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数学运算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本章中的数学运算主要涉及以下内容: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及空间距离.培优一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例1】 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S到A,B,C,D的距离都等于2.给出以下结论:①+++=0;②+--=0;③-+-=0;④·=·;⑤·=0,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尝试解答培优二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例2】 已知向量a=(1,-3,2),b=(-2,1,1),点A(-3,-1,4),B(-2,-2,2).(1)求|2a+b|;(2)若O为坐标原点,在直线AB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尝试解答培优三 空间角的计算【例3】 (2023·新高考Ⅱ卷20题)如图,三棱锥A-BCD中,DA=DB=DC,BD⊥CD,∠ADB=∠ADC=60°,E为BC的中点.(1)证明:BC⊥DA;(2)点F满足=,求二面角D-AB-F的正弦值.尝试解答培优四 空间距离的计算【例4】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AA1=1,AB=2,E为AB的中点.(1)证明:D1E⊥A1D;(2)求点E到平面ACD1的距离.尝试解答二、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本章核心素养——直观想象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利用空间向量判断或证明空间中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巧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培优五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问题【例5】 (2022·北京高考17题)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BCC1B1为正方形,平面BCC1B1⊥平面ABB1A1,AB=BC=2,M,N分别为A1B1,AC的中点.(1)求证:MN∥平面BCC1B1;(2)再从条件①、条件②这两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求直线AB与平面BMN所成角的正弦值.条件①:AB⊥MN;条件②:BM=MN.注:如果选择条件①和条件②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尝试解答培优六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例6】 (2022·新高考Ⅱ卷20题)如图,PO是三棱锥P-ABC的高,PA=PB,AB⊥AC,E为PB的中点.(1)证明:OE∥平面PAC;(2)若∠ABO=∠CBO=30°,PO=3,PA=5,求二面角C-AE-B的正弦值.尝试解答章末复习与总结【例1】 ③④ 解析:容易推出:-+-=+=0,所以③正确;又因为底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SA=SB=SC=SD=2,所以·=2·2·cos∠ASB,·=2·2·cos∠CSD,而∠ASB=∠CSD,于是·=·,因此④正确,其余三个都不正确,故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③④.【例2】 解:(1)2a+b=(2,-6,4)+(-2,1,1)=(0,-5,5),∴|2a+b|==5.(2)设存在满足题意的点E(x,y,z),则有∥,且·b=0.∵=(x+3,y+1,z-4),=(1,-1,-2),∴解得故在直线AB上存在点E(-,-,),使得⊥b.【例3】 解:(1)证明:如图,连接DE,AE.因为DC=DB,E为BC的中点,所以BC⊥DE.因为∠ADB=∠ADC=60°,DA=DC=DB,所以△ABD≌△ACD,所以AB=AC.又E为BC的中点,所以BC⊥AE.又AE 平面ADE,DE 平面ADE,AE∩DE=E,所以BC⊥平面ADE.又DA 平面ADE,所以BC⊥DA.(2)设DA=DB=DC=2.由∠ADB=∠ADC=60°,知△ABD与△ACD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B=AC=2.又BD⊥CD,所以BC=2.因为AB2+AC2=BC2,所以△ABC为直角三角形,且∠BAC=90°,所以AE=.因为BD⊥CD,所以DE=BC=.因为AE2+DE2=AD2,所以AE⊥DE.又AE⊥BC,BC 平面BCD,DE 平面BCD,BC∩DE=E,所以AE⊥平面BCD.如图,分别以ED,EB,EA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E(0,0,0),D(,0,0),B(0,,0),A(0,0,).因为=(-,0,),=,所以F(-,0,).易得=(0,,-),=(-,-,).设平面DAB的一个法向量为m=(x1,y1,z1),则即令z1=1,得x1=1,y1=1,所以m=(1,1,1).设平面FAB的一个法向量为n=(x2,y2,z2),则即令z2=1,得x2=0,y2=1,所以n=(0,1,1).