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百年孤独(节选)》课件(共6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百年孤独(节选)》课件(共6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61张PPT)
究竟绚烂终归寂寞,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学习目标
了解马尔克斯生平及其作品,了解魔幻现实主义,积累文学常识。
梳理主要内容,概括人物形象。
理解小说题目的含义,探讨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
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意味及“魔幻现实主义”。
第一课时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2014)
哥伦比亚小说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二十世纪文学标杆”
18岁进国立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加入自由党。
1948年,哥伦比亚发生内战,马尔克斯中途辍学,不久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同时从事文学创作。
1954年起,任该报驻欧洲记者和古巴拉丁通讯社记者,从事过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
1982年,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
作品特色: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
作者简介:

马尔克斯从小受到外祖母讲述的神话故事的影响,其作品荒诞神奇,但无不植根于拉丁美洲民族的土壤上,在创作中采用了阿拉伯神话故事和印第安民间传说的技巧,兼容并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他善于把现实主义的场面、情节和完全出于虚构的幻想情景有机融为一体,通过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的折射,表现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代表作《枯枝败叶》《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简介:

魔幻现实主义:
代表人物:马尔克斯。
原则: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
特点:
弥漫着浓重而强烈的神奇气氛。
具有鲜明的反殖反帝反封建反独裁的进步倾向。
善于借鉴、吸收和运用外来文化,并结合本民族的习俗加以提炼、发展和融会贯通。
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特有的文学流派。它立足于拉美现实,运用荒诞派的手法,将拉美的现实生活与神魔鬼怪等幻觉的东西融为一体,往往写得晦涩难懂。
魔幻现实主义在拉美兴盛,又接受欧洲文学,尤其是现代派文学(象征、隐喻、意识流)的影响,又有独特的印第安文化,其中的传说、神话、巫术、幻觉、怪诞成分为作家所吸收。

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百年孤独》写作期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社会政治环境动荡且不稳定。战争主要围绕着保守党与自由党之间权力的斗争而展开。两党之间的执政理念不一致,但均对权力充满着渴求。党派之间争权夺利,国家趋向于分裂,无法统一起来共同应对外部思想及文化的入侵,国家逐渐走向衰落。
哥伦比亚位于南美洲西北部,北临加勒比海,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人民大可安居乐业。但自列强入侵及1830年内部战争爆发以来,人性的扭曲、政客的虚伪、统治者行为的荒诞及残忍逐渐呈现。在黑暗的统治下,社会思想逐渐狭隘化,民族的发展及国家的进步成为空谈。
《百年孤独》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完成的。
写作背景:

1.浏览课文,标好自然段,概括情节。
2.结合课后学习提示,梳理人物关系。
3.阅读课文,找出节选文中出现的人物并分析其形象特点。

拓展延伸——拉丁美洲的由来

拉丁美洲是指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合称,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等。拉丁美洲这一名称有着深远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也与这一地区流行的语言有关。从15亿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起,这个地区的绝大部分国家先后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历时数百年之久。因此,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等,随着殖民统治的建立和大批移民蜂拥而入,在当地广为传播。
更重要的是,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逐渐取代了当地的印第安语,这两种语言成为普遍采用的官方语言,同时也成为许多国家的国语,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地区称为“拉丁美洲”。
19世纪以后,这些国家才陆续获得独立。由于殖民统治长达300年之久,因此,在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方面,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的影响。

