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课件(共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课件(共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不忘本来”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前提
丰富
目标
第一框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框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第三框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为什么
怎么样
目标
第九课内容及内在逻辑
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9.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1)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3)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1)建设文化强国
(2)坚定文化自信
发展什么
怎样发展
发展目标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
1、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1、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3、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坚定文化自信
3、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6、坚定文化自信
5、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2、文化自信来源
9.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材料一:央视制作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将内容定位于对中国优秀文化的通俗解读。随着相继推出,它的影响日益扩大,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学习优秀文化的热潮,同时架起了学术通往大众的桥梁。
 材料二: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引爆了50亿的惊人票房也传播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等正能量。
 材料三:近年来在社会上泛滥着一些文化领域中的黑流,如很多人还迷恋于求神拜佛;拜金主义等颓废信念还存在,甚至有的人信奉邪教。
谈一谈: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文化现状?
当前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
传统文化
现代文化
本土文化
先进文化
外来文化
落后文化
健康文化
腐朽文化
积极的文化
颓废的文化
结合视频与课本知识思考: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和措施?
一、建设文化强国
一、建设文化强国
1.
(1)必要性(原因)
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
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2)要求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建设文化强国,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比较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比较 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
区 别 含义 不同 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表现 不同 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常见的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 ①政治思想上的腐朽文化,如殖民文化;
②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如“法轮功”;
③日常生活中的,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文化,如“黄赌毒”文化
危害 对个人影响较深(认识上的不科学、不积极、低俗) 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态度 改造和剔除 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联系 都是文化糟粕,不利于文化强国建设 害人害己
祸国殃民
注意:腐朽文化比落后文化危害大
区别落后文化、腐朽文化
归纳总结:对各种文化的态度
对传统文化
对落后文化
对腐朽文化
对先进文化
对外来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大力支持和发展
尊重、平等、交流、借鉴、融合
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个人: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国家: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文化创作者:生产健康有益文化
中国先人的核心价值观
《管子》中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为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中国当代的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
思考:这说明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做到?
翻译:
国有四维,缺了一维国家就倾斜,缺了两维国家就危险,缺了三维国家就颠覆,缺了四维,国家就会灭亡。倾斜可以扶正,危险可以挽救,倾覆可以再起,但是灭亡了就不能再恢复了。什么是思维呢?就是礼义廉耻。
① 原因: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b、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 要求:
a、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
b、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 精神文明创建 、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c、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一、建设文化强国
2. 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南京紫金山的一处抗战碉堡遗址前,穿上仿制的二战时期日本军服和“装备”。
青岛麦田音乐节狂欢过后垃圾遍地
疫情中,一些不法分子用迷信活动骗取钱财。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要崇尚科学,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① 原因: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② 要求:
a、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b、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c、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德育】
【智育】
【意义】
一、建设文化强国
3. 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科学文化修养与道德修养
科学文化修养 道德修养
区别 指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指人们通过不断提高道德认识、道德判断水平,陶冶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
联系 ① 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 ②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道德修养; ③ 加强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故宫,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复合体,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缩影,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如今,故宫已经不再只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故宫文创,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故宫文创,是故宫博物馆以“让文化走进生活”为理念,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将故宫的文物、建筑、历史故事等元素融入到日常生活用品中,让人们得以亲近历史,感受文化的魅力。
故宫文创
要求:
①协调两个效益: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事业)
③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文化产业)
一、建设文化强国
4.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大量文化精品走出国门,以各自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推动文明互鉴的重头戏。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家登上了纽约林肯中心的舞台,演出京剧《白蛇传》《锁麟囊》,场场爆满。上海昆剧团将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搬上舞台并开启世界巡演,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这些精彩演出在将中国戏曲的曼妙与华美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同时,也把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理念传播开来。
文化作品走出国门
要求:
①要讲好中国故事
②传播好中国声音
③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目的:
①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
②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③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5.建设文化强国,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一、建设文化强国
