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综合训练七年级语文 问卷一、积累运用(24分)1.根据要求默写古诗。(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1)兄女曰:“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咏雪》)(2)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描绘暮春景象,烘托哀伤愁绪的气氛的句子是:, 。(4)思乡是游子固有的情怀,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 ,”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都蕴含着剪不断的乡情。(5)默写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 , 。同学们参与了“我的初一新生活”随笔征集活动,下面是小文同学拟写的随笔,请你修改、完善。清晨,同学们精神dǒu sǒu,与绚烂的朝霞相伴,与波光粼粼的池塘相依,向碧绿的菜畦问好,他们嘹亮的嗓音与树枝上的鸟鸣声互相应和着。中午,不少同学莅临办公室,将课堂上一知半解的问题一一向老师请教,直到弄懂。自习课上,在黄晕的灯光下,校园更显jìng mì。同学们奋笔疾书,孜孜不倦,教室里弥漫着好学的氛围,洋溢着奋斗的气息。放学了,女孩们呼朋引伴地从教室出来,她们放声高歌,歌声悠扬、柔和,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油然而生。2.请根据随笔中的两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1) dǒu sǒu( ) (2)jìng mì ( )3.下列随笔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应和 B.莅临 C.呼朋引伴 D.油然而生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下面是学校布告栏上的一段文字。我校于9月16日上午开展了“趣味课间”展示活动。这次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同心击鼓、跳皮筋等传统项目,又有花样跳绳、动感体操等现代感十足的项目;活动内容生动有趣,同学们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学校表示今后会继续创新课间活动形式,增强活动内容,谱写“趣味课间”新篇章。选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5.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为同学们介绍。(2分)6.学校利用校园角落设置了一些课间活动区域,向同学们征集区域命名。请你参考示例,根据项目内容拟写区域名称。(2分)项目 区域名称花样跳绳、跳格子等跳跃项目 示例:“跳”出快乐拔河、同心击鼓等团体项目围棋、跳棋、五子棋等棋类项目班级开展了“趣读《朝花夕拾》”活动,请你参与。7.任务:若《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出现在鲁迅的“朋友圈”。请你从其中任选一位,替他写一条“动态”并配文,再结合原著说明设计理由。(4分)【示例】人物:藤野先生 图片:解剖图照片 配文:“望周君学业精进”理由:呼应《藤野先生》中“纠正解剖图”事件,体现藤野先生对鲁迅学习上的关心。二、阅读(4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16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③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④,诸儿复送至郭外⑤,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⑥,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⑦,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①行部: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儿曹:泛指晚辈的孩子们。④讫:完成。⑤郭外:城外⑥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⑦野亭:郊野外的亭子。8.下列对【乙】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还”,返回,与王安石《泊船瓜洲》“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还”意思相同。B.“信”,诚信,与【甲】文中“则是无信”的“信”意思相同。C.“期”,约定,与【甲】文中“期日中”的“期”意思相同。D.“若”有像、如果等义项,据语境推测,“其为人若此”的“若”意为像。9.【乙】文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需断句,正确的两处是( )( )(2分)闻使君A到B喜C故D来奉迎10.请将[甲]【乙】两文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乙】文中,郭伋出巡时,童儿骑竹马迎送,以表尊敬和情谊。当王昌龄即将奔赴夜郎之西时,友人李白远在他方,他是如何表达对王昌龄的牵挂的?请结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诗句内容,简要分析。(3分)从【甲】【乙】两文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至少写出三条)(4分)(二)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13-16题(14分)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3.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选段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地方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B.“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山对济南的呵护。C.写济南人们的心理活动,是为了表现他们对春天的急切盼望。D.选段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对小雪后小山景色的描写。14.选段中“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能否把“声”字去掉?为什么?(3分)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话。(4分)选段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三)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7-20题。(16分)桂花雨(琦君)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台湾也有,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另一种是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惟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还有父亲书房的廊檐下,是几盆茶花与木兰。小时候,我对无论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那是叮咚花,这是木碧花……我除了记些名字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它不与繁花斗艳。可是桂花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中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念中学时,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陇,一座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闻十里。我们秋季远足,一定去满觉陇赏桂花。“满觉陇”三个字,听起来多么雅致,实际上那里却是一片庄稼地,惟有沿着山坡的一段,种了十几棵桂花,香气倒也确实非凡。花开时,同学们满山遍野地去找桂花。