《百年孤独》中出场的人无众多,拉丁美洲传统的人名又比较复杂,初读时或许会感到陌生,但这些名字也不是杂乱无章,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从马孔多的创始人何塞· 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的名字以及他的第二个儿子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为始,布恩迪亚整个家族中男性名字均是“奥雷里亚诺”和“何塞·阿尔卡迪奥”为组合的命名。根据小说中乌尔苏拉所言,在百年的家族名字命名传统中,她认为家族的整个性格可以从名字中获得直观感受,即名字中叫“奥雷里亚诺”的族人,一般都富有洞察力 且头脑敏锐,但往往性格很孤僻;而所有名字叫“何塞·阿尔卡迪奥”的族人富有上进心和事业心,但往往性格直爽、冲动且带有显著的悲剧命运。
阅读提示
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解读题目
“百年”是“漫长”的意思,代表的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生命延续的长度,以及马孔多从荒漠的沼泽地上兴起到最后被一阵飓风卷走的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孤独”则描述的是哥伦比亚乡村马孔多小镇的现实面貌,可将其理解成贫困、落后、愚昧、封闭、没有出路。哥伦比亚乡村社会,实际上便是这样不断重复经历着百年的贫穷、落后、封闭、愚昧,始终在原地踏步。
百年孤独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乌尔苏拉夫妇
主要情节:两人是表兄妹,结婚后遭到邻居的耻笑,布恩迪亚杀死了邻居。为躲避死者鬼魂的纠缠,他们只好离开村子,在一片滩地上定居下来,建立了马孔多镇。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历史由此开始。两人生了两儿一女。大儿子名叫何塞·阿尔卡蒂奥,小儿子名叫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女儿名叫阿玛兰妲。乌尔苏拉还接受了一位远房亲戚托人送来的一个女儿,名叫丽贝卡。
整体感知:

第二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和阿玛兰妲
主要情节:何塞·阿尔卡蒂奥离家出走,返回家园后与父母的养女丽贝卡私奔,后被丽贝卡枪杀。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一生发动了32次武装起义,最后放弃战后退休金回到马孔多,靠制作小金鱼维持生计一直到死。阿玛兰妲一辈子没有结婚,把自己终日关在房中缝制寿衣,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第三代: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何塞
主要情节:阿尔卡蒂奥是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儿子,成为马孔多有史以来最为残暴的统治者。在马孔多保卫战争中被俘,最后被枪决。奥雷里亚诺·何塞是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的儿子,被政府军开枪打死在西班牙剧院的门口。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第四代:蕾梅黛丝、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
主要情节:阿尔卡蒂奥与索菲亚生的女儿取名为蕾梅黛丝,生的双胞胎儿子取名为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蕾梅黛丝天生美丽绝伦,最终她抓着一条洁白如玉的床单,升上了天空,永远消失了。阿尔卡蒂奥第二鼓动香蕉公司工人罢工,遭到军警镇压,逃脱后开始研读羊皮卷,直到最后死亡。奥雷里亚诺第二没有正当职业,终日纵情酒色,与阿尔卡蒂奥第二同时死去。

整体感知:
第五代:小何塞·阿尔卡蒂奥、蕾纳塔·蕾梅黛丝(梅梅)、阿玛兰妲·乌尔苏拉
主要情节:三人都是奥雷里亚诺第二的儿女,小何塞·阿尔卡蒂奥儿时便被送往罗马神学院学习,回家后靠变卖家业为生,不久便被抢劫金币的歹徒杀死。蕾纳塔·蕾梅黛丝爱上了香蕉公司的机修工,遭母亲反对,怀着身孕被母亲送往修道院,从此杳无音信。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去布鲁塞尔上学,婚后回到马孔多,决心重整家园。
第六代: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
主要情节: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是蕾纳塔·蕾梅黛丝的私生子,在孤独中长大。他爱上了姨妈阿玛兰妲·乌尔苏拉,两人生下了一个长着一条猪尾巴的男孩,阿玛兰妲·乌尔苏拉也因产后大出血而死。

整体感知:
第七代:长着猪尾巴的人
主要情节:那个长猪尾巴的男孩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他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
课文节选的是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乌尔苏拉夫妇建立马孔多镇后的故事。


