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共5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共5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探秘汉语词海
做语言的清醒使用者
2025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词汇的海洋
——丰富词语积累
1
显微镜下的词语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2
穿越时空的对话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3
4
知行合一
——成为词汇的主动玩家
CONTENTS


——丰富词语积累
1
核心目标: 认识到词汇积累的重要性,并掌握有效积累词语的方法
关联内容: 学习活动一“丰富词语积累”;学习资源三“资料摘编一组”
词汇的海洋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1词汇的海洋——丰富词语积累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树叶黄了,都落下来了。地里和果园里有粮食和水果,人们去收。有时候会下雨,天也变得黑得早。大雁往南飞。这个季节让人感觉有点不一样。
秋日,天宇变得愈发高远湛蓝,空气里浸透了清爽与凛冽。萧瑟的秋风掠过,银杏便抖落一身灿灿的“金叶”,枫树则燃起了团团灼灼的“火焰”。田野里,沉甸甸的稻穗翻涌着金色的波浪;果园中,石榴绽开了晶莹的“笑齿”,柿子树挂满了摇曳的“灯笼”。淅淅沥沥的秋雨,总在夜深时叩打窗棂,平添一缕缠绵的诗意。当成群结队的大雁,在辽阔的天幕下划出悠长的剪影,一种既感怀于时光流逝,又欣慰于万物丰盈的复杂心绪,便悄然涌上心头。
【小结】:
显而易见,第二段文字凭借其丰富的词汇、灵活的句式和精彩的修辞,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立体、鲜活、充满情感的秋天。这就是词汇的力量!从今天起,让我们有意识地去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学习如何精准地运用它们,让我们的语言也如此生动起来。
读完这两段文字,你分别有什么感觉?哪一段更能打动你?为什么?
第二段文字具体好在哪些词语的运用上?这些词语让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或感受到了什么?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1词汇的海洋——丰富词语积累
活动一:我的词汇量诊断
【活动指令】:
同学们,我们将进行一个为期2分钟的词汇闪电赛。
请在笔记本上,尽可能多地写出与以下三个核心意思相近的词语。
要求: 独立思考,不查阅任何资料,看谁写得又快又多又准!
第一组:表示“看”的词语
第二组:表示“说”的词语
第三组:表示“美丽”的词语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1词汇的海洋——丰富词语积累
【自我评估】
数一数每一组你写出了多少个词语。
写出 5个以下:你的词库亮起了黄灯,需要大力拓展了!
写出 6-10个:基础不错,但还有广阔的天地待你探索。
写出 11-15个:词汇量比较丰富,继续保持!
写出 15个以上:恭喜你,你是个“词汇小富翁”!
——美丽
形容人(外貌): 漂亮、俊俏、标致、秀美、英俊、飒爽
形容人(气质): 优雅、高贵、典雅、有气质
形容景物: 秀丽、壮丽、绚烂、旖旎、如画
形容事物: 精美、华丽、璀璨、精致
书面语/高级词汇: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美轮美奂
——看
一般地看: 瞧、望、瞅、瞥
仔细地看: 观察、端详、审视、凝视
偷偷地看: 窥视、偷瞄、张望
向上/向下看: 仰望、仰视、俯视、俯瞰
向四周看: 环顾、扫视、东张西望
尊敬地看: 瞻仰
——说
一般地说: 讲、谈、言、语
大声地说: 喊、叫、吼、吆喝、喧哗
小声地说: 嘀咕、窃窃私语、喃喃自语
流畅地说: 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混乱地说: 胡言乱语、呓语
劝告地说: 劝告、告诫、规劝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1词汇的海洋——丰富词语积累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1词汇的海洋——丰富词语积累
【活动指令】:
现在,每个小组将主攻一个词族:
第一小组:表示“走”的词语
第二小组:表示“快”的词语
第三小组:表示“多”的词语
第四小组:表示“想”的词语
第二轮:小组集结号(2分钟)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1词汇的海洋——丰富词语积累
【活动总结】
从刚才的个人挑战到小组合作,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人的视野或许有限,但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心理词库”不仅需要个人勤于积累,更需要通过与同学的交流碰撞,才能实现指数级的增长。
这个活动正是一个微缩版的词汇学习过程:先自我探索,再博采众长。希望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大家都能保持这种探索与分享的热情,共同建造我们壮丽的词语大厦!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1词汇的海洋——丰富词语积累
【方法指导】:如何积累词语?
