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电视与网络传播构成了最为广泛的公共领域,提供了从未有过的信息共享,它们将原来属于各个社会层面内部的场景推到了前台,从而整合了信息系统。声调和画面,无论经过怎样的准备,一旦显现,隐秘的情感、情绪就不可能完全被遮蔽。以往被间隔在人际交往和印刷传媒狭小空间中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公开讨论的话题,某些方面的神秘性正在消失。公开与私下场合的模糊,使得社会对许多模糊的社会类别给予了更多的宽容。
电子媒介克服了空间的隔离,不再将人们限制在一个给定的信息系统中。①例如,儿童通过各种电子传媒可以直接体会许多成人的观念和感觉,女性与男性获取信息的差异明显减少,权力机构的信息系统不得不适当公开。
电子媒介无形中创造着新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准则。例如,在许多情况下,传媒报道一种态度的转变可以取代必需的行动,公开的民意调查部分替代了大街上的示威游行。②现在,继续分别讨论印刷、广播、电视、电话、网络传播的意义正在减弱。所有的传媒技术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可能,“传播媒介”正在成为一个包容性术语。③这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既有正面的,当然也有许多意料不到的法律和道德的新问题。
今天的学生可以戴着耳机,看着电视,在网上与别人聊着天,同时做着作业,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单一的感觉。如果研究传媒如何影响社会结构,了解新生代对新传媒的感受能力,将有利于得出理性而全面的结论。
当我们自豪地回顾数百年来传播科技如何深刻影响着社会结构的时候,忧虑同样也相伴着。④一旦这些不断更新的传播科技成为我们生活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东西,那么一种新的异化或统治便产生了。我们可能成为新的传播科技的奴隶,而痴迷于电视、网络的现象不过是一种极端的表现。科技的合理性也就是控制的合理性,即统治的合理性。人们创造了新的传播科技,会不会反过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异化?不论未来的传播科技会变化出多少更新鲜的媒介形态,这个问题始终应引起我们的警觉与思考。
(摘编自《试看传播媒介如何影响社会结构》)
材料二:
电视在生活中的隐退,很早就已经开始。受众普遍的感觉是,电视被排斥在新媒介创造的新时空关系之外。在空间意义上,媒介迭代的趋势是人机合一,以便能定制化地提供交互场景。智能手机、智能头显、浸入式智能眼镜,都是“内在”于人的,而且这种“内在”的入侵越来越深、越来越个体化。相比起来,电视的空间明显是外在于人且边界有限的。
时间意义上,新媒介的特征是通过填充所有碎片时间来掌握整体时间,通过收集分散的注意力而牢牢把握受众。手游、微视频、竖屏短剧无不如此。相反,电视所表征的,是长叙事、中心化、大块时间、固定时间表,这其中哪一条,都与当下社会生活的时间结构不兼容。
这样说,似乎将人、将受众放置在了被技术媒介控制的位置上,放置在了一个被动的角色上,实际上,这个新型的时空关系也是受众选择的结果。一个具有直接驱动性的原因是,技术媒介带来的时空更有利于每个个体积累社会资本,而电视等传统媒介却没有这样的功能。
客厅、家庭、邻里和社区,曾是前互联网时代普通人社会资本的基本盘,电视媒介所覆盖的、所聚集的、所组织的交往空间,就与这个基本盘重叠。那些所谓的“回忆杀”场景:邻里围坐看电视剧的场景、主宾在电视背景音下觥筹交错的场景、单位集体收看某某会议的场景,其实已经划定了普通个体积累社会资本的边界。
而原则上,新媒介是没有社交边界的。一个普通人可以通过媒介找到任何想找到的人,无论他是NASA宇航员、瑜伽行者还是猎隼专用兽医:可以把商业信息传递到任何地方,无论高山之巅还是天涯之远,只要这个地方接入英特网:也可以在任何时间点进入数字谋生状态,成为素人KOL,积累数字资本或者扩大影响力。新媒介的时空带来的是生活机会几何级的提升,社会资本积累难度整体性的下降。
技术媒介将从上而下的等级性社会,变为了一个(至少在形式上)横向铺开的世界,让折叠在街巷市井的普通人,有了被看见的机会,甚至有了随时可能站在C位的可能。让那些只能默默“聆听”“接受”的受众,变为了可以说话并以自己的话语组织资源的主动者。这里面的资本流动的效率、资源组织的规模,尤其是个体选择的机会,都不是单向传播的时代所能想象的。
谁还会选择一个“我说你听”、向我训话的媒介呢?