1.浏览课文,标好自然段,概括情节。
2.结合课后学习提示,梳理人物关系。
3.阅读课文,找出节选文中出现的人物并分析其形象特点。
1.划分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5),介绍故事背景、环境(马孔多),以及主要人物在此阶段的状态(行为、精神面貌)。
第二部分(6—7),写丽贝卡到来,她怪异的性格举止,突出她的吃土的习惯,以及乌尔苏拉给她改变这一习惯的做法。
第三部分(8—14),丽贝尔将失眠症带给马孔多,失眠症席卷马孔多,人们开始健忘失忆,但他们在努力改变这一切(隔离,贴标签)。
梳理内容,概括情节。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第七代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梅尔基亚德斯
(建村元老)
(吉普赛人、羊皮卷作者)
捆在大树下老死
乌尔苏拉·伊瓜兰
(卖糖果勤俭持家女)
雨季后老死
马孔多河里淹死/发热病死在新加坡
雷梅黛丝·摩斯科特
(小萝莉)
被意外毒死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
(上校)
大树下老死
庇拉尔·特尔内拉
(纸牌算命女)
摇椅上老死
何塞·阿尔卡蒂奥
(魁梧纹身男)
在家被枪杀
丽贝卡
(食土女)
雨季后孤独老死
皮埃特罗·克雷斯皮
(意大利技师)
求婚阿玛兰妲
被拒后自杀
阿玛兰妲
(黑纱守节女)
在家中老死
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
(上校的战友)
雨季中死去
十七个奥雷里亚诺
(十字标记男)
被暗杀全部身亡
奥雷里亚诺·何塞
(姑妈控)
街上被乱军枪杀
阿尔卡蒂奥
(小独裁者)
被枪决
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
(任劳任怨女)
家族衰败后出走
美人儿雷梅黛丝
(角色光头妹)
坐在床单飞升
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
(斗鸡罢工男)
躲过屠杀,家中猝死
佩雷拉·科特斯
(彩票女)
奥雷里亚诺第二
(牲畜养殖男)
得肿瘤家中病死
费尔南达·德尔·卡皮奥
(高贵女王)
床上老死
尼格罗曼妲
(黑人妓女)
梅梅/雷纳塔·雷梅黛丝
(古钢琴学习者)
修道院出家后病死
马乌里肖·巴比伦
(蝴蝶修车男)
中枪后瘫痪孤独终老
阿玛兰妲·乌尔苏拉
(布鲁塞尔留学时尚女)
产后大出血而死
加斯通
(高富帅)
何塞·阿尔卡蒂奥
(神学学习者)
发现金币后被
小流氓溺死
奥雷里亚诺·巴比伦
(羊皮卷破译者)
罗德里戈/奥雷里亚诺
(猪尾巴)
出生后被蚂蚁吃掉
次子
长子
养女
女儿
儿子们
儿子
儿子
长女
儿子 (双胞胎)
儿子 (双胞胎)
长女
次女
长子
儿子
儿子
父母/子女关系
夫妻关系
情人关系
无果的恋情
不伦之恋
2.厘清人物关系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何塞·阿尔卡蒂奥
奥雷里亚诺
乌尔苏拉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马孔多的创立者
布恩迪亚妻子
梅尔基亚德斯
吉卜赛老人
布恩迪亚朋友
阿玛兰妲
丽贝卡
布恩迪亚长子
布恩迪亚次子
小女儿
养女
阿尔卡蒂奥
阿尔卡蒂奥之子
比西塔西翁
印第安姐姐
印加王后裔
卡塔乌雷
印第安弟弟
印加王后裔

思考3:阅读课文,找出节选文中出现的人物并分析其形象特点。
乌尔苏拉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丽贝卡
奥雷里亚诺
比西塔西翁和卡塔乌雷

