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10月份高一物理月考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10月份高一物理月考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10月份高一物理
月考试卷(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甲、乙两物体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规定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分别为、,在两物体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体的速度变化大,乙物体的速度变化小
B.乙物体的速度变化大,甲物体的速度变化小
C.甲物体速度变化方向与乙物体速度变化方向相反
D.乙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小于甲物体的速度变化率
【答案】C
【详解】AB.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时间有关,题中未说明时间关系,无法比较甲、乙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小,故AB错误;
C.根据加速度定义式
可知速度变化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则甲物体速度变化方向与乙物体速度变化方向相反,故C正确;
D.由加速度定义式可知,加速度大小等于速度变化率,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大于甲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则乙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大于甲物体的速度变化率,故D错误。
故选C。
2.下列物理量中都属于矢量的是(  )
A.路程;速率 B.时间;位移
C.平均速度;速度变化量 D.质量;加速度
【答案】C
【详解】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为矢量,如位移、平均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为标量,如速率、时间、质量。故都属于矢量的是平均速度和速度变化量。
故选C。
3.2024年10月11日宣绩高铁开通运营,宣绩高铁位于安徽省南部,线路起自合杭高铁宣城站,经由宣城市宣州区、宁国市、绩溪县,终至绩溪北站,新建正线全长111.6公里。宣绩高铁首发列车G9298从宁国南站驶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经过A、B、C三点,已知AB段距离为BC段距离的一半,AB段的平均速度为108km/h,BC段的平均速度为216km/h,如图所示,高铁经过C点的速度大小为(  )
A.85m/s B.75m/s C.65m/s D.55m/s
【答案】B
【详解】高铁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由于AB段距离为BC段距离的一半,则有
可知B点是AC段的时间中点,则AC段的平均速度为
联立解得vC=75m/s
故选B。
4.下列关于质点和参考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计算地球公转在一年内走过的路程,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B.分析“香蕉球”的运动原因,“香蕉球”可以视为质点
C.“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春水向东流是以江岸或相对江岸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的
D.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
【答案】B
【详解】AB.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将物体看成质点,所以计算地球公转在一年内走过的路程,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分析“香蕉球”的运动原因,“香蕉球”不可以视为质点,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C.“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春水向东流是以江岸或相对江岸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甲、乙两物体所在高度之比为4:1,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落地时的速度之比为2:1
B.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2:1
C.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为1:1
D.落地时的时间之比为4:1
【答案】D
【详解】A.由,得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
可得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所以加速度之比为1:1,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可得

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某人划船逆流而上, 当船经过一桥时,船上一小木块掉在河水里, 但一直航行至上游某处时此人才发现,并立即返航追赶,当他返航经过1h追上小木块时,发现小木块距离桥有5400m远 ,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时船在静水中前进速率相等,则河水的流速大小是(  )
A.0.5m/s B.0.75m/s C.1.5m/s D.3m/s
【答案】B
【详解】以流动的河水为参考系,则小木块静止不动,船向上和向下航行时相对于水的速度大小相等,所以,从小木块掉到水里一直到船再次追上小木块所用时间为
小木块与河水速度相等,故河水的流速为
故选B。
7.一架无人机从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对于无人机在时间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刻,无人机的速度为 B.时刻,无人机的速度最大
C.时间内,无人机的位移为 D.时间内,无人机的位移为
【答案】D
【详解】A.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速度,所以时刻,无人机的速度为
A错误;
B.坐标轴之上表示物体加速,坐标轴之下表示物体减速,所以时刻,无人机的速度最大,B错误;
C.时间内,无人机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
时刻,速度为
若时间内,无人机匀速,则位移为
实际上时间内,无人机依然加速,所以位移
所以时间内,无人机的位移
C错误;
D.根据图像对称性可知时间内无人机匀减速到0,可视为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有
D正确。
故选D。
8.物体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A、B、C三点,其中,。若物体经过AB、BC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 )
