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9月学情反馈调研历史(开卷)选择题(每题3分)1.古埃及农业生产几乎依赖于尼罗河,其较为稳定的农业经济决定了自始至终实行的王权制度;尼罗河岸的沼泽中盛产纸莎草,这又为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了书写载体。这反映了A.古埃及地理环境决定其农业发展水平 B.古埃及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最主要源头C.古埃及长期处于狩猎采集的生产阶段 D.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独具特色的文明2、考古学家在埃及金字塔中发现了来自黎巴嫩的雪松木和努比亚的黄金。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提到了为王室服务的“船头”和“商人”。这些发现最能说明A.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建立 B.亚非文明之间存在经济交流C.法老与国王拥有无限权力 D.古代法律体系已非常完善3.某历史研学小组在探究“古代两河流域经济”时,发现《汉谟拉比法典》中有统一重量、长度、容量单位,以及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细致规定。这一发现可佐证当时两河流域A.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商品经济活动较为活跃C.城市完全实现自治管理 D.文明成果源白中华文明4.某校准备编写《古代亚非文明——————大河篇》的历史小报,目录如下。请你为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题A.思想家亚里士多德B.释迦牟尼创立佛教C.西欧庄园的生产生酒D.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5.对比《汉谟拉比法典》与罗马《十二铜表法》,两部成文法典的第同历史价值在于A.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彻底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C.奠定了后世法学的重要基础 D.全面反映了平民的利益和要求6.有学者认为,特洛伊战争是《荷马史诗》中的虚构故事。但最新考古发现显示,特洛伊遗址存在战争痕迹,与《荷马史诗》的描述相符。这表明A.历史研究需要多重证据印证 B.学者的研究成果更可信C.历史真相只能依靠考古发掘 D.荷马史诗没有史料价值7.小江同学在暑假期间开展了一场“文明之旅”,他去实地了解了种姓制度、0————9计数法的历史,此次旅行他最可能住在A.幼发拉底河的民宿 B.爱琴海的海景房 C.尼罗河河岸的酒店 D.恒河岸边的民宿8.雅典远征西西里岛时,其统帅亚西比德最初几场仗不太理想,亚西比德的反对者利用这个机会鼓动公民大会对他审判,以“颠覆政府,亵渎神明”的莫须有罪名判以死刑。这说明A.公民大会无法实现民主政治 B.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缺陷C.雅典民主本质是少数人的民主 D.司法审判无法体现民意、9.屋大维宣称:“我拥有的权力和威望,是基于元老院和罗马人民的一致授予。”但他同时保留了执政官、保民官、大祭司长等头衔,并被尊为“奥古斯都”。这实质上反映了A.罗马共和制度的完美延续 B.君主专制制度的公开建立C.共和外衣下的个人独裁 D.罗马政体具有高度的民主性10.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应该思想高尚,尽力遵循理性而生活”。从中可得出二者的共同点是 ()A.扩大城邦公民权利 B.展现古罗马的哲学成就C.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D.关注对人本身的研究11、一份 1117 年的史料中提到:米兰的执政官是从社会各阶级中,即从资本家、骑士和市民中选聘,其任期具有年度性,市民通过选举市政官员,将他们的权力委托给他们任命的代表。这体现出中世纪城市A.依然由封建领主控制 B.彻底摆脱了封建统治 C.具有自治特色 D.成为国家统治中心12.在古代,人民对许多自然现象和杜会现象无法解释时,就说是“神的意志”,并创造了许多宗教,一直流传到现在。下面关于基督教、佛教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都诞生在亚洲 B.基督教宜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C.公元6世纪佛教兴起 D.中世纪欧洲王权高于基督教会权力13.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在本质上的共同点是A.维护封建贵族的利益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D.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14.1300 年,西欧埃尔顿庄园法庭依据佃户劳役的惯例,确认茅舍农有义务在草地里或领主庭院中将牧草垛起,但没有义务将牧草装上马车,驳回庄园主对农奴的控诉。该材料主要反映了西欧庄园法庭A.始终坚持客观公正 B.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佃户的利益C.维护了领土的利益 D.起到了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1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中世纪的西欧城市“不是从过去历史中现成地继承下来的,而是由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这说明A.农奴是中世纪西欧城市最初居民的来源之一 B.中世纪西欧城市由古代工商业城市演变而来C.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D.农奴推翻了西欧封建主的统治16.历史学家迈尔斯教授认为,犹太人的宗教、希腊人的艺术、罗马人的法律,是现代文明里三种最真实、最强有力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座台伯河畔的城市依旧统治着世界。这里“依旧统治着世界”体现在A.拜占庭帝国传承希腊文化 B.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C.罗马法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D.罗马帝国版图地跨大洲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6分、18题14分、19题各12分,20题10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①南欧爱琴海沿岸②北非尼罗河沿岸③西亚两河流域④南亚印度河流域⑤东亚黄河长江流域材料二 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都是由小国而走向统一的大国,最后成为广土众民的帝国。