家计窘迫,双亲对他的教育和前途颇为疏忽,所以狄更斯童年在家中孤寂的情况,并不亚于小说中的孤儿大卫。他出身社会底层,祖父、祖母都长期在克鲁勋爵府当佣人。父亲约翰是海军军需处职员,在狄更斯十二岁那年,因负债无力偿还,带累妻子儿女和他一起住进了马夏尔西债务人监狱。冷酷的社会 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社会,完成了工业革命,特别是机器的普遍使用和国内外铁路建设事业的大发展,直接推动了十九世纪50--60年代英国工业的迅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资产阶级的贪欲和冷醋,剥削和压迫成为了普遍的社会现实。导:10分钟走进作品小说故事简介《大卫·科波菲尔》写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资本主义社会寻求出路的故事。孤儿大卫·科波菲尔经受了许多磨难,饱尝人生辛酸,在一些善良的人们多方救助下,经过不屈不挠的奋斗,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就和家庭的幸福。回顾故事梗概(一)童年(遗腹子、母亡、受继父虐待)(二)青少年(投奔贝西姨婆、成长过程)(三)成年(与朵拉结婚)(四)结局(成为作家,与艾妮斯结合)(一)童年大卫·科波菲尔尚未出生,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奴仆佩葛蒂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凶狠贪婪,常常责打他,并且剥夺了他母亲对他的关怀。母亲去世后,后父立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二)青少年大卫投奔贝西姨婆,贝西姨婆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师威克菲尔家里,与他的女儿艾妮斯结下情谊。但大卫对威克菲尔雇佣的一个名叫希普的书记极为反感,讨厌他那种阳奉阴违、曲意逢迎的丑态。大卫中学毕业后外出旅行,邂逅童年时代的同学斯提福兹。两人一起来到雅茅斯,访问佩葛蒂一家。已经和海穆订婚的爱弥丽经受不住阔少爷斯提福兹的引诱,竟在结婚前夕与斯提福兹私奔国外。(三)成年大卫回到伦敦,在斯本罗律师事务所任见习生。他获悉,威克菲尔律师落入诡计多端的希普所涉及的陷阱,处于走投无路的境地。这使大卫非常愤慨。这时,大卫爱上斯本罗律师的女儿朵拉。但他俩婚后生活并不理想。姨婆濒临破产。此时,大卫再次遇见他当童工时的房东米考伯,米考伯现在是希普的秘书。米考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揭露了希普陷害威克菲尔并导致贝西小姐破产的种种阴谋。在事实面前,希普只好伏罪。后因他数案并发,被判终身监禁。贝西小姐为了感谢米考伯,送他一笔资金,使他在澳大利亚发财致富,事业上取得成功。(四)结局大卫成了作家。朵拉患重病,在佩葛蒂去澳前夕离开人世。大卫满怀悲痛,出国旅行,其间,艾妮斯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发觉艾妮斯始终爱着他。他俩终于结成良缘,与姨婆贝西和女仆佩葛蒂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大卫·科波菲尔》《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创作的一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作品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导:10分钟前情回顾本文节选的是第十一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大卫从小和母亲克莱拉、善良的女仆佩格蒂相依为命。天真无知、不知人世险恶的克莱拉被冷酷阴险的谋得斯通先生哄骗,改嫁给他。大卫遭到谋得斯通的虐待,被送进寄宿学校,他在学校里结识了斯蒂福斯、特雷德尔等人。母亲去世后,谋得斯通霸占了科波菲尔家的财产,把大卫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导:10分钟激趣导入观看《大卫·科波菲尔》电影片段。托尔斯泰说:“忧来无方,窗外下雨,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心情又会好起来,和世界妥协。”让我们一齐走近大卫的童年世界。导:10分钟迅速浏览课文,结合大卫·科波菲尔的人生经历,给文章划分层次。思:8分钟议:7分钟节选部分小说线索是什么?1.明确字音咄咄(duō) 污垢(gòu) 颤抖(chàn) 佣金(yònɡ) 诨名(hùn)呜咽(yè)孤苦伶仃(líng dīng) 放肆(sì) 纠葛(gé) 干酪(lào) 琢磨(zuó mo)邋遢(lā ta) 慰藉(jiè)展+评:15分钟展+评:15分钟2.解释成语咄咄怪事:屈尊俯就:时来运转:有朝一日:局促不安:自食其果:患难与共:孑然一身:形容不合常理、令人惊讶的怪事。委屈对方俯下身将就你。有对方高人一等、看不起人的意思。本来处境不利,时机来了,命运也有转机,情境有了很大变化。意思是将来有那么一天。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意思是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孤孤单单一个人。3.根据故事情节,划分层次情节 主要内容序幕(1-5段) “我”来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开端(6-23段) 米考伯先生邀请“我”做他的房客发展(24-44段) 米考伯一家被人催债,靠典当度日高潮(45-51段) 米考伯一家入住监狱结局(52-54段) “我”有了新的住所,米考伯先生度过最危急的关头展+评:15分钟4.小说线索大卫·科波菲尔我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1-5)米考伯先生邀请我做他的房客(6-23)③发展米考伯一家被催债,靠典当度日(24-44)米考伯一家入住监狱(45-51)我有了新的住所,米考伯渡过了最危急的关头(52-54)线索:以“我”的所见所闻为主要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展+评:15分钟①序幕②开端④高潮⑤结局体现了“我”善良以及对造成米考伯夫妇这一切社会根源的深刻批判。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比较广阔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十分深刻。检:5分钟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在大卫这段人生经历及成长中,米考伯先生一家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分析米考伯的形象及运用的手法。2、分析米考伯太太的形象及运用的手法。导:3分钟情节 主要内容序幕(1-5段) “我”来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开端(6-23段) 米考伯先生邀请“我”做他的房客发展(24-44段) 米考伯一家被人催债,靠典当度日高潮(45-51段) 米考伯一家入住监狱结局(52-54段) “我”有了新的住所,米考伯先生度过最危急的关头人物塑造的手法直接描写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间接描写环境衬托次要人物衬托外貌/神态他人评价抑扬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答题方法:人物描写方法+文本例句+该方法的效果及刻画的人物形象思:8分钟请找出米考伯的描写段落,并分析米考伯的形象及运用的手法。