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份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图是1985年出土的“夹砂陶鱼鳍形足鼎”,用耐高温的夹砂红陶制成,敞口,平唇,束颈,斜腹下垂,平底。鼎在古代是用来烹饪、储存的器具,最早以陶器的形式出现。下列活动符合该文物所处时期特征的是( )①原始畜牧业农业开始出现,人们有了定居的地方②成立氏族议事会,一切大事由氏族全体成员决定③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不得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④生产工具和牲畜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得以确立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 为了学好新学期的思想政治课,某同学利用暑假搜集了一些关于阶级社会演进的资料,如下图。该同学搜集到的内容,符合史实的是( )社会形态 资料内容原始社会 ①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用树枝在地上简单进行绘画和记录文字,不存在剥削奴隶社会 ②最早形成对立阶级,人类史上最早的国家产生,迈入了文明时代门槛封建社会 ③铁质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医学、天文等成就明显,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劳动资本主义社会 ④资本家占有一切生活资料和工人创造剩余价值,阶级矛盾不可缓和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3.国家文物局发布最新研究成果,二里头遗址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体现了早期对城市营建的整体性规划,显示当时的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进入了王朝国家。对于这个时期的看法,正确的是( )①农业经济发展推动古国文明形态产生 ②城市出现是人类历史文明进步的表现③阶级和国家伴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 ④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化为家庭私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完成了原始积累的资本家“使人民群众转化为雇佣工人”。工人创造的财富越多,自己就相对地越贫穷。资本会引发普遍的社会性危机,经济领域的危机最终会扩展至“国家制度、社会结构等资本主义关系的各个方面”。以上论述揭示了( )①资本家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造就了大批自由的雇佣工人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相对过剩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孕育着最终埋葬资本主义的因素④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对表格中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观点一: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 观点二: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观点三:私有财产过去和现在都是人们所犯的无数罪行和所遭的无数灾祸的根源。 观点四:私有观念是人所固有的,所以私有制天然合理,会永远存在。①观点一正确,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般规律②观点二错误,没有正确揭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③观点三正确,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④观点四错误,夸大了私有观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6.征程如歌,歌以咏史。《国际歌》唱响坚定信念,“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石库门的灯光》颂唱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光明,“铁锤镰刀的旗帜、指引工农大众的心。燎原的火种、闪烁共产主义真……开天辟地……民族复兴……”。从《国际歌》到《石库门的灯光》,生动诠释了①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最终目的③人民群众坚定的理想信念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下列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关系认识正确的是“两个必然”: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 “两个决不会”: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①两者都依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阐释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②两者都论证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但过程是漫长的③前者揭示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后者揭示其实现的条件性④前者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方式,后者反映社会形态更替的实现方式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8.《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自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这一影响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①巴黎公社摧毁了资产阶级国家机构和议会制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权 ④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中国封建帝制⑤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使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A.①→③→⑤ B.①→④→② C.③→⑤→② D.④→③→⑤9.2025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纪念日。100余年前,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试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然而,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山河依然破碎,积贫积弱未改。事实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是( )①由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②由中国封建势力妥协性造成的③社会主义遭遇了曲折的体现 ④帝国主义入侵导致的必然结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发展、在筚路蓝缕中开基立业,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下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认识正确的是(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③极大地改变了全世界政治力量的格局④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1.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其历史任务是总结七大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成就,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由此可知,这次会议上可能提到的问题有( )①确立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②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开始进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④国内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大型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祖国强大了,发展了,进步了;人民群众富裕起来了,幸福了,笑起来了,身体强壮起来了。全体中国人正在自信地迈着矫健步伐大踏步走在阳光大道上。下列对改革开放的意义认识正确的是( )①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奠定了制度基础,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④使中国实现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将一个备受欺凌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逐步受到国际社会尊重和认可的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下列史实与之相符的是(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农村迎来大发展②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④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在一百多年的激荡浪潮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立自强、不懈探索,成功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的发展道路,写出了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版本”,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对道路的探索,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②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正确的过渡时期总路线③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④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确立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方针A.②③④① B.①④③②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1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由此可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②正确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③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典型范例 ④是社会主义革命顺利开展的行动指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想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但都没有成功。