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1.A(“其核心内涵即指…生产力要素指标的提质两个方面”错误。原文是“‘提质’则包含多层面意义,一方面是指生产力各类要素指标的优化与深化…另一方面也指生产力提升的最终目的…”。)2.B(“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成果”错误。原文有“在新质生产力的逻辑阐释上,现有研究在经典生产力理论基础上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作出了延伸与发展”“马克思经典生产理论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前提”等表述,可见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3.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1分)②生产要素结合方式的跃升(1分)③新型产业形态转型升级(1分)4.示例:这一观点有合理之处,但存在局限。(1分)合理在于强调专业能力“精”“尖”,契合材料一中“要素深化”对扎实基础的要求;(1分)局限是忽视材料二倡导的“交叉型”“开放型”理念,难以培养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不符合新质生产力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分)(若只从一个方面作答,观点不得分,评析最高得2分。)5.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技能,尤其创新、实践能力。②关注社会发展,重视个人知识能力的复合、多元,以全面发展适应未来。③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真实体验,锤炼能力。④保持与他人的协作交流,尤其与不同学科背景人才的互补互促,提升利用跨学科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每点2分,任答三点,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6.B(“来形容在游客离开后的十来天时间里宝水村空旷寂静的特点”错误。“麦秸火”“只能烧这么一轰隆”形容的是游客们来得多去得快。)7.D(“因为他们没有到镇上统一办手续,属于违规建设”错误。文中提到“有几家就跟着做了出来。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野,让大英给斥责了几番才不情不愿地拔掉”,大英斥责的原因是指向牌“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野”一即无序、不合规范,而非“没有到镇上统一办手续”关于“动工程”,大英拦住的理由是“客来是看景儿呢,还是来看恁盖房弄得水泥砖瓦飞土扬尘呢?要动工程,等到秋后农闲无客时再说。到时镇上统一过手续”,可见斥责动工程是因为影响游客观景,且“统一办手续”是秋后动工的要求,并非当前斥责的直接原因。)8.第一句直接体现“我”在宝水村得到放松,从过去“累且失眠”的不良状态中解脱;第二句在自问中意识到是内心“难以安顿”的部分有了“笃定和安宁”,表现心灵开始在融入宝水村中找到归属感。(每点2分)9.①从“小我”的个人体验切入叙事,展现了“我”对乡土生活细节的深刻体味,这是走向“大我”的起点;②通过“小我”的视角展现群体活动与村庄变化,描写了村民群体的行为与村庄的积极转变,这是由“小我”向“大我”的过渡;③将“小我”与村民群体的故事置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中,以“小我”和村民群体的奋斗展现时代画卷的一角,实现了从“小我”到群体“大我”并融入时代“大我”的升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0.A D G11.C(用法不相同。前者是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后者是兼词,相当于“于此”。)12.C(“信陵君窃符援赵的目的是使祸患不发生在赵国而发生在其他国家”错误。材料二原文是“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其中“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的意思是“假使祸患不在赵国,而在其他国家”。)13.(1)没有其他办法就想前往秦军(拼死),这就像用肉去喂饿虎,有什么用/功劳呢?又哪里要养(这些)宾客呢?(“他端”“何功之有哉”“安”各1分,句意1分。)(2)那强秦的暴行到了极点,如今倾全国之兵攻打赵国,赵国一定会灭亡。(“亟”“悉”各1分,句意2分。)14.示例一:我认为是义举。①从战略意义看,赵国是魏国的屏障,救赵可解魏国潜在威胁,也有助于缓解六国面临的强秦压力,符合当时的战略局势。②从个人品质看,信陵君为救赵国,不惜个人安危与秦军死战,体现出他的侠义与担当,值得称赞。(每点3分,答对两点得5分)示例二:我认为是罪过。①从动机看,信陵君窃符救赵是出于私人情谊,并非完全从国家、天下大义出发。②从君臣之道看,他无视魏王,私窃兵符,违背了臣子的忠诚、秩序,忘却守节奉公之道。(每点3分,答对两点得5分)示例三:我认为既是义举,但也有罪过。综合“示例一”和“示例二”辩证作答。(每点3分,答对两点得5分)15.C(“对国家能否中兴信心不足”错误。诗歌尾联意为:各位大臣也肯采纳我这普通百姓的意见吗?要是这样,那么贞观、开元的盛世就近在眼前了。由此可知,诗人尽管忧心国事,但仍然对国家中兴充满信心。)【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ZH2509110C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的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折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阅读(72分)p(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在意义阐释上,现有研究将其核心内涵总结为“新”与“质”两个方面,即“创新”与“提质”。“创新”是指生产要素的创新,例如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等,这是产叠生新质生产力的条件。传统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资本的积累、劳动力的增加以及技术投入等,而新质生产力的增长则来源于各要素生产实现的“额外增长”,因此,全要素中生产率的提升被视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提质”则包含多层面意义,一方面是指生产力各类要素指标的优化与深化,例如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体制机制的完善等;另一方面也指生产力提升的最终目的,例如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增长。“创新”与“提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便是“以新促质”,生产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既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新质生产力的逻辑阐释上,现有研究在经典生产力理论基础上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线作出了延伸与发展。马克思指出,“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製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经典的生产力理论即马克思唯物史观将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定义为生产力三大基本要素。首先,劳动者要素即一般意义理解上的劳动力,人的需要构成了一切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核心目的。与此同时,在劳动生产输出过程中的智力、技能水平等同样也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劳动资料即劳动者进行劳动生产时所使用的工警具、设备、原料等。劳动对象即劳动实践的对象,在现实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各类产业领域。生产的各种要素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不仅体现为各种要素的创新发展,还体现为生产要素结合方式的创新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化,需要形成新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对其加以保护、解放和发展。不断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新的体制机制,是促进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第1页(共8页)】ZH2509110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答案.pdf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