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试
思想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 )
A. 原始人平均分配消费品 B. 在原始社会人人平等,谁也没有特权
C.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D. 原始人在生产劳动中是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
2. 某校学生参观博物馆。讲解员说,“从大约一万年前开始,一件件陶坯上记录了人类文明初始期的信息,也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是那个时代的标志之一。”关于新石器时代,同学们可能还会听到的解说是( )
A. 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B. 私有制确立使生产力受到严重阻碍
C. 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国家事务 D. 这个时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黄金时代”
3.“剩余产品的出现,一方面为一部分人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专门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科学活动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私有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对马克思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这段话指的是奴隶社会时期人类迈入文明时代
②生产力的发展是“剩余产品的出现”的根本原因
③当时社会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④剩余产品的出现是私有制产生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恩格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明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统治阶级财产状况与政治统治联系的不同方式。恩格斯强调:“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公开的而近来是隐蔽的奴隶制始终伴随着文明时代。”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②资本主义国家采用间接、隐秘的方式掩盖生产关系的隐秘剥削
③剥削形式的变化使国家从阶级统治工具转变为公共管理机构
④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Y中学高一学生小强在学习了有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关知识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搭配正确的有( )
①能够制造简单的劳动工具——人类已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②城市的出现——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③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④资本家提高工人的工资待遇——意在逐渐消除对于雇佣工人的剥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申遗成功,其中六处遗址见下表:
制度保障 运输网络 生产基地
官方制度 海神信仰 码头 航标 制瓷 冶铁
市舶司遗址 天后宫 江口码头 六圣塔 德化窑址 安溪冶铁遗址
据此,对当时生产力状况推测正确的是( )
①百姓拥有信仰宗教的权利 ②手工业者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③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④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所作的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捕蛇者说》正是他的名篇。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此处描述的社会现象表明,在封建社会( )
①生产力的无序发展,使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②沉重的赋役加剧了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
③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是造成农民贫困生活的根源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 圈地运动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地主使用暴力大规模侵占农民土地的活动。13~14世纪时,就有一些领主开始强制圈占农民的公有土地为私有的牧羊场。从15世纪60年代开始,掀起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的条件是( )
A. 获取大量的货币资本 B. 获取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C.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 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
9. 在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时期,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雨果的《悲惨世界》、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等作品,都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凶残,描写了下层民众的悲惨处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抗争。这表明( )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绝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
③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认为,尽管工人对资本家的愤怒是有理由的,但把“人间地狱”变成地上天堂,不能靠愤怒,不能靠阶级斗争,而只能靠宣传、示范,从而争取舆论。由此可见,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没有贡献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③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掩饰资本主义的弊端
④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 )
①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 ②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④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科学研究中的第二个伟大发现。这一理论的创立“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这一学说( )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③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④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谓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既有高歌猛进,也有坎坷曲折。在其发展进程中,人们通常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伟大的飞跃。关于这三次飞跃表述正确的是
①巴黎公社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飞跃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现实的飞跃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周恩来暮年之时,仍在寻找《共产党宣言》首印本。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绝对想不到,一位大国总理在垂暮之年依然对这部作品牵肠挂肚。当然,他们也绝对想不到,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里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忠实追随者。《共产党宣言》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忠实追随者,是因为它( )
①正确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提供了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举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1月,李大钊在《每周评论》上发表的《新纪元》一文中指出,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它将“带来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下列对十月革命认识正确的是( )
①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某革命历史题材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1916年改名为《新青年》)问世为始,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风云激荡的伟大历史进程,清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下列对该剧中的台词分析正确的是( )
①民众觉醒了,中国才有希望——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发动群众
②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光明——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是悲怆而艰辛的
③我们不能总是在十字路口上徘徊了,到了该决断的时候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历经探索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④我们要对现行的社会进行改造,是改造,不再是改良,是一场革命——改天换地才是一条新路,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微微巨轮。”由此可以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④让中国人民在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把资本主义比作“一个四只脚的马”,其实力被不断削弱,“十月革命,砍掉了资本主义一只脚;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法西斯资本主义打倒了,法国内部最坏的东西垮台了,许多小皇帝也垮台了,小国家起了变化,都进步了,这又砍掉了资本主义一只脚”,剩下的资本主义比过去“更削弱了”。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砍脚推动社会主义由空想朝着实践转变
②又一次砍脚包含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
③两次砍脚印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④两次砍脚促成中华民族实现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表现在(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应使中国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但中国既不可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可能立即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说明( )
①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要以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为目标
③中国革命的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也必然是相互衔接的
④社会主义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解放展示了美好前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表明,党的八大( )
①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②表明我国已经不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
③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76年前,毛泽东同志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此前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下列对这一伟大事件的意义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物质基础
③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 
②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任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冲突和矛盾 
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①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②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衰落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发展提供了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一成就,被称为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原因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④使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某校高一学生以“寻访红色印迹、感受红色精神”为主题开展研学活动,通过实地或线上参观等方式,走近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下关于这次研学的结语表述正确的是( )
①“脱贫攻坚”图片展--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实现了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②深圳邓小平铜像广场经济特区的设立--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③“两弹一星”展映厅国防实力的提升--助力实现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④嘉兴南湖红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8.“党的第八次大会的这一切有历史意义的巨大成就,不但在全党,而且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欢腾。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一切爱国的人民都可以从这次大会的结果看到我们祖国的光明灿烂的未来,看到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远景。”
---1956年9月29日人民日报社论《一次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
中共八大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 )
①总结成绩和经验,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②结合具体国情,明确当时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调整社会生产关系
③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其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④坚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安徽、四川等地的农民开始进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邓小平同志指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农村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8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就突破了8000亿斤,多年困扰的吃不饱饭的问题短期内得以解决。由此可见,农村改革( )
①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 ②实现了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④完成了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0.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因为改革开放( )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B.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C.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D.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
31.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一路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稳居世界第二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已经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神州大地面貌日新月异,公路成网、铁路密布、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坝矗立、大桥巍峨,天堑变通途。这说明( )
①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伟大革命
②我国的改革率先在城市取得突破进而推广到全国
③改革不是变革我国的社会制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形成了多方位、多层次、全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群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焕发出万众一心全面建设新中国的豪迈激情。在这一时期,你会看到( )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实现第一次结合
②报纸上刊登着各类型的商店挂上公私合营招牌的新闻
③人们为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而欢呼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的某些农村地区开展试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3.1978年12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以自身发展推动世界共同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这场伟大革命(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深刻影响了世界,为人类实现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方案
③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4.“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这是我们党作出的重大历史结论和重要政治论断,对我们深刻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③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④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以下时事能体现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是
①2021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举行 ( )
②2021年8月,习近平在河北承德考察时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
③2021年8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
④2021年9月2日至7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均告失败,中国依然山河破碎,积贫积弱,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我国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结合材料,请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论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4分)
37. 恩格斯说过,社会主义社会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绘就了“中国新容颜”,创造了“中国新奇迹”。
2012年,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奏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激扬乐章。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经济活力迸发,民主法治底色鲜明,文化自信基石筑牢,民生短板加快补齐,美丽中国跃然眼前。
2024年,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中华民族必将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结合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知识回答,今天我们为什么仍然要“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简答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4分)
(2)结合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知识回答,今天我们为什么仍然要“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12分)
政治答案
1-10 CACAC DDBCC
11-20 ACDAB CCCBB
21-30 BDCDC BCDAC
31-35 ACCCB
36. ①鸦片战争后,无数仁人志士进行的各种尝试,均告失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2分)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2分)
③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分)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2分)
⑤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分)
37.(1)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⑤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时刻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