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件(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件(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吸收外来——文化交流)
202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第三框: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01
整体感知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课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四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第三课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五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六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七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八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唯物史观
人生价值观
不忘本来
哲学基础知识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论
辩证
唯物主义
历史
唯物主义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整体感知
02
知识体系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什么是哲学)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唯物论)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辩证法)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认识论)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历史观)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观)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吸收外来)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未来)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文化
体系构建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本单元知识体系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文化复古主义
全盘西化论
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有益经验、积极成果、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
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
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
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要求
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
本框知识体系
03
课标素养要求
课标要求
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1.科学精神:理解文化的民族性和文化多样性,理解文化交流、交融、互鉴的作用、原因和措施。
2.责任担当公共参与: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发展,促进国家间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
核心素养
04
基础知识梳理
01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 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文化复古主义
(2)全盘西化论
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彻底排斥外来文化。
守旧主义(否今)
封闭主义(否外)
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盲目照搬西方文化。
历史虚无主义
否古
民族虚无主义
肯外
危害:会导致中华文化停滞不前,倒退衰落。
危害:丧失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使中华民族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1.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观点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2 ★态度: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学习借鉴(内容):
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
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
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理念和运行机制。
热衷于过洋节,对传统节日不屑一顾。
儒家思想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应坚决抛弃。
网络语言是对汉语的污染,应禁止使用。
为保护我国的文化产业,应抵制外国的文化产品。
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文化复古主义(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封闭主义
启示: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的错误倾向。(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拓展延伸
知识拓展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具有公益性、非盈利性的公共文化类产品。 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 以盈利性为目的,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如:影视音像、游戏动漫等产品。
注意: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02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1、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的原因
(1)必要性: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2)重要性: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3)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2、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的要求
(1)立足中国国情,以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
(2)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目的)。
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特别注意:“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吸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
“为我所用”:就是辨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区别
知识深化: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着眼于继承, 这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 主要侧重于民族文化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
即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
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这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
主要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1)总要求 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我国对待外来文化 面向世界,博彩众长 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
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总结: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探究】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哲学思考:
(1)联系具有普遍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说明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
(2)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3)坚持内外因分析法。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特别提醒】理解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应注意以下几点(两个不意味、三个过程)
(1)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并不意味着外来文化被中国文化同化。
(2)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并不意味着外来文化被中国文化取代。
(3)外来文化的中国化,是我国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05
典例分析