而希腊城邦因为地理条件和历史传统的影响,……各城邦具有主权上的独立和政制上的差别,但是,古希腊人也自认为同属一个民族,都称自己是“希腊人”。在希腊城邦的小国寡民局面下,奴隶制经济一般也是小规模的,不存在东方那种宫延的大奴隶主,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与环地中海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摘编自徐爱国《西方法律思想史》材料三古代文明以农立国的基本特性,以及古代交通和通信条件的局限,注定了古代文明相互之间难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由此决定了古代各个文明独立发展的多元特性。-摘编自晏绍祥、赵轶欧《如何理解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与交流》(1)根据所学,请将材料一中世界五大文明区域按文明类型的不同分为两组(写序号),(2分)并从文明诞生的地理环境角度说明你分类的理由。(4分)(2)结合所学,古希腊城邦“政制上的差别”指的是什么 (2分)根据材料二,古希腊城邦有这样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2分) 材料认为,在城邦的局面下,古希腊的经济又有什么特点 (2分)(3)除了以上提到的文明,请再列举一个与古希腊类型相同的文明。(2分)结合材料三并综合以上探究,请归纳“古代文明发展”的特点。(2分)18.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超对瓦解旧制度和孕育近现代文明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城市篇】材料一材料三从10世纪起,城市重新兴起,成为一定地区的经济与宗教中心。13世纪,许多西欧城市通过和平或暴力的方式挣脱了领主与教会的束缚。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活跃的社交生活和相对宽松的环境则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一些追求知识的市民聚集到一起兴办教育,大学应运而生,而大学的兴起及大地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为近代大学提供了经验。1)根据图1、图2及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发展的特点。(4分)2)读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世纪一些城市里国王尊重大学自治的目的是什么 (2分)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西欧大学兴起的原因。(4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西欧封建庄园制与城市的兴起、大学的创办之间的联系。(4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从古代国家的发展规律看,帝国时代无疑是其社会经济处于繁荣的时代,广土众民的帝国开疆拓土往往达到其文明所能触及的最远地区,从而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它一方面通过战争结束了古代世界分散割据的小国林立状态,另一方面则通过文明的融合成为古代世界文明交往的更大中心。材料二拜占庭帝国处于欧亚大陆的交汇处,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正处在欧亚大陆的黑海与地中海的交通要道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和船运中心,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持。其次,拜占庭帝国曾经所辖的地区也是多个古代文明的诞生之地,比如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等大量差异明显的文化。这种多样性的文化,在拜占庭帝国形成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相互之间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在此基础上拜占庭文化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丰富了人类文化硕果。————摘编自刘建军《拜占庭文化的历史价值新论》(1)(跨地理·地图辨识)观察图1、图2,指出亚历山大帝国与罗马帝国在地理分布上的相同点,(2分)并结合文字材料,说明两大帝国建立的共同历史影响。(2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拜占庭帝国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2分)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拜占庭帝国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2分)(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世界古代不同文明间交流碰撞的认识。(4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在整个中世纪,由于基督教的统治和罗马文化的影响,加上日耳曼民族的入侵,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形成了严重的阶级对立和宗教纷争……存在着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君主和教皇,僧侣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按传统观点通常把这段历史当成是一段黑暗时代,是历史的倒退。————摘编自肖雷《中世纪————黑暗时代》材料二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这段时期(中世纪早期)动荡不安,变化不断,从西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延续到较为稳定自信的西欧文明的出现。中世纪中期,人口逐渐增长,财富得以汇聚,城市得到发展,教育得到振兴,疆域也在扩张。……在1500年时,欧洲的生产技术、政治结构和经济组织的发达却使之与世界上的其他文明相比,具有绝对优势。——摘编自朱迪斯·本内特(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欧洲中世纪史》20 世纪中叶以来,史学界对中世纪的评价有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下观点中任选一个展开阐述。(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论述,要求:层次分明,史论结合、行文流畅)观点一:中世纪是黑暗的时代,是历史的倒退观点二:中世纪是充满变化的时代,是进步的时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