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三中联盟学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三中联盟学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三中联盟学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名句名篇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还有各种花的香, 。
(2)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 , 。
(5)《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 。
二、选择题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政府正在引导企业大力提高口罩产能产量,用于解决当前口罩不足。
B.湄洲岛的潮音,紫霄山的怪石,广化寺的钟声,让我听得如痴如醉。
C.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市图书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D.扎实地做好疫情防控措施,是当前中小学复课复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三、基础知识综合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lìn sè)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gān sè)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yùn niàng)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化妆 ②莅 临 ③淅沥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lìn sè) (gān sè) (yùn niàng)
(3)解释“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下列依次填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站立在绿茵茵的草地上,______,夜晚墨汁一样浓郁的黑,弥漫整个大地,大地仿佛陷入永恒的沉睡之中。
①在此之前,这个明珠一样的草原小镇上没有一盏路灯。
②凉意沿着脚踝蜿蜒而上,侵入我的每一寸肌肤,直至细胞和血液。
③这是现代文明对草原的进驻。
④那一瞬间,我仿佛重新成为一个柔弱的胎儿,躺在母亲的子宫里,被温柔地包裹。
⑤当夜色降临草原,路灯便次第亮起。
A.②④①③⑤ B.④②③⑤① C.②④⑤③① D.④②①⑤③
四、诗歌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在战国之后,逐渐形成了以右为尊的制度,所以把官员被贬降职叫“左迁”。
B.首句对“杨花”“子规”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C.第二句中的“过五溪”可见路途之艰难、荒远,并能从中看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D.全诗写景抒情,袒露诗人听到好友遭贬远放后旷达豪放、乐观向上的内心世界。
5.诗中第三四两句创设托月相送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个选段,完成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卷,至不知饥渴暑寒。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元末 阿鲁图《宋史》
6.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限标一处)
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 至 不 知 饥 渴 暑 寒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去后乃至 (2)元方入门不顾
(3)自是手不释卷 (4)众皆弃去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
(2)光持石击瓮,破之。 译文:
9.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分析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点。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0.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济南小雪后的山景主要“妙”在像“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和“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两个方面。
B.用“日本看护妇”来比喻白雪覆盖下的矮松,这个比喻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C.这段文字主要描绘了济南雪后山景的秀美,语言生动贴切,纯净优雅。
D.“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一个“羞”字,不仅画出了雪景的“色”,与“粉色”相贴切,而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内在美。
11.请依次写出第①段显示作者观察顺序的词语。
( )→(树尖)→( )→( )→( )
12.结合语境,赏析下列语句。
(1)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从修辞角度)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从加点词语角度)
13.揣摩第①段画线句子,说说句子在语言表达上的妙处。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雨季心理
①雨多成洪,洪如猛兽,给人带来灾难。缺雨成旱,旱如烈火,能把农人的希望一把火焚掉。听南方水灾四起,我庆幸生了个好地方,不用担洪水灭顶之忧。可是,又生思虑,由于久不见雨,人心生烦,便无端地想起几乎忘掉了的雨声。心里好笑,什么不好想,单单想雨声!