经历无数次失败后,人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中国不能有”的主要原因是( )①长期的闭关自守把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割裂开来了②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③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中国无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④强大的中国封建势力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表明( )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②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邓小平指出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作为历史的转折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谈改革” 的传统,46年,弹指一挥间, 9次“三中全会”,改革是不变的主题词。这是基于改革( )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助力伟大事业行稳致远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④作为党的基本领导方法,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1920年前后,李大钊、毛泽东等先进分子经过摸索逐步划清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转向了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湘江评论》等报刊纷纷刊载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中国思想界出现了新气象。这种新气象意味着马克思主义( )①成功实现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②已经成为中国先进分子的自觉追求③为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指明了新方向④在中国进入了全面系统的传播阶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村庄——堂上村,并从这里传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歌曲原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来,毛泽东作了修改,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这是因为( )①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②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新出路③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全新政权,人民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④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从专制向民主的伟大飞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1.“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一百多年前浙江嘉兴南湖的这条红船,开启了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成立( )①意味着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③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标志着党始终成为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开创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纪元B.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C.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D.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23.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要“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②发展生产力是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④革命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要由乡村转移到城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4.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屈辱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诞生意味着(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B.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飞跃C.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的斗争有了主心骨D.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2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6.某校以“重温红色历史、感受时代巨变”为主题开展研学活动。对应参观地点,研学结语表述正确的是( )①参观地点:中共一大会址 结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②参观地点:兰考县焦裕禄烈士陵园 结语: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改造盐碱地,助力实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参观地点: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 结语:小岗村村民发挥首创精神,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④参观地点:“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 结语: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准备了条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7.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据此可知,改革开放( )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②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④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8.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锚定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领导人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说明(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选择 ②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③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④中国人民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9.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步向前。这是因为改革开放(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②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0.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1984年我来过广东。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南方谈话推动了( )A.改革重点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B.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C.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空想社会主义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圣西门主张建立一个由实业家和学者领导的社会,人人都要劳动,个人收入应与贡献成正比;傅立叶提出以“和谐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在他设想的“法郎吉”协作社里,人人劳动,男女平等,免费教育,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将丰富多彩;欧文在美国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他把4万英亩土地划分为1200个区,每个区建设一个面积6000平方英尺的住宅,周围是耕地、果园和工厂,所有成员按需分配。但这些设想和实验都失败了,成为空中楼阁。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的。(8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5年来,中国成就辉煌。经济跃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铁、5G引领,推动产业升级;农业现代化,粮食稳定;国防强大,有先进装备和现代化军队;教育普及,培养人才;文化百花齐放,传统与现代艺术辉映;航天蓬勃发展,从“东方红一号”到空间站;生态建设推进,践行绿水青山理念。75年见证中国人民拼搏与智慧,中国正以自信姿态屹立东方。75年前,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遍神州。天安门广场红旗飘扬、人山人海,各界群众身着盛装从四方汇聚。毛主席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礼炮齐鸣,人们欢呼雀跃、掌声雷动,许多人热泪盈眶,为祖国新生自豪。这是历史转折点,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开启建设新征程。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0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材料一 194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至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党带领人民开始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这在当时被公认为是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结合材料一,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世界奇迹的历史意义。(10分)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5年是改革开放47周年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2周年。某校高二(1)班开展了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采访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相关任务。各位“小记者”对不同人物进行了采访,下面是他们整理的采访记录。