A. B. C. D.
【答案】B
【详解】根据

B点速度为

联立得
故选B。
二、多选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9.如图所示是科大著名服务机器人“可佳”,现要执行一项任务,给它设定如下动作程序:机器人在平面坐标系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m,1m),又由点(3m,1m)沿直线运动到点(1m,4m),然后又由点(1m,4m)沿直线运动到点(5m,5m),然后又由点(5m,5m)沿直线运动到点(2m,2m),这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s。则(  )
A.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B.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
C.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
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率大于1m/s
【答案】CD
【详解】AB.根据题意可知机器人的轨迹如图所示
由轨迹图可知,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不是一条直线,机器人会两次通过同一点,故AB错误;
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
故C正确;
D.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整个过程的运动时间为2s,而整个过程机器人的路程大于位移大小,即大于,则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率大于1m/s,故D正确。
故选CD。
10.无线蓝牙耳机摆脱了线材束缚,可以在一定距离内与手机等设备实现无线连接。为了研究在运动过程中无线连接的最远距离,甲和乙两位同学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乙佩戴无线蓝牙耳机,甲携带手机进行检测。时刻,乙在甲正前方8m处,二人同时沿同一直线向正前方运动6s,各自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x为时间t内的位移),手机检测到蓝牙耳机能被连接的时间为4s。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做加速度大小为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B.0-6s内甲、乙运动的位移大小相等
C.时,二人相距最近,最近距离为3.5m
D.该蓝牙耳机的最远连接距离为5.5m
【答案】BCD
【详解】A.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
甲的与关系为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可知甲做初速度大小为,加速度大小为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内,甲运动的位移为
根据题图可知,乙的与关系为

可知,乙做速度大小为的匀速直线运动,内,乙运动的位移为

故B正确;
C.两人共速时,距离最近,设时间为,则
代入数据,解得
此时甲的位移为
乙的位移为
最近的距离为
故C正确;
D.由于蓝牙耳机能被连接的时间为4s,而甲乙两人3s时相距最近,所以蓝牙耳机连接的时间为,当时,甲的速度大小为
此时,甲的位移为
乙的位移为
最大的距离为
故D正确。
故选BCD。
11.位移传感器是把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转换成电信号,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可以立刻在屏幕上显示物体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仪器。通过数据处理,可以进一步得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是利用位移传感器测量位移的示意图。该系统中有一个不动的小盒C,工作时小盒C向被测物体D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物体D反射后又被小盒C接收。根据发射与接收超声波脉冲的时间差和空气中的声速,可以得到小盒C与运动物体D的距离、以及,再结合相邻两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从而系统就能算出运动物体D的速度。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测速仪,在某次测速过程中,固定的测速仪对道路正前方做直线运动的某辆汽车共发射三次信号,接收三次信号,数据如下:
时刻 0 0.02s 0.1s 0.14s 0.2s 0.25s
事件 发射第一次超声波信号 接收第一次超声波信号 发射第二次超声波信号 接收第二次超声波信号 发射第三次超声波信号 接收第三次超声波信号
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越来越近
B.汽车第一次反射超声波信号时,与测速仪的距离为
C.汽车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反射超声波信号之间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约为
D.汽车正在减速行驶
【答案】CD
【详解】AB.汽车第一次反射超声波信号时,与超声波测速仪的距离为
汽车第二次反射超声波信号时,与超声波测速仪的距离为
可知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越来越远,A错误,B错误;
C.汽车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反射超声波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
汽车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反射超声波信号之间的时间为
故汽车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反射超声波信号之间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约为
C正确;
D.汽车第三次反射超声波信号时,与超声波测速仪的距离为
则汽车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射超声波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
汽车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射超声波信号之间的时间为
故汽车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射超声波信号之间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约为
可知汽车正在减速行驶,D正确。
故选CD。
