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文言文断句真题导入新高考Ⅰ卷 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新高考Ⅱ卷 夫为人A所B陷而欲胜C敌D不亦难乎E臣故曰无术焉F苻坚之类G是也。全国甲卷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全国乙卷 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曾伤G君H不如杀之。学习目标1. 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2. 通过练习文言断句,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024高考新高考Ⅰ卷 为将而降A降而为之B效死C以战D虽欲浣E涤其污F而已G缁之素不可复白。新高考Ⅱ卷 魏君贤A人B是礼C国人D称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图也。全国甲卷 刘备为吕布A所袭B奔C于操D程昱E以备F有雄才G劝操H图之。A D FC E HB D G方法讲解(标志)1.找名代,定句读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方法讲解(标志)1.找名代,定句读第一人称: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在下第二人称:尔、汝、女、卿、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第三人称:彼、之、其指示代词:是、此、斯、兹、之、彼、夫、其疑问代词:谁、孰、何、奚、胡、曷、安、焉、恶、乌方法讲解(标志)补充:1.恶(wū何,怎么):弃父之命,恶用子矣!译文:不遵从父亲的命令,哪里还用得着儿子?2.乌(何,哪里):秦乌能与齐抗衡?译文:秦国哪里能和齐国对抗呢?方法讲解(标志)1.找名代,定句读题目: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 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方法讲解(标志)1.找名代,定句读题目: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以 光 映 书 而 读 之。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方法讲解(标志)1.找名代,定句读题目: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 脱去上衣,裸露肢体 )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A之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曹伤G君H不如杀之。”曹君弗听。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断句:君遇A之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曹伤G君H不如杀之。标点: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句意:您对待他没有礼貌,他如果有机会回国立为国君而发兵,就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您不如杀了他。1.找名代,定句读方法讲解(标志)2.凭对话(引文),定句读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白”、“语”、“对”、“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厘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不过,也有例外。“曰”有两种情况,一是表“叫作”的意思,例如明代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二是在句首、句中作助词,无实义,例如《诗经·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方法讲解(标志)2.凭对话(引文),定句读“云”有两种情况,一是表“有”的意思,例如《荀子·法行》:“其云益乎?”二是表“为、是”的意思,例如《后汉书》:“虽云匹夫,霸王可也。”“言”有七种情况,或表七种意思时,后面不可断开:①谈论;②记载;③告诉;④问;⑤陈述;⑥说明;⑦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者“意思是”。方法讲解(标志)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2.凭对话(引文),定句读题目: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方法讲解(标志)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曰/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曰:“孰易者?”曰:“鬼魅最易。”2.凭对话(引文),定句读题目: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曰孰易者曰鬼魅最易。方法讲解(标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2.凭对话(引文),定句读题目: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 亡赵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方法讲解(标志)3.找虚词,定句读(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唯、斯、今、凡、且”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其前一般要断开。(2)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常用于句首,其前一般要断开。(3)句末语气词:“也、矣、焉、耳”等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乎”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其后一般要断开。方法讲解(标志)2.找虚词,定句读(4)表疑问语气的“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其前一般就可断开。(5)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其前一般要断开。(6)复音虚词:“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等,需保持完整,不能断开。方法讲解(标志)3.找虚词,定句读题目: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方法讲解(标志)3.找虚词,定句读题目: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方法讲解(标志)3.找虚词,定句读题目: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夫越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越,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方法讲解(标志)3.找虚词,定句读特别提示: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1)“以、于、为、则”往往用于句中,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开。(2)“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点断也可不点断。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方法讲解(标志)3.找虚词,定句读特别提示: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4)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如果“而”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5)“夫”有时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这种情况则不能点断。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方法讲解(标志)4.依句式,定句读(1)判断句:“……者……也”、“为”、“乃”、“即”、“则”(2)被动句:“为……所……”、“受……于……”、“见……于……”(3)倒装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装(4)固定句式:①表疑问 ②表反问 ③ 表推测 ④ 表感叹⑤表比较 ⑥表选择 ⑦表陈述 ⑧表转折⑨其他固定句式(补充)1.安所(……地方):信义安所见乎?译文:信义在什么地方能看得见呢?2.何所(所……的是什么):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译文: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念什么呢 3.何以(用什么办法、为什么、凭借什么)(1)表疑问: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译文:不去做和不能做的情况,凭借什么来区分呢(2)表反问:不然,籍何以至此?译文:不这样的话,我怎么会到这地步呢 4.何如、如……何、如之何(1)何如:①怎么样:今日之事何如?译文:今天的事怎么样?②表比较,比……怎么样:王以为何如其父?译文:大王认为跟他的父亲比怎么样?③表反问,不如:恶其厚费,何如勿买?译文:厌恶它花费大,不如不买。(2)如……何:把……怎么样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3)如之何:怎么能……呢?例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译文:丈夫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他呢?固定句式(补充)5.奈何、奈……何(1)奈何:①怎么办: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译文: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对此该怎么办?②怎么,为什么: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译文:为什么搜刮财物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2)奈……何:把……怎么样例句:虞兮虞兮奈若何?