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学情检测物理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学情检测物理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泰安一中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学情检测
高二物理试题卷
第Ⅰ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干电池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电源,七号干电池和五号干电池的电动势均为1.5V。关于电源电动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势的大小反映出电源供给能量的多少
B.电源正、负极间的电压总与电源电动势相等
C.电动势的大小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本领的强弱
D.七号干电池工作时,非静电力每“搬运”1.5C的电荷,电池就把1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 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静止着甲、乙、丙三辆小车,某同学站在甲车上,奋力由甲车跳到乙车上,再由乙车跳到丙车上,最终与丙车一起运动,测得三辆车速度大小相同,乙、丙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若该同学质量为m,甲、乙、丙三车质量分别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3.“打羽毛球”是一种常见的体育健身活动。当羽毛球以的水平速度飞来时,运动员迅速挥拍以的水平速度迎面击球,假设羽毛球和羽毛球拍的碰撞为弹性碰撞,且球拍的质量远大于球的质量,则羽毛球反弹的速度大小约为( )
A. B. C. D.
4.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源电动势E=6V ,内阻r=2Ω ,定值电阻R=4Ω ,已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P与其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Rr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乙中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P2=4.5W
B.滑动变阻器消耗功率最大时,定值电阻R也消耗功率最大
C.图乙中R1= 6Ω ,R2= 12Ω
D.调整滑动变阻器Rr的阻值,可以使电源的输出电流达到2A
5.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多用电表电路图。已知表头G的满偏电流、内阻,定值电阻,,电源电动势、内阻,电阻箱的调节范围是0~999.9Ω。选择开关置于2位置,通过开关S的通断可以实现欧姆表“×1”与“×10”两种倍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多用电表B端相连的是红表笔
B.选择开关置于1位置,闭合开关S,电流表的量程为270mA
C.选择开关置于3位置,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量程为60V
D.选择开关置于2位置,则断开开关S,欧姆表为“×1”倍率
6.在图示电路中,电源内阻不可忽略,、为定值电阻,G为灵敏电流计,V为理想电压表,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水平,开关S闭合后,位于电容器两板间的带电油滴恰好静止,现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下移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V示数增大
B.路端电压增大
C.油滴向上运动
D.G中有从a到b的电流
7. 如图甲,某同学手持电吹风垂直向电子秤的托盘吹风,圆形出风口与托盘距离较近且风速恒定,吹在托盘上的风会从平行于托盘方向向四周散开,简化图如图乙。当电吹风设置在某挡位垂直向托盘吹风时,电子秤示数与放上一质量为m
的砝码时一致,出风口半径为r,空气密度为,重力
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出风口面积越大的电吹风,电子秤示数一定也越大
B.设出风口的风速为v,则单位时间内出风口吹出气体的质量为
C.电吹风出风口的风速为
D.电吹风吹风的平均功率为
8.如图甲所示,一小物块在水平向右的推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向右做直线运动,力F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物块的质量,与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取。则物块在时刻的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2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在研究原子物理时,科学家们经常借用宏观的力学模型模拟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一个半径为R的内壁光滑的圆管轨道(R远大于圆管直径),A、B、C、D四个点将圆轨道分为四等份,在轨道的A点静止放着一个甲球,某一时刻另一个乙球从D点以某一速度v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与甲球发生弹性碰撞,小球(可视为质点)直径略小于管道内径,已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碰撞后瞬间乙球被反向弹回
B.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甲、乙两球在水平方向对管道的弹力大小之比为7∶9
C.第二次碰撞在C点
D.第二次碰撞后瞬间甲球的速度为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2 V,内阻,电阻,电阻,电阻,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电容器的电容,和间的连接点为A点,B点接地电势为零。开始单刀双掷开关S与触点1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仅改变的滑片位置,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为4W
B. 如果仅改变的滑片位置,的最大功率为
C. 如果仅将的滑片向上滑动, A点的电势会增大
D. 若仅将开关S由触点1拨向触点2,流过的电荷量为