人物 段落 故事 性格
补充:他的精神世界与马孔多狭隘、落后、保守的现实格格不入,他陷入孤独之中不能自拔,以至于精神失常,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乌尔苏拉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①马孔多小镇的创建者:他带领一群年轻人长途跋涉,来到这个偏远的地方并创建了马孔多小镇。;
②受人尊敬,很有威信:在他的带领下,人们才逐渐创建了乐园般的小镇,他自然成为精神领袖。有着国王一般的地位,掌管着土地分配;
③向往外来科学文明,敢于实践:对吉普赛老人梅尔基亚德斯赞赏有加,与他结为好友,继而表现出对科学技术的执着追求,痴迷于种种科学实验;
④富有幻想,具有实干精神:他具有惊人的智慧他用换来的木钟代替原来以歌声报时的鸟。经过他校准的时钟分秒不差。机械时间取代自然时间标志着马孔多进入了现代社会。他还决定在街上种植巴丹杏代替金合欢,并发现了使树木经久不衰的方法。
布恩迪亚
1、
2、
9、
14
热心接受新事物,执着于改变旧事物;有威望,受人尊重,能力卓越,智慧超群,有实干精神;有责任心和进取心。

人物 段落 故事 性格
奥雷里亚诺
2、3、4、14
热心于金银器工艺,从早到晚待在被遗弃的实验室里;
能预见丽贝卡将要到来;
想出了抵御失忆的“标签”方法。
有些孤僻,执着于自己的喜好;有预见能力;稳重沉着,善于思考。
补充:他长大后爱上马孔多里正千金蕾梅黛丝,但他美丽的妻子却因阿玛兰妲的不小心,意外被毒死,于是他参加了内战,当上上校。他年老归家后,每日炼金子作小金鱼,像父亲一样过着与世隔绝、孤独的日子,一直到死。

人物 段落 故事 性格
①父母双亡的孤儿,由几位皮草商带着从外地跋涉而来;
②体弱多病,多年忍饥挨饿,有独自吮手指、吃湿土和石灰墙皮的习惯;
③初到不吃不喝,不与人交流,情况好转后融入了新家庭;
④会讲西班牙语,手头活计千得出色,会哼唱舞曲、自编歌词;
⑤犯了失眠症,传染给了全镇。
丽贝卡
6、
7、
8、
12
体弱多病,有怪癖,独处多于交流,时而外向又时而孤僻
她是一个不期而至的小女孩。她带着父母的骨殖来到布恩迪亚家里,孤僻、美丽的外表下包裹着充满欲望的内心。她带来过差点让整个村子覆灭的失眠症,她在内心充满渴望与孤独时疯狂地吃着土。她像乌尔苏拉一样倔强、坚强,能够把苦难化作生存下去的勇气。

人物 段落 故事 性格
①勇于开拓:她打破了马孔多的闭塞,使马孔多与外部世界建立了联系。她又率先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每天两次用树枝穿着糖制的小鸡小鱼出门销售”,忙于买卖,用积攒起来的钱不断壮大家业;
②睿智:当她发现丽贝卡的失眠症后,她将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防止传染;熬制了乌头汤来治疗失眠症;
③严慈并济:乌尔苏拉是一位严慈并济的母亲。当她发现丽贝卡有吃土的恶习并且还拒绝吃药时,她用严厉的手段加以遏制,想尽办法使丽贝卡显出康复的迹象;
④勤劳务实 :她勇于承担家族责任,不抱怨,也不幻想,以勤劳务实的态度与落后闭塞的生存状态相抗衡,以坚强刚毅的姿态改变着落后民族久存的痼疾与恶习。她不仅使整个家族的守护者,也是马孔多理性秩序的维护者。
乌尔苏拉
1、
2、
4、6、7、9、12
勤劳务实、勇于开拓、善良宽厚,清醒而善于拯救身边的人