(摘编自《电视不止退出了客厅,也退出了这代人的时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子媒介克服了交往空间的障碍,改变了人们所处的信息系统。
B. 传媒技术的数字化促使“传播媒介”从不同维度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C. 近年来,电视等媒介隐退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定制化提供交互场景。
D. 与电视等旧媒介相比,新媒介的出现降低了个体社会资本积累的难度。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子媒介的出现提升了新生代对世界的感受能力,某些神秘性正在消失。
B. 电子媒介的发展会带来异化现象,有利于我们对社会结构变化进行思考。
C. 媒介迭代一定程度上是媒介创造时空关系的迭代,实现了新的控制或统治。
D. 新媒介没有社交边界,将原有等级性社会改造成人人皆是中心的平等社会。
3. 根据材料一,“当电子传媒使‘距离’的意义消失时,人与人接近便是一种道德上善的选择。”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4. 材料一中说“科技的合理性也就是控制的合理性,即统治的合理性。”请结合材料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家长会上,一些家长担忧,允许学生使用电子媒介可能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危害。请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发言,帮助家长缓解担忧,列出你的发言提纲。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肩膀
王愿坚
西天,一抹晚霞正在消退;远处丘陵的后面,淡淡的雾气慢慢地升腾起来。通讯员小秦望着前面茫茫的草地,忍不住皱起了眉头。现在,整个草地空荡荡的,看不见火光,听不见人声。他摸着肩上的扁担,愁烦地想:“要不是它,也许早就赶上队伍了。”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把扁担换了个肩,又吃力地向前走去。
这副担子,是两个钟头前落到他的肩上的。
刚过正午不久,一阵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他在离队处理伤口返回时走错了方向。他顶风冒雨在烂泥里奔跑的时候,猛地撞到了这副担子上。这是两个不大的木箱,被棕绳紧紧地捆在一根小竹扁担上,里面装着不多的药品、纱布和几件医疗器械。就在担子前一米多远的泥塘里,它的主人——一位中年红军战士牺牲了,小秦摘下他那顶小小的八角军帽,默默地注视着这位没走完长征道路的烈士,含着眼泪,挑起了这副担子。
起初,这一切是那么简单:担子,是战友留下的革命财产,必须挑上它。因此,他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一定能挑着它赶上队伍,走到宿营地。但是,走了两个小时以后他发现,坚持下去越来越困难了。再加上寒冷和饥饿一齐袭来,他头晕得天旋地转,浑身一点儿劲也没有了。
就在这时,他脚下被草根一绊,猛然摔倒了。他歪坐在地上,心想:“不行了,我是挑不动啦!就在这里歇一会儿。只一会儿……”这么一想,他觉得浑身的骨头架子都散了,那抓着扁担的手一松,倒了下去。
小秦睡着了。朦胧间,听见有人在说话。小秦用力睁开了眼睛,发现自己正在一个人的怀里躺着呢——一位同志一只手把他抱在怀里,另一只手在他额角上轻轻抚摸着。他仰脸望去,只见这位同志已经不年轻了,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宽阔的额角上刻着几条深深的纹路。尤其吸引他的,是那两道平直的一字眉下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醒了!”那同志微微一笑,那双眼睛更温和、更慈祥了。他向旁边的战士问道:“做好了没有?”
