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耿棚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耿棚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耿棚中学高一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
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小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距今7000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中已发现蚕纹象牙杖首饰。红山文化中亦有玉蚕的发现。商周时期玉蚕在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上一脉相承,甲骨文中也有关于“雪”"然""桑”“帛”的记载。这反映出我国( )
A..玉器制作传承有序 B农耕文明历史悠久
C.民众生活丰富多彩 D.中原文明水平领先
2.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 扫码看视须和90%。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 )
A.旧石器时代早期 C.新石器时代早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
3.西周穆恭时代的粉姬簋铭文记述了霸伯死后霸氏小宗新仲(名)被立为宗君的过程。霸仲被立为宗君,不仅需经霸氏宗族举荐,还需征得婚姻之国的同意,更要上呈天子裁决核准,由史官别造异典,亲告其事,以确保“不能违有家”“孙孙子子其万年永宝”。这一记述客观上( )
A.体现了宗法制的森严性 B.暴露了宗法制的局限性
C.反映了宗法制的总趋势 D.折射出宗法制的多变性
4.《诗经》中有大量关于贵族欢宴场面的描写。周初的描写往往突出贵族对天子的忠诚,如“百辟卿士,媚于天子”;共和行政后的描写则更强调贵族间的兄弟情谊,如“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一变化折射出( )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宗法血缘关系逐渐强
C.家国同构观念日益消亡 D.传统等级秩序渐趋松动
5.春秋郯国国君娜子出身东爽,面他在追述东爽部族历史时步及的黄帝、炎帝、共I.太眼、少眼、議项等6位古帝王,多为传说中的华夏先祖,其意在强调( )
A.华裔同源共祖 B.区域交往密切 C.国家实现统一 D.贵族矛盾缓和 6.下表所示是战国时期部分改革家的主要变法思想或主要措施。这些变法 ( )
国家 变法主导者 主要变法思想或主要措施
魏国 李悝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韩国 申不害 人君“无为”,以免暴露智欲,为臣下所乘,而“独断”以考核臣下。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
楚国 吴起 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
A.为集权政治形成奠定了基础 B.实现了各国富国强兵的目标
C.体现了儒法结合的时代特征 D.加剧了争霸战争的惨烈程度
7.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儒家主张“为政以德”“仁政”,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法家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
A.西周礼乐制度遭破坏 B.统治者重视学术与文化
C.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D.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之所以革之(分封制)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已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秦朝开启“公天下”主要是指( )
A.从禅让制度走向世袭制度 B.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C.从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 D.从有限君权走向君主专制
9.汉代名臣主父偃评价秦汉时期政治变乱时说:“臣闻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何谓土崩 秦之末世是也。……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是之谓土崩。……何谓瓦解 吴、楚、齐、赵之兵是也。”他强调( )
A.上下层危机交织导致秦朝灭亡 B.下层反抗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
C.七国之乱未影响西汉王朝统治 D.基层是国家治理中的根本所在
10.历史推导能力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思维能力,下列推导符合逻辑的是( )
A.东汉中期外戚专权——王莽推行社会改革——出现“光武中兴”
B.汉初沿袭秦朝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出现“七国之乱”
C.汉武帝设立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减弱——君权得以加强
D.汉初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
11.下表为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治理措施,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政治 颁布“推恩令”、设置刺史
经济 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
思想 尊崇儒术
稳固边疆 设置河西四郡
A,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2.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了以下材料。据此判断,其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
序号 内容
1 《汉书·西域传》记载:“自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色的渠犁(位于今天的新疆)”
2 敦煌悬泉遗址中,发现至少8枚汉简涉及朝廷在渠犁的屯田事宜
3 《后汉书·西域传》:“(汉)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日都护”
A.汉朝对西域地区的经营 B.西域地区的民族关系
C.中原与西域的商贸往来 D.丝绸之路的经济作用
13.下表所示内容显示了东汉中后期部分皇帝的继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