1. 阅读摘抄法: 在经典阅读中,建立个人“词语宝藏”笔记本。
2. 归类整合法:
- 按主题: 如“描写心情的词语”(欣喜若狂、忧心忡忡)
- 按结构: 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引用资料摘编中的例子)
3. 生活搜集法: 关注广告语、新闻标题、网络新词等。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1词汇的海洋——丰富词语积累
主动为之,方能拥有: 从阅读中捕捉,在生活中搜集。
持续不断,方能深厚: 日日不辍,汇滴成海。
乐在其中,方能致远: 在发现与运用中感受文字之美。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模块小结】
词语积累是一个主动、持续、有趣的过程。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2
核心目标: 理解词义演变的规律,能辨识古今词义的异同
关联内容: 学习活动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学习资源一 吕叔湘《语言的演变》
穿越时空的对话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2穿越时空的对话——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为什么古人说 “走” 是 “跑”?
(如“走马观花”、“弃甲曳兵而走”)
而今天我们说的 “走” ,古人却用 “行”?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不是古人在跟我们开玩笑,而是词语的意义在时间长河中悄然“旅行”。今天,就让我们化身语言侦探,与历史展开一场对话,探寻词义演变的密码。
02穿越时空的对话——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理论基石:吕叔湘《语言的演变》P130
核心观点一:语言是发展的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
【解读】 语言并非一成不变的化石,它就像一条流动的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语音、语法、词汇都在经历着新陈代谢。
核心观点二:语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分子
【解读】 在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词汇的演变速度最快,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2穿越时空的对话——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演变三路径】
旧词消亡: 随着旧事物消失而退出舞台。(如:天子、诸侯、辇)
新词产生: 随着新事物出现而不断涌现。(如:软件、高铁、元宇宙)
词义变化: 词语本身不变,但它所承载的意义发生了变化。
这是我们本模块探究的重点!
语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分子
在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词汇的演变速度最快,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
词语就像会“变身”的精灵,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的意思常常会改头换面。其主要变身术有三种:
02穿越时空的对话——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词义演变的“七十二变”
词义转移:意义由甲变乙
古义范围小,今义范围大。古人用得很“吝啬”,我们用得很“大方”。
词义扩大:指称范围由小变大
词义缩小:指称范围由大变小
古义范围大,今义范围小。古人用得很“宽泛”,我们用得很“精准”。
词义从一个领域跳到了另一个领域,或者感彩发生了变化。
02穿越时空的对话——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词义扩大
江、河: 原特指长江、黄河。
现泛指一切江河,从“专有名”变成了“通用词”。
阳: 古指山的南面(专指地理方位)。
现泛指“南面、向阳面”,并进一步扩出“阳光、阳性、阳极”等多重含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金就砺则利。
词义缩小
妻子: 古指妻子和子女。
现仅指男性的配偶。
金:古代泛指一切金属(包括铜、铁、锡等)。
现专指黄金。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02穿越时空的对话——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词义转移
事物转移:
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纯色牲畜。
现在则转移为指为了正义事业舍弃生命或利益。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感彩转移:
爪牙:古代是中性或褒义词,爪子和牙齿,引申为得力的武臣、助手。
现在变为贬义词,指坏人的党羽。
祈父,予王之爪牙
02穿越时空的对话——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古义:
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今义:品行低劣(贬义)。/古义:
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
4.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今义:副词,表示“实际上”。/古义:
5.可怜九月初三夜。(《《暮江吟》》)
今义: 值得怜悯。/古义: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今义:运输事业。/古义:
做一做
父母兄弟等内外亲属
于是写下
出身低微、见识浅陋
它的果实
可爱
交错相通
02穿越时空的对话——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模块小结】
我们可以把词义演变想象成一个家族的变迁:
词义扩大:像一个小家庭,子孙繁盛,开枝散叶,家族越来越庞大。
词义缩小:像一个大家族分家,最后只有一个孩子继承了最主要的家业。
词义转移:像家族彻底改行,祖上是读书人,后代却成了有名的商人。
理解了词义的“七十二变”,我们就能穿透文字的迷雾,真正读懂古人的心声,成为一名合格的“语言侦探”。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3
核心目标: 掌握辨析近义词的方法,并能根据语境准确、生动地选用词语
关联内容: 学习活动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学习资源二 朱德熙《词义》
显微镜下的词语
03显微镜下的词语——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词语,如同语言的“细胞”。精准的表达,始于精确的“诊断”。如同医生诊治,我们不能满足于知道病人“不舒服”。
需要 “望闻问切”——审视词义的轻重、范围与侧重点。
需要 “病理分析”——品味词语的感情与语体色彩。
需要 “临床检验”——分析词语的搭配习惯与语法功能。
所以现在,让我们操起语言的“手术刀”与“显微镜”,深入词的肌理,成为最挑剔、最清醒的语言使用者。
03显微镜下的词语——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理论支撑:朱德熙《词义》P33
核心提炼一:词义的“双重身份”(补充)
一个词语的意义,主要由两大核心部分构成:
词语概念的基本意义,是词义的“骨架”
理性义(核心义)
色彩义(附属义)
附着在理性义之上的情感、风格色彩,是词义的“血肉”
作用: 将一事物与它事物区别开来。
例如: “笔记本”的理性义是「用来记录文字的、装订成册的本子」。
A. 感彩
褒义: 蕴含肯定、赞扬、喜爱
如:成果、果断、鼓舞
贬义: 蕴含否定、批判、厌恶
如:后果、武断、煽动
中性: 不褒不贬
如:结果、决断
B. 语体色彩
书面语: 庄重、典雅,用于正式文体
如:父亲、畏惧、散步)
口语: 随意、亲切,用于日常对话
如:爸爸、害怕、溜达
03显微镜下的词语——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核心提炼二:近义词的“微表情”分析
意义相近的词,其差异正体现在理性义和色彩义的细微之处:
指个体事物与指事物集合体的区别
个体与集体不同
意义轻重不同
行为或状态的程度上存在差异
所指对象的范围有宽窄之分
范围大小不同
习惯上与不同的词语组合使用
搭配对象不同
03显微镜下的词语——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意义轻重不同
行为或状态的程度上存在差异
请求 - 恳求
“请求”是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 (程度轻)
“恳求”是恳切地请求,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程度重)
所指对象的范围有宽窄之分
范围大小不同
战争 - 战役
“战争”:国家、民族、阶级之间的武装斗争总称。 (范围大,如:抗日战争)
“战役”:为实现统一战略目标,在特定时空进行的一系列战斗总和。 (范围小,如:淮海战役)
03显微镜下的词语——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指个体事物与指事物集合体的区别
个体与集体不同
习惯上与不同的词语组合使用
搭配对象不同
书 - 书籍
“书”:可以指一本具体的书。 (个体)
“书籍”:是各类书的总称。 (集体) (如:“房间里堆满了书” vs “图书馆收藏了大量书籍”)
发挥 - 发扬
“发挥”:常与 “作用”、“潜力”、“水平”、“想象力” 等搭配。
“发扬”:常与 “风格”、“传统”、“精神”、“优点” 等搭配。
03显微镜下的词语——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辨析近义词的“四大法宝”
关键点
关键点
关键点
关键点
审视词义
看轻重、范围、侧重点
品味色彩
辨褒贬、雅俗
分析用法
查搭配对象、词性和句法功能
将词语放入具体句子中感受
代入语境
03显微镜下的词语——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法宝一:审视词义——看透词义的“内核”
示例: 损坏 ← 破坏 ← 摧毁(程度由轻到重)
例句: 桌子腿被损坏了 | 他破坏了现场 | 炮火摧毁了敌人的工事
意义轻重: 行为或状态的程度上存在差异。
示例: 滥用 vs 乱用
滥用:侧重于“过度、无节制”,超过限度。(如:滥用职权)
乱用:侧重于“胡乱、没有条理”,不按规则。(如:乱用成语)
范围大小: 所指对象的范围有宽窄之分。
示例: 时期 ← 时代(范围由小到大)
例句: 他在大学时期很用功 |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
侧重点: 词语强调的方面不同。
03显微镜下的词语——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示例: 父亲(书面) - 爸爸(口语)
例句: 致我敬爱的父亲 | 爸爸,我回来了!
