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战中的插曲》课件(共3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大战中的插曲》课件(共3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An interlude in a great war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2.2课
战争意味着什么?
侵华战争中日军杀害的中国儿童
朝鲜战争中废墟前的儿童
叙利亚儿童惊恐的表情
巴勒斯坦儿童在废墟中玩耍
伊拉克战场上的儿童与士兵
2021阿富汗撤军时感人的一幕
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战场是残酷的,有枪林弹雨,朝不虑夕。但战时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轰鸣、刀光剑影,也常常遇到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战中的插曲》。
1992年5月聂荣臻元帅在北京与世长辞
享年93岁
消息传至日本
一个日本老人失声痛哭
不久后
她将一封唁电发往中国其中写道:
“忽闻父亲去世内心悲痛
因相隔甚远
不能前去凭吊之
深感遗憾!”
只有一个女儿的聂荣臻为什么会被一个日本人叫“父亲”呢
走进作者
了解背景
第一部分
01
作者简介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出生于重庆江津吴滩镇。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
开国十大元帅
走进背景
本文选自《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晋察冀军区是作战的主力之一。 1940年8月20日晚,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 荣臻一声令下,中央 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经车站,8月21日黎明,矿区的日军全部被消灭。
木刻版画《百团大战收复井陉煤矿》1941年彦涵
走进背景
在这次战斗中,井经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夫妇去世,留下了一对女儿,被八路军从硝烟中救了出出来。虽然日本人发动侵华战争,造成中国人的重大伤亡,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穷凶极恶的日军甚至连小孩子都不放过,但中国军民面对2个日本幼儿,绝不可能像日军一样残忍。
1940年,聂荣臻(右)照看从百团大战的战火硝烟中救出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
走进背景
最终加藤美惠子和妹妹被八路军战士救助。聂荣臻元帅听说后,随即命令将两个孩子送到晋察冀军区指挥部,细心照顾收养2个日本孤儿。由于加藤琉美子年纪尚小,聂荣臻元帅特地下令找到附近村庄还在哺乳期的妇女,帮忙喂养加藤琉美子。姐妹二人在聂荣臻元帅照顾下逐渐稳定,加藤美惠子也慢慢熟悉了聂荣臻元帅,把他当作父亲一般,天天跟在身后。
1940年,聂荣臻与美穗子
走进文本
第二部分
02
解读标题
“大战”:抗战时期的“百团大战”
“插曲”:“比喻连续进行的事情中插入的特殊片段”,在文中指拯救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作用:
(1)点明了这一事件深厚的历史背景
(2)说明了它的特殊性——不是战争主要部分,而是“插曲”
(3)显得耐人寻味,强调了事件的美好性。
相关链接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
梳理本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1):交代战时回忆中的“插曲”,开篇点题。
第二部分(2-5):聂荣臻在战火中救助日本孤女。
第三部分(6-10):聂荣臻派人送回日本孤女。
第四部分(11-14):日本孤女到中国探望感谢。
第五部分(15):“插曲”成一段佳话。
1、思考:作为一篇回忆录,本文回忆了哪些事情,分别采取何种叙述方式?(叙述方式分析)
第1段倒叙事件背景和救助原因
第2-8顺叙回忆和女孩相处情形
第9段插叙表明给日本军官写信初衷和态度
10-15顺叙聂帅惦念并寻找日本小姑娘,
战后美穗子回访聂帅
知识回顾:叙述方式的类别与特点
顺叙
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知识拓展:叙述方式的类别与特点
插叙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1)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2)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
2、聂帅为什么要救这两个日本小姑娘?文中哪里可以找到答案?如何理解聂帅的行为?
当时,我的想法是,孩子是无罪的,应当很好地安署她们。……
当然,这两个小孩子,根本不同于解除武装的俘虏。小孩子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八路军决不搞日本侵略军那一套。日本法西斯推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不知杀害了我们多少无辜的群众,孩子、婴儿也不能幸免,惨无人道到了极点。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对被俘士兵我们决不伤害,对日本人民我们不仅不伤害,还要尽最大力量给予爱护和照顾。
3、为什么聂帅认为孩子是无罪的,并且是战争的受害者?
孩子的双亲在战争中死去,背井离乡,家庭破碎,成为孤儿
侵略中国的是日军,而孩子并不是侵略行为的发起者与施行者,故她是无罪的。
无罪
受害者
一切悲剧的根源是战争
1)给受伤的小姑娘包扎好伤口,并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
2)找附近哺乳期的妇女给在襁褓中的孩子喂奶;
3)给大一点的小姑娘拿梨子吃;
4)用小勺喂稍大一点的孩子;
5)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其———挑了送小姑娘。
4、聂帅说,“对日本人民我们不仅不伤害,还要尽最大力量给予爱护和照顾。”他是如何爱护和照顾两个日本小女孩的?