②记得小时乡里什么都缺,唯不缺雨。
③来到伏季是雨季,不知不觉雨就来了。天下雨,人躲进屋里,大人放下外面的活,忙起家里的活,孩子闲着趴在窗台隔着窗棂看雨。很快,院子里打起一片水泡,一个水泡溅起,传出一声水泡响。院里水泡密密麻麻,砸得一院子叽哩咕叽响。雨密了,连了一片,听不到有节奏的水泡声,接下来是一片哗哗响,那是水泡的重叠与连接。接着屋檐下雨水流成了水帘,由上而下瀑来。下面摆了一溜住家过日子的家什,水流砸在上面发出的水声不一样。砸在水桶上,水声清脆;砸在酱坛子上,声响沉闷;砸在鸡窝上,声音低沉;砸在空地上,溅起水涡,响声哗哗……一阵风吹来,把水流的水珠摇向窗户纸上,叭叭的响声像是一阵鞭响。纸湿透了,水流进了屋子,孩子急忙拿来破布堵住雨水。
④奇妙的雨声,令你兴奋,能随着雨声幻想许多让人高兴的事儿。人若是困了,想睡觉,下雨天最好睡,此时的雨声是催眠曲,尽管外面是风雨交加,雨声响得清楚,却不耽搁睡觉,反而睡得更昏。经过了连续劳作的农人,平日里舍不得大白天睡觉,只有到了雨天,才是睡大觉的好时光。雨天睡觉并不需要在炕上或者床上,只要有个地方不漏雨,铺个小草帘,保准躺下就呼噜,常常是呼噜声盖住了雨声。有时被雨声惊醒,翻个身继续打起呼噜。有时下一天雨,有人能连饭不吃一睡一天。都说下雨的天好睡觉,只有知冷知热的人才知道,哪里是雨天好睡觉,那是把人累的。
⑤夜里下雨水声更大,却不影响睡觉。那时,很少见到夜里下雨了,谁家因雨声吵得睡不着。即使再严重的神经衰弱,夜里下雨了,也不用起来吃安眠药,保证睡得比平日香。所以有不少睡不着觉的人盼下雨。
⑥这些年雨水确实太少了,夜里听雨声的时候自然不多。听不到雨声,心里常发慌,甚至睡觉也不安稳。突然一天夜里,我听到了雨声,敲打着盆盆罐罐叮当响了一晚上,闻着久违的雨声,心里一舒服,觉睡觉很香……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是楼上二楞子洗澡忘关太阳能水箱了,水顺着雨水管道经过五六层楼流在屋檐下隔壁二大妈的垃圾桶上……
⑦打这儿起,每当睡不着的时候,心里便盼望着可又害怕雨声。
14.通读全文,看看作者围绕“心理”写了儿时雨季中的哪些情趣,请简要概括。
15.第①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6.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既“盼望”着雨声又“害怕”那雨声呢?
17.将第③自然段和朱自清《春》中的一段文字作比较,然后回答问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麻麻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请分别概括出两个文段中“雨”的特点。
(2)从描写角度,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写雨的异同。
①雨密了,连了一片,听不到有节奏的水泡声,接下来是一片哗哗响,那是水泡的重叠与连接。接着屋檐下雨水流成了水帘,由上而下瀑来。
②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七、填空题
18.1926年, (填名字)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以《 》为总题目发表于《莽原》,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八、名著阅读
19.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鲁迅作品 人物 人物事迹 人物特点
《阿长与<山海经>》 踩死了小隐鼠,立下许多过年的规矩,睡觉姿势很不雅观,给我买《山海经》。 愚昧迷信质朴善良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严谨认真平等待人
《琐记》 衍太太 怂恿小孩子吃冰块,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
《 》 寿镜吾 要求严格,但从不体罚学生,给予了我在私塾中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 正直质朴博学和蔼
九、作文
20.请以“温暖的目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三中联盟学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2
答案 C
1. 混着青草味儿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断肠人在天涯 闻道龙标过五溪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2.C
3.(1) zhuāng lì xī lì
(2)吝啬 干涩 酝酿
(3)“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文中指北风的寒冷、强劲让人难以忍受,突出冬日雨的清冷柔和。
(4)C
4.D 5.抒发了诗人对友人遭贬的深切同情和牵挂,以及虽远隔千里却始终相伴的诚挚情谊。