法宝二:品味色彩——感受词语的“温度”与“风格”
感彩: 辨褒义、贬义与中性。
语体色彩: 辨书面语的“雅”与口语的“俗”。
示例: 成果(褒) - 后果(贬) - 结果(中)
例句: 科研取得重大成果 | 他必须承担这样做的后果 | 比赛的结果出来了
03显微镜下的词语——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示例: 希望(动/名) vs 愿望(名)
希望:我希望你能来。(动词,作谓语)| 这是大家的希望。(名词,作宾语)
愿望:他实现了童年的愿望。(名词,只能作主语、宾语)
法宝三:分析用法——摸清词语的“习性”
搭配对象: 习惯上与不同的词语组合。
词性与句法功能: 词性不同,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就不同。
示例: 交换 vs 交流
交换:常与 礼物、意见、场地 等具体或抽象事物搭配。
交流:常与 思想、经验、文化 等抽象事物搭配。
03显微镜下的词语——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实战演练】:
他( [希望/愿望] )有一天能环游世界。
这个( [时代/时期] )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
我们必须( [发挥/发扬] )团队合作的精神。
我们对此表示强烈的( [维护/爱护] )。
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非常( [深入/深刻] ),抓住了本质。
法宝四:代入语境——最终的“试金石”
这是最可靠的一步。将备选词语代入具体的句子中朗读、感受,凭借语感选择那个最自然、最贴切的。
——成为词汇的主动玩家
4
核心目标: 整合前三模块所学,进行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实践。
关联内容: 综合所有学习活动与资源。
知行合一
04知行合一——成为词汇的主动玩家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同学们,经过前三个模块的学习,我们积累了词汇,洞悉了演变,掌握了辨析。现在,是时候将所学付诸实践,开展一次深度语文探究了!
请从以下三个项目中选择其一,以个人或小组(建议2-4人)的形式,完成这项挑战,成为一名真正的“词汇玩家”。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4知行合一——成为词汇的主动玩家
家族词探秘
选择一个词根,整理由其构成的系列词语,分析词义联系。
一词一世界
选择一个多义词或古今异义词,
探究其意义演变脉络,并制作知识卡片。
我为家乡代言
搜集并整理家乡的方言词汇或特色用语,与普通话进行对比,分析其独特的表现力。
任选其一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4知行合一——成为词汇的主动玩家
项目一:一词一世界——词义的时空旅行
项目任务: 选择一个汉语中意义丰富的多义词或古今异义词,绘制它的“生命地图”,并制作成精美的知识卡片。
【探究步骤】:
寻根溯源: 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或《汉语大词典》,找出该字词的本义(最初的意思)。
描绘演变: 梳理其词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如先秦、两汉、唐宋、明清、现代)的引申和变化(扩大、缩小、转移)。
例句为证: 为每一个重要的词义项,配上一句经典诗文或现代文中的例句。
成果呈现: 设计一张A4大小的知识卡片。内容需包括:词目、拼音、词义演变脉络图、精选例句及出处,并可对其进行简单的艺术设计。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4知行合一——成为词汇的主动玩家
词目: 可怜 (kě lián)
词义演变脉络图:(古代)可爱 → 可羡 → (现代)可惜 → 怜悯
本义与早期核心义:可爱,令人喜爱
【释义】 指事物或人天真烂漫、单纯美好,惹人怜爱。
【例证】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李白《清平调》)
【分析】 此处的“可怜”充满了欣赏与赞美之情,是十足的褒义词。
词义引申:可羡,令人羡慕
【释义】 由“可爱”引申,指事物美好得让人心生羡慕
【例证】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分析】 在这里,“可怜”的情感重心从“喜爱”转向了“羡慕”,依然带有积极的色彩。
综合探究项目一成果示例:“可怜”一词的时空旅行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4知行合一——成为词汇的主动玩家
