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模拟卷模拟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模拟卷模拟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模拟练习
(满分:120 分 时间: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 分)
A. 谪守(zhé) 浩浩汤汤(tāng) 宠辱偕忘(xié)
B. 林霏(fēi) 伛偻提携(lǚ) 山肴野蔌(sù)
C. 雾凇(sōng) 强饮三大白(qiáng) 沉璧(bì)
D. 金樽(zūn) 绮户(yǐ) 迁客骚人(sāo)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写拼音(4 分)
(1)薄暮冥冥( ) (2)觥筹交错( )
(3)阴yì( ) (4)沆砀( )
古诗文默写(8 分)
(1)《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春夜美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醉翁亭记》中揭示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行路难》中表现执着信念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旷达情怀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文学常识填空(4 分)
(1)《岳阳楼记》作者是______(朝代)政治家______,文中 “,” 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
(2)《湖心亭看雪》选自《________》,作者张岱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文中 “______” 一字尽显脱俗心境。
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通过学习《醉翁亭记》,让我们理解了欧阳修 “与民同乐” 的思想。(删去 “通过” 或 “让”)
B. 岳阳楼不仅是岳阳市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将 “岳阳市的标志性建筑” 与 “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互换位置)
C. 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详细描写雪景,是为了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在 “描写” 后加 “美丽的”)
D. 能否体会 “先忧后乐” 的精神,关键在于深入研读文本并结合时代思考。(删去 “能否”)
综合性学习:班级开展 “山水与士人精神” 主题活动,请完成任务(3 分)
请从 “岳阳楼”“醉翁亭”“湖心亭” 中任选一处,结合课文说说其承载的士人情怀:
二、阅读理解(55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6 分)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 7-10 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 分)
(1)连月不开( ) (2)山岳潜形( )
(3)沙鸥翔集( ) (4)宠辱偕忘( )
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选段通过哪两种景物对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变化?(4 分)
结合全文,说说 “古仁人” 与 “迁客骚人” 的情感有何不同?(4 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放鹤亭记(节选)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 “放鹤亭”。
【注释】①傃(sù):向,归向。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 分)
(1)水及其半扉( ) (2)作亭于其上( )
(3)或立于陂田( ) (4)故名之曰( )
用 “/” 划分句子停顿(限 1 处)(2 分)
云 龙 山 人 张 君 之 草 堂
翻译句子(4 分)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
结合《醉翁亭记》,说说苏轼与欧阳修在写景中寄托的情怀有何相似之处?(4 分)
(三)现代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5-18 题
山水间的精神密码
①中国文人与山水的缘分,早在《诗经》中便已注定。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文人墨客,更是将山水变成了精神的栖息地。他们笔下的山水,从来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是心灵的镜像。
②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是情感的 “晴雨表”。“淫雨霏霏” 时,是 “去国怀乡” 的悲情;“春和景明” 时,是 “宠辱偕忘” 的喜悦。但他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在山水变幻中提炼出 “先天下之忧而忧” 的哲思 —— 山水是底色,家国才是内核。这种超越个人悲喜的情怀,让岳阳楼从此成为精神地标。
③欧阳修的醉翁亭,则是另一种生命姿态。“林壑尤美” 的琅琊山,“伛偻提携” 的游人,构成一幅鲜活的图景。他写山水,更写山水间的人:“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酒酣耳热之际,“醉翁之意不在酒” 的喟叹,道破了与民同乐的真谛。山水在这里是纽带,连接起官与民的温情。
④张岱的湖心亭雪景,藏着最孤独的坚守。“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极简的笔墨勾勒出天地的苍茫。独往湖心亭看雪,偶遇知己强饮三大白,这份遗世独立的痴绝,是明末文人风骨的缩影。山水于他,是乱世中的精神避难所。
