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语文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2分)B2.(2分)铮铮 和睦(每个词语中的两个字须均写正确,否则该空不给分)3.(2分)今天,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4.(2分)B5.(6分)①欲渡黄河冰塞川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③但愿人长久 ④千里共婵娟 ⑤⑥示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示例二: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每空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6.(4分)示例:①家国担当:艾青弃学回国投身民族救亡运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情怀,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②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艾青在创作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无论环境如何都笔耕不辍、精益求精,展现了为理想奋斗终生的执着精神。(符合题意即可)7.(4分)应重读“封锁”。理由:“封锁”是动词,精准地写出了寒冷如枷锁般困住中国的状态,既体现自然严寒的严酷,更象征侵略者对中国大地的全面禁锢。重读“封锁”,能够突出当时中国严峻苦难的现实,强调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8.(4分)不同意。艾青这一类的作品写尽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战火虽远去,但作品中深沉的家国情怀却刻骨铭心。重读它,能让我们铭记历史,珍视先辈的牺牲,激励我们传承民族意志,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更以这份担当守护和平,为未来积蓄精神力量。(态度明确、端正,论述有说服力即可)二、阅读与鉴赏(共44分)(一)(6分)9.(2分)A10.(4分)尾联抒发了诗人虽身处草野却心系国家,渴望为国效力的爱国情怀;还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够广开言路、任用贤才,从而实现国家中兴、重现盛世的强烈愿望,对国家的未来充满期待。(二)(14分)11.(2分)B12.(2分)D13.(3分)CEG(每处1分,作答超过三处不给分)14.(3分)虞允文斥责他说:“国家危急,我又将逃避到哪里去?”15.(4分)报国:他忠勇有谋,采石之战兵力悬殊时,主动督战,以忠义激励将士,合理部署兵力,亲自入阵指挥,最终大败金军,守护社稷;为人:他举荐贤才,所举名士多被朝廷任用,面对弹劾自己的萧之敏,不仅不记恨,还赞其端方并建议召回以广开言路,尽显宽容大度。(能结合选文内容言之有理即可)(三)(12分)16.(2分)C17.(2分)D18.(3分)承上启下。由上文论述“为什么”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即青年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性),自然引出下文“怎么做”才能扣好第一粒“扣子”的具体措施。19.(5分)a:列举有些青年人第一步没走好而导致人生失败的事例(或通过举例论证)论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性;b:要严以修德;c:要明辨是非;d:要笃实;e:最后号召广大青年一定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四)(12分)20.(2分)C21.(2分)C22.(4分)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边讲边哭”“浑浊的泪水流满沧桑的脸”“哽咽着”)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张老讲述湘江战役时的悲痛与沉重,突出了他对战友牺牲的悲伤与深切缅怀;还表达他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希望后代铭记历史、珍惜当下。23.(4分)示例:张爷爷,谢谢您用卖爆花糖、收破烂攒下的钱为我们建起教室!您讲的湘江战役故事我们记在心里,您的炒糖锅都是最珍贵的纪念。我们一定好好读书,不辜负您和先烈们的期望,把你们的精神传下去,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美好时代并为自己的理想、为民族的复兴奋斗不息!(符合题意,语言流畅,能体现感谢、铭记或传承即可)三、写作(50分)(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符合题意,有真情实感;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2)分项分等评分表项 目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基础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发展等级 特征 10分 一等(10~8分) 二等(7~5分) 三等(4~2分) 四等(1~0分)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创意说明:(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务要求,与之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抄袭的,在第四等之内评分。(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四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如套作、抄袭,则发展等级不给分。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2.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材料丰富,论据充足;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三)未补全题目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金乡县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期初学情监测九年级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 ,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6分)2025年9月3日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共同观看。