现代常用义:值得怜悯,同情
【释义】 指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例证】 无家可归的孩子看起来真可怜。
【分析】 这是“可怜”在现代汉语中最核心、最常用的含义,感彩完全转向了消极的同情。
词义转移与缩小:可惜
【释义】 针对美好事物的毁灭或境遇的转变,表达深深的惋惜。
【例证】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分析】 情感色彩开始转向中性甚至消极,为向现代义的过渡埋下伏笔。
现代口语引申义:数量少或质量差到不值得一提
【释义】 带有轻视、不屑的语气。
【例证】 他家的收入少得可怜。
【分析】 这是在现代口语中产生的极端化引申,强调程度之低,带有贬义色彩。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4知行合一——成为词汇的主动玩家
【探究结论】:
通过对“可怜”的溯源与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词义转移与感彩降格的路径。它从一个充满爱慕与欣赏的褒义词,历经“羡慕”、“惋惜”的中间阶段,最终演变为表达“同情”甚至“蔑视”的词汇。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语言学上“词义演变”的典型性,也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们情感表达方式的变迁。理解这个词的“前世今生”,能让我们在阅读古诗文时避免误解,在品味“可怜飞燕倚新妆”时,脑中浮现的不再是同情,而是那个风华绝代的美丽形象。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4知行合一——成为词汇的主动玩家
项目二:“家族词探秘”——汉字的血脉相连
项目任务: 选择一个具有强大构词能力的词根(语素),探寻其“词族”,绘制词族思维导图,并分析词义间的内在联系。
探究步骤:
家族集结: 尽可能多地搜集由该词根构成的词语、成语(如选择“视”,可搜集:注视、凝视、窥视、重视、忽视、视而不见、一视同仁)。
分门别类: 根据词义的共同特征、侧重点或感彩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
分析关联: 分析这些词语的意义与核心词根之间的联系,理解词根如何决定了整个词族的基本意义方向。
成果呈现: 绘制一幅“词族思维导图”。中心是核心词根,向外发散出不同类别的主干和分支,并可在关键词语旁标注简要解释。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4知行合一——成为词汇的主动玩家
综合探究项目二成果示例:“心”族词探秘
中心词根: 心 (xīn)
核心解读: “心”不仅是人体器官,在汉语中更被视为思想、情感、品性的主宰。由它构成的庞大词族,精准描绘了人类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核心主干】记忆与意志
心得: 在实践中体验或领会到的知识、技能等。
心志: 意志力。
决心: 坚定不移的意志。
信心: 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
一、表示思维的“心”——这类词语与思考、记忆、意志等智力活动相关。
【核心主干】思维与智慧
心思: 思考的能力;念头。
心智: 心思智慧。
心计: 计谋;心里的打算。
心机: 心思,计谋(多含贬义)。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4知行合一——成为词汇的主动玩家
【核心主干】消极情感
伤心: 由于遭受不幸或不如意的事而心里痛苦。
担心: 放心不下。
忧心: 忧虑;忧愁的心情。
灰心: 因失败而意志消沉。
心碎: 形容悲伤到了极点。
心有余悸: 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恐惧。
表示情感的“心”——这类词语直接描绘各种情绪和内心感受。
【核心主干】积极情感
开心: 心情快乐舒畅。
称心: 符合心意;心满意足。
心花怒放: 形容内心高兴极了。
心满意足: 非常满足。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4知行合一——成为词汇的主动玩家
表示品性与态度的“心”——这类词语形容人的道德品质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核心主干】善良与真诚
爱心: 关怀、爱护他人的思想感情。
善心: 善良的心意。
好心: 好意。
真心: 真实的心意。
诚心: 诚恳的心意。
