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模拟测试卷模拟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模拟测试卷模拟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模拟测试卷模拟练习
(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狼藉(jí) 踌躇(zhù) 晶莹(yíng) 妥帖(tiē)
B. 虬枝(qiú) 婆娑(suō) 秀颀(qí) 倔强(jiàng)
C. 洗涤(tiáo) 俯瞰(kàn) 遏制(è) 臼齿(jiù)
D. 鲜腴(yú) 炽热(zhì) 密匝匝(zā) 颓唐(tuí)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1)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pán shān( )地走到铁道边。
(2)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tǎn dàng rú dǐ( ),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3)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bǎo zhǎng( )。
(4)生命在那些终于要diāo xiè( )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B. 白杨树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C. 面对壮阔的昆明湖,他张目结舌,久久说不出话来,只是惊叹于眼前的美景。
D. 生命的永久,在于它的生生不息,在于它不断创造新的奇迹。
文学常识填空(4 分)
(1)《背影》的作者是______,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这篇叙事散文以 “背影” 为线索,抒发了______之情。
(2)《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原名______,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等,文章以白杨树象征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精神。
(3)《昆明的雨》的作者汪曾祺,被誉为 “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文章通过描写昆明雨季的景、物、事,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______,他获得过 1950 年诺贝尔文学奖。
默写填空(6 分)
(1)《白杨礼赞》中描写白杨树外形特征的句子:“它没有婆娑的姿态,__________________。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__________________!”
(2)《背影》中描写父亲买橘子时艰难动作的句子:“他用两手_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__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
下列句子排序最连贯的一项是(3 分)( )
①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②我想念昆明的雨。
③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饱涨。
④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A. ②①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②④①③ D. ①④③②
二、阅读与鉴赏(45 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22 分)
阅读《背影》选段,完成 7-10 题(11 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选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 分)
选段中加粗的 “蹒跚”、“探身”、“攀”、“缩”、“倾” 等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3 分)
选段中两次写到 “我” 流泪,分别表达了 “我” 怎样的情感?(3 分)
结合全文,说说 “背影” 在文中的作用。(3 分)
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完成 11-14 题(11 分)
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②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③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 “婆娑” 或 “旁逸斜出” 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选段第①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形?(2 分)
选段第③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3 分)
选段中加粗的 “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 等词语体现了白杨树怎样的精神品质?(3 分)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礼赞白杨树。(3 分)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23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5-19 题
老柿树
①我家院门前有一棵老柿树,是爷爷亲手栽下的,距今已有六十余年。它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更迭,也承载着我童年的记忆。
②老柿树很高大,树干粗壮,需两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树皮粗糙,布满了深深的沟壑,那是时光刻下的印记。树枝向四周伸展,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夏日里为小院撑起一片阴凉。春天,嫩绿的新芽在枝头绽放,小小的花苞藏在叶间,不仔细看几乎发现不了。过不了多久,洁白的柿花便竞相开放,淡淡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引来蜜蜂嗡嗡地忙碌。