大会圆满结束之后,九年级一班的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主题为“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的交流会。班主任首先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中的部分重要讲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著/卓绝)的伟大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zhēng zhēng)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历史(警告/警示)我们,人类命运(同心协力/休戚与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hé mù)相处、守望相助,才能 (维护/维持)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当年,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 ,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今天,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抗还是对话、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依次为文段括号处选择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卓著 警告 同心协力 维护 B.卓绝 警示 休戚与共 维护C.卓绝 警告 休戚与共 维持 D.卓著 警示 同心协力 维持2.请将文段中缺少的汉字根据拼音补充出来。(2分)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4.庄重激昂、豪迈深沉地直播解说词也引起了同学们的特别关注。在整理文字时 ,你发现部分内容语序错乱,填入横线处的内容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回望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民族长期走在世界前列,近代以来却屡遭列强欺凌。 再到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完全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付出的牺牲巨大。和平来之不易,警钟必须长鸣。①从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到开辟艰苦卓绝的东方主战场,②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砥柱中流,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奋起抵抗,彻底打败了穷凶极恶的侵略者 ,③日本军国主义的持续侵略,更曾使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境地。④洗刷了近代以来抵御外侮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为捍卫世界和平作出彪炳史册的贡献。A. ②①④③ B. ③②④① C. ③②①④ D. ②①③④5.历史长河川流不息,80年沧海桑田、覆地翻天。阅兵场上激昂的军乐、飘扬的红旗,军人们坚定的脚步、凛凛的目光……无不激荡着你的内心,让你有感而发:(6分)回顾那段步履维艰、千难万险的岁月 ,“ ① ,将登太行雪满山”,但先辈们壮烈的生命里却从没有“气馁”“后退”这些字眼。“ ② ,病树前头万木春”,他们总是无限向往着光明的未来,怀揣着“ ③ , ④ ”(《水调歌头》)的美好愿望,激励着我们树立“ ⑤ , ⑥ ”的雄心壮志,努力学习 ,为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这句对祖国大地的真情告白也被引用在了大会的解说词当中 ,不由得引发了大家对艾青及其作品的浓厚兴趣 ,你和同学积极搜集资料并展开热烈交流。资料一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艾青放弃在法国的学业回国,深入前线与后方,写下“我是如此不安定 ,我是一个漂泊者”,却始终以笔为枪,在作品中呼喊“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资料二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 ,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 ,还是在解放后的生活里 ,写作已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他说道 :“我永远渴求着创作,每天我像一个农夫似的在黎明之前醒来,一醒来,我就思考我的诗里的人物和我所应该采用的语言 ,和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分进步……甚至在我吃饭的时候,甚至在我走路的时候。”一个诗人,始终渴求着写作,坚持着写作,这一点 ,深深地感动着同为写作者的我这样一个晚辈,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对于文学至死不渝的热爱。(作家铁凝评)资料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摘选自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6.同学们认为可以从艾青身上汲取很多精神力量,请你结合资料一和资料二简要概括两点并加以解释。(4分)7.一位同学很喜欢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并想把这首诗朗诵给大家听,但把握不好“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句诗的重音,请你来帮助他,并解释理由。(4分)8.在交流过程中,有个别同学认为:艾青所在的战争年代早已远去,我们如今生活在和平安定幸福的新时代,重读艾青此类的作品没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展望未来更重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艾青这一时期作品的内容和主题简要说明理由。(80字左右)(4分)二、阅读与鉴赏(44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6分)忧国①陆游恩许还山已六年,誓凭耕稼饯华颠⑦。养心虽若冰将释,忧国犹虞③火未然。议论孰能忘忌讳?人材正要越拘挛④。群公⑥亦采刍荛⑧否?贞观开元在目前。【注】①此诗作于1194年诗人居于故乡山阴时。1189年诗人被劾罢官,至此已有六年。②华颠:白头。③虞:忧患。④拘挛:拘束,拘泥。⑤群公:指群臣官员。⑥刍荛:泛指草野之人。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恩许”表面看是得上恩准,但从诗人“忧国”情怀来看,“恩许”是被罢黜的反语,表达出诗人对朝廷的怨恨之意。B.颔联“冰”与“火”形成强烈反差,既凸显了诗人静心修养与忧国如焚的矛盾心理,又暗喻时局表面平静下潜藏的危机。C.