同学家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家人均收入上涨,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通上了天然气,用电方便了很多,生病了有医保,老人还有养老保险帮忙养老。我们赶上了好时代。班主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领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以下几个方面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成功密码…… 政府工作人员:进入新时代,我们既要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各种现实挑战结合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知识,说明我们为何要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12分)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份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参考答案1.【答案】A【详解】①:鼎在古代是用来烹饪、储存的器具,最早以陶器的形式出现。这段时期属于原始社会,原始畜牧业农业开始出现,人们有了定居的地方,①正确。②:原始社会成立氏族议事会,一切大事由氏族全体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②错误。③: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不得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③正确。④: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④排除。2.【答案】B【详解】①:原始社会生产力落后,文字还没有发明,不存在阶级剥削和压迫,不符合题干中阶级社会演进的状况,①与题意不符。②:奴隶社会最早形成对立阶级,人类史上最早的国家产生,迈入了文明时代门槛,②符合题意。③:封建社会铁质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医学、天文等成就明显,相比奴隶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劳动,③符合题意。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而非生活资料,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但可以缓和,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3.【答案】A【详解】①②:二里头遗址出现了城市,进入了王朝国家,属于奴隶社会,这个阶段随着金属工具的出现,农业经济发展推动古国文明形态产生,同时城市的出现,这也是人类历史文明进步的表现,①②入选。③: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阶级和国家才逐步出现,而二里头文明是处于奴隶社会阶段,阶级和国家已经成型,③不符合题意。④: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化为家庭私有,而二里头文明是处于奴隶社会阶段,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4.【答案】B【详解】①:完成了原始积累的资本家“使人民群众转化为雇佣工人”,这表明资本家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造就了大批自由的雇佣工人,①正确。②:生产的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而不是根本原因,②不选。③:资本会引发普遍的社会性危机,经济领域的危机最终会扩展至各个方面,这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孕育着最终埋葬资本主义的因素,③入选。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④不选。故本题选B。5.【答案】A【详解】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般规律,①符合题意。②: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而不是私有观念,且应该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私有观念属于上层建筑,因此观点二没有正确揭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②符合题意。③: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观点三:私有财产过去和现在都是人们所犯的无数罪行和所遭的无数灾祸的根源,说法错误,③不符合题意。④:私有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会逐步消失,观点四没有正确揭示私有观念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是夸大了私有观念的作用,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6.【答案】B【分析】《国际歌》歌颂劳动群众创造人类世界,《石库门的灯光》歌颂中国共产党指引工农大众。两首歌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走向共产主义,④正确。无产阶级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不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②错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而不是由人民群众坚定的理想信念决定的,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是主观因素不起决定作用,③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B。7.【答案】A【分析】“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两者的判断,都是依据人类社会发展 规律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而得出的,前者揭 示的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必然性,后者揭示的 是社会形态更替实现的条件,故①③正确,④错 误;“两个必然”没有说明社会形态更替的长期 性,故②错误。故本题选A。8.C【详解】①:巴黎公社摧毁了资产阶级国家机构和议会制,但材料强调的是《共产党宣言》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影响,①排除。④: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他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联合无产阶级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必要性,其指导思想并非源自《共产党宣言》,④不合题意。③: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权,③应该排在第一位。⑤: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使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⑤应该排第二位。②:1978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应该排第三位。正确顺序是③→⑤→②。故本题选C。9.B【详解】①④: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这是由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的,帝国主义不希望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是帝国主义入侵的必然结果,①④入选。②:中国的封建势力,试图通过变法等形式改变现状,但没有成功,并且与帝国主义势力相互勾结,阻碍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而不是中国封建势力的妥协性造成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②不选。③:100余年前,社会主义发展还没有遇到曲折,且这也不是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③不选。故本题选B。10.C【详解】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启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并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成果,①排除。②:材料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这是该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材料表述一致,②正确。③:“极大地改变了全世界政治力量的格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冲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并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作用,③排除。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如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形成了相关理论成果,这些都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这是该时期的重要历史贡献,④正确。故本题选C。11.D【详解】①: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1956年的中共八大不可能提到这一内容,①排除。②: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并非中共八大的内容,②排除。③④: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9月,此时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会议必然会涉及我国进入全面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相关内容,中共八大明确提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是八大的重要成果,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12.A【详解】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①正确。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并非改革开放,②排除。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③正确。④:我国还未实现第二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排除。故本题选A。13.C【详解】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后,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成果,不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①排除。②: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年建设,在“一五”计划等一系列举措推动下,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要成就,②正确。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于1992年党的十四大,属于改革开放后的成果,③排除。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通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等措施,农业生产逐步发展,基本解决了中国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当时举世瞩目的成就,④正确。