12.近日,我国首个国产移动操作系统——华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发布,华为此次发布的原生鸿蒙操作系统可以实现多设备联动。其中,蓝牙通讯传输在“纯血鸿蒙万物智联”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设备之间蓝牙配对成功是蓝牙通讯传输的前提。搭载有鸿蒙系统设备的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遇到突发状况后甲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乙做匀减速运动至停止,运动图像如图所示,时,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且相距10m。已知蓝牙自动配对需要在稳定传输距离内进行,配对成功需要1s(配对成功后,再次传输信息无需重新配对),蓝牙通讯稳定传输的距离在4m以内。已知两车可视为质点且相遇不影响各自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甲、乙两车蓝牙配对成功 B.时甲、乙两车并列行驶
C.时甲、乙两车并列行驶 D.甲、乙两车蓝牙通讯稳定传输时间为5.5s
【答案】ACD
【详解】A.时,甲的速度为
乙的速度为
由图像中图线与轴所围区域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追赶了乙的距离为
此时相距4m,达到稳定传输的距离,开始自动配对,在时配对成功,故A正确
D.在之间,甲乙相距在4m以内,此间配对成功且稳定传输,稳定传输时间为3s;在之间,乙在甲前距离大于4m,故不能稳定传输;时,甲车追赶乙车,在时,甲在乙后4m处,此时恰好可以稳定传输,在之间稳定传输,故稳定传输时间为5.5s,故D正确
BC.设在后经过时间,甲、乙两车并列行驶,则有
可得
甲、乙两车在首次相遇并列行驶,故B错误,C正确。
故选ACD。
三、填空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空4分,共12分)
13.如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则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填“较大”或“较小”)。用可以表示D、G间的平均速度,也可以粗略地代表E点的瞬时速度,为了更加精确的表示E点的瞬时速度,理论上讲应把包含E点在内的时间间隔Δt取得 (填“小一些”或“大一些”)。
【答案】 较小 小一些
【详解】[1]由于纸带上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较小;
[2]当Δt越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所以时间间隔Δt应取得小一些。
14.如图所示,一个直径为D的圆柱体,其侧面刻有螺距为h的光滑的螺旋形凹槽,槽内有一小球,为使小球能自由下落,必须要以加速度a= m/s2来拉缠在圆柱体侧面的绳子。
【答案】
【详解】[1]将圆柱体的侧面等距螺旋形凹槽展开成为平面上的斜槽,如图所示
当圆柱体转一周,相当于沿斜槽下降一个螺距h,当圆柱转n周时,外侧面上一共移动的水平距离为
圆弧槽内小球下降的高度为
联立方程可得,为使螺旋形槽内小球能自由下落,圆柱体侧面绳子拉动的加速度为
四、实验题(本题共个小题,每题6分,共12分)
15.某实验小组要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他们利用智能手机中自带的定位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手机软件中的“定位”功能可以测量手机竖直方向的位移(以打开定位传感器时手机的位置为初位置)。
钩码个数n 1 2 3 4 5 6
手机位移x/cm 0.98 2.02 3.01 3.98 5.01 5.99
(1)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主要的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按图甲安装实验器材,弹簧上端固定在横杆上,下端与手机连接,手机重心和弹簧在同一竖直线上
B.在坐标纸图中描点作出n-x图像,如图乙所示
C.在手机下方悬挂一个钩码,缓慢释放,当手机和钩码静止时记录下手机下降的位移x
D.手托着手机缓慢下移,手离开手机,手机静止时,打开手机中的定位传感器
E.改变钩码个数n,重复上述操作,记录相应的位移x,数据如表格所示
(2)已知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g,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由图像乙可以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3)实验中未考虑手机所受重力使弹簧伸长,这对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结果 (选填“有”或“无”)影响。
【答案】(1)ADCEB
(2)50
(3)无
【详解】(1)由题意可知,本实验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改变弹簧弹力大小,通过手机定位传感器确定弹簧的形变量,通过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则应先安装实验器材,打开手机的定位传感器,通过改变钩码个数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进行实验数据处理,故合理的实验步骤是ADCEB。
(2)根据胡克定律F=kx
可得nmg=kx
整理得
由图像可知,图像的斜率为1,则有
解得k=50N/m
(3)由上述分析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通过图线的斜率与每个钩码所受重力的乘积得到的,则未考虑手机所受重力使弹簧伸长,这对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结果无影响。
16.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1)实验器材有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和复写纸。除上述器材外,还需要使用的有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8V交流电源 B.220V交流电源 C.秒表 D.刻度尺
(2)甲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根据纸带可求出打第4个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交流电源实际频率比50Hz偏大,则该同学计算出的加速度大小与实际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AD
(2) 0.81 2.0
(3)偏小
【详解】(1)AB.电磁打点计时器需要8V交流电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才需要交流电源,故A正确,B错误;
C.由电磁打点计时器计时,因此不需要秒表,故C错误;
D.纸带上计数点间的距离需要用刻度尺测量,故D正确。