补充:乌尔苏拉
乌尔苏拉拥有普通妇女中最为优秀的品质,她是丈夫的好妻子,儿女中的好母亲,家族中默默奉献不辞劳苦的人。她操持家务并且经营有道,亲自率领木匠泥瓦匠修建家园,把房子刷成白色,规划漂亮迷人的秋海棠长廊,即使遭受战乱也依然坚持重建家园。她教育后代果敢有方,鞭打暴戾的孙子,痛斥奥雷里亚诺上校的不仁。她收养说不清亲属关系的丽贝卡视如己出,改掉她吃土的恶习。她招待儿子的死敌在家里吃饭,只因为那人为穷人做了许多好事。她爱家族中所有的人,独自去寻找出走的大儿子而迷失回家的路,她说阿玛兰妲是最温柔的人……她一生操劳而没有任何怨言,而家族正是在她死后陷入加速的灭亡中,如果说她的丈夫以极大的魄力开创了马孔多,乌尔苏拉则以全部的心力经营了整个家族,从这一点来说她一点也不比丈夫逊色。
乌尔苏拉是一个实际的、自律的、又充满活力的人,她一共活了一百多岁,贯穿了布恩迪亚六代家族的兴衰史。在晚年,她凭着诡异的直觉料理家事,甚至没有人发现她已经失明了的事实。在临死之前,她已经萎缩得像个胎儿一样了。
布恩迪亚家的家庭主妇,是家族的守护者。


笔记整理
自我检测
第二课时

失眠
马孔多镇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
人物形象——丽贝卡:
①她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由几位皮草商带着从外地跋涉而来,托付给布恩迪亚家;
②她体弱多病,多年忍饥挨饿,有独自吮手指、吃湿土和石灰墙皮的习惯;初到时不吃不喝,喜欢独处,恶习治疗后融入了新家庭;
③会讲西班牙语,手头活计干得出色,会哼唱舞曲、自编歌词,时而外向又时而孤僻;但又犯了失眠症,传染给了全镇。

1.探究“吃土症”:①丽贝卡发病前后有何变化。 ②丽贝卡“吃土症”的缘由。
2.文章提到“马孔多变了样”,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3.探究“失眠症”及其危害,丽贝卡给马孔多带来的失眠症有何特点?这一看似荒诞的情节有何象征意义?
4.得了这种失眠症的人们做出了哪些努力?有何寓意?


1.探究“失眠症”及其危害,丽贝卡给马孔多带来的失眠症有何特点?这一看似荒诞的情节有何象征意义?
2.得了这种失眠症的人们做出了哪些努力?有何寓意?
3.本文是《百年孤独》的节选部分,你认为文中所写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4.作者以“百年孤独”为题有何用意?
1.丽贝卡发病前后有何变化
探究“吃土症”
发病时 转变契机 痊愈后
喜欢吃院子里的湿土和用指甲刮下来的石灰墙皮
用印第安语进行污秽的辱骂
在药物治疗后又加上了皮带抽打
加入到兄弟姐妹的游戏中
胃口颇佳,刀叉用得不错
卡斯蒂利亚语说得跟印第安语一样流利。哼唱音乐钟奏出的华尔兹舞曲,配上滑稽的自编歌词,亲切地称呼家里成员
原始、野蛮
孤僻、不合群
文明、现代、合群
暴力控制

探究“吃土症”
2. 丽贝卡“吃土症”的缘由
孤独
情感的缺失,包括亲情、爱情、友情
情绪的失衡,愤怒、绝望、不安、渴望
“土”就是丽贝卡孤独的代表,对吃土有所执念的丽贝卡,并不喜欢混着蚯蚓的湿土味道,但却戒不掉这种味道。丽贝卡喜欢吃土,却不喜欢与人交流,“吃土”正是她孤独的表现,她通过这种行为来抗拒孤独。
当她内心感到孤独时,苦涩的土的味道是唯一能够排解她痛苦的良方。

思考2:文章提到“马孔多变了样”,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僻静的小村落

繁华的市镇

(第1段)
(第2段)
土地肥美
位置优越
封闭
手工作坊、店铺
永久商道
阿拉伯人来了
吉普赛人又来了
大型赌场
群鸟以歌声欢快报时
雕刻精美的音乐钟
理解故事情节

探究“失眠症”
传染途径
症状表现
患者的认知和态度
造成的后果
治疗办法
只经入口之物传播。
睡不着,整天醒着做梦。
不仅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
会不可逆的恶化到——遗忘;
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
贴标签;隔离外人
无人在意——兴高采烈——警觉紧张——习以为常