“好了。”一个小战士端着一个小搪瓷碗走过来。
那位老同志接过碗,放在嘴边试了试,又轻轻地吹了吹,然后慢慢送到小秦嘴边。碗里,是加上青稞面粉煮的野菜汤。小秦吃着却是那样香甜。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那位老同志亲切地问道:“小鬼,你怎么掉队啦?”小秦吃着菜汤,简要地把事情的经过说了说。“对,那是一个好战士啊!”老同志深情地点了点头,“小鬼,你也是个好同志。看!你接过来,又把它挑了那么远。”
“可是,”老同志亲切地摸着小秦的臂膀,又问,“你为什么不继续往前走了呢?”
“我,我想歇歇。”小秦坦白地说。
“想歇歇?”老同志指了指木箱,“那么,这东西怎么办呢?”
“这……”小秦觉出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对了,他嗫嚅着说,“我一点儿劲也没有了……”
“不!”老同志收敛了笑容,慢慢地摇了摇头,“你有劲,知道吗?你有很多很多的劲。”
小秦不解地望着这位老同志。老同志没再说什么,他把小秦扶起来,然后拿出了一架望远镜。老同志把望远镜拿在手里,调整了一下距离,然后递给了他。
小秦把望远镜举在眼前,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望去。草地顿时变得清晰起来,就在夜幕垂下的天际,现出了点点火光。他高兴地跳着叫起来:“篝火!”
“对,那里就是今天的目的地。”老同志把一只大手搭在小秦肩头上,轻声地说,“篝火后边是什么地方呢?”
小秦仔细地看了半天,摇了摇头:“我看不见了。”
“看不见吗?”老同志笑了,“那里,是草地的边边。再往前,是陕北革命根据地——那里,就是我们明天、后天的目标。”
“陕北?”
“对,陕北。”老同志深情地重复了一句,“党中央带着红一方面军,去年就到了那里。现在,毛主席正等着你,等着我,等着我们大家呢!”他那双搭在小秦肩头上的大手按得更重了,“在那里,有好多好多事情正等着我们去做啊!”
小秦觉得这些话像只看不见的大手,在推着他,拉着他,向一个新的天地前进。
“小鬼,要鼓起劲来,继续前进!要知道,将来,革命的将来,属于你们,也依靠着你们哪!”话,一下子钻进了这个小红军战士的心里,引起了他深深的思索。
就在他想着的工夫,同志们已经收拾好行装,准备上路了。那位老同志弯腰抄起扁担,放到自己的肩上。
这时候,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迎面跑过来,向那位老同志敬了个礼,又朝小秦这边跑来。
小秦不禁向干部问道:“前头那个挑担子的同志是谁呀?”
“嘿,你这小鬼!”干部笑了,“那是我们的朱总司令啊!”
“啊,是他?!”小秦怔住了。他连忙拔腿向前跑去,紧紧地抓住了扁担。
“我说你有劲嘛!”朱总司令爱怜地摸了摸小秦的肩膀,把扁担搁上去,“好,挑着吧!肩膀,挑重担子的肩膀,就是在前进的路上磨出来的!”