11.在带电粒子“碰撞”实验中,时粒子甲以初速度向静止的粒子乙运动,之后两粒子的的图像如图所示。仅考虑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作用,且甲、乙始终未接触,在、、时刻系统电势能分别为、、,则(  )
A.时刻乙粒子的速度为
B.甲、乙粒子质量之比为
C.时刻系统的电势能为
D.时刻甲粒子的速度为
12.如图甲所示,物块A、B用轻弹簧拴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B左侧与竖直墙壁接触。物块C以速度向左运动,与A相碰后立即粘在一起后不分开并开始计时。A、B运动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别表示到时间内A、B的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大小。已知三个物块质量均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内墙对B的冲量大小为
D.在时刻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第II卷 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13.(8分)13.用图甲所示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实验中使用的小球1和2质量分别为m1、m2,直径分别为d1、d2。在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面铺放复写纸,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1)小球1和2的质量应满足m1 m2,直径应满足d1 d2。(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实验时,先不放小球2,使小球1从斜槽上某一点S由静止滚下,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再把小球2静置于斜槽轨道末端,让小球1仍从S处由静止滚下,与小球2碰撞,并多次重复。该实验需要完成的必要步骤还有_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1释放点S距桌面的高度h
C.测量斜槽轨道末端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小球1与小球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3)某同学拍摄了台球碰撞的频闪照片如图乙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台球1向右运动,与静止的台球2发生碰撞。已知两个台球的质量相等,他测量了台球碰撞前后相邻两次闪光时间内台球运动的距离AB、CD、EF,其中EF与AB连线的夹角为α,CD与AB连线的夹角为β。从理论分析,若满足 关系,则可说明两球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再满足 关系,则可说明是弹性碰撞。
14.(8分)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阻值为的定值电阻,内阻极大的电压表,总阻值为且阻值均匀的半圆形变阻器,变阻器上有可指示滑片转过角度的刻度盘,开关、导线若干。回答下列问题:
(1)合上开关,滑片在逆时针转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 (填“变大”或“变小”),电源内阻的功率 (填“变大”或“变小”)。
(2)在实验中转动滑片,改变角度(弧度制),测量相应的定值电阻的电压,以为纵坐标,为横坐标,作出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图像的斜率为,纵截距为,则电源的电动势为 ,内阻 。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
15.(8分)直流电动机的简化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电动机M的内阻,定值电阻。当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求:
(1)开关断开时电源的输出功率。
(2)开关S闭合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及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
16. (8分)学生李华研发了一款名字叫做“AD-case”的手机壳,从外观上可以看到这个手机壳长有8个触角,当手机坠落时,接触地面瞬间8个触角会 瞬间弹出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研究缓冲效果的实验中,总质量为200g的手机从距离地面1.8m的高度跌落,平摔在地面上,保护器撞击地面的时间为0.2s,然后手机保持静止,不计空气阻力,g=10m/s2,试求:
(1)手机从开始掉落到恰好速度变为零的过程中重力冲量的大小;
(2)地面对手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

17.(14分)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静置着质量的光滑圆轨道,圆轨道最低点与水平面相切。质量的小球A和质量的小球B中间压缩锁定着水平轻质弹簧并静止在水平面上,小球B与弹簧连接,小球A未与弹簧连接。弹簧解除锁定后小球A以的速度离开弹簧,之后小球A冲上圆轨道,恰好能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取重力加速度大小,小球A、B均可视为质点,求:
(1)弹簧锁定时的弹性势能
(2)圆轨道的半径R;
(3)小球A再次压缩弹簧至最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18.(14分)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轨道左右两端分别与倾角为和的光滑斜面平滑连接。初始时刻,质量的小球甲静止在距水平轨道高度的处,质量的小球乙静止在距水平轨道高度的处,两小球同时由静止释放。小球甲、乙同时在水平轨道内运动时,它们之间才存在相互排斥力,排斥力的大小(为两者的相对速度)。已知水平轨道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
(1)求甲、乙两小球刚进入水平轨道时的速度和的大小。
(2)若甲、乙两小球第一次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过程中恰好不相碰,求此过程甲、乙两小球共速时的速度。
(3)若甲、乙两小球第一次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过程中恰好不相碰,求水平轨道的长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