(2025·江苏·高考真题)10.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备案博物馆已达7046家。近期,全国各地又有一批新馆陆续建成开放。某地新建博物馆的设计通过题刻、匾额、楹联架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通过自然通风和采光、屋顶植被、雨水回收系统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该馆的设计( )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包容性特征
②发挥了文化引领风尚的功能
③坚持在文化交流互鉴中为我所用
④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与魅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通过自然通风、采光、屋顶植被、雨水回收系统“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这体现了对现代社会环保风尚的引导作用,②正确。
④:通过题刻、匾额、楹联“架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这直接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展现了其底蕴与魅力,④正确。
①: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吸收或融合外来文化的包容性特征,设计聚焦于本土传统和绿色技术,①排除。
③:材料未涉及文化交流互鉴或借鉴其他文化元素,设计主要基于本土传统和现代绿色理念,未体现“为我所用”的交流过程,③排除。
故本题选D。
(2025·河北·高考真题)12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改革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体制机制,加强“留学中国”品牌和能力建设;鼓励支持选拔优秀人才到国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研修,扩大中外青少年交流;提升高等教育海外办学能力,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国际合作机制,深耕鲁班工坊等品牌。由此可知( )
①“留学中国”能力建设是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措施
②吸引外国学生定居中国是扩大中外交流的主要形式
③教育强国建设的立足点是利用好国际优质教育资源
④深耕鲁班工坊利于推进国际合作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来华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留学事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教育强国的重要指标,“留学中国”能力建设有助于推动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①正确。
②:吸引外国学生定居中国有利于扩大中外交流,但“主要形式”夸大了其影响力,②错误。
③:教育强国建设的立足点是中国自身的发展实践,③错误。
④:深耕鲁班工坊等品牌,有利于促进教育交流,深化国际教育故本题选B。合作,不断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助力教育强国建设,④正确。故本题选B
(2025·浙江1月)16. 给文物插上科技翅膀,“数字故宫”走进千家万户:从东方美学、传统服饰中找灵感,在当代审美、日常需要中找方向,华夏大地掀起“汉服潮”……新技术新方式新理念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这表明(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突出的精神气质
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详解】①: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而材料强调的是新技术新方式新理念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不是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①排除。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但材料强调如何给文物插上科技翅膀,而不是讨论文化软实力的问题,②排除。
③:通过将新技术、新方式和新理念应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中华文明不断求新求变的精神气质,③正确。
④:数字故宫、汉服潮等现象表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与现代社会需求的结合,以及科技手段的运用,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焕发了新的活力,④正确。
(2023·全国·模拟预测)2022年第4届亚残运会吉祥物“飞飞”(见图)的设计灵感源自良渚文化中“神鸟”的形象,并结合奥林匹克精神,希望以“飞飞”为寄托,展现残疾人运动员追逐梦想、飞跃自我的精神状态。这带给我们的文化启迪有( )
①传统文化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②文化创作应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文化创作不能摒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④继承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就能充满活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B
【详解】①:优秀传统文化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重要滋养,而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①错误。
②③:“飞飞”的设计灵感源自良渚文化中“神鸟”的形象,希望以“飞飞”为寄托,展现残疾人运动员追逐梦想、飞跃自我的精神状态,这启示我们文化创作不能摒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②③正确。
④:材料强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而没有涉及吸收外来文化,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023年5月10日,“蓝带之夜·世界会客厅”暨中法文化交流活动在上海成功举办。法国 MOF 大奖主厨团队联合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餐大师团队采用中国时令食材,将中华美食烹饪手法与法国料理技法融会贯通,全面展示了中华美食、精致法餐的鲜明特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活动符合全球发展倡议,增进中法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②活动可以促进中法文明交流互鉴及世界文明的繁荣进步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成为促进中法文化共同发展的源泉
④中华美食、精致法餐力证了以文化共存超越了文化优越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措施,不是促进中法文化共同发展的源泉,③排除。
A
将中华美食烹饪手法与法国料理技法融会贯通,促进中法文化交流文化发展,符合全球发展倡议,增进中法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可以促进中法文明交流互鉴及世界文明的繁荣进步,①②符合题意。
各国文化一律平等,不存在“文化优越”一说,④排除。
(2024·北京)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翻译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中国历史上佛经汉译,近代西方学术文化著作汉译,马克思主义经典翻译传播,十七、十八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在欧洲的流传,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
翻译架起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通过准确传神的翻译,既可以让我们认识世界,又可以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阐明翻译在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是在交流中实现的。
②通过翻译,搭建了文化交流的平台,
有利于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③通过题译,有利于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于11月5日在上海举行。进博会是一场汇集了全球创新产品和前沿技术的盛会,这里不仅有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同时也有文化和理念的交流,从东帝汶的特色咖啡到秘鲁的羊驼制品,再到韵味十足的海派非遗。如同百川入海,不同文化在上海融合,让这里成为精彩汇聚的舞台。充满自信的本土文化、淋琅满目的国际文化、世界一流的顶级赛事……灵感在这里碰控交融,上海化身为一座激情鸣响的舞台。不同地区的文化在这里汇聚,共同勾勒出一幅关关与共的世界文明大画卷。
结合材料,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谈谈如何勾勒世界文明火画卷。
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待国际文化,我们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加强交流、学习和借鉴,推动我国文化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积极借鉴外国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推动我国文化的进步和世界文明的发展。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对待外来文化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有益经验。
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借鉴外来文化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决不能简单照搬照抄。
结合材料,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谈谈如何勾勒世界文明火画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