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试卷类型:A
咸阳市实验中学2025一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4分)
1.C
2.B3.D
4.D5.B
6.C7.B
8.B9.A
10.A
11.C12.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36分)
13.(12分)(1)古人类遗址:A处:元谋人遗址:(1分)D处:山顶洞人遗址。(1分)
(2)原始居民:图1:半坡原始居民;(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图2:河姆渡原始居
民。(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房屋样式:图1:半地穴式房屋;(1分)图2:干栏式
建筑(干栏式房屋)。(1分)
(3)②③④。(2分)
(4)“炎黄”:炎帝;(1分)黄帝。(1分)意义:提高中国人的亲和力与凝聚力,为促进祖国统一
大业起到重要作用。(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14.(12分)(1)遗址:二里头遗址。(1分)战争:牧野之战。(1分)
(2)政治制度:分封制。(2分)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
围。(2分)》
(3)对象:天子的宗亲:功臣等。(每点1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诸侯得到:
土地;(1分)人民。(1分)
(4)影响: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2分)
15.(12分)(1)国家:齐国。(1分)霸主:齐桓公。(1分)
(2)共同原因: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注重军事发展等。(每点1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即
可得2分)
(3)变革:商鞅变法。(2分)经济主张: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2分)
影响: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
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答出任意一点
即可得2分)
(4)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我们要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
革等。(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咸阳市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A-答案-1(共1页)试卷类型:A
咸阳市实验中学2025一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
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
班级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属于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共同点的是
A.发现于黄河流域
B.都掌握钻孔技术
C.会制作工具
D.都懂得人工取火
2.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不同类型的资料。资料中研究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的
最有力证明是
A.视频:《人类起源—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上下五千年》
B.化石:“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头盖骨
C.地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D.书籍:《中国通史》《易中天中华史》
3.咸阳市某校举办“百件文物”展览活动,下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推测
【名称】河姆渡文化猪纹陶体
【简介】器表两面各刻猪纹图像,形象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器内壁较粗糙。
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
③河姆渡居民已经普遍种植水稻
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咸阳市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A-1-(共4页)
4.距今4000多年的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该遗址的高级墓葬内发现了大量礼器,与绝大多数基
本没有随葬品的小型墓葬形成鲜明对比。对以上考古发现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诞生
B.长江流域最早进入文明社会
C.陶寺先民使用铁制生产工具
D.私有制出现与阶级分化明显
5.传说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尧、舜、禹三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都是通过民主推举的方式当
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奴隶制
6.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如下关键词,请你选择一个最
恰当的章节标题
图片:北京人复原头像
地图: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
遗址分布图
相关史事:彩陶文化与炎黄部落
A.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B.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C.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D.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7.以下是一位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示意图,其中,?处从左至右依次应填入的是
东周
西周

战国
A.夏、商
B.商、春秋
C.春秋、夏
D.商、夏
8.“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
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9.“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
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当时
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
10.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B.青铜工具的广泛使用
C.商品交换日益兴盛
D.分封制逐步瓦解
11.周平王东迁时,尚有百余数量的诸候国,到战国末期却只剩下齐、楚、秦、燕、赵、魏、韩、卫、中山
九个诸侯国,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诸侯“尊王镶夷”
B.兼并战争不断
C.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D.人民深受灾难
咸阳市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A-2-(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