颈联点出朝臣因朝廷禁忌不敢畅所欲言的弊端,提出广开言路、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建议。D.整首诗紧扣“忧国”,先写为何而忧,再写如何解忧,从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诗人的情感。10.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14分)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①人。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丁母忧,哀毁骨立。念父之鳏且疾,不忍离左右。父死,始登进士第。秦桧当国,蜀士多屏弃,桧死,中书舍人赵逵首荐允文。召对,谓人君必畏天,必安民。上嘉纳之。十一月壬申 ,金主①率大军临采石。丙子 ,允文至采石,立招诸将,勉以忠义。或曰:“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他人坏之 ,公任其咎⑩乎 ”允文叱之曰:“危及社稷,吾将安 避 ”时敌兵实四十万 ,宋军才一万八千。允文乃分戈船为五 ,备不测。部分甫毕,敌已大呼,亮麾数百艘绝江而来。中流官军以海鳅船冲敌舟皆平沉敌半死半战日暮未退。允文入阵中 ,士殊死战。会有溃军自光州至 ,敌疑援兵至 ,始遁。又命劲弓尾击追射 ,大败之。以捷闻,犒将士,谓曰:“敌今败,明必复来。”丁丑,果至,复大战。焚其舟三百,始遁去,再以捷闻。允文多荐知名士,有所见闻即记之,凡所举,上皆收用。御史萧之敏劾允文,太上曰:“采石之功 ,之敏在何许 毋听其去。”上为出之敏 ,允文言之敏端方 ,请召归以辟言路。淳熙元年薨 ,赐谥忠肃。(节选自《宋史·虞允文传》)【注】①隆州仁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②金主:金朝皇帝完颜亮。③咎 :罪过。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属,写,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意思不同。B.临,居高面下,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的“临”,意思相同。C.绝,与李白《行路难 (其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均有“渡”之意。D.以,连词 ,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以”,用法不同。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虞允文聪颖好学 ,事亲至孝。母亲去世时哀伤不已,一直随侍父亲,等到父亲去世后参加科考,中进士第。B.秦桧独揽朝政大权时,蜀地的人才受到排挤打压,秦桧死后,虞允文经人推荐被皇帝召见,受到赞美赏识。C.采石之战中 ,虞允文将战船分为五队,并命令官军用海鳅船在江心冲击敌船 ,这些战术安排对战役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D.御史萧之敏弹劾虞允文时,太上皇帝认为萧之敏虽在采石之战中有功 ,但仍不同意他弹劾虞允文。1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每答对一处给 1分 ,作答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中流官军A以海鳅船B冲敌C舟皆D平沉E敌半死F半战G日暮未退1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允文叱之曰:“危及社稷,吾将安避 ”15.结合选文内容,从报国、为人两个角度,概括虞允文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2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①国家领导人与北大师生座谈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他将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比喻成“穿衣服,扣扣子”,国家领导人说:“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所以,青年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②有人认为,树大自然直,船到桥头自然直,轻视年轻时的价值观养成,这在理论上是荒唐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我们就曾见过很多人年轻时吊儿郎当,中年时无所事事,到老了一事无成,教训深刻。这些人多数因为一开头步子没迈好,后来就一路斜斜歪歪地走了下去,甚至误入歧途。因为第一颗扣子没扣好,下边的几颗扣子就都扣错了,洋相出尽,贻笑大方。③怎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④首先,要有理想,学好文化知识,学好科学技术。要学马克思主义,这是引领方向的真理,学好了这门学问,就能路走得直,心放得正,胸怀远大理想;要学文化知识,做到博学多才,思维敏捷,才能素质高,见识远;要学科学技术,这是青年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本领。学好科学技术,有了本事能力,才能安身立命,实现人生价值。不论学什么,都要做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方可心想事成。⑤其次,把修身或修德排在第一,是有道理的。严以修德,对青年学生来说,就是要培养科学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因此,青年学生严以修德,会大有益处。⑥再说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文化多元,思想多元,各种消息更是铺天盖地,其中不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青年人一定要有一双“慧眼”,不被那些似是而非的错误言论所误导,不被那些心怀回测的主义主张所迷惑,以切实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⑦最后,我们要笃实。即淳厚朴实,忠诚老实。《易经》说:“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笃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学习,实实在在地工作,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青年人贵在锐意十足,血气方刚,但也容易张狂轻浮,眼高手低,夸夸其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笃实”两字,就是希望青年学生能立求实之志,去虚狂之心,“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为实现“中国梦”增砖添瓦。⑧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青年时期正是人生的春天,人生的早晨,每个青年人一定要“扣好第一粒扣子”,抓住大好时机,勤奋学习,严以修德,明辨是非,笃实做人,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奉献社会,书写壮丽人生。