请找出米考伯太太的描写段落,并分析米考伯太太的形象及运用的手法。议:8分钟米考伯先生的人物形象展+评:20分钟肖像描写“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双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第6段)肖像描写,通过对他体型、头及脸的描写,突出了他长相滑稽的特点;通过对手杖与眼镜的描写,突出了他生活贫困却极力掩饰,体现了他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的性格特点。展+评:20分钟语言描写“我的印象是,”米考伯先生说,“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前往城市路,似乎还有困难---简而言之,”说到这儿,米考伯又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你也许会迷路---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以便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的路径。”米考伯先生详细给我介绍地址,设身处地地替“我”着想,多次“露出亲密的样子”。(第14、15、16段)语言描写,写出米考伯先生的善良;“又带着先前那种文雅的气派”写出了他爱慕虚荣、不切实际的性格特点。说话中带着上等人屈尊俯就以及喜欢卖弄学问的那种迂腐的味道。展+评:20分钟动作描写“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第32段)动作描写,当陷入困境,债主上门逼债时,他会愁眉苦脸,甚至声泪俱下,拿着刮胡刀要往脖子上抹,想一走了之,而债主一走,顷刻之间将皮鞋擦得锃亮,显示出米考伯先生窘迫尴尬的生活处境,又突出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展+评:20分钟作者通过对米考伯先生肖像、语言及动作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对我热情、关心、真诚、为我处处考虑的“慈父”形象,但又是一个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债多不愁、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的滑稽形象。展+评:20分钟米考伯太太的人物形象展+评:20分钟外貌描写“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第24段)写出了米考伯太太目前生活的不尽人意。展+评:20分钟语言描写“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带着双胞胎和其他人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第26段)写出了米考伯太太结婚前后生活状况的变化,表现了米考伯家庭的困难,也赞美了米考伯太太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展+评:20分钟语言描写“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让他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眼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第28段)写出了米考伯太太对眼下家庭困难的担忧,表现了她的理性和坚强,但她又把娘家以前的辉煌挂在嘴边,体现了她的爱慕虚荣与肤浅的性格特征。展+评:20分钟侧面描写“朝街的大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伯太太为接待什么青年女子做过任何准备。”(第32段)表象与实际不一致,表现了米考伯太太的能力低下和不务实的思想态度。展+评:20分钟作者通过对米考伯太太语言、外貌以及侧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善解人意、爱慕虚荣、能力低下与不务实际的人物形象。展+评:20分钟检:6分钟1.米考伯先生的人物形象:对我热情、关心、真诚、为我处处考虑的“慈父”形象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债多不愁、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的滑稽形象2.米考伯太太的人物形象:善解人意、爱慕虚荣、能力低下、不务实际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2、分析小说中第一人称“我”的作用。3、探究小说的写作主题,掌握本文的艺术特色。导:3分钟1.米考伯先生的人物形象:对我热情、关心、真诚、为我处处考虑的“慈父”形象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债多不愁、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的滑稽形象2.米考伯太太的人物形象:善解人意、爱慕虚荣、能力低下、不务实际思:8分钟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1、米考伯家的环境2、货行的环境3、监狱的环境议:8分钟1、分析小说中第一人称“我”的作用。2、探究小说的写作主题,掌握本文的艺术特色。【环境描写的作用】展+评:20分钟1.找出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具体作用。米考伯家的环境描写: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部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1.环境方面,“破破烂烂”“全部空空”突出了米考伯先生一家经济拮据的困境。2.情节方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米考伯先生被追债与入狱做铺垫。3.人物方面,也从侧面突出了米考伯夫妇二人爱慕虚荣的人物形象。展+评:20分钟1.找出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具体作用。货行的环境描写: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1.环境上,交代了“我”当时工作的地方环境恶劣:外部狭窄、泥泞;内部破败不堪,腐臭难闻。2.环境上,展现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风貌,资本家为了雇佣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而大量使用童工,揭露了盛世下的阴暗面,批驳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味追逐私利而不顾道德底线和法度情理的丑恶行径,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童工制度的指责,严重侵犯了人权,不合人道。3.人物上,衬托了人物当时灰暗的心境,反映了人物悲惨的遭遇、境遇。4.主旨上,揭示社会差异的悬殊,也暗示了英国社会想要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要采取适当措施,解决问题并改进现有制度。表现了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展+评:20分钟1.