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4张PPT)张若虚课前热身飞花令主题是月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秋风萧瑟添愁绪,明月万里寄相思古今评说“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盛唐第一诗”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春风第一花”作者简介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江苏)人,唐代诗人。张若虚生平事迹不详,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其诗作语言清丽,富有跌宕起伏的音乐美感,诗境优美深邃。《全唐诗》中他的诗作仅存两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写闺情,诗风近齐梁:另一首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杰作《春江花月夜》。作者创作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他仰望挂在天边的一轮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花香,不禁在景色中沉醉,于是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发孤舟游子的思乡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探寻背景“月”——贯穿全诗,是全诗的纽带以“月”意象的四种状态为线索解读题目文章标题包含了几种意象?哪个意象贯穿全诗?本诗展现了它的哪几种状态?月出·↗·西斜·↘·月落·↓·月悬·—·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自由朗读,回答问题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1.找出诗中直接写到“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的句子。“春”“春”是季节,是全诗的总背景,是表时间观念的大范畴芳甸花林青枫浦你要写春,就不能只写春。要写解冻的溪流潺潺,奏响生命的乐章;要写枝头的花苞初绽,似娇羞的少女脸颊红绯;要写归来的燕子,在梁间呢喃,诉说着一路的风雨兼程;要写古老的城墙下,嫩绿的垂柳依依,摇曳着岁月的情思。“花”“春”与“花”有关,“落花”是春灭的特征。但“花”在夜间是无法观赏的.“夜”而“夜”则为表时间观念的小范畴。如果不在夜间,即无从写“月”。换言之,只要写了“月”,“夜”也就包含在其中了。如果没有月光,夜有何可写?清人沈德潜评:“题中五字,安放自然。”顾及全局而重点突出、一环扣一环、牵一发而动全身全诗紧紧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布局谋篇,层层抒写。诗歌情节也随此五字逐步展开和逐步归结。“月”—— 贯穿全诗,是全诗的纽带。题中意象春江花月夜意象给同学们展示一下今年我拍的月亮请用四字词语来形容这种氛围意象意:属于人的主观意识,象:则指客观事物(景象)。意象:渗透着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可以是自然景象,或人文景象。意境:诗人的主观情感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意象意境明情Shen Ru Yan Jiu月下之景 1-8句 关于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景物美月下之思 9-16句 由景引发的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哲理美月下之情 17-36句 抒写思妇游子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情感美梳理层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思考:这几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水绕芳甸月照花林流霜不飞白沙不见意象清幽静谧朦胧恬静空灵梦幻意境赞叹大自然的绮丽景色,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情感同学们来描绘一下这幅图在你心目中的场景呢?江面开阔;江水与海水相接,水势浩荡,洪波翻涌。浪滔中涌出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明月清辉洒在万顷江波上,所见之处水光粼粼、美妙异常。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思考: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作者对宇宙和人生悟出了怎样的哲理?诗人将明月永照与人生更替对照着来写,阐明了“宇宙是永恒的,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这一哲理。深入探究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密联系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有之,与他们相比较,张若虚对人生的理解有何不同?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曹植《送应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深入探究曹诗和苏诗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却别开生面,具有新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便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哀而不伤,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感情基调这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依然是一语百媚,轻快甜蜜的。——李泽厚(《美的历程》)感情基调一轮孤月裴回中天,像在等待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1“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句话在诗中有何作用?感情基调“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句话在诗中有何作用?这句话承上启下。既紧承上文对人生与宇宙的沉思,又引出下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同时也为下文由月及人展开的联想作铺垫。2这四句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使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请简要分析。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此四句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游子和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飘忽不定。比喻游子的行踪不定。 两水分流之所,暗示离别之意。 飘荡江湖的游子。 引发相思之情的景物,有月圆人不圆之意。思妇望月怀人之所。明月楼借指楼上的思妇。 意象积累云在空中随风而起,随风而止,形状千变万化,始终处于飘荡、不安定的状态。在诗人眼里,这与游子天涯漂泊、无依无靠的命运相似,白云成为游子离别的象征。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李攀龙《送明卿之江西》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漂泊”是古代文人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内涵。古代文人或为生计、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漂泊天涯,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自由。扁舟从此去,鸥鸟自为群。——张九龄《初发江陵有怀》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意象积累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可怜楼上徘徊的月光,应该照耀在守候在家的思妇的梳妆台上。