⑤这些山水篇章,或壮阔,或清丽,或空灵,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密码:文人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家国编织进山水,让自然景观成为精神的载体。读懂了这些山水,便读懂了中国文人的赤子之心。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 分)
结合全文,说说三位文人笔下 “山水” 的不同内涵(4 分)
请为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4 分)
(四)诗词阅读(10 分)
阅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 19-20 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首联 “凄凉地”“弃置身” 两个词语有何表达效果?(4 分)
颈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请从哲理角度赏析(6 分)
三、写作(40 分)
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命题作文《那片山水里的情怀》
题目二:话题作文 “传承”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 600 字;(3)文中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B(3 分)(A 项 “汤” 读 shāng;C 项 “强” 读 qiǎng;D 项 “绮” 读 qǐ)
(1)míng(2)chóu(3)翳(4)hàng dàng(每空 1 分,共 4 分)
(1)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2)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4)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每空 1 分,共 8 分,错字漏字不得分)
(1)北宋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2)陶庵梦忆 明末清初 痴(每空 0.5 分,共 4 分)
C(3 分)(原句无语病,修改多余)
示例 1:岳阳楼承载着范仲淹 “先忧后乐” 的家国情怀,他超越个人悲喜,心系天下苍生。示例 2:醉翁亭寄托着欧阳修 “与民同乐” 的情怀,他将百姓的欢乐视为自己的快乐。(3 分,结合课文 1 分,情怀 2 分)
二、阅读理解(55 分)
(一)课内文言文(16 分)
(1)放晴(2)隐没(3)停息(4)一起(每空 1 分,共 4 分)
(1)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2 分,“去国”“谗讥” 各 0.5 分)(2)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2 分,“跃金”“沉璧” 各 0.5 分)
通过 “淫雨霏霏” 的悲凉之景与 “春和景明” 的喜悦之景对比(2 分),表达了迁客骚人 “以物喜,以己悲” 的情感变化(2 分)。(共 4 分)
迁客骚人 “以物喜,以己悲”,情感随景物变化而波动(2 分);古仁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心怀天下,忧国忧民(2 分)。(共 4 分)
(二)课外文言文(14 分)
(1)门(2)建造(3)有时(4)叫(每空 1 分,共 4 分)
云龙山人张君 / 之草堂(2 分)
早晨就对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凭它们飞到想去的地方。(4 分,“旦”“纵”“如” 各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两者都在写景中寄托了与民同乐(或热爱自然、超然物外)的情怀(2 分)。欧阳修借醉翁亭的山水和游人之乐表达与民同乐;苏轼借放鹤亭的美景和鹤的自在,体现对闲适生活的热爱(2 分)。(共 4 分)
(三)现代文(15 分)
中国文人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家国编织进山水,让自然景观成为精神的载体。(3 分,若答标题或开头结尾相关句,酌情给分)
举例论证(2 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是情感的 “晴雨表”,进而支撑中心论点(2 分)。(共 4 分)
范仲淹:家国情怀的底色;欧阳修:官民温情的纽带;张岱:乱世中的精神避难所(每点 1 分,答全 4 分)
示例: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在战乱中遍历山河,写下《天下郡国利病书》,将对故国的思念与经世济民的情怀融入山水考察中。(4 分,符合 “明末文人”“山水与坚守” 特点即可)
(四)诗词(10 分)
这两个词语写出了诗人被贬谪的偏远之地和长达二十三年的屈辱处境(2 分),饱含着诗人的心酸、悲凉与愤懑之情(2 分)。(共 4 分)
诗句以 “沉舟”“病树” 自比,却展现出 “千帆过”“万木春” 的蓬勃景象(2 分),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和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2 分),表现了诗人虽历经磨难却仍保持乐观进取的精神(2 分)。(共 6 分)
三、写作(40 分)
评分标准:
一等(36-40 分):立意深刻,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情感真挚。
二等(30-35 分):立意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情感真实。
三等(24-29 分):立意基本明确,内容单薄,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
四等(23 分以下):立意模糊,内容空洞,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
(注:字数不足、抄袭等情况,酌情降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