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1.品读诗歌,把握意象,体会意境,理解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2.赏析诗中主要的艺术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在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下,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他出生时家势已渐衰落。出任彭泽令时郡里派督邮到县里来,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晋义熙二年,即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著名诗篇《归园田居》五首。
写作背景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zhuō

yìn
ài
fán
归园田居
诗歌诵读
读准字音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语调:抑
语速:缓慢
语调:平缓
语速:稍快
语调:稍扬
语速:稍快
读准节奏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题眼是哪个字?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整体感知
从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错误地陷落到世俗的种种束缚中,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尘网、樊笼
本体、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
“误”体现出的情感
不自由
悔恨之情
这两个比喻,表明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从而表达了他对官场极大的厌恶。
比喻官场
内容赏析
为何而归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羁鸟、池鱼
比喻自己
不自由
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向往。
如何见出厌恶官场之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俗韵”适应世俗的情趣,它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
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他“爱丘山”。
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一个“误”字,显示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误入官场的悔恨交加的情绪。
“一去三十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多少感慨,多少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池鱼:
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般,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现在终于做到了隐居躬耕,保持了质朴的本性。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拙”,《辞海》 解释“笨拙,与‘巧’相对。
《老子》 :‘大巧若拙。”诗句中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强调自己不会适应世俗的潮流,并以此自许。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樊笼”即开头的“尘网”,是禁锢人的牢笼和罗网,使人有“羁鸟”“池鱼”之感。
既然如此,那么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目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
归向何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意象:
特点:
意境:
心境: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人村、墟里烟、狗吠、深巷、鸡鸣、桑树
恬静、优雅、空阔、简陋
静谧、淳朴自然的意境
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深深地体现出诗人对淡泊恬静生活的追求
近景
远景
动景
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作者情感:自由、安逸、喜悦、豁然开朗。
庭院内没有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山水田园诗表现的主题(情感)
(1)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仕途官场的厌恶、怀才不遇的苦闷)
(2)热爱山水,倾心田园,或渴望归隐
(3)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闲适自得的心情
(4)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
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归园田居(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