月光洒在玉门帘上,门帘翻卷,却卷不走月光,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欲拂去月光却拂去又来。这时相思之人共同望着月亮可是不能互通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照射去跟随您。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鱼儿出没只能使水面泛出波纹。译文赏析“裴回”“卷不去”“拂还来”的表达效果。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裴回:拟人手法,写出月亮游移不定的动态特点。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感到怜悯而不忍离去;“卷”与“拂”:表明思妇的思念之苦,她想赶走恼人的月光,可月光却卷不去、拂还来,正如她对游子的思念,想忘记却做不到。古时制衣的料子如罗纫、缟练等大都是生料,必须捶捣,使之柔软熨贴。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板(砧)上,用木棒敲平,这个过程称为“捣衣”,也叫“捣练”;有时是在衣服做成之后进行捶捣,前人诗歌中也统称“捣衣”。意象积累捣衣机械重复的劳作和砧声的单调悠长,有助于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的作用。捣衣是中“思妇”主题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月下捣衣,风送砧声不仅使思妇伤情,也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晏几道《少年游·西楼别后》西风繁杵捣征衣,客子关情正此时。——陆游《感秋》意象积累“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鱼龙、鸿雁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借用典故——“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古代书信称为“鱼雁”,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意象积累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寄托诗人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也是信使,传递爱情、亲情、友情之书。代称书信:“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人常把书信叠成鲤鱼形状。意象积累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这八句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游子对思妇的相思?用落花、流水、残月等伤情的意象表现游子的思归之情。花落、水流、月落,都有美好事物消逝之意,既是写自然界美好春光的流逝,也是青春、幸福和憧憬的流逝,表现了游子青春逝去、有家难归的凄苦和落寞。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虚实结合:在梦中也想归家。寓情于景: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想要归家的心情。夸张:以“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八句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游子对思妇的相思?思维导图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春江花月图月下沉思图思妇怀远图游子思归图景物美哲理美情感美理解性默写(1)在《春江花月夜》中,良辰美景引发诗人对生命本源和宇宙无穷思索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江花月夜》中写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江花月夜》中写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4)《春江花月夜》中写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泻下,照得江畔的白沙也看不见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春江花月夜》写出江天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理解性默写(7)《春江花月夜》中诗人以白云、青枫浦托物言情,写游子像一片白云般缓缓地离去,只剩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上独自忧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的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上,波光荡漾,清明澄澈。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理解性默写(9)《春江花月夜》中,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写出了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理解性默写链接考点规范答题解读诗歌思考1:请赏析“裴回”“卷不去”“拂还来”等词语的表达作用。答:①裴回:以拟人手法,写出月光徘徊不定。赋予月亮以人的灵性,它似乎也在为思妇而伤心、为她怜悯,不忍离去;②“卷”与“拂”:表明思妇的思念之苦。她想赶走恼人的月光,月光却“卷不去”“拂还来”,正如她对游子的思念,想忘却做不到。解读诗歌思考2:“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南北朝诗句)”意为鱼腹中有书信,书信系在鸿雁的脚上。体现了古代通信的不便和人们对通信的重视。这里“鱼龙、鸿雁”便都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含有鱼雁也无法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解读诗歌思考3:这八句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情感,诗人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进行分析。答:①虚实结合:把梦境与现实交织一起,表现出游子梦中也想归家;②寓情于景: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③夸张:以 “无限路”表现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④以景结情:思念之情不绝如缕,言有尽而意无穷。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解读诗歌思考4:“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一句在诗篇中起到什么作用?请进行分析。答:①过渡作用。对前面描写的江上月景进行总结——江天无尘,明月孤寂,由写景开始转思考人生。②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自然地引发诗人的遐思冥想。解读诗歌思考5:这四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请进行分析。答:①直接抒情:“愁”、“相思”,直抒胸臆,抒发离愁别绪和思念之情。②间接抒情:通过对“白云”、“扁舟”和“明月楼”等意象的描写,表达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再次品读吟咏品诵红字重音,\停顿,^连接,o虚声送气,语势上扬↗ 语势下降↘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 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o。江天一色\无纤尘,皎jiǎo皎空中\↗ 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o。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piān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zhēn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o,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o xiá。斜月沉沉\↘藏海雾,碣jié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