小秦挑着担子,望着朱总司令那健壮的背影,踏着前边的脚印,大步走着。就在这时,他明白了:这副担子本来就是属于他的,现在是他的,将来也是他的。
(有删减)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小说和茹志鹃的《百合花》都塑造了小战士的形象,他们虽然性格、经历不相同,但都有极大的革命热情。
B. 小说开头写小秦挑扁担非常吃力,“叹了口气”表现出他担起扁担之后的愁烦和后悔之意,说明他内心十分不情愿。
C. 小秦吃那碗野菜汤“狼吞虎咽”,吃得非常香甜,这不但表现出此时小秦已经饥饿至极,同时也反映了长征路上的艰苦。
D. 小秦只从望远镜里看到了远方的篝火,并没有看到草地的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但是这三个目的地层层深化了他对革命目标的认识。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的景物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状况,说明了草地环境的恶劣,烘托出小秦饥寒交加之下内心的忧虑。
B. 小说多处运用了心理描写,写出了小秦从起初勇挑重担到后来摔倒不能坚持,最后重燃革命斗志的过程。
C. 小说运用倒叙手法,交代了小秦遇到这两个装着医疗物资的木箱的经过,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
D. 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构成了这段革命故事的主体,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也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8. 小说中多次出现的“肩膀”有何深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茹志鹃《百合花》表现了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具有人情美,本文也如此。请简要分析本文体现出哪些“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诫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①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 “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会高宗崩,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太子悚然。孝宗不悦,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宁宗嗣位,召赴行在,辞。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②。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赐谥文节。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②掖垣:皇宫的墙垣。亦以称中书、门下两省。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B. 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C 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D. 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门谢客”与“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两句中的“谢”含义不同。
B. 崩,本义是指山倒塌,古时认为帝王或王后逝世,就好像山倒塌了一样,故常用来指帝王或王后的死。
C. “孝宗不悦”与“俟其欣悦”(《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悦”含义相同。
D. 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万里虚心向学。他多次前往拜谒被贬谪永州的张浚,未果,后写信极力请求才拜见成功;他终身谨记张浚的教诲,把自己书斋取名为“诚斋”。
B. 杨万里治理有方管理奉新县时,他不让官吏下乡催讨赋税,只是把欠税名单张贴在集市中,让老百姓自觉缴纳,不扰民就追回税款,使社会安定。
C. 杨万里慧眼识才。担任东宫侍读时,他认为选拔人才最为重要,他所举荐的朱熹、袁枢等六十人,先后被提拔任用,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
D. 杨万里能文能武。他进士出身,精于诗歌,曾著有《易传》流行于世;他亲自率兵讨伐进犯的盗贼,并且为潮、惠两州制定不同的防御贼人之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
(2)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14. 杨万里为人正直表现在哪里?请举例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九仙山
苏轼
风流王谢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玉室金堂余汉士,桃花流水失秦人。
困眠一榻香凝帐,梦绕千岩冷逼身。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注】①九仙山:诗人于题下自注:“九仙谓左元放、许迈、王、谢之流。”山在杭州西面,山上有无量院,传为东晋葛洪、许迈等炼丹成仙处。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叙写九仙山的往昔。自从称得上是古代仙人式的风度翩翩的游山客王导,谢安逝世之后,名山空闻五百年。
B. “桃花流水失秦人”一句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九仙山景色虽如桃花源般清静幽美,却难以寻觅九仙的遗迹。
C. 颈联虚实结合。实者,“冷逼身”是诗人梦中所感;虚者,诗人夜宿山上,深夜凉意传导入梦,梦中人便觉得“冷逼身”了。
D. 最后一句诗人将月喻为冰轮,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地写出一轮明月从云峰中跃出的奇丽景象。