皇帝 和帝 殇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继位年龄 10 1 11 2 8
卒年 27 2 30 3 9
A.“七国之乱”的爆发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中朝”制度的出现 D.东汉末黄巾起义爆发
14.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邪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呼应。晋元帝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甚至请王导和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方才作罢,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现象可以佐证东晋政治的基本特点是( )
A.门阀士族强大 B.豪强地主衰落
C.政权更迭频繁 D.皇权逐渐加强
15.梁人沈约所著的《宋书》记载,元嘉(424—453年)末年,“兵车勿用,民不外劳”“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一记载反映了( )
A.南朝梁重视社会经济发展 B.当时江南开发的情景
C.南朝宋崇尚黄老五为思想 D.大批北方人流亡南方
16.有学者认为:“东晋未年,土族子弟只需凭借出身门第便可以担任重要首职,与此同时,低级士族和庶族入仕为官极为R 难。而淝水之战后,以寒门势力为主干力量的北府兵名声大震,成为东晋后期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该学者意在说明( )
A.淝水之战促进了阶层流动 B.九品中正制提高了官员素质
C.门阀士族势力已完全瓦解 D.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逐渐尖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器、玉器等文物。在这些文物当中,部分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一方面具备中原地区夏文化的鲜明特点,另一方面又吸纳了周边地区民族文化的元素。比如,有一类青铜鼎鼎足的造型与中原地区传统青铜鼎的鼎足存在差异,更趋近于南方民族地区的风格。
——摘编自孙森《夏商史稿》
材料二 在河北藁城的台西商代遗址中,出土了许多精美的文物。其中,一些丝织品和漆器的制作工艺以及纹饰风格与北方草原民族的同类物品有着相似之处。经考证,这些物品极有可能是通过贸易或者文化交流等方式传入中原地区的。
——摘编自许宏《“连续”中的“断裂”—关于中国文明与早期国家形成过程的思考》
材料三 西周的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等几代统治者,不断分封姬姓亲族、同盟的亲戚姜姓,以及一些结为亲戚的东方贵族,建立封国。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互为补充,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使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还以朝贡、觐见、通婚等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周人分封的子弟,通常率领姬姓军队若干,加上一些股人遗人和专业的技工一同居住在封国城市内,谓之为“国人”。封地里的一些土著族群,住在城市外或自己的城市内,其首领与上层则与封君及国人互通婚姻,还有一些不在这一体制里的原住民,则因居住在郊野,称为“野人”。其实,这些野人往往是东部古老的族群。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一—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夏商时期中华文明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政治因素。(10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在文化上的影响。(15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7分)
材料一、(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 214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成。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陶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徒谪,实之初县。禁不得祠。
材料二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上(汉武帝)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骠骑始为出定襄,当单于。捕虏言单于东,乃更令骠骑出代郡,令大将军出定裏··…·…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暮,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时已昏,汉匈奴相纷挐,杀伤大当。汉军左校捕虏言单于未昏而去,汉军因发轻骑夜追之,大将军军因随其后。匈奴兵亦散走。迟明,行二百余里,不得单于……军留一日……以归。
一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西汉)司马迁《史记》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实行的边疆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的表现。(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始皇、汉武帝的边疆军事政策。(13分)
答案及解析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A D A A C B B D D A B A B A
材料题
特点:交融性、多元性、开放性、创新性。(6分)
政治因素: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夏商王朝政治势力的拓展。(4分)
特点:以宗法血缘为纽带,军事与经济资源相互补充,具有戍守与管理的功能,分封的对象的多元性等。(9分)
影响:强化了家族观念,丰富了地方文化,传播了西周文化,增强拉华夏认同等。(6分)
材料题
(1)措施:军事驱逐与占领:构建防御体系;移民实边。(6分)
(2)表现:战咯部署灵活;作战勇猛果敢:作战效果显著。(8分)
(3)评价:拓展了疆域: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7分,答出三点即可)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导致国内社会矛盾加剧,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