故选AD。
(2)[1]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可知纸带上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得,第4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
(3)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大于50Hz,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代频率计算偏小,所计算的加速度偏小,即计算出的加速度大小与实际值相比偏小。
五、解答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题6分,共36分)
17.炎热夏天,人们都安装空调,图甲是某小区高层住宅外安装空调主机的情境。为安全起见,要求吊运过程中空调主机与楼墙保持一定的距离。原理如图乙,一人在高处控制一端系在主机上的轻绳P,另一人在地面控制另一根一端系在主机上的轻绳Q,二人配合可使主机缓慢竖直上升。主机质量m=42kg,当P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时,Q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主机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10m/s2,(,)
(1)此时P、Q绳中拉力的大小;
(2)此时地面上的人对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1)900N,1200N
(2),方向水平向右
【详解】(1)对主机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则y方向有
x方向有
联立解得

(2)对地面上的人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有
解得
方向水平向左;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
方向水平向右。
18.在如图所示的十字路口处,有一辆长、宽的客车,客车正以的速度正常匀速行驶在马路中间,当它与斑马线的中点B相距时,马路边上的小王同学正好在斑马线中间A点出发沿穿过马路,间的距离为,则:小王同学运动的速度为 时,能够安全过马路。
【答案】大于1.29m/s或小于1.13m/s
【详解】若车刚穿过时人再穿过,客车穿过B点所用时间为
则人运动的速度为
若人刚穿过时车再过线,客车到达B点所用时间为
人运动的速度为
即当人的速度大于1.29m/s或小于1.13m/s时,小王同学能安全过马路。
19.如图所示为某电视塔对外开放的旅游观光厅,距地面的高度为。一游客在此观光厅拍照时,一不小心手机从手中滑落,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到水平地面上,取。求:
(1)手机落到地面的时间;
(2)手机在第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3)手机落到地面前最后内平均速度的大小。
【答案】(1)
(2)
(3)
【详解】(1)由自由落体的计算公式
代入数据解得手机落到地面的时间为
(2)手机在前3s内的位移大小为
手机在前2s内的位移大小为
则手机在第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3)手机在前的位移大小为
则手机落地前最后内的位移大小为
则手机落地前最后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20.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三角形木楔置于倾角θ=37°的固定粗糙斜面上,三角形木楔的AB边和AC边相等,∠BAC=74°,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水平向右的推力F垂直作用在AB边上,在力F的推动下,木楔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ABC与斜面在同一竖直平面内,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求木楔匀速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
【答案】20N
【详解】对木楔受力分析如图
垂直斜面方向
沿斜面方向
其中f=μN
解得f=20N
21.如图甲所示, 下端离地面H=10m处有一竖直的空管, 管长L为5.1m, A、B为空管的上、下两端,空管由于受外力作用, 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运动, 其运动v—t图像如图乙所示,同时在B处一个大小不计的小球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不计一切阻力和在地面的反弹,取g=10m/s2。求:
(1)若小球初速度为10m/s, 小球上升过程中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2)若小球初速度为10m/s, 小球经过多长时间从管的A端向上穿出;
(3)欲使在空管落地瞬间, 小球必须处于空管之内,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 求小球的初速度v0大小的范围。
【答案】(1)15m
(2)0.6s
(3)8.50m/s≤v0≤10.54m/s
【详解】(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
则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
Hmax=h1+H=15m
(2)小球从A穿出还是加速状态,小球向上运动的高度
由图乙可知,空管的加速度为
空管向下运动的高度
则有
h2+h3=L
解得
t1=0.6s或t2=3.4s(舍去)
(3)小球向下运动的高度
由图乙可知空管加速运动的时间为1s,空管加速运动的最大速度vmax=5m/s,空管加速运动的高度
空管匀速运动的高度
h6=H-h5=7.5m
空管匀速运动的时间
空管落地的总时间
t总=t3+t4=2.5s
根据题意有
H-L≤h4≤H
解得
8.50 m/s≤v0≤10.54m/s
22.如图所示,物体甲放置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物体乙连接动滑轮,轻绳一端连接甲,另一端连接沙桶,跨过动滑轮和定滑轮形成如图所示的装置,与甲连接的轻绳平行于斜面,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甲、乙的质量分别为,,甲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忽略滑轮处的摩擦力,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取。对任意角、,有,,。求:
(1)沙桶的质量和甲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向沙桶中缓慢加入沙子,若要甲保持静止,则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多少?
