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件(共3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件(共37张ppt)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一框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能力
通过分析史实材料,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坚定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必备知识
近代中国艰辛的探索历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中华民族复兴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3、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所做的贡献;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教学难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2、为什么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走不通。




议题 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
2
3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历史功绩?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历史任务、探索复兴之路的过程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五四运动的特点、意义?新民主主义性质、特点、革命道路?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及毛泽东思想的意义?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探索
忆往昔,路在何方?
篇章一
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议学活动一:
任务1:结合视频及教材(P20)“探究与分享”内容,概括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
任务2:纵览近代以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道路的历程,中国哪些阶层做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第一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1840-1842
1900-1901
1856-1860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
(1)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2)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内部因素:小农经济、封建专制、闭关锁国……
外部因素:强大的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半殖民地
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指形式上是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和压迫,丧失部分主权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
(政治地位上看)
半封建
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经济结构上看)
拓展延伸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目标:
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
前提和基础
目的和动力
目标: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历史任务
决定
主要矛盾
决定
社会性质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各个阶层的尝试和结果
近代以来的救亡图存运动为何均已失败告终?这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失败!
3.近代中国人民对复兴之路的探索
1
2
3
启示
①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不允许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外来阻力)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
(内在局限——民族资产阶级没能力走)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内在局限——封建势力不愿意走)
4.资本主义道路、复辟帝制等失败的原因
(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P21-P22相关链接
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必须另辟新路。
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新的政党,新的领导阶级。
1、鸦片战争后中国境地
2、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3、近代中国人民对复兴之路的探索
4、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1)结果: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2)结论: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必须另辟新路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知识小结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要想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陈独秀
必须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即由臣民向国民转变,但中国刚从封建社会走出,没有这样的思想基础
怎么办?
迎曙光,找到出路!
篇章二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条件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 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拓展——五四运动的特点、意义(P23相关链接)
议学活动二:
结合视频,思考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机遇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主心骨)
马列主义
中国工人运动
第一次结合
诞 生
中国共产党
反 对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 导
意义: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战争胜利
1919
1924
1921
1927
1937
1945
1949
新中国成立
国民党一大
南昌起义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大 革 命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道路
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中心开始向农村转移
1930年1月,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标志以乡村为中心、先在乡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的初步形成。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1928年,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中提出了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初步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规律。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取胜法宝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
无产阶级领导的,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
民主革命
领导者
基础
主体
任务
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在哪?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权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革命前途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
革命范畴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为什么不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1919
1949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1956
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革命分为哪两个步骤?为什么?(原因)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决 定
必要准备
必然趋势
站起来,扬眉吐气!
篇章三
议学活动三:
观看视频,结合所学内容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
(1)辞旧: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2)迎新: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3)对外: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毛泽东思想
马列主义
中国革命实际
第二次结合
诞 生
毛泽东思想
建 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指 导
确 立
社会主义制度
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做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①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②有正确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主心骨)
③有正确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④离不开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⑤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支持。
【知识整合】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课堂小结
近代中国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新民主主义革命
指导思想
开始标志
领导力量
发展历程
革命道路
取胜法宝
性质
胜利标志
胜利成果
五四运动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
新中国成立
毛泽东思想
社会性质
历史任务
课堂练习
1.(2024·浙江·模拟预测)1920年,中国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将《共产党宣言》首次译成中文,正是这版油印册子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炬。《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出版( )
①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
③为有志之士了解马克思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让更多先进分子受到思想启迪和精神鼓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十月革命
不涉及中国的具体国情
课堂练习
2.(2023·浙江绍兴·统考二模)毛泽东曾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写道:“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这强调( )
A.要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主心骨
C.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D.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C
无关
无关
无关
课堂练习
3.(2023·浙江金华·统考三模)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回首往事,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由此可见,新中国的成立( )
①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②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④意味着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有了主心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