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将青年时期价值观养成比作“扣扣子”,强调其重要性,是因为青年价值取向对未来社会价值取向有决定作用。B.作者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观点荒唐有害,是因为现实中不少人因年轻时价值观偏差,最终一事无成甚至误入歧途。C.文中引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直接论证了青年要学好马克思主义、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D.针对信息时代文化思想多元的特点 ,作者提醒青年人要具备“慧眼”,避免被错误言论和不良主张误导。17.下列不能作为论据直接支撑第⑤段观点的一项是(2分)A.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18.第③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19.用简洁的语言将全文的论证思路补充完整。(5分)(四)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20—23题。(12分)无名红军邓焕①每年清明节,龙脊界的村民们首先祭拜的不是自家的祖宗,而是一座无名坟墓。无名坟墓就在张氏小学旁边。闲置了20多年的张氏小学 ,任凭风吹雨打,一直矗立在那里,完整如新。②以前张氏小学并不叫张氏小学,而叫龙家小学……③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个夏天的上午 ,龙家小学门口来了个卖爆花糖的老头,摇着一个铃铛,拿捏着嗓门很好听地唱:爆花糖,爆花糖,小朋友吃了上学堂……听到歌声和铃铛声,学生们都围拢过来,掏出自己积攒的压岁钱或捡破烂的钱,买了爆花糖很有滋味地吃。从那以后,卖爆花糖的老头就隔三岔五地摇着铃铛来龙家小学了。④老头很吝啬,小孩子嘴馋,没有钱的围着那装着黄澄澄爆花糖的箩筐转,眼巴巴地望着,“咕咕”地咽口水,老头却从来不会白送一根给他们吃,只是很和蔼地说:“想吃 赶明儿捡了破烂换了钱再来。”老头很神秘,方圆几百里 ,没有人知道他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只知道他住在离乡政府不远一个村庄的瓦窑里。龙脊界的村民都认为老头是外来的流浪汉,没想到这流浪汉却很有学问。⑤有一天 ,学校龙老师突然生病去了医院。龙老师一走 ,挤在一个教室里的5个年级的学生 ,像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一样吵开了。那时,卖爆花糖的老头正在学校门口酸枣树下休息,他走进教室,敲敲讲台:同学们,你们不好好学习,不仅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而且连发生在你们身边的历史都不知道,这是很可悲的事情。同学们都安静下来,瞪着一双疑惑的眼睛看着老头:我们身边能有什么历史 老头于是就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战争故事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 ,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的灌阳县、全州县、兴安县,与国民党部队苦战五昼夜 ,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同学们都沉浸在老头讲的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的气氛里……这是同学们第一次听说“湘江战役”的故事。大家都被“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给震撼了。⑥老头讲了很久,他边讲边哭,浑浊的泪水流满了他那张沧桑的脸。最后老头哽咽着说:“孩子们呀,你们要好好读书,不要辜负了先烈们流血牺牲为我们创造的这美好时代呀!”⑦一天深夜,刮大风,下暴雨,龙家小学那两间破瓦房倒塌了……⑧老头来到了学校,拉着龙老师来到他挑来的箩筐边。筐里没有了爆花糖,却装了两个大黑袋子。“如果你不嫌弃 ,你拿了这些零钱去银行换了整票,再砌一座吧!”龙老师一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从那以后,老头就没再在龙脊界出现过。听人说他出现在乡镇另外一个方向的村庄 ,他不再卖爆花糖 ,他改收破烂了。⑨学校修好后,龙老师找到了老头居住的瓦窑。瓦窑进出口很窄 ,龙老师手脚并用地爬了进去。夏天炽热的阳光透过瓦窑上空杉树皮屋顶的窟窿钻进来、照在一张破旧的竹席上,竹席上面老头正熟睡着。瓦窑里全是老头捡来的破烂。龙老师不由鼻子一酸,走过去摇摇老头,老头始终不醒,龙老师伸手一探,老头早就没有了气息。⑩龙老师出来时,带走了老头枕头下面的一个布包,布包里几张纸藏着老头的身世:老头姓张,江西人 ,17岁参加红军,1934年11月随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的四道封锁线,来到全州。湘江战役期间,他身负重伤,昏睡好几天才从死人堆中苏醒过来,他没法追上队伍 ,只好在湖南找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落脚,然后一人孤苦伶仃地生活。这些年来他一直过着清苦的日子,把每一分每一厘攒起来,想在湘江战役战友牺牲的地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是一名党员,捐给龙家小学的钱就算作他欠缴的党费。老张希望能把他埋葬在能看得见湘江的地方…… 龙脊界的人们尊重张老的心愿,把他葬在龙家小学后边的山坡上,那里站得高看得远,可以远眺湘江战役其中的一个战场:大坪渡口。 从那以后,龙家小学就改名为张氏小学了。张老的遗物——一只炒爆花糖的锅、两个装爆花糖的箩筐,被村民们庄重地放进了龙脊界的祠堂,成为永久珍藏,而张老那首爆花糖的歌谣,被村民刻在他的墓碑上,成为张氏小学的千古传唱。 多年后,龙脊界群众重新修葺了张老的坟墓,新修的墓碑上刻了一副对联 :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横批:无名红军。(选自“广西纪检监察网”,有删改)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张老虽以卖爆花糖为生 ,看似吝啬,实则将毕生积蓄无私捐建学校,体现红军战士的奉献精神。B.他主动为学生讲述湘江战役的历史,是希望孩子们铭记先烈牺牲,珍惜当下 ,努力读书。C.他隐姓埋名多年 ,是因自己认为在湘江战役中未能追上队伍,内心既愧疚,又恐暴露身份。D.他临终前留下遗愿,希望安葬在能远眺湘江战役战场之处,表达对战友的深切怀念。21.对文中画线处景物描写,某同学在旁边做了批注,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A.“窟窿”“破旧竹席”写出张老居住环境的简陋艰苦,衬托其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B.“钻”字将阳光人格化,生动地写出阳光透过缝隙的状态,也暗示瓦窑屋顶的破败。C.瓦窑内环境的简陋与张老生活的清苦,暗示他因卖爆花糖收入微薄而无力修葺房屋。D.环境描写烘托出张老孤苦伶仃的境遇,为后文揭示其身份埋下伏笔。22.这篇文章语言虽质朴平实,但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请按括号里的要求赏析下面语句。