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短歌行》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短歌行》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7.短 歌 行
曹 操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我国古代诗歌历史发展的脉络
先秦诗歌
两汉诗歌
魏晋诗歌
南北朝民歌
唐 诗
宋诗
宋词
元 曲
明清诗歌
《诗经》
《楚辞》
屈原《离骚》
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
乐府诗《孔雀东南飞》
三曹
建安七子
竹林七贤陶渊明
谢灵运
谢眺
北朝《木兰辞》
南朝《西洲曲》
初唐:初唐四杰(王杨卢骆)
盛唐: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
中唐:韩愈、白居易、李贺
晚唐:李商隐、杜牧
苏轼、黄庭坚
婉约:柳永、李清照
豪放:苏轼、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郑光祖 白 朴
关汉卿 马致远
龚自珍(诗)
纳兰性德(词)
广义上讲,可以入乐的诗都称为乐府诗,有多种含义:
1.指宫廷主管音乐的部门,这种官方机构在秦、汉时已经设立。其主要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民歌以及创作歌辞等。习惯上把采自民间的歌辞称为“乐府民歌”。
2.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曹操创作的《短歌行》属于此类。
3.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仿照乐府诗的某些特点而写作的诗,通常被称为“新乐府”,如杜甫《兵车行》。
4.宋元以后“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因为它们最初也是配乐演唱的。
关于「乐府」
乐府与古诗
乐府可歌,古诗不尽可歌
1
乐府诗多长短句,古诗
除四言外,多为五、七言
2
乐府内容多为记功述事,
古诗主言情
3
乐府诗贵遒劲,古诗当温雅
4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是依照歌词音调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短歌比较短促,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之为“短歌”。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文学体裁,属乐府诗一类。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此外还有“歌、吟、引、曲、谣、辞”等都是乐府体裁。
如:《登幽州台歌》《琵琶行》《十五从军行》《梦游天姥吟留别》《李凭箜篌引》《秋风曲》《渭城曲》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许劭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裴松之
“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唐太宗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苏轼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易中天
“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挟天子以令诸侯,奸诈狡猾、善耍权谋是他;枉杀一千,不放一个,生性多疑,狠毒残忍是他;生民百遗,念之断肠,心系苍生,胸怀社稷是他;统一北方,征讨孙刘,雄才大略,志向高远是他;东临碣石,横槊赋诗,建安风骨,才华横溢亦是他。
他是奸是忠,是善是恶,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曹操的?
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外定武功”,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统一了中国北方,并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时代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jīn
wèi
yōu

duō



qiān
思考问题
1.请找出本诗的诗眼。
2.诗人为何而忧?
3.从这些“忧”中我们可知诗人有怎样的“志”?
诗眼:

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诗词的主旨所在。
探究曹操之“忧”
思考:诗人为何而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低沉
昂扬
“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忧人生苦短”
“忧贤才难得”
“忧功业未成”
广纳人才
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

再读诗歌,思考问题
4.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志”,都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1.比喻
2.用典
3.引用
4.借代
5.比兴
6.设问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 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 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用典:是指在诗词中直接引用、或化用改用神话故事、古人故事、典籍词句等以表达自己的见解或情感。
作用:品评历史、借古论今,抒情言志、表明心迹,拓宽诗境、典雅含蓄,简洁凝练、内涵丰富。
《国风·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白居易《琵琶行》)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借代指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借事物的局部(或特征)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运用借代可以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语言简练、含蓄。
借用相关的事物 用部分代替全体 用具体代替抽象 用特征代替本体
素材积累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出诗人渴求贤才的博大胸襟。你能写出几句这样的名言警句么?试试看。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2、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 故天下归心。
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
4、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但比天空更为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理解性默写
1.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 小雅 鹿鸣》中的诗句,“ ”,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2.化用《史记》中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现作者求贤若渴心情的名句是: 。
3.曹操为成就大业,对天下贤才发出由衷的呼唤的四句诗是: 。
4.《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理解性默写
5.诗人用设问的手法回答如何排遣胸中的忧愁的句子是: ? 。
6.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诗人却仍然忧愁难消的句子是: , 。
7.“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曹操迫切需要辅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于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不禁一吐其求贤若渴之情: , ?
8.引用《诗经 郑风 子衿》里的诗句来抒写诗人求才若渴的句子是: , 。 , 。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1.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开头两句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首句“对酒当歌”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
B.三、四节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诗人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
C.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
D.最后两节仍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解析 D项,“最后两节仍运用借代”错误,从诗中来看,最后两节应是运用比兴和引用的手法,而不是借代,如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比喻贤才徘徊着想要选择明主。
小结
这首诗通过比喻用典的艺术手法表现了曹操对人生苦短、功业难成的感慨以及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使我们看到了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也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