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POWERPOINT
DESIGN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前自主预习
要求:学生预习课本p1-p11,绘制表格并完成表格内容
生产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关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1.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是人类社会的童年。
2.生产力的状况:
旧石器时代:采集天然食物为主
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原始畜牧业和农业;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
3.生产关系的特点:
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原始社会
4.上层建筑:氏族制度
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氏族 部落 部落联盟
管理方式: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大事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氏族议事会特点:无压迫、无特权
氏族长(对内)和军事首领(对外)
原始社会
01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共同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代替,生产工具和牲畜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原始社会的解体
01
奴隶社会
01
奴隶社会
1.生产力的特点:金属工具普及,但以青铜器为主,技术简陋
2.生产关系的特点: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出现了,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2)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3)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3.上层建筑: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奴隶社会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生产力的特点:铁器普及,工具种类和技术显著进步(p5相关链接)
2.生产关系的特点: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其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收取地租(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封建社会
3.上层建筑: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封建社会
1.生产力的特点:机器大工业主导,技术革命推动工具迭代
2.生产关系的特点: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3.上层建筑:
“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开展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的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实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堂小结
1.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结成平等互助的生产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我们还是认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主要原因是( )
①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奴隶主建立了暴力机关,维护了本阶级的利益
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奴隶主推动社会发展
④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检测
【答案】B
【详解】①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主要原因是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①④正确。②:奴隶主建立了暴力机关,维护了本阶级的利益,这表现了奴隶主阶级维护阶级统治的手段,而不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的原因,②排除。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和奴隶共同推动了社会发展,而不仅是奴隶主发挥了作用,③排除。
故本题选B。
2.2025年1月,意大利全国范围内出现大规模的罢工。此次罢工的出现是因为各领域从业者对增长工资、改善工作环境和增加福利的要求迟迟得不到满足,是民众对政府新财年预算法案和长期财政政策的不满情绪的集中爆发。据此,某班同学提出了下列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当代资本主义劳资矛盾已转化为劳动者与政府的矛盾
②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出现大罢工的根源
③阶级斗争才是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唯一正确途径
④资本家为了确保自身利益可能对工人作出短暂妥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检测
【答案】C
【详解】①:当代资本主义劳资矛盾本质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政府作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代表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因此劳动者对政府政策的不满本质上是劳资矛盾的间接体现,而非矛盾转化,①不符合题意。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各领域从业者对增长工资、改善工作环境和增加福利的要求迟迟得不到满足,说明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出现大罢工的根源,②符合题意。
③:阶级斗争的根本目的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非仅仅缓和矛盾,并且,通过谈判、立法等非暴力方式也可能缓和矛盾,“唯一正确途径”说法绝对,③错误。
④:罢工潮使资本家面临损失,为保自身利益可能短暂妥协,满足工人部分要求,④正确。
故本题选C。
3.当今时代,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社会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提高了资本增殖能力,从而进一步加剧经济垄断、技术霸权、社会分化,作为资本主义新样态的数字资本主义得以生成。对数字资本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
①有可能加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②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资本增殖能力提高克服了劳动剥削
④不能避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检测
【答案】B
【详解】①④: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但进一步加剧经济垄断、技术霸权、社会分化,让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更加尖锐化,不能避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有可能加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①④入选。
②: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不选。
③: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资本的增值能力,但无法克服劳动剥削,③不选。
故本题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