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3.1 运动的水分子 课件(共23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3.1 运动的水分子 课件(共23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
2.通过净化天然水的实验探究,能运用化学方法对水进行净化,学习物质分离的实验技能。
学习目标
重难点
1.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
3.能体会化学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水资源综合利用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泉水叮咚
雪花飘落
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天然水是如何变成饮用水的?
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水分子受热都运动到注射器的另一端去了
如果把封闭在注射器中的少量水煮沸,使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设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思考讨论
水分子紧密有序排列,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水分子间隔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运动
水分子间隔较大,可以完全自由运动
不变
变化
分子的大小
分子的数目
分子的间隔
分子的排列方式
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________ 和___________。这样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
数目
大小
间隔
排列方式
物理变化
(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气体分子总是会充满它们所占据的整个
空间,并在这个空间里不断地运动!
(2)气态时一个水分子的体积约3×10-23cm3
固态时一个水分子的体积约3×10-23cm3
由此可知:水分子的体积不变!
我的猜想
加热前
加热后




1
2
3
4
自来水生产过程
沉降
过滤
吸附
杀菌消毒
天然水
自来水
蒸馏
蒸馏水
纯水
净化程度最高
第三步、吸 附
除去水中有色、有味的物质
1.作用:
2.方法:
加活性炭
(物理变化)
第四步、蒸馏
作用:除去可溶性杂质
(物理变化)
净化程度最高
1、明确目的步骤(小组合作分工)
2、规范操作 (量筒规范使用)
3、归纳结论 (控制变量法)
4、反思交流 (得出结论)
动手实验——做个探索者
实验探究:分子的特征
分子的特征
实验内容 现象 解释
1、取两支50ml的量筒,一支加入20ml水另一支加入20ml酒精,然后将两种液体混合,静置后观察混合后的体积。
2、取两个相同的小烧杯,一个加入等体积热水,另一个加入等体积冷水,分别加入少量等量品红(由品红分子构成),观察现象。
分子之间
有间隔
分子在不断
运动,且温
度越高运动
越快
混合后总体
积小于40ml
热水中的
品红扩散较快
动手实验——做个探索者
湿润滤纸
保证滤纸与漏斗之间没有气泡
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2.某同学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分子质量小
B.阳光下湿衣服干得快——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
C.氧气和氢气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种类不同
D.天然气经压缩可以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变小
D
每年3.22是“世界水日”。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
国家节水标志
课外探究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随堂练习
5. 下列是某同学进行过滤操作时的一些做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让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B.直接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
C.让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D.让漏斗中液面始终低于滤纸边缘
C
随堂练习
6.2024年某市初中毕业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查中,小波抽到的试题是“水的净化”,请你与小波一起
进行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波准备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操作时,发现装置存在一处明显错误,该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纠正错误后,接下来的过滤操作可除去水样中的_________(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
(2)小波将浑浊的水样过滤后,得到的水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然后小波进行了有效处理,使水样变得澄清透明。
漏斗的下端管口没有紧贴烧杯的内壁
不溶性
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随堂练习
1. “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自行车轮胎夏天容易爆裂 气体分子受热之后体积变大
C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B
随堂练习
2. 青藏高原积雪冰川广布,冰雪融水是江河源头的重要补给水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结冰时,水分子不再运动 B. 冰融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冰升华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 冰与水属于不同物质
3. 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及变化的本质。“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下列对诗中景色变化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春天花香四溢——分子可以再分 B.夏天凉风习习——分子体积膨胀
C.秋天云开雾散——分子间隔变大 D.冬天白雪皑皑——分子停止运动
C
C
课堂小结
01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的结果。
02
分子的性质
1.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均很小。
2. 分子间存在间隙。
3. 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