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5 分)
一、字音字形(6 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曦月(xī) 沿溯(sù) 飞漱(shù) 属引凄异(shǔ)
B. 缥碧(piǎo) 戾天(lì) 经纶(lún) 互相轩邈(miǎo)
C. 藻荇(xìng) 绝巘(yǎn) 横柯(kē) 鸢飞戾天(yuān)
D. 徙倚(xǐ) 未寝(qǐn) 急湍(tuān) 沉鳞竞跃(lín)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
A.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清荣峻茂 哀转久绝
B.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五色交辉 积水空明
C. 任意东西 负势竞上 千转不穷 窥谷忘反
D. 欣然起行 相与步于中庭 但少闲人 竹柏影也
二、词语运用(3 分)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 三峡两岸的山峰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令人叹为观止。
B. 春日里,公园内百花盛开,五色交辉,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C. 他在困境中仍能保持闲情逸致,与朋友夜游承天寺,赏月抒怀。
D. 面对湍急的河流,船夫们驾着小船沿溯阻绝,展现出高超的技艺。
三、病句辨析与修改(4 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 通过阅读《三峡》,使我们感受到了长江三峡的雄奇险峻。
B. 《答谢中书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
C. 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所流露的 “闲情”,是复杂心境的自然流露。
D. 《与朱元思书》不仅写出了山水之美,而且蕴含着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修改病句(2 分)
郦道元的《水经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默写(10 分)
按要求填空。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2)________________,隐天蔽日。(郦道元《三峡》)
(3)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4)晓雾将歇,________;夕日欲颓,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风烟俱净,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8)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五、文言基础积累(12 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4 分)
(1)略无阙处( ) (2)虽乘奔御风( )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4 分)
(1)山川之美( ) (2)相与步于中庭( )
(3)蝉则千转不穷( ) (4)以其境过清( )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并翻译。(4 分)
(1)相与步于中庭(句式: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竹柏影也(句式: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45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三峡》与《记承天寺夜游》选段,完成 10-14 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 分)
(1)沿溯阻绝( ) (2)良多趣味( ) (3)怀民亦未寝(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甲】文写三峡四季景色,为何没有按 “春夏秋冬” 的顺序来写?(3 分)
【乙】文中 “闲人” 二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分)
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2 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 分)
阅读《右溪记》,完成 15-18 题。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元结《右溪记》)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 分)
(1)不可名状( ) (2)悉皆怪石( ) (3)彰示来者(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2)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右溪具有哪些特点?(3 分)
作者为右溪 “疏凿芜秽”“植松与桂” 的原因是什么?(2 分)
三、现代文阅读(18 分)
阅读《秋山寻野》,完成 19-23 题。
①秋山寻野,是别样的体验。
②步入秋山,最先撞入眼帘的是那漫山的色彩。枫叶红得似火,燃烧着生命的激情;银杏黄得如金,闪耀着岁月的沉淀;松针绿得欲滴,坚守着四季的执着。三色交织,铺就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让人目不暇接。
③沿着石板路前行,耳畔传来清脆的鸟鸣。“叽叽喳喳” 的麻雀在枝头跳跃,“咕咕” 的斑鸠在林间穿梭,偶尔还能听见 “啾啾” 的山雀在放声歌唱。这些灵动的音符,驱散了山林的寂静,让人顿觉心旷神怡。
④行至山腰,一股清泉从石缝中涌出,“叮咚叮咚” 地流淌着。泉水清澈见底,水底的鹅卵石圆润光滑,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宛如碎金闪烁。俯身掬一捧泉水,清凉刺骨,瞬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
⑤山巅之上,视野豁然开朗。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如涛似浪;近处的村庄炊烟袅袅,宁静祥和。秋风拂过脸颊,带着淡淡的桂花香,深吸一口,五脏六腑都被这纯净的气息涤荡得干干净净。
⑥秋山寻野,寻的是色彩,是声响,是清泉,更是一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惬意。
文章围绕 “秋山寻野” 写了哪些景物?(3 分)