所以cos<m,n>===,则二面角D-AB-F的正弦值为.【例4】 解:(1)证明:如图,以,,的方向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1(0,0,1),E(1,1,0),A1(1,0,1),D(0,0,0),=(1,1,-1),=(-1,0,-1),·=1×(-1)+1×0+(-1)×(-1)=0,所以D1E⊥A1D.(2)A(1,0,0),C(0,2,0),=(-1,2,0),=(-1,0,1),=(0,1,0),设平面ACD1的法向量为n=(x,y,z),则即令y=1,则x=2,z=2,所以n=(2,1,2),则点E到平面ACD1的距离d===.【例5】 解:(1)证明:如图(ⅰ),取BC的中点D,连接DN,DB1.因为D,N分别是BC,AC的中点,所以DN是△ABC的中位线,所以DN∥AB,DN=AB.由三棱柱ABC-A1B1C1,得AB∥A1B1,AB=A1B1.因为M是A1B1的中点,所以B1M=A1B1,所以DN∥B1M,DN=B1M.所以四边形DNMB1是平行四边形,所以MN∥DB1.因为DB1 平面BCC1B1,MN 平面BCC1B1,所以MN∥平面BCC1B1.(2)选择条件①.因为侧面BCC1B1是正方形,所以BC⊥BB1.又平面BCC1B1⊥平面ABB1A1,BC 平面BCC1B1,平面BCC1B1∩平面ABB1A1=BB1,所以BC⊥平面ABB1A1.又AB 平面ABB1A1,所以BC⊥AB.由(1)知MN∥DB1,又因为AB⊥MN,所以AB⊥DB1.因为BC∩DB1=D,BC,DB1 平面BCC1B1,所以AB⊥平面BCC1B1.又BB1 平面BCC1B1,所以AB⊥BB1.以B为坐标原点,,,的方向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ⅱ)的空间直角坐标系B-xyz,则B(0,0,0),A(0,2,0),C(2,0,0),B1(0,0,2),A1(0,2,2),N(1,1,0),M(0,1,2),则=(1,1,0),=(0,1,2),=(0,2,0).设n=(x,y,z)是平面BMN的法向量,则即取z=1,得x=2,y=-2,所以n=(2,-2,1).设直线AB与平面BMN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n,>|===.所以直线AB与平面BM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选择条件②.由(1)知四边形DNMB1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B1=MN.又BM=MN,所以DB1=BM.由(1)知AB=A1B1,又AB=BC,M,D分别是A1B1,BC的中点,所以BD=B1M.又BB1=BB1,所以△DBB1≌△MB1B.因为侧面BCC1B1是正方形,所以BC⊥BB1,所以MB1⊥BB1,即A1B1⊥BB1,所以AB⊥BB1.剩余计算过程同选择条件①.【例6】 解:(1)证明:如图,取AB的中点D,连接DP,DO,DE.因为AP=PB,所以PD⊥AB.因为PO为三棱锥P-ABC的高,所以PO⊥平面ABC,因为AB 平面ABC,所以PO⊥AB.又PO,PD 平面POD,且PO∩PD=P,所以AB⊥平面POD.因为OD 平面POD,所以AB⊥OD,又AB⊥AC,所以OD∥AC,因为OD 平面PAC,AC 平面APC,所以OD∥平面PAC.因为D,E分别为BA,BP的中点,所以DE∥PA,因为DE 平面PAC,PA 平面PAC,所以DE∥平面PAC.又OD,DE 平面ODE,OD∩DE=D,所以平面ODE∥平面PAC.又OE 平面ODE,所以OE∥平面PAC.(2)连接OA,因为PO⊥平面ABC,OA,OB 平面ABC,所以PO⊥OA,PO⊥OB,所以OA=OB===4.易得在△AOB中,∠OAB=∠ABO=30°,所以OD=OAsin 30°=4×=2,AB=2AD=2OAcos 30°=2×4×=4.又∠ABC=∠ABO+∠CBO=60°,所以在Rt△ABC中,AC=ABtan 60°=4×=12.以A为坐标原点,AB,AC所在直线分别为x,y轴,以过A且垂直于平面ABC的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0,0,0),B(4,0,0),C(0,12,0),P(2,2,3),E,所以=,=(4,0,0),=(0,12,0).设平面AEC的法向量为n=(x,y,z),则即令z=2,则n=(-1,0,2).设平面AEB的法向量为m=(x1,y1,z1),则即令z1=2,则m=(0,-3,2).所以|cos<n,m>|==.设二面角C-AE-B的大小为θ,则sin θ==.3 / 3(共34张PPT)章末复习与总结一、数学运算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本章中的数学运算主要涉及以下内容: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及空间距离.培优一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例1】 如图,在四棱锥 S - ABCD 中,底面 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S 到 A , B , C , D 的距离都等于2.给出以下结论:① + ++ =0;② + - - =0;③ - + - =0;④ · = · ;⑤ · =0,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③④ 解析:容易推出: - + - = + =0,所以③正确;又因为底面 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SA = SB = SC = SD =2,所以 · =2·2· cos ∠ ASB , · =2·2· cos ∠ CSD ,而∠ASB =∠ CSD ,于是 · = · ,因此④正确,其余三个都不正确,故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③④.