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必背)
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建设文化强国,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知识小结
二、坚定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
【四个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
自信
理论
自信
道路
自信
制度
自信
价值 归属
精神 根基
思想 源泉
1、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①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③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坚定文化自信
2、文化自信的来源
① 文化自信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
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二、坚定文化自信
经济
政治
文化
基础
集中体现
反作用
决定
决定
反作用
3、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① 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② 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③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二、坚定文化自信
(夯实基础)
(文化底蕴)
(根本要求)
总结:怎样建设文化强国(必背知识点)
① 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② 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 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④ 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⑤ 建设文化强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⑥ 建设文化强国,要坚定文化自信。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建设文化强国
坚定文化自信
9.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课堂小结
①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②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 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④ 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⑤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来源
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2025·河北·高考真题)12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改革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体制机制,加强“留学中国”品牌和能力建设;鼓励支持选拔优秀人才到国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研修,扩大中外青少年交流;提升高等教育海外办学能力,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国际合作机制,深耕鲁班工坊等品牌。由此可知( )
①“留学中国”能力建设是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措施
②吸引外国学生定居中国是扩大中外交流的主要形式
③教育强国建设的立足点是利用好国际优质教育资源
④深耕鲁班工坊利于推进国际合作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详解】①:来华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留学事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教育强国的重要指标,“留学中国”能力建设有助于推动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①正确。
②:吸引外国学生定居中国有利于扩大中外交流,但“主要形式”夸大了其影响力,②错误。
③:教育强国建设的立足点是中国自身的发展实践,③错误。
④:深耕鲁班工坊等品牌,有利于促进教育交流,深化国际教育故本题选B。合作,不断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助力教育强国建设,④正确。故本题选B
(2022广东)非遗技艺的传承,以往主要靠师徒间口传心授。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日益多样化。如故宫博物院推动建立非遗技艺人才培养机制,部分院校开设非遗技艺课程,有的企业把非遗技艺的传承深度嵌入文化产业发展之中,一些非遗手艺人则利用自媒体平台普及相关非遗技艺知识。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发生变化,是因为( )
①传统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属于落后文化,遭到人们的抵制
②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③非遗技艺传播手段日益丰富,科技赋能成为重要推动力量
④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非遗技艺的独特标识发生根本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①: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传统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并不属于落后文化,而且对腐朽文化应采取抵制态度,①错误。
②:故宫博物院推动建立非遗技艺人才培养机制,部分院校开设非遗技艺课程,这说明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②符合题意。
③: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日益多样化,这隐含着非遗技艺传播手段日益丰富,科技赋能成为重要推动力量,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显示了非遗技艺的传承方式的变化,但未显示非遗技艺的独特标识问题,况且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非遗技艺的独特标识并未发生根本变化,④排除。
(2024·浙江高考)2004年,湮没已久的台州乱弹以一出《打瓜园》亮相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一举斩获铜奖;次年,台州乱弹剧团以“民办公助”形式重新成立,并建立人才培养、激励等制度。到如今,剧团已经创作、排演了多部新剧,捧得许多重量级奖杯,收获了百姓口碑。材料告诉我们( )
①普及优秀传统艺术提高了人民的道德水平
②文化发展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③文化发展需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④文化创作应注重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③④:台州乱弹剧团以“民办公助”形式重新成立,并建立人才培养、激励等制度,取得了累累硕果,说明文化发展需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剧团已经创作、排演了多部新剧,捧得许多重量级奖杯,收获了百姓口碑”说明文化创作应注重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才能深得群众喜爱,③④符合题意。
①:普及台州乱弹这一优秀传统艺术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与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无关,①排除。
②:材料没有涉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②不符合题意。
D
(2025·河北·高考真题)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邯郸,与之相关的成语有一千多条,其中有的是古代战争的记叙,有的是历史史实的概括,有的是生产生活实践的总结。如表现战争中用兵之术的“围魏救赵”,反映主动认错良好品格的“负荆请罪”等,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成语文化折射出的善于思辨、勇于担当、包容进取等人文精神,滋养着人们的心灵,塑造着城市的灵魂。
材料二 为适应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邯郸立足于丰富的成语文化资源,秉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理念,注重成语文化在穿越时空中活态呈现。以“新”续“旧”,“唤醒”了成语,激活了古城;开展成语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成语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让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汲取精神食粮;打造成语主题公园,并积极开发成语饮食等各类文创产品,提升城市品位;发行中英文双语版《邯郸成语典故帛书》,推进成语文化的国际传播,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社会历史的本质”“建设文化强国”的知识,说明邯郸成语文化缘何而生,如今又是如何激活古城、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
【答案】(1)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邯郸成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在人的实践中形成的。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邯郸成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存在即古代战争、历史史实、生产生活实践的反映。③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邯郸通过开展成语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成语文化脑入学校教育中,让青少年在耳潘目染中汲取精神食粮。④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邯郸通过打造成语主题公园,并积极开发成语饮食等各类文创产品,不断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⑤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邯郸通过发行中英文双语版《邯郸成语典故帛书》推进成语文化的国际传播,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