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P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P12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P14
【结论】实践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复习回顾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P7
如何成为执政党
为什么能成为执政党
如何巩固执政地位
【单元逻辑】
sord
第二课 第一框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1.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是什么?对党提出怎样的要求?
2.党的根本立场、初心使命、奋斗目标?
3、检验政党的标准、人民的地位?
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什么?内涵?如何坚持这一执政理念?
读教材P15-19的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把问题写在相应的地方。
自主学习
放眼全球,中国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让全民用上电的国家
从高原山巅到峡谷孤岛,电力的触角伸到了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
中国,为何要又为何能坚定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力承诺?
让我们先从让“六分之一的中国充满电”的故事中一探究竟!
sord
议题一
为何要坚定“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力承诺?
——从让新疆没有“电力孤岛”说起
sord
你知道点亮六分之一的中国有多难吗?
如果这个挑战再加上需要穿过沙漠、点亮高原呢??
议一议: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为何不计成本也要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力承诺?
“山河有路 民生无价”
这样的挑战还只是中国“户户通电”光明工程的一个缩影;
除了施工之难,巨大通电成本也是难以衡量;
如果按照偏远地区农户每月用电量计算,一两百年也收不回投资成本……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为何不计成本也要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力承诺?
议题分析
议学提示:阅读教材16-18页,了解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相关理论依据,回答议题。
坚定实现“一个也不能少”
“山河有路 民生无价”
党的角度
人民角度
党的性质
党的宗旨
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
党的立场
党的初心使命
党的执政理念


党的奋斗目标
检验政党标准
人民主体地位
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不忘初心使命
要 求
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
因此
具体要求
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牢记根本问题,不忘初心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善于斗争,坚定自信增强主动,谱写华章。
→党的初心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1.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根本立场:人民立场
4.初心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5.检验标准: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试金石
6.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7.奋斗目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人民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必须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小结一: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sord
议题二
“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力承诺
何以实现?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sord
议一议:党的执政理念如何贯彻落实于“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力承诺兑现过程中的?
以“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力承诺为目标引领
最终实现全民、全域通电,既有效提升了人民生活幸福感,也服务了乡村振兴战略,为国家发展大局提供坚实保障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党的执政理念如何贯彻落实于“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力承诺兑现过程中?
议题分析
议学提示:阅读教材17-18页,了解党执政理念是什么以及如何坚持党的执政理念,回答议题。
电力工程师敢为人先,攻克技术难题,掌握特高压核心技术,电网建设者排除万难,鏖战冰雪酷暑、荒漠高原,终于实现户户通电(彰显了工匠精神、中国精神)
坚持三个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利益)
体现共同利益、共同理想
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彰 显
执政理念: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诠释了
注意:关键术语与材料信息颜色是对应的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党的执政理念如何贯彻落实于“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力承诺兑现过程中?
议题分析
议学提示:阅读教材17-18页,了解党执政理念是什么以及如何坚持党的执政理念,回答议题。
以“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力承诺为目标引领
最终实现全民、全域通电,既有效提升了人民生活幸福感,也服务了乡村振兴战略,为国家发展大局提供坚实保障
电力工程师敢为人先,攻克技术难题,掌握特高压核心技术,电网建设者排除万难,鏖战冰雪酷暑、荒漠高原,终于实现户户通电(彰显了工匠精神、中国精神)
发展为民、发展靠民:
坚持为民根本宗旨,群众观点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为民靠民,保持血肉联系,接受批评监督,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新时代人民具体期盼见P17T3)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坚持,建设现代化强国
体 现
体 现
体 现
贯彻执政理念【怎么做】
以“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力承诺为目标引领
电力工程师敢为人先,攻克技术难题,掌握特高压核心技术,电网建设者排除万难,鏖战冰雪酷暑、荒漠高原,终于实现户户通电(彰显了工匠精神、中国精神)
最终实现全民、全域通电,既有效提升了人民生活幸福感,也服务了乡村振兴战略,为国家发展大局提供坚实保障
小结二:党的执政理念
(1)立党为公:三个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利益);体现共同利益、共同理想;
(2)执政为民: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党的执政理念是什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党的执政理念如何贯彻:
(1)坚持发展为民、发展靠民。坚持为民根本宗旨,群众观点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为民靠民,保持血肉联系,接受批评监督,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2)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新时代人民具体期盼见P17T3)
(3)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坚持,建设现代化强国
sord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电之所及,希望所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展望未来,中国的“一个都不能少”定不止于电力发展,也不止于现有成绩
让我们一起期待21世纪中叶的中国:
总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性质
根本宗旨
根本立场
初心使命
检验标准
执政理念
奋斗目标
人民地位
党的执政理念
是什么: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如何贯彻
发展为民、发展靠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归纳总结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党为什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1)党自身的角度
1.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党的根本立场:人民立场
4.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人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3)判断标准: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2、党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②改革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的先锋队
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②错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③错误。
跟踪练习
B
2.2024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徐利民“时代楷模”称号。徐利民扎根基层工作30余年,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用一生奉献践行对党忠诚的无悔誓言。这启示广大共产党员要( )
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积极投身实践
②努力奉献,把党的特殊利益融入奋斗历程
③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诠释模范担当
④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而不是中国共产党员,①错误。中国共产党员有自己的个人利益,但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②错误。
D
3.“读原著悟真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才能够得到解决。——邓小平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习近平
以上论断共同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重视发挥人民的先锋模范作用
②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把实现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
③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重视和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④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强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不是“人民”,①表述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伟大事业必须依靠人民,而没有强调“为了人民”,②不选。
D
4.202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全面客观研判当前经济形势,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强调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守住兜牢民生底线,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汇聚强大合力。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①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家职能
②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家职能,①错误。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不是已经“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③不选。
D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把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凝聚到一起,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顺利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参考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