16.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其对贤才的渴慕。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鸟、鱼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忧愤之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们已忘却战败的历史,最为沉痛。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黑板,粉笔、板书的起源要追朔到11世纪,②当时波斯学者比鲁尼描述了在石板上学校的孩子们写字的情景,③之后,人们发明了黑板,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④今天,有些科学家、教师仍然醉心于思考、讨论及教学中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和画画。这样的情景在电影《美丽心灵》《奥本海默》中都有精妙表现,展现了科学家对板书的“痴情”。
很多数学家喜欢使用粉笔和黑板,当他们在黑板上( 甲 ),往往会思如泉涌,许多异想不到的新思路、新观点和新想法突然冒了出来。最近,伦敦数学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手写是否可以促进思考”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黑板是摆脱困境的最好的工具,当研究人员遇到死胡同时,常常会在黑板上和同事分享问题,在写板书的过程中,书写者有时间思考,也会听到建议,通常能更快地解决问题。此外,黑板是科学家分享知识、观点的舞台,听众会提出问题,并轮留上前书写板书、讲解。例如,主讲人列出一个问题,将讨论或辨论的论点写在黑板上。在讨论的过程中,发言者会接过粉笔写出想法,粉笔像接力捧一样,( 乙 )。因此,书写板书也是一个 A 、共同创作的过程。
基于以上原因,手写应当与打字和电子课件并存。5岁以下的儿童应多多练习手写文字,这对他们的大脑发育 B 。大学生处理文字主要是做笔记和写论文,对他们来说,最好以手写的方式记笔记,( 丙 )。教师、演讲者可以在使用电子课件(文档)的同时也尝试设计、书写板书,在工作中不断探索、调整,找到更有效的传递知识的方式。
18. 文中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三处含错别字的词语并改正。
19. 下列句中的引号作用,与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痴情”引号作用一致的一项是( )
A. 我们摩挲这本书时,或许思绪会接上“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的老庄思想。
B. 开篇点明地点、时间,并直赋其事,以“痛饮”一词写出诗人借酒来排遣愁绪。
C. 评委专家库不唯出身、不唯“帽子”,只是考虑青年科学家的潜力与未来可能的收获。
D. “川藏第一隧”——二郎山隧道,将我们通行天堑二郎山的时间缩短了。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 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2.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闻一多在《红烛》一诗中却写道:“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 C 2. C
3. B 4. ①新媒介通过填充碎片时间和收集分散注意力来把握受众。
②受众通过选择新媒介增大积累社会资本的机会。
5. ①学生通过电子媒介体会许多成人的观点和感觉,培养对世界的理性认知,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②媒介迭代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不可逆转性,与其抗拒,不如和谐共存;
③电子媒介发展增加了自主发展的机会,能锻炼学生主动组织资源的能力;
④电子媒介发展的确会带来道德和行为问题,相信学生在学校及相关部门的及时规范和引导下能有正确的认识。
6. B 7. C
8.
(1)“肩膀”象征着革命者肩负重任。朱总司令说“肩膀,挑重担子的肩膀,就是在前进的路上磨出来的”,强调革命者需要在艰苦斗争中锤炼意志,承担使命。
(2)“肩膀”体现革命精神的传承。小秦从烈士手中接过担子,朱总司令主动分担,最后小秦重新挑起担子,这一过程展现了革命事业代代相传的深意。结尾“这副担子本来就是属于他的”暗示年轻一代必须继承革命事业。
(3)“肩膀”象征革命引路人的关怀与激励。当小秦因疲惫动摇时,朱总司令通过描绘革命远景——“陕北”“毛主席正等着我们”,给予了小秦克服困难的精神动力。
9. ①小秦脱帽含泪作别牺牲的红军战士,表现出对战友牺牲的痛惜之情。
②朱总司令怀抱晕倒的小秦,亲自喂他野菜汤,又挑起扁担,表现了革命领袖对战士的关怀爱护之情。
③朱总司令引导小秦重燃革命斗志,表现出革命领袖对战士的鼓励和教导之情。
④小秦知道了朱总司令的身份后,又勇敢上前把扁担接了回来,表现出战士对革命领袖的崇敬、爱戴之情。
10. D 11. D
12. C 13. (1)恰逢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共同举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
(2)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回转,仙人们排列成行,多得像麻一样。
14. ①孝宗命太子参与政务,他上疏力谏,劝阻太子;
②韩侂胄掌权时,他宁可丢官也不为其作记;
③韩侂胄用兵时,他写文痛骂。
15. C 16. ①对王导、谢安等人的仰慕。
②对游山怀揣雅兴,对九仙山美景的赞美。
③对光阴易逝、物是人非慨叹。
17 ①. 明明如月 ②. 何时可掇 ③. 羁鸟恋旧林 ④. 池鱼思故渊 ⑤. 佛狸祠下 ⑥. 一片神鸦社鼓
18. ①“追朔”改为“追溯”;②“异想”改为“意想”;③“轮留”改为“轮流”;④“辨论”改为“辩论”;⑤“接力捧”改为“接力棒”。
19. C 20. A集思广益 B不无裨益
21. 序号②,修改为“当时波斯学者比鲁尼描述了学校的孩子们在石板上写字的情景”。序号④,修改为“今天,有些科学家、教师仍然醉心于在思考、讨论及教学中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和画画”。
22. 甲:推导数学问题时 乙:一次次被传递下去 丙:以打字的方式写论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