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长沙市立信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核心素养初三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填写清楚。2.答案填写在答卷上方有效。答卷上不要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3.请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4.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共20分)(一)积累丹桂飘香,书香盈袖;墨痕渐新,校园聚首。初2023级的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开启语文学习的新航程。1.下列有关词语的字音或字形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应注意汉字中的一字多音现象,例如:强(qiáng)聒不舍、倔强( jiàng)B.大部分的形声字可根据声旁定读音,例如:惊骇(gāi)、谷穗(huì)C.应注意区别形近字,例如:“秘决”应为“秘诀”,“端详”应为“端祥”D.要注意成语中的一些特殊字形,例如:“鸠占鹊巢”不要写成“鸠占雀巢”,“心无旁骛”不要写成“心无旁鹜”.2.小语在新学期立志要告别过去的不足,奋勇向前。请根据下面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古诗文名句。(4分)回首过去,我曾遇到过挫折与失败,但我明白这不过是成长路上的磨砺,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言“ , ”,我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得失。展望未来,我更加坚定信念,无论前路如何艰难,我都将勇往直前,像李白在《行路难》中所说“ ,”,新学期,我将全力以赴,追逐梦想。(二)运用以下是初三学子小哲在新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的演讲稿,请完成3—4题。①八年前满脸稚气的我,望着台上大哥哥飘逸地旋转、沉稳地俯撑、轻灵地腾空……等,心底满是羡慕。②那时我便暗下决心:也要站在最高领奖台,接受全场的喝彩。③我夜以继日地练习,坚信是否努力付出,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门。④今年夏天,我终于站上了全国健美操锦标赛的赛场,斩获了男子单杠操第一名的丰功伟绩。3.对演讲稿的修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第①句中省略号应该去掉.B.第②句中的冒号改成逗号C.第③句把“是否努力付出”改成“努力付出”D.第④句把“丰功伟绩”改成“佳绩”。4.请根据演讲稿的内容,概括“自强不息”的两点内涵。(4分)5.小语想要采访小哲。请根据以下信息,用更精炼的语言对小语进行采访前的指导。(4分)提问原则问题要有开放延展性,通常可以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的的封闭狭窄性问题不要提。简洁明了,一次一问,不要抛出一串问题,这样会让对方抓不住重点。深人挖掘,倾听跟进,要注意对方的情绪、潜台词等,不要把注意只放在自己的提问上循序渐进,从一些简单的问题开始,帮助对方放松;不要刻意为难对方。提问要开放延展,不要① ;要② 不要一串连问;要③ ,不要只在已问;要循序渐进,不要④ 。6.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完成下面的问题。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中国游泳运动员张雨霏,在备战巴黎奥运会期间曾因严重伤病一度难以正常训练,但她以惊人毅力克服困难,不仅重返赛场,更在奥运会上勇夺2金1银的优异成绩。赛后她含泪说道:“这些金牌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每一个为梦想不懈奋斗的人。”她的拼搏精神,完美诠释了新时代自强不息的深刻内涵,为青年一代树立了光辉榜样。(1)请为上面的消息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2分)(2)根据消息内容,再拟写一个采访问题。(2分)问题一:问题二:您认为这段从低谷攀上顶峰的历程,最能给当下同样在追逐梦想、可能正面临困难的年轻人带来怎样的启示呢?二、阅读理解(共50分)(一)非文学作品阅读(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及图表,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长久以来,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多停留在“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中,课程内容偏重知识记忆,实验环节常被简化为“看老师演示”或“背实验步骤”。