【答案】(1),
(2)
【详解】(1)对物体乙,由平衡条件得
所以
对沙桶,由平衡条件得
所以
对物体甲,由平衡条件得
解得
(2)向沙桶中缓慢加入沙子,乙向上运动,对沙桶,由平衡条件得
对乙,设稳定时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对乙受力分析有
当甲刚要向下滑动时,对甲由平衡条件得
解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2025-2026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10月份高一物理
月考试卷(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甲、乙两物体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规定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分别为、,在两物体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体的速度变化大,乙物体的速度变化小
B.乙物体的速度变化大,甲物体的速度变化小
C.甲物体速度变化方向与乙物体速度变化方向相反
D.乙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小于甲物体的速度变化率
2.下列物理量中都属于矢量的是(  )
A.路程;速率 B.时间;位移
C.平均速度;速度变化量 D.质量;加速度
3.2024年10月11日宣绩高铁开通运营,宣绩高铁位于安徽省南部,线路起自合杭高铁宣城站,经由宣城市宣州区、宁国市、绩溪县,终至绩溪北站,新建正线全长111.6公里。宣绩高铁首发列车G9298从宁国南站驶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经过A、B、C三点,已知AB段距离为BC段距离的一半,AB段的平均速度为108km/h,BC段的平均速度为216km/h,如图所示,高铁经过C点的速度大小为(  )
A.85m/s B.75m/s C.65m/s D.55m/s
4.下列关于质点和参考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计算地球公转在一年内走过的路程,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B.分析“香蕉球”的运动原因,“香蕉球”可以视为质点
C.“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春水向东流是以江岸或相对江岸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的
D.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
5.甲、乙两物体所在高度之比为4:1,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落地时的速度之比为2:1
B.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2:1
C.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为1:1
D.落地时的时间之比为4:1
6.某人划船逆流而上, 当船经过一桥时,船上一小木块掉在河水里, 但一直航行至上游某处时此人才发现,并立即返航追赶,当他返航经过1h追上小木块时,发现小木块距离桥有5400m远 ,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时船在静水中前进速率相等,则河水的流速大小是(  )
A.0.5m/s B.0.75m/s C.1.5m/s D.3m/s
7.一架无人机从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对于无人机在时间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刻,无人机的速度为 B.时刻,无人机的速度最大
C.时间内,无人机的位移为 D.时间内,无人机的位移为
8.物体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A、B、C三点,其中,。若物体经过AB、BC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 )
A. B. C. D.
二、多选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9.如图所示是科大著名服务机器人“可佳”,现要执行一项任务,给它设定如下动作程序:机器人在平面坐标系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m,1m),又由点(3m,1m)沿直线运动到点(1m,4m),然后又由点(1m,4m)沿直线运动到点(5m,5m),然后又由点(5m,5m)沿直线运动到点(2m,2m),这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s。则(  )
A.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B.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
C.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
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率大于1m/s
10.无线蓝牙耳机摆脱了线材束缚,可以在一定距离内与手机等设备实现无线连接。为了研究在运动过程中无线连接的最远距离,甲和乙两位同学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乙佩戴无线蓝牙耳机,甲携带手机进行检测。时刻,乙在甲正前方8m处,二人同时沿同一直线向正前方运动6s,各自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x为时间t内的位移),手机检测到蓝牙耳机能被连接的时间为4s。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做加速度大小为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B.0-6s内甲、乙运动的位移大小相等
C.时,二人相距最近,最近距离为3.5m
D.该蓝牙耳机的最远连接距离为5.5m
11.位移传感器是把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转换成电信号,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可以立刻在屏幕上显示物体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仪器。通过数据处理,可以进一步得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是利用位移传感器测量位移的示意图。该系统中有一个不动的小盒C,工作时小盒C向被测物体D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物体D反射后又被小盒C接收。根据发射与接收超声波脉冲的时间差和空气中的声速,可以得到小盒C与运动物体D的距离、以及,再结合相邻两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从而系统就能算出运动物体D的速度。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测速仪,在某次测速过程中,固定的测速仪对道路正前方做直线运动的某辆汽车共发射三次信号,接收三次信号,数据如下:
时刻 0 0.02s 0.1s 0.14s 0.2s 0.25s
事件 发射第一次超声波信号 接收第一次超声波信号 发射第二次超声波信号 接收第二次超声波信号 发射第三次超声波信号 接收第三次超声波信号
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越来越近
B.汽车第一次反射超声波信号时,与测速仪的距离为
C.汽车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反射超声波信号之间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约为
D.汽车正在减速行驶
