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课件(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课件(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如何成为执政党
为什么能成为执政党
如何巩固执政地位
【单元逻辑】
2.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我”是谁? “我”为了谁?
一、党的性质和宗旨
1.党的性质: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先锋队就是冲锋在前,模范带头,
为了维护人民利益而奋不顾身。
决 定
2.党的根本立场
3.党的根本宗旨
人民立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p16
一、党的性质和宗旨
4、如何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
(1)没有特殊利益: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2)密切联系群众: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
(3)坚定理想信念:全体共产党员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p16
两个不等于
党≠党员干部
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员干部就没有任何个人利益。
对党员干部的正当、合法利益应当予以尊重和保护。
有人认为:
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也就是说广大党员干部就没有自己的任何个人利益。
【答疑解惑】
党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1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党的根本立场




5党的
最高
理想
实现共产主义
6党的
奋斗
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党的
初心
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
4党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8党的
执政
理念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二、党的执政理念
1.执政理念是什么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前提条件
本质要求
党的
全部工作
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
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两个共同)
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补充: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这也是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具体内涵
(1)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2)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了谁),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判断标准)
(3)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作用)
(4)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二、党的执政理念
2.为什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因)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更优美的环境
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更好的教育
更稳定的工作
更满意的收入
安全感
幸福感
3. 怎样坚持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P18)
(1)坚持根本宗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2)坚持基本路线: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二、党的执政理念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
到21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p19
党的性质和宗旨
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执政理念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性质:先锋队性质
内涵:
原因:
具体要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的性质、根本立场、宗旨,试金石,人民地位,党的奋斗目标
①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②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根本立场:人民的立场
决 定
知识小结
温馨提示:
1.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
2.党----依法执政
政府-----依法行政
3.中国共产党≠广大党员
4.党:市委、区委、组织部、宣传部
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②改革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的先锋队
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②错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③错误。
跟踪练习
B
2.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两会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人民”二字多次出现,人民始终是领袖最深情的牵挂。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要做到()
①坚持人民立场这一我们党的根本立场
②坚持“人民至上论”,满足人民的各种需求
③坚持以人为本、公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要满足人民的正当需求,而不是满足各种需求,②排除。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而不是公民至上,③排除。
跟踪练习
B
3.2024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徐利民“时代楷模”称号。徐利民扎根基层工作30余年,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用一生奉献践行对党忠诚的无悔誓言。这启示广大共产党员要( )
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积极投身实践
②努力奉献,把党的特殊利益融入奋斗历程
③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诠释模范担当
④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而不是中国共产党员,①错误。中国共产党员有自己的个人利益,但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②错误。
跟踪练习
D
4.“读原著悟真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才能够得到解决。——邓小平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习近平
以上论断共同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重视发挥人民的先锋模范作用
②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把实现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
③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重视和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④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强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不是“人民”,①表述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伟大事业必须依靠人民,而没有强调“为了人民”,②不选。
跟踪练习
D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把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凝聚到一起,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顺利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参考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