①特点
丽贝卡带来的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遗忘童年的记忆、事物的名称和概念、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
3.丽贝卡给马孔多带来的失眠症有何特点?这一看似荒诞的情节有何象征意义?
②象征意义
作者以马孔多人日常生活中的遗忘症,来象征世人中普遍存在的历史健忘症,马孔多居民患失眠症遗忘的描写,暗指拉丁美洲的人民,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正在逐步遗忘自己的历史,遗忘自己摆脱命运控制的初衷,从而揭示出拉丁美洲百年逃不出循环往复的苦难的内在原因。
深析文本

思考4:得了这种失眠症的人们做出了哪些努力?有何寓意?
当乌尔苏拉发现了丽贝卡的失眠症后,她把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防止传染;【段9】
乌尔苏拉熬制了乌头汤让得了失眠症的人们服下,试图治疗失眠症;【段12】
马孔多的人们把小铃铛送给镇外的来客使用,让这些健康人在镇上逗留期间禁止一切饮食,这项举措卓有成效;【段13】
人们在物品上贴上标签,努力挣脱这种健忘命运。【段14】
明确:马孔多的人们为摆脱失忆症所做的一切努力象征着:作者警示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昔日内战的残酷与灾难,更不要忘记百姓的愚昧无知和民族的贫穷落后。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这个古老的家族也曾经在新文明的冲击下,努力地走出去寻找新的世界,尽管有过畏惧和退缩,可是他们还是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融入这个世界。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家族,于是他们就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续着“百年孤独”。作者表达着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来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
拓展延伸:

文本研读
尼采说孤独者有三种状态:神灵、野兽和哲学家。神灵孤独,因为它充实自立;野兽孤独,因为它桀骜不驯;而哲学家既充实自立,又桀骜不驯。《百年孤独》选文的“孤独”在全书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本文是《百年孤独》的节选部分,你认为文中所写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它位置偏僻,难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的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虽然外面偶尔会透进来一道光,但最终还是被卷入了小镇一代代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1)马孔多是“孤独”的
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只因何塞·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普赛人,而这些吉普赛人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壮大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少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2)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

如布恩迪亚家族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复使用那几个相同的名字:第一代的族长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其长子是何塞·阿尔卡蒂奥,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儿子叫阿尔卡蒂奥。家庭成员之间缺少沟通,如奥雷里亚诺沉默寡言,孤独入骨,全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3)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
布恩迪亚,乌尔苏拉各自忙碌;长子阿尔卡蒂奥离家出走,次子沉默寡言,丽贝卡自始至终有很多怪癖。
(4)生活方式是“孤独”的
在布恩迪亚家族中,夫妻,父子,母子,兄弟姐妹之间,始终没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讨,没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沟通,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关怀和支持。
(5)精神上是“孤独”的

造成“孤独”的原因是什么?
①内因:
A:马孔多自身的愚昧、落后、封闭、固执、僵化等民族痼疾。它缺乏文化的归属感,在紊乱的心理状态下,在贫困与落后的泥沼中挣扎,结果是越陷越深,这就是马孔多镇人孤独的症结所在。
B:哥伦比亚国内反动独裁政权。
②外因:
A:异域文化和土著文化的冲突所致。西方文化代替了本土文化,“马孔多”虽然还在,但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没有了。
B:外国侵略者的文化入侵、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
这就是拉丁美洲在民族发展中遭遇外来殖民者入侵的历史现实。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标题具有怎样的含义?
“孤独”不仅是《百年孤独》的主题,也是拉丁美洲文学共同的主题
长期以来,拉丁美洲这一地区的国家和民族,经历了外来文化的洗礼、西班牙等殖民者的入侵,在斗争中付出了血的代价。
“百年”指拉丁美洲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岁月是漫长的;“孤独”“指拉丁美洲长期愚昧、落后、保守、僵化。
作者以“百年孤独”为题,意在引起读者思考造成马孔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百年孤独的原因,以及打破这种状态的根本途径。