这种“听科学”的教学方式虽能保证知识点覆盖,却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欲。不少学生坦言:“科学课最怕考试前突击性默写结论,真正想问的问题没人回答。”值得关注的是,61%的学生希望增加动手实验,54%期待组织户外考察,49%想尝试科技小制作。在“你最想参与的科学项目”选项中,“建造能动的机器人”占比32%,“模拟宇航员太空任务”占28%,“设计解决生活难题的小装置”占25%。这些数据揭示了一个深刻的“断层带”:孩子们心中充满奇思妙想,但课堂教学尚未充分回应这份热情。近年来,随着新课标强调“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越来越多学校开始关注如何推动课堂转型。杭州一所小学开设“奇想实验室”,孩子们动手制作太阳能风扇、简易地震报警器,在反复试错中理解工程原理。一位参与项目的学生说:“原来失败不是扣分,而是发现新可能的开始。”——摘自《光明日报·教育周刊》2025年9月10日,有删改【材料二】国家 典型教学方式 动手实践课时占比 特色项目举例中国 知识讲授为主,辅以演示实验 约20% 小小气象站,植物角观察美国 项目式学习(PBL),跨学科整合 50-60% 设计火星基地模型,水质检测社区活动芬兰 现象教学法,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 60%以上 森林生态调研,自制可再生能源装置德国 技术融合教学,强调工程思维与实践 约50% 制作机械臂,搭建小型风力发电系统,修理自行车——数据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全球科学教育趋势报告(2024)》【材料三】真正的科学教育,不应止步于校园围墙之内。青少年自身的主动性与社会资源的支持,同样是打开想象空间的关键力量。一方面,越来越多中小学生正主动走出课堂,投身真实的科学探索。他们组建“少年科学院”社团,利用周末观测星空、记录候鸟迁徙;有的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将“防止电动车进楼道”的构想转化为智能报警装置;还有学生通过B站、抖音等平台发布科普短视频,用动画讲解黑洞原理,单条视频播放量超百万。“我们不只是听众,也可以是传播者。”一位初中生如是说。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在积极搭建平台。科技馆推出“夜宿博物馆·探秘宇宙”活动,邀请学生体验模拟航天任务;高校实验室向中学生开放参观,教授带领他们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一些企业联合学校设立“未来工程师工作坊”,提供3D打印设备与导师指导。更令人鼓舞的是,国家近年来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全面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提质增效。2023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战略”,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环节,配齐配强科学教师。2025年春季学期,全国已有超过90%的县区启动“科学副校长”聘任制度,由科研机构专家或科技企业工程师担任,深度参与学校课程建设与项目指导。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我国科学教育正迈向系统化、专业化的新阶段。——节选自《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打开科学教育的想象空间》有删改7.根据上述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当前我国科学教育已普遍实现从“听科学”向“做科学”的转变学生在课堂中能充分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B.随着新课标强调“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所有学校都开始关注如何推动课堂转型。C.德国中小学强调技术融合教学,其“修理自行车”“制作机械臂”等项目体现了工程思维与生活应用的结合。D.青少年科学兴趣的激发主要依赖于高科技设备的支持。因此学校应优先采购VR、机器人套件、3D打印设备等先进教具,以此激发学生的科学求知欲。8.根据上述材料内容,下列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当前我国科学教育中存在学生兴趣高但课堂体验差的现状,其主要原因是科学课考试前,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突击性理论默写。B.