赤子之心: 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核心主干】胸怀与气量
心胸: 志气;胸怀。
心扉: 指人的内心。
虚心: 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意见。
耐心: 心里不急躁,不厌烦。
【核心主干】自私与邪恶
私心: 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野心: 对领土、权力或名利的巨大而非分的欲望。
黑心: 阴险狠毒的心肠。
狼心狗肺: 形容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4知行合一——成为词汇的主动玩家
【核心主干】内心状态
心静: 内心平静。
心安理得: 自以为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心烦意乱: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
心乱如麻: 心里乱得像一团麻。形容心情十分烦躁、混乱。
表示生理与状态的“心”——这类词语与心脏的物理状态或生理感受相关。
【核心主干】生理与感知
心跳: 心脏的跳动。
心悸: 一种心脏跳动不适、心慌的感觉。
心疼: 疼爱;舍不得;惋惜。
心慌: 心里惊慌;因身体衰弱而心跳不安。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4知行合一——成为词汇的主动玩家
【探究结论】:
通过对“心”族词的梳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强大的构词能力: “心”作为词根,通过与不同的字搭配,构成了一个极其庞大的词语家族,覆盖了智力、情感、道德、生理等多个维度,这证明了它在汉语中的核心地位。
系统的词义联系: 所有“心”族词都紧紧围绕着“心脏器官”和“内心世界”这两个核心意义展开。无论是“心思”还是“伤心”,其意义都与“心”作为思维和情感载体的功能密不可分。
文化的镜像: 这个词族清晰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心性论”的特点,即认为“心”是主宰一切精神活动的根本。这与西方哲学中常将“脑”与思维、“心”与情感分别对应的观念有所不同,体现了独特的文化视角。
总语: “心”不仅仅是一个生理名词,它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探索“心”族词的过程,就是一次对汉民族思维模式和情感世界的深度解码。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4知行合一——成为词汇的主动玩家
项目三:“我为家乡代言”——方言的活力密码
项目任务: 化身家乡文化观察员,搜集、记录并研究家乡的方言词汇,撰写一份《家乡特色词汇趣味报告》。
探究步骤:
田野调查: 通过访谈长辈、观察生活、回忆自身经历等方式,搜集至少5个极具表现力的家乡方言词汇。
对比分析: 将每个方言词汇与对应的普通话词汇进行对比,从词义、形象感、感彩、使用语境等方面分析其独特之处。
探究价值: 思考这些方言词汇的存在,反映了家乡怎样的地域文化、生活智慧或历史变迁。
成果呈现: 撰写一份《家乡特色词汇趣味报告》。内容需包括:词汇列表、读音(可用拼音或谐音字标注)、释义、精彩例句、以及与普通话的对比分析和文化内涵解读。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4知行合一——成为词汇的主动玩家
综合探究项目三成果示例:《宁波方言家禽名称趣味报告》
一、引言:灶跟间里的“动物园”
在宁波老底子的农家小院和市井巷陌,家禽是再常见不过的成员。它们的宁波话名称,不仅是对动物的指代,更蕴藏着古汉语的遗韵、生动的拟声技巧和宁波人独特的幽默感。本报告旨在探寻这些日常称呼背后的语言奥秘。
二、特色词汇趣味分析
1. 鸡:雄鸡 / 草鸡 / 鸡娘
“鸡同鸭讲”的宁波话——家禽名称里的古语与幽默
方言词汇:
雄鸡 (yóng jī)
草鸡 (cào jī)
鸡娘 (jī niáng)
普通话对照:
公鸡
母鸡(非产蛋期或泛指)
母鸡(特指产蛋的)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4知行合一——成为词汇的主动玩家
读音与释义:
雄鸡: “雄”字保留了古音,读音似“容”,是对公鸡的正式称呼,强调其性别。
草鸡: “草”在此处并非指植物,而是带有“雌性”、“基础”或“粗糙”的意味,用来指代普通的、不下蛋的母鸡。
鸡娘: “娘”字直接点明其“母亲”的繁殖功能,特指正在下蛋或抱窝的母鸡,充满了尊重其“生养”功劳的意味。
例句与用法:
“雄鸡喔喔啼,天亮了。”(公鸡打鸣,天亮了。)
“这只草鸡养了炖汤吃。”(这只母鸡养着用来炖汤。)
“鸡娘生蛋了,快去捡!”(母鸡下蛋了,快去捡!)
