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A卷)(含部分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A卷)(含部分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 (A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B.,, C.,, D.,,
2.三角形结构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利用三角形支架固定手机,其蕴含的数学道理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三角形的稳定性
C.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D.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如图,分别是的中线,角平分线,高,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4.在中,,则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5.如图,已知是的中线,,和的周长的差是( )
A.1 B.2 C.3 D.4
6.如果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叠放,那么等于( )
A. B. C. D.
7.如图,点E,D分别在上,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8.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 cm,周长为19 cm,则该三角形的腰长为 ( )
A.3 cm B.8 cm C.3 cm或8 cm D.以上答案均不对
9.如图,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下列条件中,不能使与全等的是( )
A. B. C. D.
10.已知:如图,在,中,,,,C,D,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以下四个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
11.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 .
12.在中,若,,则 .
13.如图,在△ABC中,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若∠AEC=70°,则∠B= .
14.如图,在中,,,平分交于点,于点,且,则的周长是 .

15.如图,的面积为S,延长至点,使得,连接,得到第一个三角形;再延长至点,使得,连接,得到第二个三角形;延长至点,使得,连接,得到第三个三角形,延长至点,使得,连接,得到第四个三角形……重复这样的操作,则第2025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三、解答题
16.已知a,b,c是的三边长,,.
(1)求c的取值范围;
(2)化简:.
17.如图,已知中,AD平分交BC于点D,于点E,若,,求的度数.
18.如图,已知,求证:.
19.已知:如图1,在中,.求作:射线,使得.
下面是小明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
作法:如图2,
①以点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于,两点;
②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作弧,交的延长线于点;
③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内部交于点;
④作射线.所以射线就是所求作的射线.
根据小明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
(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的证明.
证明:连接,.
,,.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填推理的依据).
20.如图,在中,D是的中点,于点E,于点F,且,求证:.
21.如图,在中,于于,请证明:

(1).
(2).
22.为测量某一水池两端之间的距离,小涵、小宇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出如下两种方案;
课题 测量水池两端、之间的距离
测量示意图
步骤说明 在平地上取一点,分别连接并延长到两点,使得,,测量的距离即可. 在平地上取一点,连接,在的延长线上取一点,使得,测量的距离即可.
数学老师看过后指出其中一种测量方案不可行,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以上两位同学方案可行的是______的方案;
(2)请你选择可行的方案,并说明它可行的理由;
(3)请你将不可行的方案稍加修改,使其可行,并说明理由.
23.如图①,线段,过点B、C分别作垂线,在其同侧取,另一条垂线上任取一点D.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向终点C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以每秒a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运动,当点P停止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的时间为.
(1)当,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的长为_______.
(2)当时,
①求证:.
②求证:.
(3)如图②,将“过点B、C分别作垂线”改为“在线段的同侧作”,其它条件不变.若与全等,直接写出对应的a、t的值.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 (A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B B C A B A D
1.D
2.B
3.D
4.B
5.B
6.C
7.A
8.B
9.A
10.D
11.重心
12.
13.40°
14.
15.
16.(1);
(2)0
17.50°
18.见解析
19.(1)见解析;(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0.见解析
21.(1)见解析
(2)见解析
22.(1)小涵
(2)理由见解析
(3)使,理由见解析
23.(1)4,a;(2)①见解析;②见解析;(3)a=2,t=1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