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三)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三)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重庆外国语学校2026届高三(上)10月月考(三)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试卷由 整理排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窗墙比是指建筑某一个立面窗户面积与该立面总面积之比,是影响建筑内采暖、制冷和照明等能耗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基于全年建筑能耗最小来确定最优窗墙比。下图为奥斯陆(59°57′N,10°45′E)、法兰克福(50°07′N,8°37′E)、罗马(41°54′N,12°30′E)南向墙面最优窗墙比下的全年建筑能耗情况。据此完成1-2小题。
1.甲、乙分别代表的城市是
A.罗马、奥斯陆B.法兰克福、罗马
C.罗马、法兰克福D.法兰克福、奥斯陆
2.甲、丙城市南向墙面的最优窗墙比分别为0.27和0.56。甲城市最优窗墙比小于丙城市的原因是甲城市
A.夏季白昼时间较长,照明能耗较小B.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制冷能耗较大
C.冬季降水较多,采暖能耗较小D.年平均气温较低,全年建筑能耗较小
每年4月中旬至5月初,瑞典的驼鹿开始从森林向草场迁徙。右图示意驼鹿迁徙的大致方向。读图,完成3-4小题。
3.驼鹿迁徙
A.时段正值降水骤减月份
B.范围在极地高气压带区域
C.沿途地势大致由低到高
D.直接受北大西洋暖流控制
4.研究显示,近年来驼鹿迁徙开始时间有所提前,最可能是由于
A.海水盐度增加B.气候变暖C.土壤肥力下降D.草场退化
下图为长江口简图,图中虚线表示沟槽或隆脊。研究人员测定M、N两点2月和8月的海面水体盐度;在P、Q两地采集海底表层沉积物并测定年代,测得P地距今约1千年,Q地为现代沉积。完成5-7小题。
5.M、N两点的海水盐度
A.同季节M大于NB.M夏季大于冬季
C.N冬夏盐度差更小D.N受径流影响更大
6.关于P、Q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P地以侵蚀为主B.Q地以侵蚀为主
C.P地位于隆脊上D.Q地位于沟槽中
7.发育水下沟槽的动力最可能来自
A.潮流B.风浪C.上升流D.温度差
海洋热含量指单位面积海水的能量(单位:J/cm2,受海洋热含量的控制,巴伦支海5-8月表现为海洋从大气吸热,9月至次年4月表现为海洋持续向大气放热。偏南风增强的年份,该海区南部无冰区海洋向大气释放的热量减少,北部海冰覆盖区则相反。下图示意巴伦支海。完成8-10小题。
8.巴伦支海5-8月海洋从大气吸热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的蒸发量较低B.海冰反射太阳辐射弱
C.极地东风势力较强D.海面的温度低于大气
9.巴伦支海海洋热含量最低的月份是
A.2月B.4月C.6月D.8月
10.偏南风增强的年份,巴伦支海北部释放热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海冰面积减小B.大气辐射增强C.海水温度降低D.大气湿度增加
下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11月18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小题。
11.关于图中①-④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近地面的风向为偏西风B.②地气流顺时针下沉、辐散
C.③地两侧气压相同,属无风区D.④地气流辐合、上升,风力小
12.若图中甲锋移动速度远快于乙锋时,推测可能引起的天气变化是
A.甲锋赶上乙锋,近地面两锋合并,暖空气被抬升到高空,锋面两侧均有降水
B.若甲为冷锋、乙为暖锋,两锋相遇时,冷锋势力强,所以只在甲锋后降水
C.若甲为暖锋、乙为冷锋,两锋相遇时,暖锋势力强,所以只在甲锋前降水
D.甲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因温度升高,速度降低,所以风力减弱,天气晴朗
我国温带湿润区某盆地内分布着海拔约280米、地势平坦的台地和海拔220-240米的河流谷地。台地基岩为沉积岩,风化物颗粒小、质地黏重;谷地地下水位常接近地表。盆地四周分布着海拔约380米的低缓花岗岩丘陵,是该区域的自然地带植被和土壤分布区;盆地北缘有一座海拔约880米、坡面陡峭的花岗岩山峰,成为盆地理想的眺望点。据此完成13-15小题。
13.盆地北缘陡峭的花岗岩山峰应是
A.火山B.断块山C.背斜山D.向斜山
14.花岗岩山峰未发育自然地带土壤,主要是因为山峰
A.气温较低,风化强度较弱B.植被稀疏,土壤腐殖质少
C.成土母质黏重,地表过湿D.坡面陡峭,水土不易留存
15.台地土壤比丘陵区土壤含水量高的原因是台地
A.排水和下渗不畅B.河流补给多C.蒸发更弱D.降水更多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M乡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其集镇区由上下两片区组成(图1)。上片区主要为居住区,居民多从事农业活动;下片区为乡政府所在地,居民主要从事联系松散的非农业活动,图2示意下片区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从下片区内的河流一级阶地经过。
(1)下图为AC一线的地形剖面,在虚线框内将缺失部分补充完整。(2分)
(2)M乡集镇区对全乡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较弱,分析其原因。(6分)
(3)有人建议将现有汽修厂升级为公路驿站。从服务业发展角度对升级的方向进行概括,并说明理由。(至少概括一个方向,提出三点措施)(7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通常把中高纬大陆冷空气突然向南爆发,南海一带东北风迅速加强的现象称为"冷涌"。2021年12月15-20日,南海一带经历了一次强冷涌过程,马来西亚出现了持续性强降雨天气。下图表示北京时间12月17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中箭头示意此次冷涌气流移动路径。
(1)说明此次冷涌形成的动力条件。(4分)
(2)指出冷涌南下过程中气流温湿性质的变化,并运用海—气相互作用原理解释其变化原因。(8分)
(3)结合材料,分析马来西亚此次强降雨的成因。(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左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右图为左图中拉合尔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
巴基斯坦是世界重要的灌溉农业国家,乙地是该国重要农业区。目前,乙地正推广"水肥药一体"的喷滴灌技术(在灌溉水源中加入化肥和农药)取代大水漫灌。
材料三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重要的合作项目,瓜德尔港、产业园区、公路铁路和能源为四个建设重点。通过该走廊建设,逐步完善巴基斯坦与中国的互联互通,推动中巴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1)甲处河流径流全年有两个峰值,说出其出现的季节及主要补给类型。(4分)
(2)说明乙地多旱灾的自然原因。(6分)
(3)简述乙地推广"水肥药一体"喷滴灌技术的环境效益。(6分)
(4)说明将交通作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重点的主要理由。(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