对比分析与文化内涵:
精细分类: 普通话对母鸡的称呼比较笼统,而宁波话根据其是否产蛋,细分为“草鸡”和“鸡娘”,体现了农耕文化对生产资料(鸡蛋)的精细化管理思维。
古语遗存: “雄”的发音是古音的活化石。
拟声形象: 模仿公鸡叫声为“喔喔啼”,非常生动。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4知行合一——成为词汇的主动玩家
读音与释义:
水呷: “呷”是极富特色的宁波方言用字,既是名词“鸭”,也作动词“喝”(呷老酒)。加上“水”字,点明了鸭子的生活习性。
呷哩哩: 用“哩哩”的叠音来模拟小鸭子稚嫩、连续的叫声,形象至极,充满了童趣和怜爱之情。
例句与用法:
“河塘里有一群水呷。”(池塘里有一群鸭子。)
“看,刚孵出来的呷哩哩,交关可爱!”(看,刚孵出来的小鸭子,非常可爱!)
对比分析与文化内涵:
拟声造词: “呷”这个字本身就模拟了鸭子的叫声。从“水呷”到“呷哩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从成体到幼体的命名系统,且都与声音紧密相关,展现了“依声命名”的原始思维。
童趣与情感: “呷哩哩”这个称呼比普通话的“小鸭子”更具画面感和亲切感,体现了人们对幼小生命的喜爱。
2. 鸭:水呷 / 呷哩哩
方言词汇:
水呷 (sǐ ā)
呷哩哩 (ā lī lī)
普通话对照:
鸭子
小鸭子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4知行合一——成为词汇的主动玩家
读音与释义:
白乌龟: 这是宁波话对鹅最经典、最普遍的称呼。因其羽毛洁白,常在水面游动时远看像一只白色的乌龟,故得此名。
戆鹅: “戆”在宁波话里是傻、笨的意思。因为鹅的步态蹒跚,性格有时显得呆愣,故得此名,常用于戏谑。
例句与用法:
“白乌龟叫起来声音响猛。”(鹅叫起来声音很响。)
“你个人啊,真当是只戆鹅!”(你这个人啊,真是只呆头鹅!)
对比分析与文化内涵:
形象比喻: “白乌龟”这个名字是基于外观和习性的天才比喻,是宁波人观察力和幽默感的集中体现,在全国方言中都独具特色。
性格联想: “戆鹅”一词完成了从动物名称到人物性格形容的转义,成为一句常用的调侃语,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力。
3. 鹅:白乌龟 / 戆鹅
方言词汇:
白乌龟 (bá wū jū)
戆鹅 (gàng áo)
普通话对照:

呆头鹅(形容人笨)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04知行合一——成为词汇的主动玩家
【探究结论】:
通过对宁波方言中家禽名称的探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命名方式的多样性: 综合运用了性状描述(雄/草/娘)、习性关联(水呷)、拟声(呷哩哩)和形象比喻(白乌龟)等多种方式,展现了民间语言的创造力。
深厚的文化心理: 对母鸡的精细划分源于其经济价值;对小鸭的怜爱称呼源于对生命的温情;对鹅的戏谑命名则体现了宁波人幽默、直爽的性格。
语言的“活化石”价值: 无论是“雄”的古音,还是“戆”的古义(戆,愚也。见《说文解字》),都在这些日常词汇中得以保存。
结语:这些看似土气的家禽名字,实则是一个微缩的文化宝库。它们比普通话的称呼更具体、更形象、更富有情感和生命力。当我们呼唤“鸡娘”或看着“呷哩哩”时,我们连接的不仅是一只家禽,更是一整套由先辈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充满智慧与趣味的生活世界。保护方言,就是保护这种独一无二的世界观。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感谢
一路有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