我回家时,总捧一大袋桂花回来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那时,我大约五岁,母亲做了台湾糖糕,我蘸了糖吃,母亲在旁笑着看。父亲刚从外面回来,也拿起一块尝尝,说:“这桂花太不新鲜了,看来是陈的。”母亲说:“是啊,这是去年收的。今年的桂花还没有开呢。”我说:“我家院子里的桂花快开了,我去摇桂花给爸爸做桂花糖。”父亲笑着说:“好啊,你去试试看。”我就跑了出去,来到院中,看见桂花开得正好,就搬了张小板凳来,站在上面,使劲地摇那棵桂花树。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满头满身,我就喊:“下雨啰!下雨啰!”父亲听见了,跑出来一看,乐了,赶紧抱起我,拍掉我身上的桂花,笑着说:“看你这小调皮,满身都是桂花,都成了个小桂花仙了。”母亲也走了出来,一边帮我拍桂花,一边说:“傻孩子,桂花要晒干燥了才好用。这么摇下来,湿漉漉的,怎么晒啊?”父亲说:“没关系,孩子高兴就好。”如今,离开故乡几十年了,我再也没有摇过桂花。母亲也早已去世了。但我永远也忘不了故乡的桂花雨,忘不了母亲说的那句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中写了两种桂花,作者更喜欢能吃的金桂。B. 母亲认为杭州满觉陇的桂花不如家乡的香,是因为家乡的桂花承载着她的记忆。C. “摇花乐”和“桂花雨”是作者童年与桂花相关的美好回忆。D. 文章通过回忆桂花,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18.赏析文中画线句“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的表达效果。(4分)19.文中多次提到“桂花的香”,有什么作用?(4分)20.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这句话的理解。(5分)三、作文(50分)21.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文。岁月匆匆,十三岁的我们已经走进花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拼搏,多了一份感恩,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在我们的追梦路上,虽有坎坷,但脚踏实地;虽经历风雨,仍不懈追求。一路上的成长与收获,是时光给予我们的最好馈赠。请以“这就是成长”或“我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把题目补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 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综合训练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1.(10分)(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夜发清溪向三峡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4)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2.(2分)(1)抖擞(2)静谧(2分)B【解析】A项,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B项,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句中用来形容“同学”,属对象用错。C项,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D项,油然而生:很自然地产生。故选B。4.(2分)将“增强”改为“丰富”(或:“增加”)5.(2分)我校开展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趣味课间”展示活动。6.(2分)(1)“团”聚力量(2)“棋”开得胜7.(4分)示例:人物:范爱农 图片:醉酒独坐船头的照片 配文:“白眼看鸡虫,醒醉两不堪。”理由:呼应《范爱农》中他愤世嫉俗的性格特点和潦倒结局,配文引用悼诗,凸显其悲剧性。二、8.(3分)C【解析】“须期乃入”的“期”意为规定的期限,“期日中”的“期”意为约定,二者意思并不相同。故选C。9.(2分)B C 10.(4分)(1)和人家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2)等到公事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11.(3分)示例:诗人发挥想象,赋予月亮人的情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拜托明月将“愁心”带给远方的友人王昌龄,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真挚的关心、思念和同情。12.(3分)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表率;⑤对孩子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答出三点,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译文】【乙】郭伋首次出巡,到了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个孩子,各自骑着竹马,在路旁拜见迎接。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大老远地跑过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我们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向他们推辞、道谢。等到公事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问道:“使君您哪天会回来?”郭伋告诉部下官吏,让他们计算日程,并告诉了孩子们。郭伋巡视回来,比约定的日期早一天,郭伋认为(进城)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郊野外的亭中停留歇息,一定(等到)约定的日期才进城。郭伋做人就像这样。13.(3分)C14.(3分)不能。“没有风声”并不是说没有风,而是说没有那种令人感到寒冷的呼啸的北风。如果去掉“声”字,就变成了“没有风”,与实际情况不符,也不能准确体现济南冬天风的温和特点。15.(4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薄雪当作人来写,赋予薄雪人的情感与神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照射下薄雪微微泛红的娇美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薄雪景色的喜爱之情。16.(4分)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7.(3分)A(解析:文中并未说“更喜欢能吃的金桂”,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它的香气迷人且能吃,两种桂花各有特点,只是金桂在故乡更常见,承载了更多回忆。)18.(4分)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桂花树与有姿态的梅花对比,突出桂花树“笨笨拙拙”的外形,写出它不开花时不起眼、开花时花朵细小难寻的特点。看似在说桂花树的普通,实则为下文写它香气迷人做铺垫,反衬出桂花内在的美好,也体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19.(4分)①“桂花的香”是文章的线索之一,串联起与桂花相关的回忆(故乡的桂花、杭州的桂花、摇花的经历等);②桂花的香是作者对桂花最深刻的印象,突出了桂花的特点,也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③通过不同场景中桂花的香,体现了桂花在作者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回忆更具体可感。20.(5分)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更香,实际上是因为家乡的桂花承载着作者童年的记忆、与亲人相处的温馨时光(如摇花乐、母亲用桂花做糕饼等)。家乡的桂花已不仅仅是一种花,更是故乡和亲情的象征,所以在作者和母亲心中,再香的桂花也比不上家乡的,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揭阳市真理中学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综合训练语文试题.docx 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