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共3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共37张ppt)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1 世界的物质性
目录
CONTENTS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政治认同】坚定地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科学精神】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公共参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核心素养
导入新课
女娲补天
盘古开天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真的是由盘古开天辟地而来吗?自然界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人类真的是由女娲制造出来的吗?
1
Part
自然界的物质性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地球是神创的吗?为什么?自然界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探究分享
太古代
距今25亿年,地球表面已形成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地壳不稳定,陆地上近是秃山。
元古代
距今25—5.45亿年,地球上出现大片陆地,原始生物的时代,出现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古生代
距今5.45亿年—2.5亿年,海洋出现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鱼类大批繁殖,两栖动物出现,陆地出现蕨类植物。
中生代
距今2.5亿年—6550万年,爬行动物时代,恐龙、哺乳动物和鸟类出现,裸子植物出现,许多金属矿藏。
新生代
距今6550万年左右,地球面貌已同今天状况基本相似,食草、食肉哺乳动物空前繁盛。
人类居住的地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一直演化到现在,逐渐形成今天的面貌。
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
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
———列宁
探究分享
张三
李四

猫、狗
动物
花草
生物
日月星辰
看得见的物质形态
磁场、超声波等
看不见的物质形态
物质
【抽象、一般、共性】
物质的具体形态【具体、个别、个性】
都是客观存在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都可以被认知
自然界的物质性
2.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性)
物质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可知性)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是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是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唯一特性)
物质的客观性,无论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承认,是否认识,它都客观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知识拓展
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1)“客观实在” 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是一种属性)
(2)“客观存在”=物质现象+精神(意识)现象,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现象。(是一种状态)
总结: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物质
客观存在:
物质 + 精神、意识现象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
思考探究
知识拓展
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万事万物的总和
人们可以创造具体的物质形态,但不能创造或消灭“物质”。
南极冰川,鸟鱼虫兽、企鹅、科考船,中国南极长城站,设备……
磁场、超声波、电流……
看的见的物质形态
看不见的物质形态
物质
客观实在性
【共性】
具体的物质形态【个性】
知识拓展
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 别 特性 唯一特性: 除了共性之外(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存在 状态 永恒的、不生不灭 多变的、有生有灭
联系 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的抽象概括,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物质不是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客观实在性
具体表现
抽象概括
2
Part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是什么原因促进了古猿向现代人的转变和人类社会的形成?
探究分享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猿人 新人 现代人
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改变了人的生理结构,
形成了手脚分工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
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
形成了社会关系
劳动
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从构成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客观的
集中体现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从构成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 产 力
生产关系
①劳动者
②劳动资料
③劳动对象
生产方式
客观物
质力量
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③产品的分配关系
客观经
济关系
客观物质性
决定
反作用
3
Part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探究分享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与人的意识有什么关系?
一切物质的反应
a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
b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c
人类的意识
d
无生命物质的简单反应特性
(刺激感应)
(感觉和心理)
(人类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从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从一切物质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一阶段:无机物
滴水石穿
第二阶段:低等生物
(刺激感应)
第三阶段:高等动物
(感觉和心理)
第四阶段:人
(人的意识)
(简单反应特性)
植物向阳
动物的反射
思维着的精神
注意:动物心理不等于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从起源看,意识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促进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劳动和
社会交往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需要制造和使用工具
需要交流
接触的事物增多
促进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探究分享
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是否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智能机器人能像人一样拥有自主的意识吗?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思考:是不是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吗?有了人脑,就可以凭空创造吗?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从内容看,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
客观存在
实践
作用于
人的感官
信息
传输
人脑
加工
形成
意识
正确的意识——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错误的意识——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知识拓展
注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不像照镜子一样对客观存在原原本本的反映,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对同一个事物,不同人的反映可能是不同的。这说明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注意: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错误的意识——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知识整合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上看: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本质(内容)上看: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也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知识整合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①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②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课堂小结
自然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产生看) 2.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物质体系(从构成看)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3意识的内容: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世界物质性原理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2.物质的含义
1.经过科研人员刻苦攻关,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拥有了国际顶级水平的脉冲磁场实验装置。在脉冲强磁场环境中,线圈与金属材料相互作用,产生极大的洛伦兹力,在1至2毫秒的时间内将坚硬的金属材料塑造成特定形状,真正实现“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发挥人的能动创造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人们实践基础上的创造性活动改变了物质的根本属性
③改变物质的特定形状导致了物质世界的不确定性
④人们可凭借技术条件按照需要改变物质具体形态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课堂巩固
D
课堂巩固
2.从鱼到人演化过程需近5亿年,先后经历了最早的无颌类演化变成有颌类、肉鳍鱼类,之后登上陆地变成两栖类和哺乳动物,最终演化成人类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野外考察与研究,揭示了有颌脊椎动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的重要信息,在从鱼到人的探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这进一步证明( )
①自然界的事物按照自身规律形成和发展
②人类社会的形成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在人类形成过程中环境起了决定性作用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通过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3.我国“天关”卫星观测到一例产生于约125亿光年之外的伽马暴EP240315a。此后,世界各地多个天文望远镜陆续观测到EP240315a。研究结果表明,EP240315a产生于遥远的早期宇宙,当时宇宙年龄仅为现在的10%,EP240315a的信号花费了125亿年才抵达地球。EP240315a的发现标志人类首次探测到来自宇宙早期爆发的软X射线信号,将为开展早期宇宙相关研究开启一扇新窗口。据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
②宇宙研究活动将不断创新多种宇宙研究方式和运动规律
③“天关”卫星是通过人类社会实践创造出来的客观实在
④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巩固
B
课堂巩固
4.童年失忆症(也称婴儿头忆症)是指无法回忆起生命头两三年所发生的事情,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皮层在生命的前两年继续成熟,大量的神经元生长和髓鞘形成的增加使大脑皮层拥有了记忆功能。大脑皮层和海马体中的神经元得到增加后,就用新的连接取代了旧的连接。因此,神经元的增加实际上会通过创造新的突触来破坏生命早期形成的记忆。童年失忆症的脑科学成因佐证了( )
①意识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记忆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人脑的发育
③记忆的内容来自成熟的大脑皮层
④物质世界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客观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D
5.唐朝诗人李峤和朋友一起游泸峰山,山上景色秀美、茂林修竹、古木参天、清风徐来。李峤见此情景,便随口吟出:“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成为写“风”的千古名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意识源于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加工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④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二者相互依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巩固
B
6.在美学中,曲线表示一种美感,一种美学情趣。从造型心理学角度看,横线能使人产生稳实感,竖线有力量感,而曲线则最富优美感、运动感。在中国美学的观念中,曲线有着和西方不同的意思。曲线是柔和、温雅的,反映了中国美学重视和谐的精神。这表明( )
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会受到人的主观因素影响
②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们反映形式不同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特点
④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巩固
B
7.世界是物质的。最新的物理研究发现宇宙中还存在暗物质,暗物质是一种在天文观测中被发现的物质,它具有引力作用但不发光,占据了宇宙总能量的27%。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物质和暗物质都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B.宇宙中存在的暗物质从事实上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C.物质与暗物质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暗物质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D.马克思的物质概念是抽象的不可知的,而暗物质是具体的可知的
课堂巩固
C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