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前提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文化交流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基础
发展、
升华
必须
第一框
推动文化发展
第三框
第二框
重要 动力
推动
文化交融
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
公共参与:做文化交流的使者,正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发展中华文化。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PART ONE
议学任务:结合视频内容,谈一谈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界有哪两种错误观点?我们怎样对待外来文化?
(1)文化复古主义
(2)全盘西化论
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彻底排斥外来文化。
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
康有为
梁启超
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盲目照搬西方文化。
历史虚无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
胡适
陈序经
危害:会导致中华文化停滞不前,倒退衰落。
危害:丧失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使中华民族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1.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观点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坚持正确方向
文化复古主义
彻底拒斥外来文化。
会导致中华文化停滞衰落。
全盘西化论
盲目照搬西方文化。
会丧失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保持开放的心态,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立足国情,中华立场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反对错误观点
中国作为东道主,在大运会上应该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大运会的有益经验和文化成果,以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貌。
胸怀天下,保持开放,
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
一切有利于人民生活的积极成果
一切有利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
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拓展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区别 以国家或社会为主体,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生产具有公益性质的公共产品。 以企业为主体,以追求盈利为目的,生产具有消遣性、娱乐性、益智性的产品。
联系 都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强国、讲好中国故事。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热衷于过洋节,对传统节日不屑一顾。
儒家思想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应坚决抛弃。
网络语言是对汉语的污染,应禁止使用。
为保护我国的文化产业,应抵制外国的文化产品。
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文化复古主义(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封闭主义
启示: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的错误倾向。(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思考:
1.有没有必要“拿”?
2.“拿”什么?
3.怎么“拿”?
“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 拿 来 主 义”
阅读与思考
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通过文化交流和交融,有利于丰富本国本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我们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有必要“拿”吗?
①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
②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
③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拿”什么?
放出眼光
加以辨别,一分为二
自己来拿
立足国情,有所取舍
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外来文化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国情。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我们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怎么“拿”?
2.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态度: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
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内容: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
目的: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109)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什么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非盈利性的公共文化类产品。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
文化产业:以盈利性为目的,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如:影视音像、图书出版、游戏动漫等产品。
注意: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名词解释: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区别 含义 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它不以赚钱为目的。产品具有创造性和公益性 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产品带有消遣性、娱乐性、益智性
生产目的 生产公共产品,有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 生产商品,以营利为目的。
资本来源 国家或社会 企业
机构性质 事业单位 企业单位
运营机制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例如 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 影视音像、图书出版、游戏动漫等产品。
联系 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比较: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PART TWO
王明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从莫斯科归国后,教条主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并引发了后面的红军长征。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重大损失。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思考:同样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结果却大不相同,原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从主观出发,未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故而失败。
一切从实际出发,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因而成功。
阅读与思考
①必要性: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②重要性: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③意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1、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的原因
不要全盘西化。应该学习外国文化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
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嘻哈文化起源于美国,其作为美国后民权时代的亚文化产物,在经历了被打压、黑人的文化自救、商业包装等艰辛历程后才逐渐被美国主流社会所接受,并在其后跃升为美式文化对外输出的一大利器。在包含有音乐、肢体、视觉等多种表现形式的嘻哈文化中,尤以说唱乐在全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
说唱文化传入中国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带有对主流社会不满、愤怒和反叛情绪的舶来品,中文说唱歌词在此影响下也充斥着对社会的批判,其中更是不乏有与暴力、毒品等相关的字眼。因而说唱文化在传入中国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主要活跃于 “地下”圈子,并未被主流社会接纳。 一直到2017年 《中国有嘻哈》对说唱商业价值的发掘、推广,加之对说唱歌词的本土化改造,长期潜伏于 “地下”的说唱音乐才真正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公众所追捧的对象。
思考:嘻哈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启示我们应该如何立足国情,实现文化的交流互鉴?
阅读与思考
①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吸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
“为我所用”:就是辨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是按照主要在中国大地上产生并发展的共同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人文理念、核心思想来分析和处理问题。
2、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的要求
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③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目信、自立。
④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益成果。
(2)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要立足中国国情,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如何学习借鉴/对待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BY YUSHEN
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对待传统文化,要做到“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处理好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立足国情,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将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与中国国情具体结合。
归纳:发展中国文化必须处理好两对关系
www.islide.cc思维导图1.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2.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属于文化复古主义。
3.只有吸收外来文化的成果,才能为解决中国的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4.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时,要尊重外来文化,要反对封闭主义,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解析】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
【解析】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属于全盘西化论。
【解析】只有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为解决中国的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解析】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时,要尊重外来文化,要反对封闭主义,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
易混易错辨析
1.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这启示我们对待不同文明的正确态度是
(  )
①尊重差异,交流互鉴  ②相互认同,融合发展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开放包容,全盘吸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课堂训练
2.当今世界,西方国家借助现代传媒和文化产品输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发动“文化帝国主义”,造成其母语流失、文化传统瓦解……对此我们必须(   )
①注意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②用中华民族精神引领社会思潮,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④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反对全盘西化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D
3. “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  )
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应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推动文化创新不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④实现文化交融只需要海纳百川的胸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A
4.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在文化交流、借鉴与交融的过程中,“不忘本民族之地位”(  )
①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构成了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③是提升文化竞争力、跻身世界文化发展前沿的需要 
④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