③最让人期待的是秋天。柿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沉甸甸地坠在枝头。阳光透过枝叶洒在柿子上,折射出温暖的光泽。这时,爷爷会搬来梯子,小心翼翼地摘下柿子。我站在一旁,看着爷爷粗糙的手握住柿子,轻轻一拧,柿子便落入手袋中。爷爷摘下的柿子,一部分分给邻居,一部分晒成柿饼。柿饼香甜软糯,是我童年最爱的零食。
④记得有一年夏天,下了一场暴雨。狂风呼啸,雨点像黄豆一样砸下来。我趴在窗前,看着老柿树在风雨中摇晃,枝叶被吹得东倒西歪,心里十分着急。爷爷却很平静,他说:“这棵树经历过无数次风雨,它很坚强。” 果然,暴雨过后,老柿树只是掉落了一些枝叶,树干依然挺拔。
⑤后来,我离开家乡去城里读书,每年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去。每次回家,我都会先跑到院门前,看看老柿树。它依旧那样高大挺拔,只是树干上的沟壑更深了,枝叶也似乎稀疏了一些。爷爷说,老柿树每年都会结果,只是产量不如从前了。
⑥去年秋天,我回去的时候,老柿树又挂满了柿子。爷爷已经走了,是父亲摘下了柿子。看着红彤彤的柿子,我仿佛又看到了爷爷的身影,听到了他的笑声。
⑦老柿树啊,你不仅是一棵果树,更是我心中的精神寄托。你见证了爷爷的辛劳,承载了我的童年,也教会了我坚强与感恩。我会永远想念你,想念那些与你相伴的日子。
文章围绕老柿树写了哪些往事?请简要概括。(4 分)
赏析文章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4 分)
文章第④段写暴雨中的老柿树有什么作用?(4 分)
结合全文,说说老柿树在 “我” 心中的意义。(5 分)
本文与《昆明的雨》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6 分)
三、写作与表达(50 分)
请以 “那一刻,我读懂了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 “亲情”“生命”“坚持”“平凡” 等;(2)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出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B(A 项 “躇” 读 chú;C 项 “涤” 读 dí;D 项 “炽” 读 chì)
(1)蹒跚 (2)坦荡如砥 (3)饱涨 (4)凋谢
C(“张目结舌” 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此处应改为 “目不暇接”)
(1)朱自清 父子间真挚深厚的亲情 (2)沈德鸿 子夜 (3)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4)罗素
(1)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2)攀 缩 倾
C(按照 “总起 — 分述 — 具体描写” 的逻辑排序)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
父亲为 “我” 买橘子的场景。(2 分)
这些词语是动作描写,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的艰难过程,表现了父亲对 “我” 的关爱之情。(3 分)
第一次流泪是因为看到父亲买橘子的艰难,被父亲的关爱所感动;第二次流泪是因为与父亲分别,不舍与伤感。(3 分)
“背影” 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集中体现了父亲对 “我” 的关爱,是父子情感的载体;凝聚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3 分)
干、枝、叶、皮四个方面。(2 分)
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1 分)将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敌后哨兵和民族精神,(1 分)通过排比、反问增强语势,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升华了主题。(1 分)
体现了白杨树力争上游、坚强不屈、不折不挠的精神品质。(3 分)
因为白杨树不仅具有外形的不平凡,更具有精神的不平凡;(1 分)它象征了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1 分)作者借礼赞白杨树,抒发了对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1 分)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
①爷爷栽下老柿树;②夏日老柿树为小院遮阳,春天开花引蜜蜂;③秋天爷爷摘柿子、晒柿饼,分给邻居;④暴雨中老柿树顽强挺立;⑤“我” 离家后每次回家都看老柿树;⑥爷爷去世后父亲摘柿子。(答出 4 点即可,4 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将老柿树的树枝比作巨大的绿伞,(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柿树枝叶的繁茂和遮阳效果,(1 分)表达了 “我” 对老柿树的喜爱之情。(1 分)
通过描写暴雨中老柿树的坚强,(1 分)突出了老柿树顽强的生命力;(1 分)印证了爷爷的话,(1 分)为下文揭示老柿树的精神意义做铺垫。(1 分)
老柿树是爷爷辛劳的见证者,承载着 “我” 的童年记忆;(2 分)它教会了 “我” 坚强与感恩;(2 分)是 “我” 心中的精神寄托,凝聚着 “我” 对爷爷和家乡的思念。(1 分)
①都采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本文借老柿树抒发对爷爷、家乡的思念和感恩之情,《昆明的雨》借昆明的雨及相关景物抒发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3 分)②都注重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本文对老柿树的外形、柿子等细节描写生动,《昆明的雨》对菌子、杨梅等景物描写细腻;(3 分)③都体现了 “形散神聚” 的散文特点,围绕核心意象展开,情感线索清晰。(补充说明,答出前两点即可得满分)
三、写作与表达
评分标准:
一等(45-50 分):补题恰当,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情感真挚,语言流畅,结构完整,有细节描写和感悟。
二等(38-44 分):补题恰当,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情感真实,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三等(30-37 分):补题基本恰当,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具体,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
四等(29 分以下):补题不恰当,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语言不通顺,结构不完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