(4分)他边讲边哭,浑浊的泪水流满了他那张沧桑的脸。最后老头哽咽着说:“孩子们呀,你们要好好读书,不要辜负了先烈们流血牺牲为我们创造的这美好时代呀!”(从人物描写角度)23.学校重建后,假如你是张氏小学的一名学生 ,坐在崭新的教室里 ,听龙老师讲述完张老的事迹,你最想对张老说些什么 (4分)三、写作 (5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 ,有位嘉宾动情地说:“先辈们用生命在山河间写下了壮丽的诗篇。今天,我们要用奋斗续写新的篇章,让青春在时代征程中绽放光彩。”青春是什么 青春可以是抗战时期在枪林弹雨中仍选择前进的无惧无畏,是新时代为了正义继续捍卫和平的使命担当;也可以是在阳光下肆意快乐地奔跑,是探索未知的勇气,是摔倒了爬起来说“再来一次”的坚毅……青春是一簇簇永不熄灭的火焰,是一行行写满勇敢与热爱的诗篇……请以“青春是 ”为题 ,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除诗歌外;②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期初学情监测九年级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6分)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共同观看。大会圆满结束之后,九年级一班的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主题为“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的交流会。班主任首先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中的部分重要讲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著/卓绝)的伟大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zhēngzhēng)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1845-202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历史(警告/警示)我们,人类命运(同心协力/休戚与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hémù)相处、守望相助,才能(维护/维持)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当年,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中国人民正义必胜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和平必胜人类正义而战。今天,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抗还是对人民必胜话、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九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1.依次为文段括号处选择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卓著警告同心协力维护B.卓绝警示休戚与共维护C.卓绝警告休戚与共维持D.卓著警示同心协力维持2.请将文段中缺少的汉字根据拼音补充出来。(2分)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4.庄重激昂、豪迈深沉地直播解说词也引起了同学们的特别关注。在整理文字时,你发现部分内容语序错乱,填入横线处的内容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回望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民族长期走在世界前列,近代以来却屡遭列强欺凌。再到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完全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付出的牺牲巨大。和平来之不易,警钟必须长鸣。①从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到开辟艰苦卓绝的东方主战场,②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砥柱中流,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奋起抵抗,彻底打败了穷凶极恶的侵略者,③日本军国主义的持续侵略,更曾使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境地。④洗刷了近代以来抵御外侮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为捍卫世界和平作出彪炳史册的贡献。A.②①④③B.③②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①③④5.历史长河川流不息,80年沧海桑田、覆地翻天。阅兵场上激昂的军乐、飘扬的红旗,军人们坚定的脚步、凛凛的目光…无不激荡着你的内心,让你有感而发:(6分)】回顾那段步履维艰、千难万险的岁月,“①,将登太行雪满山”,但先辈们壮烈的生命里却从没有“气馁”“后退”这些字眼。“②病树前头万木春”,他们总是无限向往着光明的未来,怀揣着“③④”(《水调歌头》)的美好愿望,激励着我们树立“⑤—,⑥”的雄心壮志,努力学习,为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这句对祖国大地的真情告白也被引用在了大会的解说词当中,不由得引发了大家对艾青及其作品的浓厚兴趣,你和同学积极搜集资料并展开热烈交流。资料一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艾青放弃在法国的学业回国,深入前线与后方,写下“我是如此不安定,我是一个漂泊者”,却始终以笔为枪,在作品中呼喊“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资料二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解放后的生活里,写作已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他说道:“我永远渴求着创作,每天我像一个农夫似的在黎明之前醒来,一醒来,我就思考我的诗里的人物和我所应该采用的语言,和如何使自已的作品能有一分进步…甚至在我吃饭的时候,甚至在我走路的时候。”一个诗人,始终渴求着写作,坚持着写作,这一点,深深地感动着同为写作者的我这样一个晚辈,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对于文学至死不渝的热爱。(作家铁凝评)九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年级 语文 月考答案.docx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文字版试题.docx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