故本题选C。14.D【详解】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故③排第一。②:1953年,确立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故②排第二。①:1956年年底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故①排第三。④: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故④排第四。故正确顺序是③②①④。故本题选D。15.A【详解】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这一结合过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①正确。②:该理论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说明它正确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②正确。③: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20世纪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成果,不可能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范例,③排除。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行动指南,社会主义革命有其自身的理论指导,表述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A。16.D【详解】②: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帝国主义为维护自身利益,通过经济控制、军事干涉(如支持军阀割据)等方式,阻挠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防止中国成为强大竞争对手,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②正确。④:中国封建势力(如地主阶级、官僚集团)根深蒂固,维护旧制度,抵制资本主义改革(如土地改革、工业化),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无法生根发芽,④正确。①:中国闭关自守并非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①不选。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弱小也不是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③不选。故本题选D。17.C【详解】①:十月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且材料强调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在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后,①错误。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意味着中国人民从此掌握国家权力,成为国家和自身命运的主人,②正确。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③错误。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④正确。故本题选C。18.A【详解】①③: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9次“三中全会”,改革是不变的主题词,这是因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助力伟大事业行稳致远,改革开放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①③说法正确。②: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排除。④: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基本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而不是改革,④错误。故本题选A。19.C【详解】①: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1920 年前后,马克思主义刚在中国广泛传播,还没有成功实现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①错误。②:材料中提到李大钊、毛泽东等先进分子经过摸索转向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湘江评论》等报刊纷纷刊载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已经得到了中国先进分子的认可,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②正确。③: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就能够运用这一科学理论来思考中国的革命问题,为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指明新的方向,③正确。④: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发端。五四运动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在《新青年》连续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该选项的说法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C。20.D【详解】①:新中国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但国家富强是在后续不断建设发展中逐步推进的,并非新中国成立时就已实现,①排除。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让人民有了主心骨,但这并非是在“中国”前加“新”字的原因,新指的是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②排除。③④:新中国成立,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全新政权,人民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与“旧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新”,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从专制向民主的伟大飞跃,体现出“新”的特质,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21.C【详解】②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②③正确。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错误。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始终成为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的说法不符合事实,④错误。故本题选C。22——26、DDDDB27.A【详解】①:材料指出改革开放“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说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①正确。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这与题干中“重要法宝”“伟大革命”的定位一致,②正确。 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不是改革开放,③错误。 ④: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不是改革开放,④错误。 故本题选A。28.A【详解】①:党中央领导人民取得一系列成就,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沿着这条道路,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彰显了其正确性和独特优势,①正确。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体现了党的领导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作用,确保其行稳致远,②正确。③: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成就,突出党的领导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而不是着重体现党执政地位是如何形成的,③不符合题意。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就成为了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材料强调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与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的时间节点和材料重点不一致,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29.【答案】A【详解】①②: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步向前。这是因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①②正确。 ③: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排除。④: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④排除。故本题选A。30.【答案】B【详解】A: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A与题意不符。B: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推动了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B符合题意。C: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C与题意不符。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31.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②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二者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32.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新中国的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33.①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国取得了重大成就、创造了世界奇迹,能够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4.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科技、生态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关键的步伐。③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发展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法宝,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④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国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的时代潮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