6.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 至 /不 知 饥 渴 暑 寒 7. 才 回头看 放下 离开 8.(1)等你很久,你没到,已经离开了。(2)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缸,缸破了。 9.相同点:临大事,处变不惊,沉着冷静,机智,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点:【甲】文中元方:方正,能言善辩,有礼有节,刚正,勇于维护自己以及父亲的尊严。
【乙】文中司马光:少年老成,爱读书,孜孜不倦,学习能力强,聪慧,善于分享。
10.A 11.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12.(1)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草地与雪地相间比作一件花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小山的娇美和秀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卧”字运用拟人,赋予小村庄和雪以慵懒、闲适的情态,生动表现出济南冬天宁静、安详的氛围,凸显冬日温情。 13.用“太秀气”拟人化形容小山,既写出小山的娇美形态,又暗含对济南小山的怜爱之情,间接表达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语言亲切自然。
14.①隔着窗棂看院子下雨的乐趣。②雨天里人们(尤其是劳累的人)睡觉的惬意。③雨夜里人们睡得比平时更香。 15.表达了作者希望风调雨顺,既不要因多雨成洪灾,也不要因少雨成旱灾的愿望。
写法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洪”比作“猛兽”,把“旱”比作“烈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灾和旱灾的可怕,突出了雨水适量的重要性;句式匀整对称;语言简洁形象。 16.“盼望”是因为雨声能勾起作者对儿时雨中情趣的回忆,能让作者在睡不着时有所寄托,又因为缺雨就会造成干旱,危害极大,所以作者“盼望”雨;“害怕”是因为后来发现曾经以为的“雨声”是二楞子忘关太阳能水箱的水流声,不是真正的雨声,害怕那浪费水的“雨声”再次出现,破坏了对雨声美好的回忆。 17.(1)第③自然中的雨:雨势大,声音响,充满活力;《春》中雨:细密、轻柔、绵长,营造出安静和平的氛围。
(2)答案:相同点:都从视觉角度(正面)描写雨的各种形态。
不同点:文段③主要通过正面描写雨的形态(水泡、水帘等)和听觉来写雨;《春》除了视觉描写雨的形态,还通过描写雨中的树叶、小草等景物,侧面烘托雨的特点。
18. 鲁迅 旧事重提
19. 长妈妈 为鲁迅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的错误,关心鲁迅的解剖实习,向鲁迅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情 自私自利、心术不正,喜欢使坏捉弄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0.例文:
温暖的目光
时光微凉,那一场场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去铅华,清绝明净。唯一不变的,是那温暖的目光。
回首相望,越过那记忆的平原,寻出那饱含深情的四目,在相对。那是在一个暑假,已是傍晚的五六点。昏黄而又有温度的夕阳射下,地上一片金黄。奶奶正坐在巷口那光滑的石凳上,微微合着眼,是在闭目养神。奶奶早已是一头银发,找不出一丝的青色。夕阳落在奶奶的银发上,折射出刺眼的光。
我拉着行李箱,走出门口,来到巷口,准备去参加夏令营。我小心翼翼地,生怕惊动奶奶。而老人却缓缓睁开眼,像是一直暗暗等着我的经过。奶奶叫住我:“雯雯,去夏令营了吗?”“要去了呢。”奶奶直起身子,笑着点了点头。
家里人都说我是奶奶带大的,说我小时候都是奶奶每天背着串门儿,带我四处转悠。随着时光流逝,童年的记忆已经模糊,只剩一些零散的碎片在脑海里盘旋。记得那时候,走累了就吵着让奶奶背,想要的玩具就叫奶奶买,做错事了就往奶奶身后躲……每次奶奶蒸艾角,都是我的开心时刻,她会揪一团小粉团让我在旁搓玩。蒸好艾角就第一时间拿给我吃,软软糯糯的,那是独属于我儿时的美味。
风起,耳边响起“呼呼”的风声。傍晚的风那么温柔,仿佛手指,轻拂起我的头发;像鸟的翅膀,轻轻拍着我的脸颊;又像调皮的孩子,掀起了奶奶的衣角。奶奶抬起头,银发在飞扬。她望向我,奶奶的双目是浑浊的,饱经了沧桑,看遍了尘世。那凝望饱含深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爱。我能深深地感觉到,我是幸福的。“注意安全啊,多吃点。”奶奶笑着,皱纹扭曲着,眼角泛起的皱纹似鱼尾。奶奶依旧望着我,充满了关爱。那目光是那般的温暖,像一只手,抚摸着我的脸庞。奶奶嘴角勾起的弧度是爱的弧度,是我熟悉的弧度。
“我走了,再见。”奶奶挥挥手,眯着眼,望着我渐行渐远的背影。我不用回头,也知道有一双饱含温暖的目光紧贴着我,满满的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时光如何冲刷,那温暖的目光永远不会改变,永远不被遗忘。奶奶年纪已大,双眼早已看得不再清晰,看着她的孙女,却从未模糊。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