培优二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例2】 已知向量 a =(1,-3,2), b =(-2,1,1),点 A(-3,-1,4), B (-2,-2,2).(1)求|2 a + b |;解:2 a + b =(2,-6,4)+(-2,1,1)=(0,-5,5),∴|2 a + b |= =5 .(2)若 O 为坐标原点,在直线 AB 上是否存在一点 E ,使得 ⊥ b ?解:设存在满足题意的点 E ( x , y , z ),则有 ∥,且 · b =0.∵ =( x +3, y +1, z -4), =(1,-1,-2),∴解得故在直线 AB 上存在点 E ,使得 ⊥ b .培优三 空间角的计算【例3】 (2023·新高考Ⅱ卷20题)如图,三棱锥 A - BCD 中, DA =DB = DC , BD ⊥ CD ,∠ ADB =∠ ADC =60°, E 为 BC 的中点.(1)证明: BC ⊥ DA ;解:证明:如图,连接 DE , AE .因为 DC = DB , E 为 BC 的中点,所以 BC⊥ DE .因为∠ ADB =∠ ADC =60°, DA = DC= DB ,所以△ ABD ≌△ ACD ,所以 AB = AC .又 E 为 BC 的中点,所以 BC ⊥ AE .又 AE 平面 ADE , DE 平面 ADE , AE ∩DE = E ,所以 BC ⊥平面 ADE .又 DA 平面 ADE ,所以 BC ⊥ DA .(2)点 F 满足 = ,求二面角 D - AB - F 的正弦值.解:设 DA = DB = DC =2.由∠ ADB =∠ ADC =60°,知△ ABD 与△ACD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 AB = AC =2.又 BD ⊥ CD ,所以 BC =2 .因为 AB2+ AC2= BC2,所以△ 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 BAC =90°,所以 AE = .因为 BD ⊥ CD ,所以 DE = BC = .因为 AE2+ DE2= AD2,所以 AE ⊥ DE .又 AE ⊥ BC , BC 平面 BCD , DE 平面BCD , BC ∩ DE = E ,所以 AE ⊥平面 BCD .如图,分别以 ED , EB , EA 所在直线为 x轴、 y 轴、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E(0,0,0), D ( ,0,0), B (0,,0), A (0,0, ).因为 =(- ,0, ), = ,所以 F (- ,0, ).易得 =(0, ,- ), =(- ,- , ).设平面 DAB 的一个法向量为 m =( x1, y1, z1),则 即令 z1=1,得 x1=1, y1=1,所以 m =(1,1,1).设平面 FAB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 x2, y2, z2),则 即令 z2=1,得 x2=0, y2=1,所以 n =(0,1,1).所以 cos < m , n >= = = ,则二面角 D - AB - F 的正弦值为 .培优四 空间距离的计算【例4】 如图,在长方体 ABCD - A1 B1 C1 D1中, AD = AA1=1, AB =2, E 为 AB 的中点.(1)证明: D1 E ⊥ A1 D ;解:证明:如图,以 , ,的方向分别为 x 轴, y 轴,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D1(0,0,1), E (1,1,0), A1(1,0,1), D (0,0,0), =(1,1,-1), =(-1,0,-1),· =1×(-1)+1×0+(-1)×(-1)=0,所以 D1 E ⊥ A1 D .(2)求点 E 到平面 ACD1的距离.解:A (1,0,0), C (0,2,0),=(-1,2,0), =(-1,0,1), =(0,1,0),设平面 ACD1的法向量为 n =( x , y , z ),则 即令 y =1,则 x =2, z =2,所以 n =(2,1,2),则点 E 到平面 ACD1的距离 d = = = .二、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本章核心素养——直观想象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利用空间向量判断或证明空间中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巧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培优五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问题【例5】 (2022·北京高考17题)如图,在三棱柱 ABC - A1 B1 C1中,侧面 BCC1 B1为正方形,平面 BCC1 B1⊥平面 ABB1 A1, AB = BC =2,M , N 分别为 A1 B1, AC 的中点.(1)求证: MN ∥平面 BCC1 B1;解:证明:如图(ⅰ),取 BC 的中点 D ,连接 DN , DB1.因为 D , N 分别是 BC , AC 的中点,所以 DN是△ ABC 的中位线,所以 DN ∥ AB , DN = AB .由三棱柱 ABC - A1 B1 C1,得 AB ∥ A1 B1, AB = A1 B1.