群鸟报时被音乐钟所取代,即自然时间(传统时间)被机械时间(现代时间)所取代。原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的自然时间被取代了,时钟的进入,象征着现代意义上的时间开始了,标志着马孔多从原始社会进入到现代社会。
时间标准殖民化:殖民悄无声息的控制了整个马孔多。这是拉丁美洲被殖民化的开始。
(1)音乐钟代替群鸟报时
从象征来看魔幻背后的现实

“乌尔苏拉知道后,在药物治疗之外又加上了皮带抽打......不久家人又发现她的卡斯蒂利亚语说得和印第安土语一样流利……”
语言标准殖民化:丽贝卡的语言系统被外力强制性地改变,象征拉丁美洲当地人的语言及其承载的文化被殖民的过程。
阿尔卡蒂奥和阿玛兰妲,顽固地不肯说卡斯蒂利亚语,而只说瓜希拉土语。其实是当地人的原始心态和语言表征尚没有被外来文明侵袭的保留。
(2)丽贝卡说卡斯蒂利亚语(西班牙语)

“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就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
——马尔克斯《番石榴飘香》
(3)马孔多的象征意义
第一阶段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带领人们开辟马孔多,此时的马孔多基本上是一个世外桃源式的自然村落,颇似19世纪前后闭塞落后的哥伦比亚;
第二阶段 马孔多卷入了战争,失去了往日平静的生活,很像内战动乱时期的哥伦比亚;
第三阶段 马孔多变成了一个被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控制的香蕉园,象征着外国垄断资本对哥伦比亚的侵入和破坏。
文章主旨:摆脱孤独
《百年孤独》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迪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压迫与掠夺,号召拉美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专制独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愚昧、落后、野蛮,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百年孤独》不是关乎某个国家或某个家族或某个人的故事,
而是关乎整个人类的故事——我们为什么要会看历史呢?
历史是往事的先知,通过赞成或反对往事预告未来。

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可最后又会被遗忘。
我们从小被教导的一生,会不会是父母被上一辈教导的一生,又会不会是我们教导下一代的一生?我们总会在某一个阶段发现自己的孤独,并且每个人每个阶段的孤独都不一样,这都不可避免。最大的孤独:我们一生会完成众多事情,或伟大的,或不起眼的,或奉献的,或不受待见的,可终究都会被时间抹去,被后人所遗忘。
马孔多的孤独源于失眠症,镇上的人民无法记起他们的过往,他们的孤独建立被殖民,被奴役之上;而我们是幸运,我们的历史没有被遗忘,被美化,被淡薄。
所以我们才要不断去探索,去实现,无论成功与否,这些都是你来过这个世界的痕迹,是我们活着的记忆,而记忆就是抵抗孤独的解药。
记忆永远比经历漫长,记住苦难,记住荣耀。唯有过往的记忆,对未来的期许,才能拯救孤独。孤独是海,记忆是扁舟,随风而去的同时,记得相伴而行。