12.近日,我国首个国产移动操作系统——华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发布,华为此次发布的原生鸿蒙操作系统可以实现多设备联动。其中,蓝牙通讯传输在“纯血鸿蒙万物智联”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设备之间蓝牙配对成功是蓝牙通讯传输的前提。搭载有鸿蒙系统设备的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遇到突发状况后甲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乙做匀减速运动至停止,运动图像如图所示,时,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且相距10m。已知蓝牙自动配对需要在稳定传输距离内进行,配对成功需要1s(配对成功后,再次传输信息无需重新配对),蓝牙通讯稳定传输的距离在4m以内。已知两车可视为质点且相遇不影响各自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甲、乙两车蓝牙配对成功 B.时甲、乙两车并列行驶
C.时甲、乙两车并列行驶 D.甲、乙两车蓝牙通讯稳定传输时间为5.5s
三、填空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空4分,共12分)
13.如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则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填“较大”或“较小”)。用可以表示D、G间的平均速度,也可以粗略地代表E点的瞬时速度,为了更加精确的表示E点的瞬时速度,理论上讲应把包含E点在内的时间间隔Δt取得 (填“小一些”或“大一些”)。
14.如图所示,一个直径为D的圆柱体,其侧面刻有螺距为h的光滑的螺旋形凹槽,槽内有一小球,为使小球能自由下落,必须要以加速度a= m/s2来拉缠在圆柱体侧面的绳子。
四、实验题(本题共个小题,每题6分,共12分)
15.某实验小组要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他们利用智能手机中自带的定位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手机软件中的“定位”功能可以测量手机竖直方向的位移(以打开定位传感器时手机的位置为初位置)。
钩码个数n 1 2 3 4 5 6
手机位移x/cm 0.98 2.02 3.01 3.98 5.01 5.99
(1)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主要的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按图甲安装实验器材,弹簧上端固定在横杆上,下端与手机连接,手机重心和弹簧在同一竖直线上
B.在坐标纸图中描点作出n-x图像,如图乙所示
C.在手机下方悬挂一个钩码,缓慢释放,当手机和钩码静止时记录下手机下降的位移x
D.手托着手机缓慢下移,手离开手机,手机静止时,打开手机中的定位传感器
E.改变钩码个数n,重复上述操作,记录相应的位移x,数据如表格所示
(2)已知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g,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由图像乙可以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3)实验中未考虑手机所受重力使弹簧伸长,这对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结果 (选填“有”或“无”)影响。
16.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1)实验器材有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和复写纸。除上述器材外,还需要使用的有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8V交流电源 B.220V交流电源 C.秒表 D.刻度尺
(2)甲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根据纸带可求出打第4个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交流电源实际频率比50Hz偏大,则该同学计算出的加速度大小与实际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五、解答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题6分,共36分)
17.炎热夏天,人们都安装空调,图甲是某小区高层住宅外安装空调主机的情境。为安全起见,要求吊运过程中空调主机与楼墙保持一定的距离。原理如图乙,一人在高处控制一端系在主机上的轻绳P,另一人在地面控制另一根一端系在主机上的轻绳Q,二人配合可使主机缓慢竖直上升。主机质量m=42kg,当P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时,Q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主机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10m/s2,(,)
(1)此时P、Q绳中拉力的大小;
(2)此时地面上的人对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8.在如图所示的十字路口处,有一辆长、宽的客车,客车正以的速度正常匀速行驶在马路中间,当它与斑马线的中点B相距时,马路边上的小王同学正好在斑马线中间A点出发沿穿过马路,间的距离为,则:小王同学运动的速度为 时,能够安全过马路。
19.如图所示为某电视塔对外开放的旅游观光厅,距地面的高度为。一游客在此观光厅拍照时,一不小心手机从手中滑落,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到水平地面上,取。求:
(1)手机落到地面的时间;
(2)手机在第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3)手机落到地面前最后内平均速度的大小。
20.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三角形木楔置于倾角θ=37°的固定粗糙斜面上,三角形木楔的AB边和AC边相等,∠BAC=74°,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水平向右的推力F垂直作用在AB边上,在力F的推动下,木楔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ABC与斜面在同一竖直平面内,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求木楔匀速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
21.如图甲所示, 下端离地面H=10m处有一竖直的空管, 管长L为5.1m, A、B为空管的上、下两端,空管由于受外力作用, 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运动, 其运动v—t图像如图乙所示,同时在B处一个大小不计的小球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不计一切阻力和在地面的反弹,取g=10m/s2。求:
(1)若小球初速度为10m/s, 小球上升过程中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2)若小球初速度为10m/s, 小球经过多长时间从管的A端向上穿出;
(3)欲使在空管落地瞬间, 小球必须处于空管之内,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 求小球的初速度v0大小的范围。
22.如图所示,物体甲放置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物体乙连接动滑轮,轻绳一端连接甲,另一端连接沙桶,跨过动滑轮和定滑轮形成如图所示的装置,与甲连接的轻绳平行于斜面,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甲、乙的质量分别为,,甲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忽略滑轮处的摩擦力,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取。对任意角、,有,,。求:
(1)沙桶的质量和甲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向沙桶中缓慢加入沙子,若要甲保持静止,则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