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组建科技社团、参加创新大赛、制作科普短视频等方式,自主参与科学实践,说明青少年正逐渐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科学活动的主动建构者。C.美国等国的动手实践课时占比都在50%以上,说明延长科学课总时长,是实现我国科学教育质量整体跃升的最重要途径。D.今年开始,有不少学校“科学副校长”由科研机构专家或科技企业工程师担任,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一线科学教师将逐渐被科研专业人员取代。9.结合以上材料,请谈谈要打开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想象空间,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4分)(二)文学作品阅读(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外婆的香橼树①①在乡间,散步的路上可以看到果实累累的香橼树。金黄的果实仿佛一个个粗糙的小瓜。轻拉树枝到鼻尖,深深地闻一下,柑橘家族特有的迷人香气沁入鼻腔。正在门口溪边洗衣的老妇,上到坡道,踮起脚尖,采了三个最大的香橼。她笑吟吟地对我说:“多摘点,回去用蜜腌渍了,就可沏香橼茶喝了。”②我从老妇眼角笑纹里,看到外婆的影子。③20世纪40年代,曾经是大户人家小姐的外婆嫁给了贫寒的外公,靠着做各式各样收入微薄的小生意带大了四个孩子。最困难的时候,她有两个孩子在远方插队,买完米、油,头一件事就是用剩下的收入买一大版邮票。她心急火燎地给远在大西北的心灰意冷的孩子写信,她总要在信上给孩子新的希望:江南的小红萝卜下来了,她承诺要给孩子做五香萝卜干。吃螃蟹的季节到了,她承诺给孩子寄蟹粉油——她要省下一个月的肉票去买油膘,自己熬炼;半大的螃蟹一买就是一网兜,蒸熟后剥得两手的指甲都裂了,剥出满满的膏黄与雪白的螃蟹肉,用油熬封,用玻璃瓶装好,再用蒲叶包好,寄到大西北去。④写完信,外婆骑一辆自行车,专门到邮局去寄。她总是疑心路上的邮筒收寄信件要比邮局慢一些。孩子们埋怨大西北缺乏水果和蔬菜,外婆便想把香橼树苗种到大运河河岸的荒地上去。三年,河岸边的香檬树真的被她种成了。到了深秋,外婆借了两个大箩筐,来回三趟,一次性把河岸上的香橼都采了回来。外婆将香橼洗净,切成薄片,在大团匾中晾干表面的水分。紧接着,拿出珍贵的糖,一层糖一层香橡片,紧紧码好,在大陶瓮里密封一夜,再将这些被充分糖渍的香橼片平摊到大团匾中去晒,一直晒到捏起来硬铮铮,丢在碟子里当当响,而后,外婆开始缝制邮寄用的小布包:她要把这些香橼片寄到正在冰天雪地中捞河泥、种小麦与青稞的孩子手里。⑤外婆能在艰苦的生活中支撑那么多年,始终保持淡定乐观,与她舍得留给自己一点儿精神生活也有关系。我至今还记得,外婆将带着果柄的香橼一个个串起来,吊在衣橱里,为衣服熏香;外婆的娘家虽然早已败落,但自己的那些陪嫁,外婆依旧小心翼翼地保管了很多年,那些宝贝包括一个可以插梅花的大铜瓶、一个可用来陈列果实的古铜青绿旧盘、一个宣德暗花白盘..·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月,简直没有什么用场。然而,外婆把采回来的香橼摊放在盘子上,每个盘子里放八九枚,满屋都是黄灿灿的颜色以及清冽又扑鼻的芬芳。⑥回看外婆这一生,大起大落。17岁前,半条街的娘家商铺伙计们都喊她“大小姐”;结婚后,她不得不成为卖炒货的小贩,后来又在里弄办的小厂成为一名两手都是机油味的女工;最后,她在为居民打酱油的小店中退休,她似乎从未抱怨过什么。她嫁了个像木桩一样少言寡语的男人,文弱书生一般,遇到事只会往她背后躲,家中买100块煤饼也挑不动,还要她一起去挑,她也无一丝怨怼。外婆从不计较她这一辈子为家族,为后辈付出了多少,她只是深信,一条河要不断地朝前走,才可能冲刷出深深的河床,汇聚无尽的溪流与雨水,蹬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直到汇入大海。⑦基于这种朴素的认知,外婆从不把时间花在抱怨上,遇见事儿,她只是不断地去想办法,不断地去行动。从起了在运河边种树的念头,到从乡下以板车载了树苗回来种,她只花了3天时间;从运河边将香橼摘回来,到晒出可以泡茶的果干,她花了10天时间:而劝说两个在外插队的儿女一定要“把书读起来,就像在大风中拢住一粒火星”,她分别花了8年和10年。最后,孩子们放下锄头,在1978年考上大学,这却是外婆完全没有料想到的。但小舅舅和三姨能从痛苦与迷茫中觉醒,我以为,与外婆辛苦攒下寄出的几十版邮票息息相关。⑧外婆离去多年,那些运河河岸上的香橼树还在,每次回到故乡,我就去看望那些树,外婆若有所思的样子就会浮现在脑海中。这些香橼,听到过拖船的声音,听到过船上人网鱼、炒菜的声音,也听到过源源不尽的水声,它们的香味,比佛手还要好闻。不知道为什么,闻到它,我就觉得这辈子遇到再大的沟坎都能心平气和地过去。【注】①香橼yuán树:柑橘树的一种。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本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真实而生动地讲述了外婆的一生以及她与香橼树之间的故事。B.文章第二段“我从老妇眼角笑纹里,看到外婆的影子”是过渡段,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C.