因为 M 是 A1 B1的中点,所以 B1 M = A1 B1,所以 DN ∥ B1 M , DN = B1 M .所以四边形 DNMB1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MN ∥ DB1.因为 DB1 平面 BCC1 B1, MN 平面 BCC1 B1,所以 MN ∥平面 BCC1 B1.(2)再从条件①、条件②这两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求直线AB 与平面 BMN 所成角的正弦值.条件①: AB ⊥ MN ;条件②: BM = MN .注:如果选择条件①和条件②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解:选择条件①.因为侧面 BCC1 B1是正方形,所以 BC ⊥ BB1.又平面 BCC1 B1⊥平面 ABB1 A1, BC 平面BCC1 B1,平面 BCC1 B1∩平面 ABB1 A1= BB1,所以 BC ⊥平面 ABB1 A1.又 AB 平面 ABB1 A1,所以 BC ⊥ AB .由(1)知 MN ∥ DB1,又因为 AB ⊥ MN ,所以 AB ⊥ DB1.因为 BC ∩ DB1= D , BC , DB1 平面 BCC1B1,所以 AB ⊥平面 BCC1 B1.又 BB1 平面 BCC1 B1,所以 AB ⊥ BB1.以 B 为坐标原点, , , 的方向分别为 x 轴、 y 轴、 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ⅱ)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B - xyz ,则 B (0,0,0),A (0,2,0), C (2,0,0), B1(0,0,2), A1(0,2,2), N (1,1,0), M (0,1,2),则 =(1,1,0), =(0,1,2), =(0,2,0).设 n =( x , y , z )是平面 BMN 的法向量,则 即取 z =1,得 x =2, y =-2,所以 n =(2,-2,1).设直线 AB 与平面 BMN 所成的角为θ,则 sin θ=| cos < n , >|= = = .所以直线 AB 与平面 B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选择条件②.由(1)知四边形 DNMB1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B1= MN . 又 BM = MN ,所以 DB1= BM .由(1)知 AB = A1 B1,又 AB = BC , M , D分别是 A1 B1, BC 的中点,所以 BD = B1 M .又 BB1= BB1,所以△ DBB1≌△ MB1 B .因为侧面 BCC1 B1是正方形,所以 BC ⊥ BB1,所以 MB1⊥ BB1,即 A1 B1⊥ BB1,所以 AB ⊥ BB1.剩余计算过程同选择条件①.培优六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例6】 (2022·新高考Ⅱ卷20题)如图, PO 是三棱锥 P - ABC 的高,PA = PB , AB ⊥ AC , E 为 PB 的中点.(1)证明: OE ∥平面 PAC ;解:证明:如图,取 AB 的中点 D ,连接 DP , DO , DE .因为 AP = PB ,所以 PD ⊥ AB .因为 PO 为三棱锥 P - ABC 的高,所以 PO ⊥平面 ABC ,因为 AB 平面 ABC ,所以 PO ⊥ AB .又 PO , PD 平面 POD ,且 PO ∩ PD =P ,所以 AB ⊥平面 POD .因为 OD 平面 POD ,所以 AB ⊥ OD ,又 AB ⊥ AC ,所以 OD ∥ AC ,因为 OD 平面 PAC , AC 平面 APC ,所以 OD ∥平面 PAC .因为 D , E 分别为 BA , BP 的中点,所以DE ∥ PA ,因为 DE 平面 PAC , PA 平面 PAC ,所以DE ∥平面 PAC .又 OD , DE 平面 ODE , OD ∩ DE = D ,所以平面 ODE ∥平面 PAC .又 OE 平面 ODE ,所以 OE ∥平面 PAC .(2)若∠ ABO =∠ CBO =30°, PO =3, PA =5,求二面角 C - AE -B 的正弦值.解:连接 OA ,因为 PO ⊥平面 ABC , OA , OB 平面 ABC ,所以 PO ⊥ OA , PO ⊥ OB ,所以 OA = OB = = =4.易得在△ AOB 中,∠ OAB =∠ ABO =30°,所以 OD = OA sin 30°=4× =2,AB =2 AD =2 OA cos 30°=2×4× =4 .又∠ ABC =∠ ABO +∠ CBO =60°,所以在Rt△ ABC 中, AC = AB tan 60°=4 × =12.以 A 为坐标原点, AB , AC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 y 轴,以过 A 且垂直于平面 ABC 的直线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 A (0,0,0), B (4 ,0,0), C (0,12,0), P (2 ,2,3), E ,所以 = , =(4 ,0,0), =(0,12,0).设平面 AEC 的法向量为 n =( x , y ,z ),则 即令z =2 ,则 n =(-1,0,2 ).设平面 AEB 的法向量为 m =( x1, y1, z1),则 即令 z1=2,则 m =(0,-3,2).所以| cos < n , m >|= = .设二面角 C - AE - B 的大小为θ,则 sin θ= =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章末复习与总结.docx 章末复习与总结.pptx