5、作者为何要将小姑娘们送回日本?
在异国他乡成长,怕小姑娘伤感
希望小姑娘能在亲人身边成长
战事吃紧
欲要收养,但条件不好
妥善照顾小姑娘有实际困难
自身角度
小姑娘角度
一切从小姑娘出发
6、"百团大战中的这个小小的插曲"为什么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1)从中国人民的角度来说,对待战争遗孤的救助,体现出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证明了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实质就是不正义的战争,也促进了中日人民之间的交往和友好往来。
2)从日本人民的角度来说,中国人民的义举证明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
抗日战争实质上是维护和平和主权的战争,我
们的战争只是针对那些入侵者而言的,而不是
对日本人民的,是我们最终取得胜利的保证,
而以美穗子为代表的日本民众的态度,更加体
现了我们中日友好的主题。
3)个人而言,美穗子回访更加证明了中日
人民的友情,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同是战争受害
者的中日人民保持了高度的一致,美穗子就是一个事实的例子,美穗子的回访以及日本人民的表现更是体现了中日友情。
7.为了照顾日本小姑娘,聂荣臻元帅做了哪些事情?文章着重写这一插曲有何作用?
1.给受伤的小姑娘包扎好伤口,并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
2.找附近哺乳期的妇女给在襁褓中的孩子喂奶;
3.给大一点的小姑娘拿梨子吃;
4.用小勺喂稍大一点的孩子;
4.询问孩子姓名
5.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挑子送小姑娘
细节描写
作用(1)体现出中国人民伟大而高尚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对日本小女孩的关怀和日本侵华的“三光”政策正好形成对比,是对日本侵华战争罪行的控诉。
(2)丰富文章内容(3)表现人物形象
人道主义精神:
是着重体现以人为本,以人类自身功能观念意义上的一种良知,及其在这个意识的作为支配下,形成一种以高度文明为基础,以人类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普世观。具有相对的崇高性、超现实性。
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
如:对敌人救死扶伤等。
8.聂帅在回忆录里记叙了送日本小女孩回国的同时写信给日本官兵,书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有何效果?
主要内容:
①揭露并强烈谴责了日军侵略中华的暴行,痛斥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②介绍所送回的日本小姑娘的悲惨状况
③指明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倡导的人道主义精神,并希望日军与中国士兵齐心合力,谋求解放,谋求和平。
目的:
在打仗的过程中还要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以宣扬和平和人道
主义精神。
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
简介
本文塑造了聂荣臻元帅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明确 ①重情义、有情怀。对战争中发生的一些小事儿,能够记忆犹新、如数家珍,并且用善意和理智来看待战争中的人和事儿。
②心思细腻、缜密。在考虑到两个孩子究竟怎么办的时候,把是由自己抚养还是送回去的每一种情况的利弊都加以权衡,体现了办事的细心和周全。
③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热心。当前线部队请示如何处理两个小姑娘的时候,聂荣臻说道: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体现了对部队、对孩子、对工作、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④平易近人,慈爱亲切。例如:那个稍大些的孩子,很讨人喜欢,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
⑤运筹帷幄、精明干练,有真知灼见。例如:我是这样考虑的,我们进行抗日战争,这中间不只是打仗的问题,还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能够看到长远的发展。
⑥胸怀宽广,有人道主义精神。在中日对战的特殊时期,能够不计嫌隙,救助日本小姑娘。
课文小结
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
简介
本文艺术特色
1.行文结构严谨。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思路清晰,构思精巧。
2.巧用材料。
行文运用了多种记叙方式,既有顺叙、倒叙还有插叙,如在回忆录里收录了致日本官军的书信内容,使得回忆录具有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意义和政治高度,能够深化主题,引起读者思考。
3用小题材来反映大道理
八路军拯救两个日本小姑娘这一小事件,表现了八路军将士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反映了中日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宏大主题。
4夹叙夹议。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有对落难百姓的同情,对小女孩的关爱,还有对日军暴行的披露和对未来发展的看法。内容更加丰富,主旨更加深刻。
5以第一人称来讲述,语言浅白,口语化,更真实,情感更充沛。
深入思考
第三部分
03
如果你抓到一群俘虏,你会怎么处理?
如果抓到的俘虏是儿童, 你又会怎么处理呢?
日军版
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
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
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
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胡适
深度思考
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
简介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你赞同“以德报怨”“以怨报怨”还是“以直报怨”?谈谈你的看法。
用公正的、直率的、光明磊落的方法,正确面对那些对自己不满或有抱怨的人。
牢记历史 不忘过去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