本文全篇仅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亲切自然,便于作者抒发情感,给读者真实感。D.“香橼树”是文章的行文线索,串联起外婆的人生故事,象征着外婆的美好品行。E.文章语言平实质朴,融叙事、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为一体,形象鲜明,情感饱满。11.请从环境描写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的划线句子。(5分)在乡间,散步的路上可以看到果实累累的香橼树。金黄的果实仿佛一个个粗糙的小瓜。轻拉树枝到鼻尖,深深地闻一下,柑橘家族特有的迷人香气沁入鼻腔。12.请简要概括外婆的人物形象。并结合文章内容与主旨谈谈你对结尾句“闻到它,我就觉得这辈子遇到再大的沟坎都能心平气和地过去”的理解。(7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送沈康知常州王安石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沟塍②半废田畴薄,厨传③相仍④市井贫。常恐劳人⑤轻白屋⑥,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王安石被任命为三司度支判官,到朝廷主管财政,诏沈康知常州。②沟塍(chéng):沟渠和田埂。③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④相仍:连续不断。⑤劳人:指劳碌的人,指做官之人。⑥白屋:指家徒四壁,代指普通民众。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从诗歌的体裁来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标题中“知”暗含送友人赴任。B.首联王安石回忆曾知常州的经历,“迹已陈”暗含对过往时光的感慨,为后文提及常州情况做铺垫。C.颈联中“常恐”间接表达了对吏治腐败的忧虑,“忽逢”则笔锋一转,对沈康的到来寄予厚望。D.尾联以“惆怅”呼应前文对常州现状的担忧,“最忆荆溪两岸春”则增添了对常州的怀念,情感丰富。14.请赏析颔联中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偃虹堤记欧阳修有自岳阳至者,持滕侯①之书与洞庭之图求记。予发书按②图,见偃虹堤,乃滕侯所筑。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险,岳阳为荆、潭、黔、蜀四会之冲。昔舟往来,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③。今泊堤下,近而无恶。’问其大小之制,曰:“长千尺,高三十尺,厚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吏视之,三反复后又上朝廷,三司决‘可’。此皆不能易滕侯之议也。”盖虑民深则谋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此堤御险而惠民,往来者皆蒙利,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时,尝显用之,退守一州仍略施其能,以利及物。其作堤虑熟谋审思利无穷岳民与湖中往来者皆欲记之。以三宜书,故为之书。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注释】①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②按:查看。③虞:危15.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语境分析法】“岳阳为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中的“为”和、“故为之书”中的“为”,结合语境分析,含义和用法不相同。B.【课内迁移法】“近而无患”中的“而”与“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中的“而”用法相同。C.【查阅词典法】“制”有“制作”“制度”“禁止”规模”等义项,“问其大小之制”中的“制”应为“制度”之意。D.【成语关联法】“此皆不能易滕侯之议也”中的“易”与成语“轻而易举”中的“易”,均可关联“改变”这一核心义,意思相同.16.下列对画波浪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其作堤虑熟/谋审思利/无穷岳民/与湖中往来者皆欲为滕侯记之B.其作堤虑熟谋审/思利无穷/岳民与湖中往来者/皆欲为滕侯记之C.其作堤虑熟/谋审思利无穷/岳民与湖中/往来者皆欲为滕侯记之D.其作堤虑熟谋审/思利无穷岳民/与湖中往来者/皆欲为滕侯记之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3分)昔舟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18.