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某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等级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河西区某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等级考)(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河西区南开翔宇学校高二年级第一次学情调查
政治学科试卷(等级考答案)
第Ⅰ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D C B C B B C C D D B B C
第Ⅱ卷
16.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10分)。
②该村立足自身自然、文化、生态条件,因地制宜,科学管理,深入挖掘各类资源优势,积极寻找乡村振兴的内在规律,打牢产业基础,最终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之路。(2分)
17.①发展具有普遍性,科技创新一直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因此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科技创新。(3分)
②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面对人工智能这一发展机遇,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推动我国生产力整体跃升。(8分)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对科技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的同时,积极应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材料1分(5分)
18(1)①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有大局观,明确自身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定位。(4分)
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东北地区发展有优势也有短板。(3分)
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东北地区发展关键是立足自身优势,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5分)
④矛盾有普遍性,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对于东北地区的发展,要冷静分析问题造成的原因,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问题。(7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东北全面振兴要立足东北的科教和产业优势,制定发展战略。(4分)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东北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强大信心,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4分)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河西区南开翔宇学校高二年级第一次学情调查
政治学科试卷(等级考)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6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答题纸和答题卡上。答题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希腊哲学中,泰勒斯的“水”本原论,赫拉克利里特的“火”本原论等,都是在探讨宇宙世界的本原问题,这就是哲学最初的表达,即通过寻找世界的本原、解释世界的变化,从而找到真理。这种哲学最初的表达( )
A.揭示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B.产生于人们对宇宙的追问和思考
C.是在思考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是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从哲学的基本派别看,下列观点与“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相一致的( )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③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产生于19世纪,但它依旧具有强大的现实生命力,依旧闪耀着光辉灿烂的真理光芒,散发出永恒的思想魅力。这体现了( )
A.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
D.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4.“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下列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物质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②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又是可以被认识的
③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客观实在性
④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物质现象的共同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北京冬奥会使用的我国科技团队研制的凝胶冰雪,它采用一种亲水的高聚物网络,使冰晶在融化后被牢牢锁在网格中,从而在常温下“永不融化”在制作凝胶冰雪时,团队特意选择了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水凝胶,无毒无害,自然环保。“永不融化的冰雪”的研制过程体现了( )
①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③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歌曲《左眼皮跳跳》里有这样一句歌词:“左眼皮跳跳,好事要来到,不是要升官,就是快要发财了。左眼皮跳跳,那吉祥的预兆,就算什么都没有,也让我心情好。”歌词中煞有其事的说法( )
①表明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没有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表明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因而是主观的
④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是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主观臆断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北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了深刻转型:从北京发展转向首都发展,从单一城市发展转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治理。北京的深刻转型蕴含的哲理是( )
①立足整体,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②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会影响部分 ④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们要正确看待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国情。大有大的难处,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4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但大也有大的优势,可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和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形成发展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
C.事物都包含着劣势和优势两个方面
D.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9.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超越4G的一个大的标准体系,其中一部分技术需要基于当前技术的演进,另一部分则是相对更加革命性的技术,这两部分技术相辅相成,从而实现了一个无缝的升级。可见( )
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②新事物从一开始就比旧事物更强大
③后出现的事物才是真正的新事物
④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习总书记的讲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也是无条件的
B.承认矛盾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辩证否定是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的否定
11.下图漫画《没有作茧自缚,哪能破茧成蝶》所蕴含的哲理是( )
A.量变到质变飞跃是无条件的 B.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12.与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哲理相同的是( )
拉撒路(节选)
海涅
蔷薇花总是有刺; 我相信,天上可爱的天使,他们也决不会没有瑕疵。
…………
天幕上最光洁的星辰, 要是伤了风,也会堕入凡尘
最好的苹果酒常带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有黑点可以看到。
A.提纲挈领 纲举目张 B.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C.乱生于治 怯生于勇 D.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13.《说文解字》指出,由止、戈组成的“武”字,意为制止战争,拿起武器的目的是放下武器,保卫和平。可见,在本义中,“武”中有“德”,“德”约束“武”。“武”字本义中包含的哲学智慧是( )
①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贯通
②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③矛盾的斗争性受到同一性制约
④矛盾双方的对立推动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上班能拼车,在家能看病,一条微信登门洗衣……”近年来,与互联网有关的新业态高速发展,但无序竞争、网络欺诈、隐私侵权等问题也让人们对新业态产生疑惑。这要求我们( )
①抓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
②抓主要矛盾,但也要重视解决次要矛盾
③坚持否定,积极推动旧事物的灭亡
④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也要正视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基本的发展观,二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 )
A.是否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是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C.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是否坚持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村曾是一个贫困村。该村不停地探寻出路,提出“因地制宜,发挥每一个老百姓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找到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路。
该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通过整合传统文化和老物件,打造勾起儿时记忆的乡愁场景,吸引大量城市游客前来观光;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终于靠自己的实干摸索出一条“蝶变”之路。
结合材料,分析该村的“蝶变”之路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工智能(AI)是人类发展新领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中国人的发明占175项,中国四大发明更是造福全世界。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再到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一次次颠覆性的科技革新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面对这一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1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4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9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此次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到两个关键词。其一,大局观。总书记列举了几个数据:东北粮食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商品粮占全国三分之一,调出量占全国40%。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无疑是东北的首要担当。其二,辩证看。东北地区发展有优势也有短板,关键是立足自身优势,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哪些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哪些是可以攻坚克难解决的 不能像李逵挥斧乱砍那样,全是问题,而是要冷静分析是怎么造成的然后问题导向解决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两个关键词”中蕴含的哲学道理。(19分)
材料二: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比较雄厚,科研机构众多。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背景下,要立足东北的科教和产业优势,制定发展战略。三天的黑龙江之行,东北人民坚韧不拔的意志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强大信心,给总书记留下深刻印象。“缺什么,都不能缺信心。”总书记勉励大家,“信心就是黄金。”当年开发东北多么困难,闯关东这些前辈怎么过来的 北大荒怎么开垦出来 就是靠信心、靠信念。”
(2)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蕴含的哲学道理。(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