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4 分)
第④段中 “叮咚叮咚”“波光粼粼” 两个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3 分)
文章第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4 分)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第三部分 写作(40 分)
请以 “那一处______的风景”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 “动人”“宁静”“壮阔” 等);(2)结合自己的观察与体验,写出景物的特点;(3)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表达真情实感;(4)不少于 600 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C(A 项 “属” 读 zhǔ;B 项 “缥” 读 piǎo;D 项 “徙” 读 xǐ)
B(A 项 “哀转” 应为 “哀啭”;C 项 “负势竞上” 应为 “负势竟上”;D 项无错别字但 “相与步于中庭” 为句子,非词语)
D(“沿溯阻绝” 指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航道都被阻断,与 “驾着小船” 矛盾)
C(A 项缺主语,删 “通过” 或 “使”;B 项缺宾语,句末加 “的得意之感”;D 项逻辑不当,“不仅…… 而且……” 改为 “既…… 又……”)
删去 “汇集”(“一部” 与 “汇集” 搭配不当)
(1)略无阙处 (2)重岩叠嶂 (3)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4)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5)庭下如积水空明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天山共色 (8)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1)同 “缺”,空隙、缺口 (2)飞奔的马 (3)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 (4)只是
(1)助词,的 (2)介词,在 (3)连词,就 (4)介词,因为
(1)状语后置句 翻译:(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2)判断句 翻译: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1)顺流而下 (2)很 (3)睡
(1)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因为三峡的水是最具特色的,而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是三峡的代表景观,所以先写夏水;春冬之水特点相近,静谧优美,合并描写;秋天的水枯气寒,与春冬形成对比,最后写。这样写符合事物的特点和人们的认知规律。
“闲人” 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能欣赏到月夜美景;也蕴含着作者被贬谪后的悲凉心境,以及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旷达情怀。
【甲】文表达了作者对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景色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乙】文表达了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以及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1)说出 (2)全、都 (3)彰显、显示
(1)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回旋往复,奔腾跳跃。 (2)可是自从设置州府以来,没有人欣赏喜爱它;(我)在溪水边徘徊,为它感到惆怅。
①两岸怪石欹嵌盘曲;②清流洄悬激注;③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因为右溪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作者为它感到怅然,希望通过疏凿、植树等举措,让右溪的美景得以彰显,供后人欣赏。
三、现代文阅读
漫山的色彩(枫叶、银杏、松针)、林间的鸟鸣、山腰的清泉、山巅的远景(群山、村庄)。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枫叶比作火、银杏比作金,同时以排比句式铺陈三种景物的色彩与特点,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秋山色彩斑斓的美景,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
“叮咚叮咚” 是拟声词,生动写出了泉水流淌的声音,富有听觉美;“波光粼粼” 形容水面波光闪烁的样子,富有视觉美。两个词语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绘了清泉的灵动之美,让读者如临其境。
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的 “秋山寻野”,使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上:点明主旨,揭示了 “秋山寻野” 不仅是寻找自然景物,更是寻找远离尘嚣的宁静与惬意的情感内涵。
表达了作者对秋山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在秋山寻野过程中获得的宁静与惬意之感。
第三部分 写作评分标准
等级 内容(16 分) 表达(16 分) 发展(8 分) 总分
一类(36-40) 补题新颖,内容具体,能抓住景物特点,细节丰富,情感真挚 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过渡自然;语言流畅,生动形象,善用多种描写手法 立意深刻,见解独到,有独特的体验与感悟 36-40
二类(30-35) 补题恰当,内容较具体,能体现景物特点,有一定细节,情感真实 结构较完整,层次较清晰;语言通顺,有描写,偶有语病 立意明确,有一定的体验与感悟 30-35
三类(24-29) 补题平淡,内容不够具体,景物特点不够突出,细节欠缺,情感平淡 结构基本完整,层次较混乱;语言基本通顺,描写不足,语病较多 立意基本明确,缺乏独特体验 24-29
四类(0-23) 补题不当,内容空洞,偏离主题,无景物特点与细节 结构混乱,不成篇章;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立意不明,无真情实感 0-2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