你认为文章中的哪些情节似乎是虚幻的?
虚幻:
(1)梅尔基亚德斯的部落由于逾越了人类知识的界限,已从大地上被抹去。p1
(2)奥雷里亚诺对丽贝卡到来的预言。 p3-5
(3)丽贝卡父母的骨殖会发出咯啦咯啦的响声。 P6
(4)丽贝卡失眠,“双眼像猫眼一般在黑暗中放光”。 p8
(5)失眠症可以传染,丽贝卡让整个镇子的人都染上了失眠症。 p12
(6)“他们不仅能看到自己的梦境,还能看到别人的梦境。”p12
真实与奇幻水乳交融,使作品呈现出一个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增添了许多神秘氛围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马尔克斯曾宣称:
“在我的小说里,没有一个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
①魔幻的故事情节有现实根据。比如,“失忆现象”的现实原型之一就是哥伦比亚香蕉园工人罢工及镇压罢工大屠杀事件,政府有意掩盖具体死亡人数,回避历史,使群众“遗忘”“失忆”;马尔克斯的妹妹吃土;阿根廷一个马戏团被飓风吹走。
②魔幻的细节生动逼真,与现实没有违和感。比如,众人失眠后消磨精力、为每样东西贴标签等情境真实生动,让读者如临其境。
③魔幻的事物和现象象征、暗示现实生活(或“表现心灵的真实”),如“失眠症”所带来的失忆现象,象征拉丁美洲人民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正逐渐遗忘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高考链接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9.文本中频频出现“一年以后”“现在想来”“他知道这情况时”之类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产生了怎样的叙述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考查目标】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叙述特征及其效果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整体上回溯性地讲述故事,本身具有一种历史纵深感;
②具体事件的叙述基本按照时间顺序交代,情节脉络清楚;
③展现出人物的成长历程,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④通过叙述时间的跳跃,过去与现在、回忆与现实相交织,将谜团逐一解开,行文跌宕起伏。

高考链接——叙事手法的超越性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百年孤独》开篇第一句话
叙事时间上将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人物不管采取怎样的行动反抗命运,在时间的流动下,该来的终将来临,命运轮回无法摆脱;这就使小说从开头就蒙上了无可逃脱的宿命色彩。
现在展望未来
未来发生的事情
未来→遥远的过去
预叙性叙事

于是昔日僻静的村落很快变成了繁华的城镇。
那时他忙于设计街道规划新居。
那些年间,也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决定在街上种植巴旦杏代替金合欢。
多年以后,马孔多已经遍布锌顶木屋。
到了星期天,丽贝卡来了。
直到去世从未玷污。
思考:寻找并梳理课文中这样三种时态大幅度的句子:
时间的跨越性

1.增强故事的连贯性:通过时间线索串起不同的事件,帮助读者清晰地把握故事发展的脉络。
2.深化情感体验:时间的推进伴随着人物情感和关系的变化,使读者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角色间情感的积累和发展。
3.增强紧迫感或历史纵深感:时间的标记可以增加事件的紧迫感,让读者感受到局势的紧张。
4.反思与回忆:“现在想来”之类的表述引导读者和角色一同回顾过去,进行反思,这种时间的跳跃有助于展现人物的成长和历史的沉淀,从而展现主题。
小结:频繁使用时间标示语句的叙述效果
高考链接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在这部小说中,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仿佛消失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离奇而又真切、不可思议而又栩栩如生的世界。
本文的写作特色:
①“魔幻性”带有浓厚的本土色彩。
所谓本土色彩,是指拉丁美洲土著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神灵崇拜以及他们对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等问题的看法,都是这种“魔幻”的源泉。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在这部小说中,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仿佛消失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离奇而又真切、不可思议而又栩栩如生的世界。
②以荒诞、夸张的描写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
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中,为了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作家充分发挥想象,置现实于神话氛围中,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夸张、渲染,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比如,在丽贝卡要来马孔多之前,奥雷里亚诺未知先觉,“‘我不知道是谁,’他坚持道,‘但不管是谁,人已经在路上了’”。
本文的写作特色: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在这部小说中,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仿佛消失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离奇而又真切、不可思议而又栩栩如生的世界。
③象征手法显示作者对历史的反思。
马孔多居民患上失眠症,之后开始失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把日常用品贴上标签注明用途。人们忘记了曾经发生的事情,忘记了马孔多的过去和现在。作者对失忆的描写,表现了马孔多在文明洪流面前受到的巨大冲击,包含了作者对哥伦比亚以及拉丁美洲历史的反思。
本文的写作特色:
我们通过《百年孤独》感悟人性与人生,体味魔幻与现实。
马尔克斯是悲悯的,他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与表达。“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作者用一个毁灭的结尾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愤懑。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要用寂寞来偿还。”课程结束,相信我们的思考没有结束。
课程小结


笔记整理
自我检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