滕子京被范仲淹誉为“治为天下第一”,请结合文本,分析滕子京能得到此赞誉的原因。(5分)(四)名著阅读(共8分)19.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艾青诗选》中收录了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火把》属于艾青第一个创作高峰时期的作品,这首诗是他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B.《水浒传》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宋朝末期的施耐庵。小说采用独特的单线结构,通过“先分后合”的叙事方式,将众多英雄故事串联成有机的整体。C.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中,林冲将设计陷害他的陆谦、高衙内、富安三人杀死后,连夜投奔到柴进庄上。D.在“浔阳楼题反诗”一回中,宋江因仕途失意、报国无门,在酒醉之下题写“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诗句,流露其长期压抑后的愤懑与反抗情绪。20.阅读下面《水浒传》的节选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片段一】武松禀道:“小人托赖相公的福荫,偶然侥幸,打死了这个大虫。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赏赐。小人闻知这众猎户因这个大虫受了相公责罚,何不就把这一千贯给散与众人去用?”知县道:“既是如此,任从壮士。”武松就把这赏钱在厅上散与众人猎户。知县见他忠厚仁德,有心要抬举他,便道:“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武松跪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知县随即唤押司立了文案,当日便参武松做了步兵都头。——节选自《水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片段二】原来县吏都是与西门庆有首尾的,官人自不必得说。知县道:“武松,你也是个本县都头,不省得法度?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你又不曾捉得他奸,如今只凭这两个言语,便问他杀人公事,莫非忒偏向么?你不可造次,须要自己寻思,当行即行。”……武松就势里从胁下钻入来,左手带住头,连肩胛只一提,右手早掉住西门庆左脚,叫声:“下去!”那西门庆一者冤魂缠定,二乃天理难容,三来怎当武松勇力。只见头在下,脚在上,倒撞在当街心里去了。武松杀了西门庆后,阳谷县县令一心要周全他。武松被脊杖四十,脸上刺了两行金印,迭配孟州牢城。——选自《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偷骨殖何九送丧,供人头武二设祭》,有删改【片段三】休说张团练酒后,便清醒白醒时,也近不得武松神力,扑地望后便倒了。武松赶入去,一刀先剁下头来。蒋门神有力,挣得起来。武松左脚早起,翻筋斗踢一脚,按住也割下头。转身来,把张都监也割了头。见桌子上有酒有肉。武松拿起酒钟子,一饮而尽,连吃了三四钟,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且说武松在张青家里将息了三五日,张青打听得如今官司搜捕得紧急,便道:“青州管下一座二龙山宝珠寺,花和尚鲁智深和一个青面兽好汉杨志,在那里霸着一方落草。贤弟只除去安身立命,那里去做个头领,谁敢来拿你!”武松道:“大哥也说的是。我也有心。今日既是杀了人,事发了,没潜身处,此为最妙。大哥,你便写书与我去,只今日便行。”节选自《水传》第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有刪改有人说:“武松命运的变迁,可以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请结合以上三个片段和小说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三、写作(共50分)21.河流汇入海洋,是终点,也是新征程的起点。在我们的成长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时刻:一次成功的喜悦后,我们又面临新的挑战;一次失败的苦涩后,我们要收整行囊,重新上路;甚至是在日复一日的平淡中,我们内心也会萌生改变与突破的渴望...这,就是“再出发”。“再出发”,不是简单的重复,它蕴含着对过去的告别与珍藏,对未来的审视与期盼。它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请以“再出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力争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体会,给人以启示;②合乎情理,不生搬硬套;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