译文: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样呢?固定句式(补充)6.若何(1)怎么样:贤君之治国若何?译文:贤能的君主治国是怎么样的 (2)怎么办:詔不许,若何?译文:诏令不允许,该怎么办?(3)怎么,为什么: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译文: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7.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译文: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固定句式(补充)8.不亦……乎(不是……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是君子应有的风度吗 9.何……哉|为(怎么(哪里)……;为什么……)(1)何可胜道也哉?译文:哪里能说得完呢?(3)何辞为?译文:为什么要告辞呢?10.何……之有(有什么……呢):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译文: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有什么能算晚呢 11.何有于……(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学好问永远得不到满足,教诲别人不知道疲倦,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呢?固定句式(补充)12.庸……乎(难道……吗,哪里……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难道要知道他是出生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吗?13.其……乎(难道……吗):其孰能讥之乎 译文:难道谁还能讥笑我吗?14.宁……耶(哪里……呢):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译文:哪里料到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15.顾……哉(难道……吗):顾不如蜀彼之僧哉?译文: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固定句式(补充)16.独……耶(乎)(难道……吗):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译文:我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就害怕廉将军吗 17.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志向呢?18.岂……乎(难道……吗,怎么……呢):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译文: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关呢固定句式(补充)19.无乃……与(乎)(:恐怕……吧、只怕……吧):无乃尔是过与 译文:恐怕应该责备你吧。20.得无......耶(乎)(恐怕……吧、莫非……吧):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译文:莫非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吧21.其……乎(大概……吧):其皆出于此乎?译文: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22.庶几……欤(大概……吧;或许……吧):吾王庶几无疾病欤?译文: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23.……之谓也(大概说的就是……啊):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译文:听到过许多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自己知道得多,说的就是我啊。固定句式(补充)24.何其(多么):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译文: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25.一何(多么):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译文: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26.直……耳(只不过……罢了):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译文: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27惟……耳(只是……罢了):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译文:我已无事可做,只等待死期罢了!固定句式(补充)28.孰与(1)与……相比,哪一个……更: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2)哪里比得上:惟坐待亡,孰与伐之?译文:与其坐而待毙,哪如起而进攻他们?29.孰若(哪里比得上):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译文:做两个人的僮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人的僮仆?固定句式(补充)30.非……则……(不是……就是……):非死则徙,而吾以捕蛇独存译文:不是死了,就是搬走了,而我却因为捕蛇独能留存31.其......其……(是……还是……呢):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这是真的没有千里马么 还是真的没有像伯乐一样通晓千里马的人呢 32.与其……孰若……(与其……不如……):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译文:与其当面受到称赞,不如背后不受毁谤。固定句式(补充)33.无以、有以(1)无以(没有用来……东西、方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译文: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2)有以(有原因):良有以也。译文:确实有原因。(3)有以(有用来……东西、方法)34.有所、无所(1)有所(有……的人、物、事、地点、原因、方法):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译文:君子有要做的事情,有不做的事情。(2)无所(有……的人、物、事、地点、原因、方法):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译文::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固定句式(补充)35.虽然(虽然这样,即使如此):虽然,犹有未树也。译文:虽然这样,还是有未能达到的最高境界36.何乃(怎么这样):何乃太区区!译文:你怎么这么见识短浅!固定句式(补充)37.以为(把……当作):今张君不以谪为患。译文:如今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38未尝(不曾):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译文: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固定句式(补充)方法讲解(标志)4.依句式,定句读题目: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方法讲解(标志)4.依句式,定句读题目: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方法讲解(标志)4.依句式,定句读题目: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 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方法讲解(标志)5.据对称,定句读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断句。题目: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方法讲解(标志)5.据对称,定句读题目: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方法讲解(标志)5.据对称,定句读题目: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养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共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方法讲解(标志)6.据修辞,定句读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题目: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方法讲解(标志)6.据修辞,定句读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题目: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方法讲解(标志)6.据修辞,定句读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题目: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方法讲解(标志)6.据修辞,定句读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题目: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方法讲解(标志)6.据修辞,定句读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题目: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方法讲解(无标志)1.抓谓语中心词罗既官(担任)游击,乃遣人访(探寻)其妻,以重金赎(用财物换回抵押品)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yù卖)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效法),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共过患难的妻子)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约束,制裁)之。方法讲解(无标志)2.借助语境题目: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