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8课 辛亥革命 韦晓玲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历史局限性。
【学习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运用唯物史观认识辛亥革命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2.立足时空观念,梳理辛亥革命的历程;运用史料实证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
3.运用唯物史观认识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及局限性;了解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的探索,感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奋斗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
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时空坐标】
【自主预习】预习教材,画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图
【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一 山雨欲来风满楼—革命前奏——背景
学习任务一: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因何选择革命之路?(必然 偶然?)
材料一
材料二
清末新政
目的:《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措施: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结果:最终失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预备立宪
含义:清政府迫于压力,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亦称“筹备立宪”。
步骤: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
结果: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材料三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这促使中国资产阶级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利用商会有组织的参与地方或全国性的经济与政治活动。
材料四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舒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纲领
材料五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因何选择革命之路?(必然 偶然?)从革命先烈身上我们学到那些优秀品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该如何做?
探究主题二 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浪潮——历程 (斗争?妥协?)
学习任务二:探究《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意义
材料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几个部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从材料中归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体现了哪些原则、目的、有何意义?
探究主题三 丰功伟绩传千秋—革命余音——评价
学习任务三:根据材料,正确评价辛亥革命(意义?局限?)
民国初年,同盟会元老、辛亥革命功臣蔡济民在《书愤》里写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人认为辛亥革命胜利了,有人认为是一场失败的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1)材料一: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天足兴,纤足灭 …… 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新陈代谢》(1912年3月5日的《时报》)
(2)材料二: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3)材料三: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4)材料四:辛亥革命后社会一些变化。
(5)材料五:民国二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戴君身着外国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君“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戴君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范小芳等《戴季陶传》
主题升华 英雄探出路---近代各阶级探索史
阶级 运动 时间 性质 道路(方式)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年 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 暴力革命
义和团运动 1898—1901 年 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暴力革命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19 世纪 60—90 年代 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改革
资产阶级 戊戌变法 1898年6--9月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改革)
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1912年2月 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革命)
【随堂测试】
1.清末新政推行的教育改革,是想造就“尊崇孔教,爱戴大清国”的人,但无论是在国内新式学堂中还是在留学生中,清政府并没有获得多少为己所用的人才,反而出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类的知识分子群体。材料旨在说明新政
A. 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B. 推动了思想解放
C. 挽救了清王朝的危机 D. 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2.孙中山曾说“欲求生产分配平均,亦必先将土地归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这反映了他的哪一主张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主主义 D. 民生主义
3.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下列对辛亥革命中重大事件的评述有误的是
A.同盟会成立——确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奋斗目标
B.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的结束
D.清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肯定了辛亥革命
A.结束了君主专制的制度 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结束了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