找出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具体作用。监狱的环境描写:在它附近会看到一个院子,穿过那个院子,再一直往前走,就能看到一个监狱看守。最后,终于看到了一个看守(我真是个可怜的家伙),我想到了罗德里克·蓝登关在监狱里时,跟他同狱的只有一个人,那人除了身上裹的一块破地毯外,一无所有。1.环境上,突出了监狱的简陋。2.人物上,米考伯先生入狱,“我”前去探监,突出了“我”的善良和对友情的珍惜。3.主旨上,讴歌和赞扬了建立在善良正直的人性光辉之上的人道主义,大卫便是作者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展+评:20分钟本文节选部分描述了货行、米考伯家、监狱等环境。通过大卫这个孩子的眼睛来看周围的环境,揭示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资本家为了雇佣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而大量使用童工,批驳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味追逐私利而不顾道德底线和法度情理的丑恶行径。体现了社会差异的悬殊而导致的尖锐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日益显现昭示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表现了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环境归纳展+评:20分钟01“我”作为第一人称叙事的作用使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设置悬念,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03“我”作为小说主要人物的作用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或行为品行。通过人物的命运发展来反映某种社会的现状,讽刺或揭露社会的不公。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某种主张或寄托某种情感。02“我”作为小说次要人物的作用衬托主要人物。(指明是正衬或反衬,是怎样衬托的)线索(结构)作用。“我”是贯穿作品始终的一条重要线索,推动(串起)故事情节发展,使作品结构更加严谨。主题作用。“我”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小说中“我”的作用“我”是小说节选部分的次要人物,是主要人物“米考伯先生”故事的叙述者和见证者,课文通过写“我”与房东的交往,以“我”的视角,描绘出米考伯夫妇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爱好等,塑造了一个爱慕虚荣又乐观仁慈的人物形象。“我”珍视同米考伯一家的患难之交,并且永远忘不了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那些苦难,这也是狄更斯对于自己不幸童年的珍视。2.分析本篇小说中“我”的作用。3.结合文本内容,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用儿童的视角叙述故事。选文以儿童的视角来观察与叙述,“我”对伙伴的观察、对米考伯一家的认识、对霍普金斯船长一家的留意,都是十岁的儿童所独有的。这种叙述角度使小说具有更为浓郁的主观色彩,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也更为细腻,情感也更为真挚动人,这拉近了文章与读者的距离,使小说更具真实性、亲和力和感染力。展+评:20分钟3.结合文本内容,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②善于运用艺术夸张,漫画式的勾勒人物,突出人物的某些特征。在塑造米考伯先生这个人物的时候,狄更斯选择了这个人物身上最突出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用多种方式夸大和重复。他的衣服上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外套的前襟上挂着只为装饰用的单片眼镜,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说起话来带着文雅的气派……这些都是上等人的体面和温文尔雅的表现。但他明明穷困潦倒,却要装作体面。一系列细节生动地描绘出米考伯先生可笑又可怜的人物形象,其夸张的漫画式的外表与言行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其爱慕虚荣的性格。展+评:20分钟3.结合文本内容,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③幽默诙谐的语言。尽管文中米考伯夫妇的悲惨遭遇令人忧心、同情,但故事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都给人一种滑稽的感觉,读起来令人忍俊不禁,作者一方面同情他们的悲惨遭遇,另一方面又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温和的讽刺,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营造了喜剧的艺术效果,巧妙地避免了他们身上的悲剧色彩。展+评:20分钟3.结合文本内容,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④对比手法鲜明。a.科波菲尔的理想和他现在所处的环境。科波菲尔是一个极有才华、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他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但是他成为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的童工,到处都是污垢和腐臭的地方,他每天干着枯燥的刷瓶子的工作。b.米考伯外在的考究和他陷入困境的生活。米考伯穿着考究,举止文雅,处处装作很体面的样子;但是他的住宅破破烂烂,生活一地鸡毛。c.米考伯夫妇的前后举止。米考伯夫妇总是破产,但却非常乐观。常因经济拮据而哭得肝肠寸断,却马上又哼起快乐的歌曲。作者用细腻的笔法刻画出了这种“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乐观性格,反映了当时英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现状。展+评:20分钟寄寓主题: 展+评:20分钟在苦难的挣扎中,永远不要沉沦堕落,永远要保持善良。(大卫的姨婆对大卫的教导与期待:“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检:6分钟为什么作者要塑造大卫“孤儿”这一人物形象?(1)从人物形象上:作品主要描写了他从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过程。他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顺境中加倍努力,在逆境中满怀信心,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狄更斯的道德理想。(2)从现实意义上:大卫·科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结束THANK YOU FOR WATCHI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